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阿里斯加雪橇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實際上對比以前的年份,北極海冰在夏季收縮,某些地區的北極熊會禁食。

北極熊通常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存活 100 到 180 天,每天僅靠體內脂肪消耗維持。

然後堅持到冬季海冰再次形成,這時北極熊就會大吃特吃積累脂肪,如此迴圈。

然而,全球變暖給北極帶來高溫,造成北極海冰快速融化,大大縮短了北極熊狩獵的天數。

所以我們現在時不時會看到北極熊往內陸移動,進入城市區域尋找食物。

張建也是肯定地點頭,給出自己的分析,“如果北極海冰繼續以當前融化速度融化,科學家預計在接下來的三代北極熊大約35年中,北極熊的數量將減少 30%。”

“但華盛頓大學海洋生物學家研究發現,一些北極熊種群可能對海冰的融化不那麼敏感。”

【地球上基因最孤立的北極熊?】

“其實極地的科學家早就從歷史記錄和土著的故事中知道格陵蘭島東南部有北極熊出沒,但是由於距離如此遙遠以及不可預測的天氣,所以一直沒有人去研究追蹤。”

“直到2015年,他們的團隊坐了4個小時的直升機才到達那裡。結果一到那裡,就有驚喜。”

在10分鐘飛行中,在相距幾公裡的範圍內發現了6只北極熊。相比之下,正常的飛行中每隔1小時只能發現1只北極熊或沒有。

看著那只小北極熊在唯一的冰面上孤零零的,讓眾人著實覺得淵些可憐。

其實來的時候陳淵也發現了一個讓他疑惑的事。

在中途遇到一個應該幾乎沒有熊的地方,卻很很多的北極熊在做什麼。

而像這附近,因為冰川變少的緣故,北極熊的數量要少上許多。

不過在陳淵後續的追蹤觀察研究中,發現這裡的北極熊可以說是地球上基因分離度最高的北極熊。

“一個新的北極熊種群——第20個亞種群!”

而從無人機跟蹤資料和直升機觀測等資料,生存在這裡的北極熊數量大約有300只。

陳淵保守估計,這個亞群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隔離了數百年。

一種解釋是景觀難以導航,陡峭的峽灣將山脈和狹窄的冰川分隔開來。

與此同時,這些北極熊被西面的格陵蘭冰蓋和東面的丹麥海峽的開闊水域所困住。

快速流動的東格陵蘭海岸洋流也可能將熊與北部鄰居隔開。

另外身體測量表明成年雌性北極熊185 公斤比其他地區199 至 255 公斤的要小,幼崽也較少,這可能反映了在峽灣和山脈的複雜景觀中尋找配偶的挑戰。

但一個有趣的事實是,這裡的北極熊是居家的。

它們往往不會遠離自己的棲息地,在被追蹤的 27 只熊中,有11只意外在東格陵蘭海岸洋流中捕獲的小浮冰上平均向南漂浮了120 英里。

但隨後跳下並透過陸路向北走1到2個月回到了它們的起源峽灣。

然而,真正與眾不同的是,生活在格陵蘭島東南部的北極熊可以在一年中超過250天沒有海冰的情況下存活。

比其他北極熊禁食的時間要長100多天。

對比北極其他地方的北極熊,當海冰在溫暖的月份消退時,北極熊會遷移到陸地或向北移動。

而這裡的北極熊會全年待在原地並依靠不同的策略從“澹水冰”中捕捉獵物。

怕水友們聽的不太懂陳淵可以強調了起來,“這裡的澹水冰,一是指從格陵蘭冰蓋流入大海的澹水冰,融化較快,也稱‘快冰’。二是峽灣積雪隨著時間的推移壓縮成大片冰,不過這些冰山比海冰更加多樣化和鋸齒狀,而且會隨著河流流動。”

【那這是否意味著北極熊得救了?】

水友們不禁好奇起來。

但儘管這項研究表明,北極熊比以前想象的更有彈性,但對於長期以來一直是氣候變化象徵的瀕危物種來說,它遠非救生筏。

陳淵打了個比喻,“例如勐獁象大約在4000年前滅絕,但考古顯示,距離西伯利亞海岸140公里的弗蘭格爾島上,還有一些倖存的勐獁象在那裡生存了上千年。”

“但後來可能是極端天氣事件和大量近親繁殖的影響,最後它們也滅絕了。”

“新發現的北極熊種群和最後的勐獁象沒什麼區別,雌性北極熊的出生率較低,體重也較小,以及因孤立而近親繁殖的風險,這些都是危險訊號。”

但陳淵想說的是正如許多野生動物的故事一樣,拯救這個物種的唯一方法是迅速減少碳排放。

不過想要完成這個條件,或許要遠比想象中更加複雜。

不過陳淵也並不操之過急,隨著不斷發展,或許以後人類會慢慢意識到這點。

但顯然還不是現在。

“走吧,別看了。”

陳淵招呼著劉半仙離開,實際上那只北極熊現在就算還留在那裡也不會出現太多的危險。

它也只是顯得比較怕而已。

只是在回去的路上,倒讓陳淵發現北極這附近居然還生長著植物。

【我的天,北極不是白茫茫的一片嗎,除了有一些像北極熊這樣的極地動物外,幾乎沒有植物?】

“那倒不是,北極冰雪世界裡是生長有高等植物和茂密森林的綠洲的,而且長得也很美。”陳淵解釋道。

現在似乎是陳淵第一次去來北極考察,第一次感悟北極。

或許來到北極卻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但對於北極的瞭解陳淵還是要比其他人非常熟悉。

見水友們那麼想去北極其他地方看一看,陳淵也自然應允起來。

晚上的時候,附近似乎下起了雪。

理論上說北極是不會下雪的。

因為北極氣溫極低,海水不易蒸發,空氣水汽含量少,因而不下雪。

所謂的下雪是因為極低冰陸上有大量的冰雪和冰粒,在加上極地大風,所以將這些物質吹上高空。

以讓人誤會為形成雪天。

陳科考點的窗外,眺望遠方,陰沉沉的天飄著小雨,沒有什麼值得拍照的。

本來就很疲倦的陳淵迷迷湖湖地睡著了。

而等到第二天醒來,陳淵環顧四周,今天的天氣似乎要比昨天更加冷了一點。

陳淵叫上科考點裡的幾隻雪橇犬。

雪橇三傻的名水友們都有所耳聞吧,像陳淵現在用的雪橇犬就是阿拉斯加。

雪橇三傻是因為那三種犬都是服從度不太高的犬,其中阿拉斯加犬被稱為大傻。

因為它長得個頭最大,它的主要特點是憨笨可愛。

哈士奇被稱為二傻,因為它有時莫名其妙地做出一些不讓人理解的笨事、壞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於薩摩耶被稱為三傻,因為它個頭相對最小,當然也是個不太善解人意的主,它的特點是一身雪白,它的臉譜讓人看上去總在迷人的微笑。

或許是隨著大型犬在城市中越來越受歡迎,許多家庭都開始接納大型犬,阿拉斯加雪橇犬漸漸就成了最有人氣的大型寵物犬之一。

在街上你牽著一條阿拉斯加犬就能收穫到很多路人頻頻的注視,有不少人還想近距離摸阿拉斯加犬。

“阿裡斯加的性格其實比較穩重,在三傻之中性格是最好的一隻,之所以稱阿拉為雪橇犬中的老大,這是由它的體型和氣質決定的。”

在陳淵說的時候水友們也深感認同。

【它真的很有老大那種成熟穩重的風度啊。】

【只要過了兩歲成年了之後阿拉斯加犬就會變得很穩重,也會變得比較安靜,不會吵吵鬧鬧,懂得服從主人的命令,很少做一些讓主人生氣的事。】

【而且對人友善好嘛,阿拉斯加對人非常地親近友善,也是一種沒有攻擊性的犬種,雖然體型很大,但是性格非常的好,絕對不會無緣無故的攻擊人。】

【確實是這樣,我養在小區裡也是沒有什麼危險性的,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在社群飼養的大型犬之一。】

張建這時走了過來,摸著這幾隻阿裡斯加,誇讚道,“而且它們從不挑食,阿拉斯加犬非常的能吃,你給它什麼都吃得特別的香,這也是一個好處,起碼這樣就不怕它會出現挑食和營養不良的情況發生了,畢竟能吃是福嘛,能吃飯是身體健康的特徵。”

陳淵也是附和點頭,“那倒是,說實話它們的體力還是很不錯的通常情況下一隻三個月的阿拉就可以走五千米,休息十幾分鍾後還可以再走三千米,而且當你覺得他好像很累了想抱著它回家時,它還不高興,彷佛是在影響它的散步,這樣的耐力不得不讓我佩服。”

似乎是聽見陳淵誇讚它們。

熱情的阿拉斯加以超快的速度,撞到他的腳上,然後舔了他一身的口水。

不過阿裡斯加好是好,但有個缺點,那就是掉毛嚴重。

因為阿拉斯加是長毛狗狗,而且毛髮旺盛,這就決定了它們的掉毛量肯定也不少。

尤其是春秋換季時期,如果不及時打掃,恐怕家裡就要漫天飛舞的狗毛了。

而作為大型犬,阿拉斯加的毛髮可以說是又多又厚,養它的人也要多費心。

算是每天要為阿拉斯加犬梳毛,保持飲食清澹,這樣才能有效緩解掉毛情況

不過這也不是陳淵現在需要擔心的。

他安撫著這些阿裡斯加,然後帶好裝備坐上了雪橇上。

這群雪橇犬拉著他開始朝著這附近不斷探索。

劉半仙對於雪橇這東西比較生疏。

尤其是雪橇犬,導致他翻了好幾次車。

不知道前進了多久,雪橇犬忽然停下來。

望著不遠的放心,陳淵忽然愣住了。

那附近鬱鬱蔥蔥的森林,綠油油的草地,完全不像是在冰天雪地裡一樣。

【這裡是北極嗎?】

彈幕裡都滿是意外。

就連陳淵也想吐出幾個字,問這裡是北極嗎。

但他還是止住了這個問題,因為他知道是什麼元嬰。

冰川融水滋潤花草綻放。

陳淵很震驚北極地區的綠洲。

這裡的地理位置接近北緯70度,其地理緯度數值與我國南極中山站和島本昭和站相近。

但前者與後兩者的自然景觀卻迥然不同。

在昭和站與中山站,夏季,岩石裸露,奇峰異石,處處可見。

冬季,白雪皚皚,奇石絕跡。

這兒沒有草地,沒有花叢,更沒有樹木,偶爾只能見到一小撮低等的苔蘚。

然而,在北極圈內的另一處位置,陳淵只見峽灣深處,兩巖松木林立,綠草如茵,紅花藍花點綴其間,遠山頂上的白雪倒映在峽灣水中。

此時此刻,他似乎步入了雪區東南部的河谷盆地,似乎進入了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大峽谷。

也好像旅遊在州國的多雨公園境內。

很難想象自己已經進入了北極圈,處在地理位置與南極中山站相似的高緯度地區。

“暖溼的海洋空氣沿著峽灣深入半島,帶來豐沛的降水。這兒的年降水量可達1000毫米左右。”陳淵忽然說道。

同這兒緯度數值相近的南極中山站,年降水量不到這兒的一半,年均氣溫要低10攝氏度以上,當然景觀不同了。

如果是在南極大陸上如此高緯度的地方,無疑是為大冰蓋所覆蓋了。

然而,由北大西洋暖流帶來的暖溼水汽卻給這兒帶來了生機。

蒲公英遍佈北極的島嶼附近,潔白的雪絨花在寒風中怒放,在勁風中翩翩起舞,顯示了無窮的生命力。

可口的蘑孤隨處可見,有時,還可看見罌粟花。

特別是那珍貴的仙女木是第四紀年代確定的重要化石,北極的樺木貼地生長,宛如灌木,這紫色的花朵惹人喜愛。

“我記得植物學家武素功說,這是北極最美的花草之一……玫瑰色的、紅色的各種各樣的花叢,鑲嵌在綠色草墊中,令人流連忘返。”陳淵不禁讚歎道。

水友們也是忍不住評價道。

【圖片太少,多發些多好。】

【好想去用手摸一下,湊近鼻子聞一下!】

【我也沒見過這樣紫色的花。】

【北極呀?好神奇?(??? ??)?】

【不得不說,確實漂亮。】

【那有什麼用,早晚也會被人類破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