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110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贇坐在寶座上, 居高臨下望著下方吵得面紅耳赤各不相讓的朝臣,看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 誰也說服不了誰。

“自古兩軍交戰,斬殺降將均為不仁不義,有悖陛下以仁義治天下,程將軍此舉, 著實讓人不敢苟同。”

“事情真相如何尚未有定論,諸位大人言語之間便已是定了程將軍之罪,這讓在前方出生入死的將士們何等寒心!”

“程紹禟此人心狠手辣,當年在西南郡剿匪時, 便已經有過類似行為, 如今民間關於他的殘暴之舉早已傳得沸沸揚揚, 此番他再做出斬殺降兵之事, 著實不意外。”

“寧國公曾再三言明,當年之事乃是他親自下的令, 與程將軍無關,怎的孫大人卻仍要將此事安在程將軍頭上,你到底安的什麼心?”

“誰人不知寧國公宅心仁厚, 乃是愛才之人,又對程紹禟頗為賞識,為了維護他而主動站出來頂罪也不是什麼好奇怪之事。”

“簡直荒唐, 若按你此番言論,宅心仁厚的寧國公,若果真是愛程將軍之才, 又如何會讓他做出這不仁義之事來。”

……

朝臣們的爭吵愈發激烈,趙贇卻始終陰沉著臉不發一言,直到爭吵聲漸漸平息,他才不緊不慢地道:“湖州匪患之嚴重,人盡皆知,惡匪之狠毒,燒殺搶奪,奸\□□人無惡不作,比之當年的西南郡匪亦不枉多讓,如今不過是敵不過朝廷大軍,為保性命方才豎起降旗。”

“什麼兩軍交戰不斬降兵,此等窮兇極惡,僅為保命才不得已投降的匪類,如今只因為扯了一層名為‘降兵’的護甲,便要朝廷饒過他們?朕若寬恕他們,誰又來給慘死在他們手上的無辜百姓一個交待?朕又為何要花費心思,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安置他們?”

“你們個個滿口仁義道德,要朕說來,那些降兵該不該殺,你們說了不算,唯有飽受其害的當地百姓方才話語權!”

“程紹禟此舉,乃是奉朕之旨意!但凡手上沾染了無辜百姓鮮血之徒,不管他是拼死抵抗,還是舉手投降,一律殺之以平民憤!”

滿殿鴉鵲無聲,朝臣們心中如同掀起一陣驚濤駭浪,無論誰也沒有想到,程紹禟此舉不過是奉命行事。

趙贇臉上一片陰狠的神情:“對付窮兇極惡之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比他更狠,比他更惡,而不是跟他講什麼仁義道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你們誰敢保證,這些所謂的降兵,投降之後就真的能洗心革面,從此安份守己?他們是匪、是賊、是手上沾了無辜者鮮血的鄶子手,朕不只要殺他們,便是與他們狼狽為奸,相互勾結的當地官員,一律就地斬首示眾,絕不輕饒!”

朝臣們被他語氣中的肅殺唬住了,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只是誰也不敢再多話,均低下頭去。

見他們一個個都老實了下來,趙贇冷笑一聲,緩緩地又道:“眾卿家可還有其他事情要奏?”

朝臣們被他唬得膽寒,便是原本有事要啟奏的,此刻也沒了那等心思。

趙贇也不在意,不疾不徐地又道:“去年因四處紛爭未平,各地不少學子被耽擱在路上,以致未能及時趕赴京城參考,朕欲於明年加開恩科,不知眾卿家意下如何?”

“陛下聖明!”朝臣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趙贇滿意地點了點頭。

就該如此識趣才好,也不必他再多費唇舌。

散朝之後,看著那個明黃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殿內,朝臣們暗暗松了口氣,隨手抹了一把額上的汗,這才驚覺背脊也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先帝一心修道尋仙不理政事,他們的日子雖然好過,但是朝政大事也確實難以施展;如今金殿上的這一位,倒是比先帝不知要勤勉多少倍,政事更是從來不會含糊,但他們每一回上朝都是擔心吊膽,待下朝後坐上歸家的轎子,均會生出一種劫後餘生的詭異之感來。

吏部尚書抹著冷汗,忽地覺得,其實就算下一刻陛下下旨讓自己榮養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不必每日擔驚受怕,說不定還能多活幾年。畢竟自己也是一把年紀了,再經不得這般嚇。

湖州衙門內,程紹禟坐在堂前,翻著李副將呈上來的湖州知府供詞,皺著眉問:“可都審問清楚了?”

“都審問清楚了。”李副將回答。

程紹禟點了點頭,將供詞摺好:“龐大人想來也快到了,善後之事便交由他處理,傳令下去,著眾將士好生歇息,養精蓄銳,三日之後出發前往平州!”

“是!”李副將領命而去。

“將軍,咱們一下子殺了這麼多降兵,恐怕朝中會有些……”一旁的小穆替他整理好桌上的案卷,有些憂慮地道。

“無妨。”程紹禟拂了拂袖口,反問,“那你覺得那些人可該殺?”

小穆呆了呆,想到那日湖州百姓跪在將軍馬前,請求將軍為他們慘死的家人作主的一幕幕,當即啐了一口,咬牙切齒地道:“那些全是畜生,自是該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既是問心無愧,又何懼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程紹禟平靜地道。

“是,將軍說得對!大丈夫行事但求無愧於心,旁人看法如何又有什麼打緊。”小穆挺著了腰板,朗聲道。

程紹禟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去好生歇歇,還有不知多少場仗在等著咱們呢!”

平江以南僅是取下了湖州,接下來還有平州、雍州、宜州,可他剩下的卻只有不到三年的時間,平江以南徹底平定後便要繼續南下,一路平亂,直至——離島。

晉源,離你我兄弟再次相見的日子,只剩不到三年了。到時候,生生死死,恩恩怨怨,也該有個了斷了。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生死與共,不離不棄,皇天后土,共鑑此心。

昔日鏢局兄弟結義的誓言猶在耳邊,他眸色幽深,也不知過了多久,才低低地嘆了口氣。

道不同,難以為謀,往日情義,難抵各為其主。

三日後,大軍拔營,程紹禟一身戎裝,騎著戰馬領著眾將士出城,城門上懸掛著的數十個人頭,長髮覆面,見證著這座城池剛剛經受的一場劫難。

城外十里,路的兩旁站著不少拖兒帶女,衣衫破爛的百姓,待大軍越來越近後,不約而同無聲地緩緩跪下。

程紹禟察覺這一幕,喉嚨一堵,雙唇微動,想要說些什麼話,卻發覺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大道上,只有馬匹的‘噠噠’聲、兵士整齊劃一的腳步聲,伴著飛揚的塵土漸漸遠去,也掩住了劫後餘生卻又大仇得報的不少百姓含淚的雙眸。

這一年,朝廷大軍在統帥程紹禟的帶領下,勢如破竹,先後平定湖州、平州之亂,直取雍州,而大軍所到之處,血流成河,程紹禟不論亂匪降或不降,該殺的絕不手軟,待到次年開春之時,隨著雍州八縣中的六名知縣人頭落地,朝廷大軍再平定一城。

自此,大軍統帥程紹禟亦得了一個‘煞神’的名號,關於他的種種殺人如麻事蹟在民間迅速流傳開來。

啟元二年,皇后誕下嫡子,又逢雍州平定的捷報傳回,啟元帝趙贇龍顏大悅,不及嫡子百日便賜下名‘瑞’,是為祥瑞,足以看出他對嫡子之看重。

皇后拿著他御筆親書的‘趙瑞’二字,遲疑良久,方道:“他到底還小,陛下如此盛寵,只怕他年紀小受不住這天大的福氣。”

趙贇冷笑:“朕之嫡子,亦為天之驕子,又有什麼福氣是他受不起的?至於那些魑魅罔兩,若敢犯我兒,必教他們有來無回,徹底毀滅於天地之間!”

聽他這般說,皇后又是感動又是嘆息,到底不再多言,只默默地在心中向八方諸神禱告,祈求八方神明護佑他們父子。

啟元帝加開恩科,錯過了上一科的各地舉子齊齊湧集京城,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春闈。

凌玉挺著即將臨盆的大肚子,含笑聽著周氏眉飛色舞地說著新得的孫兒種種趣事,聽到楊素問新任孃親的手忙腳亂,她便不禁直想笑。

真是沒有想到當初那個乍乍呼呼的直率傻丫頭,如今也為人妻,為人母了。

“媳婦誕下了長孫,此刻我便是雙眼一閉,兩腿一伸,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說到最後,周氏長長地嘆息一聲道。

沒能為凌家生下傳承香燈的兒子,一直是她最大的遺憾,儘管相公從來不曾因為此事而怪過她半句,待她更是一如既往,可她卻始終覺得過意不去。

如今她總算是徹底放下了心頭大石,他日九泉之下也能坦然面對凌家的列祖列宗了。

凌玉聽罷蹙眉:“娘你胡說些什麼,好好的怎說這些,若是讓爹聽到了,只怕又有一番囉嗦。”

周氏拍了拍嘴巴:“是是是,是娘不好,大好日子說這些。”

儘管周氏從來不曾說過,但凌玉多少也是知道她的心事的,曾經她一直氣不過老爹性情專橫,把家中諸事都壓在孃親的身上,可如今年紀漸長,她的看法也漸漸有了改變。

她的老爹,縱是滿身的毛病,只對子嗣的不執著,並一力承擔起無後的罪名這一條,便遠勝世間上許多偉岸大丈夫。

“若你姐夫此番能高中,你姐便也算是熬出來了。”想到如今暫住在家中的大女婿梁淮升,周氏又忍不住一臉期待地道。

凌玉笑了笑,敷衍地回答:“是啊,到時再尋份好差事,姐姐便正式成了官夫人……哎呦!”

“怎麼了怎麼了?”見她話音突變,周氏唬了一跳,忙問。

凌玉勉強地朝她露出一個笑容:“娘,我大概是要發動了……”

***

小石頭與趙洵、誠哥兒、昌哥兒幾個孩子圍著搖籃,看著裡面那小小的襁褓,吱吱喳喳地說開了。

“為什麼他的臉蛋不紅了?”

“為什麼他總在睡覺?都不會餓的麼?”

“他這樣包著手腳,會不會不舒服?”

……

皇后含笑地聽著他們的童言童語,瞥了一眼明明板著一張臉,可一雙眼睛卻顯得異常明亮的趙贇。

她怎麼也沒有想到,陛下居然會有此閒心,帶著這幫小孩子過來看出世沒多久的兒子。

下一刻,她便見他得意地揚了揚嘴角,隨即攏嘴佯咳一聲,威嚴地道:“好了,你們也該回去繼續唸書了,不要再圍著朕的兒子吱吱喳喳個沒完沒了,吵到他睡覺,朕必不會輕饒了你們!”

話音剛落,孩子們立即噤聲,齊唰唰地一字排開:“謹遵陛下之命!”

見他們如此聽話,趙贇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便見他們規規矩矩地魚貫而出,待出了門,一窩蜂似的往外便跑。

“今日輪到我掄雙錘了,你們不能跟我搶!”

“誰跟你搶,你那小身板,能掄得起雙錘麼?”

“不要瞧不起人,小石頭都能掄,憑什麼我就不能!”

“就憑他能壓著你揍!”

“哈哈哈,說得對說得對!”

“那是以前,以前以前以前!”是誠哥兒氣急敗壞的聲音。

“要不你再與他比劃比劃,看這回還是不是一樣?”昌哥兒壞笑著道。

“好啊好啊!輸了可不許哭鼻子!”小石頭興奮地接了話。

“比就比,誰怕誰啊!”

……

笑鬧聲漸漸遠去,趙贇嘴角抽了抽,自言自語般道:“朕怎麼覺得這幫兔崽子越來越不像話了……”

皇后‘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察覺他不悅的視線,連忙掩飾住笑意,俯身將不知什麼時候醒了過來的小皇子抱了起來。

趙贇探著脖子望著皇后懷裡的兒子,眉頭都快要擰到了一起。

“小殿下醒了也不吵不鬧,可見是個會心疼人的,將來必定是個孝順的孩子。”彩雲看到趙贇湊過來的身影,連忙退到一旁,偷偷瞥了一眼他的表情,斟酌著道。

“這會兒倒是乖,若鬧起來的時候,真能把給人惱死。”皇后憐愛地道。

趙贇繼續瞪著那張已經白嫩了不少的小臉蛋。

小家夥睜著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回望著他,片刻之後,小嘴一扁,哇哇哇的哭了起來。

“他他他、他怎、怎麼了,怎麼突然就哭了?”趙贇目瞪口呆,結結巴巴地問。

“想來是餓了。”皇后柔聲哄著兒子,隨口回答,很快便有奶嬤嬤急急走了進來,抱著小皇子下去餵奶了。

哭聲嘎然而止,趙贇也松了口氣,又略有幾分得意地道:“朕的嫡子,如何會是個被朕瞪幾眼便嚇哭的膽小鬼。”

皇后默然片刻,微不可見地搖了搖頭。

“娘娘,陳嬤嬤使人來回,程夫人生了位小千金,母女平安。”正在此時,明月進屋來稟。

“小千金?”皇后先是一怔,隨即便笑了,“如此一來,程將軍夫婦也是兒女雙全了。”

趙贇卻是皺了皺眉,嘀咕道:“小丫頭片子頂什麼用,還不如多生幾個兒子,將來父子同上戰場,那才算好呢!”

皇后:“……”

***

凌玉也沒有想到這一回生產竟是如此順利,抱著新得的小女兒在懷中時,她的臉上不禁揚起了幸福的笑容。

王氏更是高興得合不攏嘴,不停地摩挲著手掌道:“老大家的,給我抱抱,給我抱抱……”

小孫女,嬌滴滴軟綿綿的小孫女,她這輩子還沒有養過這樣的小姑娘呢!

凌玉見她如此歡喜,笑著女兒小心翼翼地遞到她的懷裡。

屋裡的青黛茯苓等侍女見王氏如此笑顏逐開,可見確確實實是喜歡小孫女,彼此對望一眼,均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釋然。

“娘,大嫂,也把小侄女抱出來讓我瞧瞧啊!”屋外的程紹安急得直跺腳。

王氏裝作沒有聽到,抱著孫女兒不肯撒手:“這丫頭長得像娘,性子嘛,這會兒瞧著,倒是跟她爹小時候一般模樣,又省心又乖巧。”

凌玉還是頭一回聽到她說起程紹禟小時候的事,對她用‘省心乖巧’四個字來形容那個民間傳聞中‘煞神’,一時有些無法想像。

只是,想到那個人,她不禁有幾分失神。

他如今怎樣了?會喜歡她給他生的女兒麼?什麼時候才能歸來?不停不歇征戰這般久,身上可曾受傷?

“娘,我的弟弟呢?”小石頭興奮的叫聲伴著他的腳步聲傳了進來,凌玉還沒有說話,茯苓便笑著拉住要闖進來的小石頭道,“不是弟弟,是妹妹哦。”

“妹妹?”小石頭愣住了。

片刻,他皺了皺鼻子,勉為其難地道:“好吧,妹妹就妹妹。”

程紹安笑著過來在他肩膀上拍了一記:“妹妹才好呢,又乖又聽話,總比泥猴般的臭小子強。”

小石頭聞言嘆了口氣:“說起來,我也到了年紀了。”

程紹安哭笑不得:“你到什麼年紀了?”

“狗都嫌的年紀。”小家夥苦惱又無奈地回答。

程紹安再忍不住哈哈大笑:“確是到了狗都嫌的年紀了!”

屋裡屋外的人聽到叔侄倆的對話,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七八歲的男孩子,不正處於狗都嫌的時候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