第114章 31.追逐真相的狂人 Part.4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羅桑回到了自己的家的時候,已經是深夜零點之後,悄悄走到臥室,看到家中妻女已經安穩睡著,他又悄然走回客廳坐在了沙發上。

“沒有八點前回家這件事,上一次發生已經是半年前了吧。”羅桑嘆道。

答應妻子而奉行不把工作帶回家的理念(畢竟他作為警察的工作內容對於女兒的成長教育有不利影響),對於調查一事意猶未盡的羅桑沒有拿出AI終端瀏覽資訊,只是單純坐在了沙發上作思考狀。

他見過鄭浩全之後,將調查的重心瞄準到了“鄭浩全”這個人物身上,於是在回家之前在警車裡用AI終端,在警方以及民間的資料庫上查了許多關於鄭浩全的事情,才會拖到這麼晚。

.

鄭浩全這個人疑點重重。

“身邊卻陪伴著高昂造價的人形機器人,接手「星海」卻甘於底層的貧乏生活”、“在A國的‘叛國’活動經歷”、“回國後聯合‘大刀陳’幹掉了「反叛之勢」、「光耀國土」兩大組織”、“擁有不低程度的察言觀色以及演出手段”、“欠賬高達三十多萬的黑名單人士”、“「異邦救國會」的創立者”等種種各自矛盾的事實全部貼在了一個人的身上。

對於羅桑而言,破解“柯信哲”的“世紀之謎”的誘惑力足夠強,但觸手可及的“鄭浩全”的吸引力也很強。

.

從小就熱衷於偵探題材的小說或劇集中與犯罪分子鬥智鬥勇橋段的羅桑,僅憑那腔極大的熱情以及行動力,當上警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只是他成為警察之後的時代,覆蓋全國公共場所的攝像頭、人工智慧系統以及大幅提升的偵察技術手段,犯罪分子的生存空間、逃竄可能被壓縮到幾乎可以忽視的地步,以致於犯罪發生率極低,僅故意殺人案一年在C國這片寬廣的國土加起來都未必能湊到第二位數,因此“與犯罪分子鬥智鬥勇”這塊內容絕大部分變成了只存在於虛構劇情之中的想象。

本以為調職到國安局會與各國間諜來一波明爭暗鬥,結果也是令羅桑垂頭喪氣,案件固然是有,但配置的人員比案子還多,除了主動去處理那些毫無進展的積案以外,很難輪得上什麼能讓熱血沸騰的情節。

“被自殺案件”也是以“極其乏味(羅桑語)”的方式結案,相關人士之中許多都只滿足在“自殺”的確鑿結論,對於“自殺的起因”毫無興趣。

但作為一代科學偉人,柯信哲身邊各種關係錯綜複雜,牽扯到的組織個人有許多都是光提起名字都是問題的機密,以至於有世紀之謎的說法,這個“世紀之謎”對於煩心於平淡日常的羅桑而言有著極大的誘惑,這就是羅桑即便調往公安,也要繼續調查柯信哲自殺起因的緣故。

.

用羅桑妻子形容羅桑的話就是,他擁有破解那些被人隱瞞的東西得出真相的衝動和毅力(原話是“窺私慾”),“警察”這一職責對於他而言既是最高的天職(在性格以及興趣上),也是最惡的天職(會沒事找事,惡用警察職權)。

他的座右銘之一:“人生苦短,與其苦悶度過一生,還不如隨心所欲。(當然再怎麼人生苦短都不會去碰法律這條紅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不會完全執著於柯信哲的大謎題,只要是見到謎題,他都有想要解開的想法。

.

當然羅桑不會忘了那個“世紀之謎”。

關於柯信哲自殺起因的調查進展,大概就是從鄭浩全處得到了柯信哲的“個人價值觀”——用羅桑的總結就是“就連自己的死都會計算價值的冷靜人物”因此羅桑對於柯信哲“極度內向、不善言辭”的理解之中,增加了一條重要的備註。

用這個價值觀去審視柯信哲的整個歷程,應該能取得一定的進展吧。

“既然是冷靜至極,不會意氣用事的人物,在二十年前,解散掉由自己組建,負責「星海」開發維護的301研究所的理由是什麼?”

羅桑原本以為僅僅是柯信哲葉瑩夫婦的“任性”,是因為“女兒重病而喪失繼續研究的心境”、“「大罪計劃」被反對而喪失繼續研究的心境”等原因,但因為新入手的情報的關係,這個事情不能再用“任性”一詞敷衍而過。

“「星海」的存續肯定需要維護系統的301所,301所是必須存在的——但是反過來想的話,既然被取消了,也就意味著「星海」已經不需要301所的維護嗎?而事實上,「星海」已經失去了維護系統的組織長達二十年——”

羅桑細思極恐。

羅桑知道「星海」的體系是「執行者」與「監督者」三足鼎立,「執行者」一有紕漏就會被「監督者」所取代,然而二十年間並沒有發生「星海」被取代的事情,要是「星海」真的是被取代的話,也就不存在需要「星海」繼承人“鄭浩全”上位的問題了。

“二十年的時間裡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漏洞防護、電子病毒、惡意攻擊、駭客入侵以及間諜滲透等等,一個電子計算機的系統怎麼可能不需要維護人員?”羅桑的手在顫抖,曾經擔當國安的經歷讓他非常清楚“系統不需要維護”這種事情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如果說柯信哲活著的時候,他或者可能有本事去取代一個團隊去維護好「星海」,但他死後的兩年裡呢?”

羅桑腦內閃過了一個推論。

“假如說,「星海」不需要系統人員的維護的話,意味著這是一個會‘改造自己’的人工智慧系統——這種事,如果能找到前301所的成員問問就好了,話說回來,他們解散之後到哪了?”

羅桑離開了家(家裡有“不得攜帶工作回家”的承諾),回到了警車裡,在沒有還被卸掉許可權的國安資料庫中搜尋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國安的案件資料庫本來是不可能存有關於國立人工智慧研究的任何資料(國家機密),但正好在近一個月新增了一段關於國立人工智慧研究人員與國內間諜交涉的審訊資料,瀏覽其中,雖然嫌疑人的資料被遮蔽,但這個審訊的記錄中,嫌疑人在證言的時候,曾自稱是305研究所所長,前301所研究組組長。

外人並不清楚這些代號代表了什麼,其中也沒有提及研究所的研究內容以及相關人員,算是涉密的擦邊球,但這讓羅桑終於抓到了真相的尾巴,兩年間遲滯不前的調查,終於豁然開朗。

.

篇目「追逐真相的狂人」完結。

(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