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破冰船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王錦蛇名叫菜花蛇、臭黃蟒。

有句俗話“一里王錦蛇、十里無毒蛇”,因體型龐大猶如蟒蛇,身體有獨特的臭味,無毒且具有非常強的解毒功能,基本見到蛇就會咬,就連眼鏡王蛇也會繞道走。

在川省,這兩種蛇都是非常常見的兩種蛇群,數量十分龐大。

紅斑高山蝮蛇作為毒蛇中的一員,遇到他們都將是死路一條。

因此,不少水友都十分擔心紅斑高山蝮會在這裡被其他蛇群欺負,甚至絕種的威脅。

“實際上川地的蛇群眾多,不論是眼鏡王蛇還是王錦蛇,食物充沛,不會導致紅斑高山蝮蛇群消失。”劉半仙肯定道。

陳淵也是點了點頭,總之紅斑高山蝮能出現在川地,說明這裡的生態環境的保護已經取得重大突破。

相信未來還有更多的生物出現在川地。

而當陳淵結束了這次的直播。

他也開始直接和劉半仙挑明道,“來九寨溝找你人只是幌子對吧,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陳淵不想象劉半仙來和他一起去九寨溝僅僅是為了找了。

這不現實,畢竟放下道觀不去管,反倒和他這樣一個閒人混在一起本身就不太正常。

見陳淵也看出來了,劉半仙沒有多隱瞞什麼。

“那就實話和你說吧,其實我想跟著你一起去直播。”

“什麼?”

陳淵想過劉半仙會給出其他回答,但絕對沒有想過會給出這樣的回答。

“你想和我一起直播,這……為什麼?”

劉半仙長長地嘆息一聲,說道,“年齡大了,前半輩子一直守在道觀你,其實我第一個見你的時候,就很羨慕你。”

“你這麼年輕,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說實話,老家夥我,有點羨慕。”

陳淵沉默了。

好吧,原來劉半仙是因為這個。

難道他想要跟著之前。

不過陳淵也沒有立馬急著答應他,

而是想了一下,才忽然說道。

“這個,也不是不可以哈,只不過我得好好考慮一下。”

“要考慮什麼?”劉半仙忽然來了興趣。

陳淵想了想,一時間也沒給出自己的回答。

倒是直接說道,“那個你還是跟我來吧。”

見陳淵有要帶上自己的意思,劉半仙不禁高興了起來。

而在第二次開啟直播時陳淵也是非常高興地和水友們打起了招呼。

“各位聽說,北極到京城的距離是5920km,那麼,我想去看看,我就愛你的樣子會是什麼樣子?我就愛你的距離有多遙遠?”

一聽陳淵如此說,水友們不禁激動了起來。

【北極嗎?】

【我擦,北極那地方可冷了啊。】

【所以老陳是打算去抓北極熊對嗎。】

【哈哈哈哈,好活。】

見水友們如此熱情,陳淵也是很高興,隨後他將鏡頭轉換,給到了一艘非常大的船隻上。

“這是華夏自主建造的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與雪龍號共同構成了中國極地科考的中堅力量。”

“雪龍2號雖然體型比雪龍號更小,但是破冰能力卻更強,可以連續破碎1.5米厚的冰層。”

但經過陳淵的講述後也讓水友產生了好奇。

【雪龍2號這款破冰船是如何破冰的?】

陳淵擺了擺手,“實際上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雪龍2號並不是直接撞上冰層,它背後的工作原理很複雜。”

陳淵做了個淺顯的比喻,“簡單來說就是雪龍2號的船頭經過了特殊設計,在遇上冰層後可以滑上冰層表面,並利用自身重量將冰層壓碎。”

破冰船嘛,顧名思義,是一種具備破冰航行能力的特種船舶。

這種船舶可以在厚厚的冰層中行駛,在冰層中開闢可用航道,是進行極地航道運輸和極地科考任務的必備裝備。

雪龍2號也擁有1.5米厚的連續破冰能力。

所採用的是特殊的首壓法破冰技術,為了最大限度降低航行阻力,普通船舶的船頭大都採用尖頭設計,而雪龍2號的船頭形狀則類似於一個鏟子,沒有尖尖的船頭。

“老陳我們要出發了,快上來吧。”科考隊的負責人衝著陳淵招呼道。

“來了。”

陳淵應了一聲,和劉半仙一起上了船。

這次他要搭乘便船前往北極。

而在幾天的行駛下,破冰船也開到了臨近北極附近的區域。

“接下來破冰船就要開始破冰了。”

望著眼前的冰面,好似地面一樣,僅僅是普通的船隻根本別想從這裡透過。

在進行破冰時雪龍2號會首先加速到一定速度,然後直接撞上冰層。

因為船頭的特殊鏟形設計,撞上冰層後雪龍2號的船頭會順勢滑到冰層上表面,然後利用船頭的重量將冰層壓碎。

這一技術可以讓雪龍號在航行中連續破冰,而不會被冰層阻礙去路。

遇到較厚的冰層,雪龍號的船頭還裝有壓載水艙,可以向船頭中抽水增加船頭重量,增大破冰能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雪龍二號還是全球第一款擁有首尾雙向破冰能力的破冰船,它的船尾也採用了類似的鏟形設計,在倒退時同樣擁有破冰能力。

它的螺旋槳被特別加固,比一般船舶堅固很多,一旦遇到水下部分較厚的冰層,雪龍二號可以原地360度大轉彎,用船尾靠近冰層。

然後用自己堅固的螺旋槳將冰層的水下部分打碎,再調轉船頭進行破冰,這讓它不僅可以對付普通薄冰層也可以對付冰山。

正是因為採用了如此特殊的設計,陳淵一行人很輕鬆的越過了冰層。

同時雪龍2號一經服役就立刻成了華夏極地科考的中堅力量。

“記得它首次出海就與雪龍號一起執行了雙船極地科考任務,成功向華夏建設在南極的多個科考站輸送了大量的補給物資。”

“而因為擁有比雪龍號更強大的破冰能力,雪龍2號還已經獨自進行了多次破冰和極地運輸任務,展現出了強大的效能。”

聽陳淵這麼一說,水友們不禁為強大的國家感到自豪。

【華夏牛逼!】

【哈哈哈,我們太厲害了。】

陳淵微微笑道,“當然如今華夏並沒有就此知足,要知道熊國擁有30多艘破冰船,州國也擁有5艘破冰船,現在華夏正在設計建造第1艘國產的核動力破冰船,它採用了核動力技術,擁有無限的續航能力,破冰能力則將達到兩米以上,服役之後它將成為華夏向極地科考大國邁進的重要工具!”

很快陳淵一行了就來到了華夏北極的黃河站。

“這裡位於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是我們建立的首個北極科考站,落成於2004年。”

“黃河站是我國繼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兩站後的第三座極地科考站。中國也成為第八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奧爾松建立科考站的國家。”

陳淵一邊說著,一遍幫助成員們搬卸裝置。

在進入科考站後,這裡的氣溫瞬間高了不少。

“還真是有點冷啊。”劉半仙搓了搓掌,還往裡面吹了口氣。

雖然看上去身板硬朗,但真要想著在這裡工作,卻是苦了他了。

“你以為我直播是那麼好玩的,要克服很多艱苦地方啊。”

陳淵笑道。

北極和南極有很大不同。北極的主體是北冰洋,也有一些島嶼,但所有島嶼都有主權歸屬。

華夏的北極科考也是以北冰洋考察為主,主要是以船基為依託的海洋調查。

但是,為完整認識北極氣候和環境變化,只做北冰洋考察是不夠的,還需開展北極地質、冰川、凍土、陸地生態調查,以及以陸基支撐的大氣科學、空間科學等學科的觀測研究。

而這時也有水友們問起黃河站為什麼選址挪威新奧爾松。

陳淵在這裡的工作人員熱情的招待下,喝了口久違的熱水。

負責科考的隊長張建說道,“首先,咱們國家是《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的締約國,擁有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開展包括科學考察等活動的條約權利。”

“這是我國在該地區建立科學考察站的法律依據。”

“挪威政府制定政策將新奧爾松作為一個綠色科考站來開發,使當地擁有不受汙染與干擾的原生自然環境和便捷的交通、通訊條件,提供完善、專業的後勤保障,便於廣泛的國際合作,這些都為我國在此建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方便我帶觀眾們看一下這裡嗎?”陳淵詢問起了張建,他想道處拍攝一下,但也要提前徵求對方的同意才是。

張建很熱情道,“當然,隨便看。”

陳淵點了點頭,拿起直播裝置四處記錄了起來。

黃河站是一座二層小樓,包括實驗室、辦公室、閱覽休息室、宿舍、儲藏室等。在小樓的頂部有五個小閣樓。

是北極科學考察中重要的設施——極光光學觀測平臺。

每年春天到秋天,不同學科的科考隊員根據任務需要輪流上站開展考察;當極夜來臨,黃河站上會有1至2名極光觀測隊員上站考察。

其他時間,站上沒有考察隊員,但有裝置自動觀測。

【老陳黃河站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對啊,咱們在北極有什麼用?】

水友們問出了最好奇的問題。

“這個吧,其實黃河站是一座綜合科考站,開展的主要科考專案包括高空大氣物理觀測、氣象觀測站建立、GPS衛星跟蹤站建立、地球生態環境演變考察、近岸海洋環境監測、冰川長期監測的可行性調查和大氣化學取樣等。”

“建站的最大難題在於,華夏作為後來者,如何建立和擁有自己特色的研究專案,而不是重複其他北極考察站的專案,對北極研究做出華夏獨特的貢獻。”張建走了過來說道。

“當時我們已經建了南極中山站。中山站和黃河站的磁緯都在75度左右,基本上處在地球同一根磁力線的南北兩端。”

“因此,華夏科學家能在南、北兩極對極光進行共軛研究。”

聽張建的解釋水友們也大概明白了黃河站將日地相互作用作為主要研究內容,找到了自己特色。

在接近一個小時的觀察下,陳淵喝水友們都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

那邊是黃河站以及周邊科考站,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

就是不能鎖門,且門全部是朝外開的。

“當地有北極熊出沒,這些是防熊的措施。一旦熊來,任何人隨時都能迅速跑進樓裡避難,北極熊只會推門,不會拉門,所以門要朝外開。”張建和陳淵解釋道。

【這裡還有北極熊過來嗎?】

“當然了。”張建不假思索道。

【老陳你在幹嘛?】

水友們見陳淵操作無人機似乎發現了什麼。

“你們看那裡。”

順著陳淵手指的方向看去,一頭無助的北極熊站在小冰山上,看起來很憔悴。

在過去的20年裡,北極已經失去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冬季海冰,而且目前持續以每10年約13%的速度融化。

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我們不採取措施遏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到本世紀末,除了少數北極熊種群外,其他所有北極熊種群都將消失。

“你們知道北極熊最需要的是什麼嗎?”陳淵忽然說道。

水友們自然不清楚。

“眾所周知,北極熊是優秀的游泳者,但它們最喜歡的棲息地是在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覆蓋北極海域的冰層之上。簡單來說,海冰是北極熊的一個狩獵、生活、繁殖的平臺。”

“而北極熊的生存取決於脂肪。它們需要身體脂肪在寒冷的北極地區保持溫暖,它們還需要脂肪來保持水分。”

“由於它們周圍的大部分澹水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凍結狀態,因此它們通常依賴於代謝水——它們消耗的脂肪分解的副產品。”

“這是為什麼海豹是北極熊的主要食物來源,而且一次可以吃掉90斤左右的海豹,因為海豹基本上就是一堆高熱量的脂肪。”

“但有一個問題,這種脂肪盛宴通常只有在有海冰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由於海豹在水中非常敏捷,所以只有當海豹將頭從冰上探出呼吸時,北極熊才有機會抓住海豹。”

只不過現在眾人都看明白了,像北極這種地方留給北極熊的冰川已經很少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