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亞馬遜森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鴆鳥”在《史記》等正史中也有一些記載,說其羽毛帶有劇毒,只需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鴆酒,毒性很大,人喝後很少有救活的。

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禽部裡,也有關於“鴆鳥”的記載:鴆鳥在山溪中洗澡,整條河流都會被它汙染,任何鳥獸如果飲用了河裡的水,都會立即倒地而亡。

不僅如此,考古學家還在考古過程中發掘出“鴆鳥”的相關文物,比如戰國的一根水晶鴆鳥杖首。

鴆鳥真的存在嗎?

至少目前境內目前還沒有發現

關於“鴆鳥”在記載與民間傳聞,倒是聽到很多,但是在華夏境內目前還沒有發現這種毒鳥。

許多學者覺得,古書中對“鴆鳥”的描述多有誇張的成分,他們懷疑這種鳥很有可能是古人杜撰的或者憑空想象的一種動物,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鴆鳥”這樣的鳥。

也有人提出不同觀點,他們認為古人口中的“鴆鳥”是存在的,其實就是蛇凋。原因很簡單,蛇凋經常吃毒蛇,吃了這麼多毒蛇的蛇凋也帶毒,所以古人把蛇凋當做“鴆鳥”。

博物學家則認為,古代應該存在“鴆鳥”,不過隨著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加上物種間的淘汰,最終使得“鴆鳥”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於是,現在沒有人見過這種神奇的鳥。

不過陳淵想說的是傳說中的“鴆鳥”找到了!

黑頭黑翅膀黑尾巴,身上總散發出一股酸臭難聞的氣味。

自然界裡,黃蜂、蠍子、蜈蚣、蜘蛛、河豚、蓑鮋、箭毒蛙、蟾蜍、蛇都有毒。那麼,在千奇百怪的動物世界裡,是否存在有毒的鳥有什麼不可能的。

那只冠林鵙鶲,身上就有毒。

“冠林鵙鶲隸屬雀形目嘯鶲科林鵙鶲屬,是一種小型鳴禽。體長約28-33釐米,雖然不像古書中的鴆一樣大如禿鷲,但它十分奪目,它確確實實是黑身赤目,一身黑羽。頭上披有羽冠,身上長滿黑橙相間花紋,腹部和背部呈鮮明的橙色,頭部、翅膀、尾巴是油亮的黑色,看起來還挺英武的。”

由於冠林鵙鶲生活隱秘而且不易接近,所以科學家對它們的習性知之甚少。只知道它們生活在雨林中,尖喙有力,性情暴躁,身上總散發出一股酸臭難聞的氣味,當地人給它取了“垃圾鳥”、“廢物鳥”的外號。

身上藏毒,羽毛有毒,皮膚有毒,就連內臟都有毒,比箭毒蛙還毒2倍左右。

這才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冠林鵙鶲的體表有毒,皮膚與羽毛都含有毒,內臟也含有毒素,可以說全身都是毒,只要觸控一下它的羽毛,手指就會感到灼熱、麻木、疼痛;若是傷口接觸到毒素,毒液將會進入血液當中,很有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小心的原因所在。”陳淵和水友們解釋道。

要知道冠林鵙鶲毒性來源於一種類似於箭毒蛙的毒素。雖然這種毒素與箭毒蛙體內的毒素成分相似,但是冠林鵙鶲身體的毒素要更加的毒,比箭毒蛙還毒2倍左右。

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冠林鵙鶲身上毒素的化學成分類似膽固醇和類固醇激素,這種毒素能中斷動物的神經細胞和肌肉細胞之間的訊號,控制中樞神經痙攣、麻木,最後導致呼吸麻痺而死亡。

與蛇毒進行對比,冠林鵙鶲的毒素發作時間更加迅速。不過,與傳說中的“鴆鳥”相比,冠林鵙鶲的含毒量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根據科學家的檢測,每只冠林鵙鶲的毒素含量約20微克,很難致人死命,更不用說把它們的羽毛浸泡在酒裡。

至於毒從何而來?有人說它們與生俱來就是有毒體質,有人認為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有關。

作為一種鳥,冠林鵙鶲為什麼要如此“毒”呢?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說法,冠林鵙鶲的毒,開始只是為了免遭體表寄生蟲的侵擾,趕走有害的昆蟲,後來,毒素越來越厲害,從對付小昆蟲上升到了“勸退”一切捕食者。

更令科學家困擾的是,目前還沒有科學證明冠林鵙鶲的毒從何而來?冠林鵙鶲身上的毒素到底是鳥體自身合成的,還是從攝取的食物中積累起來的?

有人推測,這與冠林鵙鶲所處的環境有關,為了避免寄生蟲以及天敵的傷害,冠林鵙鶲與生俱來就是有毒體質,從而利用這種化學手段進行保護自己。

但多數科學家認為,冠林鵙鶲的毒素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有關,很有可能來自其捕食的芫菁科甲蟲,當冠林鵙鶲吃了這種甲蟲後,甲蟲的毒素就留在了冠林鵙鶲的體內。

為了證明這一觀點,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給冠林鵙鶲餵食不含毒的食物,一段時間後檢測它們的羽毛和皮膚,發現是沒有毒素的,這就可以證明冠林鵙鶲並不是天生就是有毒的,只是吃了有毒的食物而已。

所以,科學家推測,冠林鵙鶲的毒素也是從食物中的甲蟲以及植物當中獲取,將高濃度的毒素聚集在體內,並透過皮膚分泌至羽毛,就像是擁有了“吸毒大法”,能夠將食用的毒素作為己用。

至於什麼因素促使這些鳥選擇含有劇毒的芫菁科甲蟲作為主要食物來源?冠林鵙鶲是如何避免自己本身受到這種毒素的影響?這些問題又成了科學家急需研究的謎題。

“我還是小心避開這類鳥吧,萬一被弄上了,那可就倒黴了。”陳淵悻悻然擺手道。

不過剛走沒幾步,就看到了一個龐然巨物。

“熱帶有蛇,蛇之大,三層樓矣“。

提及大蛇,可能許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都是蟒蛇。

的確,目前已知的蟒蛇個頭都是個頂個的壯碩,像蟒蛇中的大哥巖蟒,還有最常見到的緬甸蟒,它們的身長都可以達到7米-10米。稱其為大蛇絲毫並不為過。

那這些大蛇真的就是最大的蛇嗎?實際不然。

“蛇“不過是一種生物的統稱,就像眼鏡蛇,蟒蛇,它們都是這個體系的支系,但是有一種支系它們並非被冠以“蛇“的稱謂,而是被稱之為“蚺“。

蚺確屬是蛇,而且還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蛇。就連巖蟒這種蟒蛇中最長,最大的蛇在蚺的面前都是“弟弟“!

那要說蚺家族中,最為人知的那便是綠森蚺,也就是俗稱的“亞馬遜森蚺“

而陳淵面前擋路的正是此。

森蚺和蟒蛇一樣都是屬於無毒蛇類,但也同樣的它們的身形都是十分巨大的,以至於常常有“大蛇吃人“的傳聞頻繁傳出,這也是人類對於一些不瞭解生物最本能的恐懼。

其實森蚺真正的學名為綠森蚺,只是森蚺比較喜歡穿梭在河床中,也有被稱為綠水蚺。不過至於為何還有亞馬遜森蚺之稱,那就是像這種巨獸的生活環境了。

“眾所周知,像這種體態龐大的動物,若想要長得好,那一定要吃的好。尤其是熱帶雨林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棲息的動物也是數不勝數,以至於森蚺的伙食也是相當的豐富。”陳淵慢慢推開小生說道。

【他們吃人嗎?】

“當然,雖然他們不喜歡,但只要有東西都會吃。”

“其實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獨特的氣候環境,對於森蚺這樣大個子來說,也是非常適宜生長。”陳淵往樹上爬了起來。

蛇類的生長方式和一般的動物不同,作為兩棲的爬行動物,它們的成長方式就是無止盡的脫皮。而這最主要的就是空氣中溼度的控制,在熱帶雨林這種自然溫床中對於森蚺的順利蛻皮是有極大的幫助。如此天時地利的情況下,長不好都難。

森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蛇類,並非毫無道理。它們體長最長足以達到數十米,比非洲巖蟒的身長更甚。非洲巖蟒目前已知最長的也在14米左右,但森蚺卻是足以長到15米以上。這完全就是一幢三樓小別墅的高度,完全碾壓了陸地上所有的生態物種!

而且森蚺的個頭絕對是蛇類家族中的TOP,完全的金字塔頂端。那它們的力氣必然也絕非浪得虛名。首先它們的體重就可以達到800斤以上,在搭配上它們的身長,完完全全就是一根移動的樹樁!

同時,森蚺在獵食的時候與其他蟒蛇無異,都是透過絞殺讓獵物窒息,然後再進行吞食。

光是面對這樣的捕獵好手,都得虎軀一震,更別說企圖想要從它們的視線中逃脫,基本上可能性少之又少。

森蚺作為熱帶雨林中食物鏈的頂端,它們的“選單“足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像是一些水鳥,龜,貘這種的甜點之外,還有野豬,鱷魚等一些大餐。不得不說它們對於吃的是真的不挑。

早前就有一些關於森蚺吞食凱門鱷的新聞高居不下。就因為森蚺的食物鏈太過複雜,所以任何的動物都被視為它們的盤中餐。同樣的,它們也可以輕鬆不費力的將一直凱門鱷撕得粉碎,要知道凱門鱷可是在亞馬遜河流中位於食物鏈上層的暴戾食肉性動物。

也正是因為森蚺這種無人能及的肌肉爆發力,讓許多的生物都為之顫抖之外,它們的嘴也是充滿了奧秘。

森蚺並不是一種毒蛇,所以它們也沒有毒牙。可要是被它們咬上一口,那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它的嘴那可是佈滿了“荊棘“。

森蚺一張嘴,方圓20米必然作鳥獸散。因為它們的嘴是可以張至180度,所以不論任何的生物都能被它們盡數接收。

並且,它們的嘴裡的四排牙齒是可以獨立行動的,也就意味著只要被森蚺的嘴鎖定後的獵物,就如同被一道道鋒利的刀刃所鉗制,場面相當的壯觀。

從鎖定目標到絞殺,最後再到進食。就這個流程下來,近乎沒有動物可以活著離開,這也是為何說森蚺的選單包羅萬象的主要緣故了。

人類對於一些大型的生物向來都是懷抱著恐懼之心,尤其是蛇類,總會想著這種物種會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更別說是這體型如此巨大,比自己家還高的生物,更是不由自主的顫慄。自然也會想到這種蛇要是遇到人類,會不會也當食物了。

實際上,人類有這種擔憂也實屬難免。比如森蚺的“好弟弟“非洲巖蟒就有出現過食人的事情,雖說都是未成年的孩童,那也是當真的將它們列入了自己的食物範疇。而這種比非洲巖蟒還要恐怖如斯的生物,是否也會將人類視為盤中餐。

然而,目前從報道中並未有發現森蚺有食人的新聞,但是在南美洲的地域新聞中也是有不少相關於有人進入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消失不見的文章,紛紛都懷疑是不是被森蚺吃進肚子了。

自從這種傳聞紛紛擴散之後,森蚺也就被定義成“殺人蛇“,以至於就有關於森蚺的衍生電影《狂蟒之災》的誕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森蚺不挑食,但是活動侷限。

其實,還是需要為森蚺進行正名的是,它們並不吃人。

緣由就是它們的生活習性也與一般的蛇類是截然相反的。雖然它們體型龐大,殺傷力也十分駭人,可它們同一般蛇不同,森蚺大部分時間是都泡在水裡,或者而是藻澤地裡,是一種高度喜水的蛇類。而且到陸地之後行動也會變得非常緩慢,所以還沒有等森蚺出擊,人早跑了。

除此之外,森蚺也有別於其他蛇類的是除了冬眠之外,它們還有夏眠。

由於熱帶氣候的關係,一到夏天森蚺就會把自己浸泡在泥潭之中,藉此保證自己身體的水分不會被蒸發的太快。同時,森蚺也十分自知的知道自己的個頭太大了,以至於在行動方面一定要藉助水源的浮力才可以,這樣是為何它們不會離水源太遠的主要緣故了。

其實森蚺看似很龐大也很可怕,但它們卻是一種特別脆弱的動物。別不信,野生森蚺通常生命不過10年,最長不過20年。並不像蟒蛇類可以長達數十年之久,這種短暫的生命體態當真是反映出森蚺一生的悲鴻。

不過那不關陳淵的事反正他現在是不想和這條蚺碰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