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 最好的時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洪武皇帝對於貪官汙吏的嚴厲打壓是人所共知的,貪官汙吏一旦事發肯定沒有一個好下場。

但是實事求是的來說,哪怕是洪武皇帝那般嚴厲的打壓,貪官汙吏還是一茬接一茬的出現。除了利慾薰心之外,自然也是因為很多官員都是抱著一些僥幸心理。

這裡頭其實也有其他的一些因素,雖然治理吏治非常重要,看似也有一些手段。可是在洪武朝時期,實際上還是缺少一些相對治理吏治的制度,很多的都是延續著此前朝代的制度。

這樣的結果,實際上也就是缺少一些對於文官的必要考核,也就是吏部的一系列本職工作。

其實真的要說起來,京察制度也算得上起源於洪武朝了。只是這個制度並沒有嚴格的執行,更多的還是因為老朱的恐怖權威,讓這個制度看似存在,但是也不算是一直在執行。

這顯然是不行的,朱允煐需要的是這個制度長期執行,要一直發揮出一定的效能,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去治理吏治,才能保證貪官汙吏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蔣瓛蔣瓛奉旨覲見,這個大特務頭子自然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他現在的任務可不少,得小心仔細才行,一定要兢兢業業,辦好陛下交代的事情。

棕櫚油的事情實際上更多的是錦衣衛在辦,去調查清楚棕櫚油的來源,以及製作工藝等等。

雖然蔣瓛也會眼饞這個任務,但是誰讓錦衣衛在大明疆域之外也有不少的發展呢,東廠相較之下實際上在海外就不能和錦衣衛相提並論了。

不過要說在境內,尤其是在京城當中,東廠現如今對於文武百官的監視等等,實際上比錦衣衛更強。甚至東廠對於錦衣衛的一些監督、掣肘,也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的。

看到跪著的蔣瓛,朱允煐問道,“這幾日有多少人私下串聯?”

蔣瓛這個時候就立刻說道,“回陛下,太常寺卿黃子澄多與清流走動。此次京察大計旨意一出,黃子澄多與一些官員走動。此前宴席之上,也有怨懟之言。”

朱允煐冷笑一聲,不屑說道,“怕是又說朕苛待讀書人、有辱斯文吧?!”

蔣瓛以頭搶地,他知道皇帝心情不好,“陛下聖明!”

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嘛,儒家的地位不斷穩固、拔高,尤其是在經歷了兩宋時期,那更是讀書人的天堂了。這也就讓很多的讀書人都嚮往宋朝,覺得那才是文人應該生存的時代。

那才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刑不上大夫,除此之外還有無比豐厚的俸祿、超然的社會地位......這一切都是讀書人嚮往宋朝的原因,在宋朝金榜題名可就是人生巔峰了,整個社會也都是在狂熱的追捧讀書人,這在大明都不敢想。

其實在宋朝之前,很多人對於科舉制度也是比較冷澹。但是在宋朝的時候,大家才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誰都想要金榜題名,因為那才是真正的出息。

哪像現在,大明朝的文官被砍頭、剝皮的不知凡幾,拿著僅僅只能養家湖口的俸祿不說,時不時的還要被粗鄙武夫各種羞辱、為難。甚至就算是看似文官集團的,好多都是白身,甚至還有一些不入流的工匠等等。

這才是對於讀書人的最大羞辱,比起洪武皇帝一度將亞聖搬出孔廟、英示皇帝打壓衍聖公還要過分。

畢竟衍聖公雖然是很多讀書人的精神領袖,但那到底也就是孔聖的後人,也確實有幾個不肖子孫。而文官集團裡出現了一些工匠等等,這才是更加敏感的,科舉入仕本該是讀書人的基本盤。

看著蔣瓛,朱允煐說道,“朕的太常寺卿,這些年是有些不安分啊。”

黃子澄一直都是覺得自己有些懷才不遇的,他可是洪武十八年時考取了會試第一、殿試第三。本該是無比顯赫的出身,甚至比不得貢生出身的茹瑺,難道僅僅就是因為茹瑺也是‘神童’?

歷任編修、修撰,也曾給東宮伴讀、兼翰林學士之職,也曾是國子監祭酒,出任掌朝廷大禮時的贊引......可以說黃子澄的仕途,在很多人看起來是無比順遂的,也是比較顯赫的。

但是黃子澄自己心裡苦啊,他的這些官職確實比較顯赫,不過也都是無比清貴而已。也就是說很多的時候,他都是有名無權而已,只是朝廷掛起來的一個讀書人的榜樣而已。

至於是正面引導,還是給一些讀書人的敲打,那就是自己盤算了。

自己的滿腔政治抱負根本無處施展,皇帝陛下對他也一直都不算親近,根本不會多聽他的一些建言獻策。

要說不憤滿那才是假的,黃子澄一直都是認為自己有才華的,他也覺得自己有著濟世之才。只是很可惜,他根本沒有這樣的一些機會去施展。

他也曾經懷疑自己可能是和徐王殿下一度走得比較近引起了陛下的不滿,可是現如今都和徐王殿下保持著距離了,不過依然沒能看到陛下重用他的跡象。甚至和大儒方孝孺一般,只能繼續清貴著,和一些讀書人一起懷疑朝廷苛待讀書人。

這些可不只是黃子澄一個人的感覺而已,和他差不多心思的讀書人真的不算少,因為朝廷看起來就是這麼做的。

蔣瓛現在就浮想聯翩,作為大特務頭子,他自然也知道陛下並不喜歡黃子澄,也知道黃子澄私底下也曾經有著一些怨懟。不過那好像也沒什麼啊,陛下看似根本不在意那些只會牢騷的腐儒。

但是現在就不得不多想一些了,雖然陛下可以不在乎一些腐儒私下裡的抱怨。可是那些腐儒私下裡一直抱怨,想想看也確實覺得有那麼點噁心、厭煩,陛下不喜歡這些自然也就正常。

說不定真的要做些什麼了,好歹也是天子鷹犬,自然也就需要做好鷹犬的本分,這才算得上一些人對東廠的定位——爪牙!

朱允煐也不理會蔣瓛的一些想法,繼續問道,“京察大計已經鋪開,朕的吏部尚書這些時日忙著吧?”

蔣瓛立刻回答說道,“回陛下,確實有諸多大人求見茹尚書,茹尚書大多不見,只有極少數以公務之名方能得茹尚書接見。”

蔣瓛頭也不敢抬,只是實話實說繼續匯報情況,“茹大人也只是在衙門接見諸位大臣,堂上也都有其他一些大人,回府後多是閉門不出。府上除駙馬都尉外,其他兩位公子也都回府不出,同僚、同窗宴請也都推脫了。”

聽到蔣瓛這麼說,朱允煐似乎稍微有點滿意,“這麼說來,朕的伴讀還是謹慎、自愛的,是這個理吧?”

蔣瓛自然不敢回答,因為他只是天子鷹犬,只需要將看到的、聽到的一些情況匯報給陛下就好。至於如何評斷,那就是陛下的事情了,尤其是事關朝廷重臣的事情,更加需要謹言慎行。

倒不是擔心得罪了茹瑺,或者是存在著什麼有著想要討好茹瑺的心思。單純的也就是因為沒有任何的證據,自然也就不能去對朝廷重臣、陛下心腹齜牙咧嘴的。

蔣瓛也深知伴君如伴虎,就算是茹瑺這樣的心腹重臣,陛下很多的時候也不是無限的信任,該有的一些監視等等,也都是從來都沒有放鬆的。這不只是茹瑺而已,其他的一些大臣也都一樣。

經歷過錦衣衛輝煌時期的蔣瓛更加清楚,當年的錦衣衛緹騎一出,大明朝的官吏人人自危、膽戰心驚。實際上現在的錦衣衛、東廠看似沒有了以往的權勢,頂多也就是被陛下收回去了審訊之權而已,這些特務機構對於文武百官、宗室勳貴的監視一直都沒有放鬆。

聖心難測,這顯然也不只是說說而已,知道很多的隱秘事情的蔣瓛實際上也更加清楚的知道皇帝的一些性格。

對於茹瑺的性格,朱允煐還算是瞭解。只不過就算是再瞭解茹瑺的性格,可是在這樣的一些事情上也不該掉以輕心,因為事關吏治,絕對不能馬虎大意。

這也是因為坐在龍椅上,就算是想要信任一個人都難。該有的懷疑還是要有,皇帝要是無限度的去信任一個人,說不定就會因此很大大亂子,那顯然也就不好了。

聽到蔣瓛奏報了一些事情,朱允煐也就算是心裡稍微的踏實了一些。

就目前的情況看來還算不錯,茹瑺還算是謹慎。沒有私下裡接見任何同僚,也比較嚴格的在約束著家裡人,這顯然也都是一個吏部尚書應該有的樣子。尤其是在這個風口浪尖,絕對不能露出任何的破綻,不能其他人任何可乘之機。

這是應該做的事情,因為茹瑺一旦露出半分破綻,很多有心人立刻就能攀附過去。只是一個小小的破綻,那些人就可以撕開一個巨大的口子,就可以讓京察毀於一旦。

要說拉攏人,或者說是去腐敗一些人,總有一些人的手段厲害著,甚至一些原本立場端正、潔身自好的人,也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就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朱允煐自然知道這些,不過也沒有太多的辦法,因為這些事情也算得上就是人心。而一個合格的官員,也是需要學會抵制一些誘惑。要不然的話,他們就有太多犯錯的機會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京察大計才剛剛鋪開,朱允煐自然不希望前功盡棄,這個時候需要更加嚴格的落實,需要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嚴密的緊盯著這些事情的進展。

功虧一簣的事情,朱允煐絕對是不能允許的,他會更加嚴格的要求一些人去做好這些事情。

蔣瓛離開武英殿的時候也看到了他的競爭對手宋忠,立刻不屑的冷哼一聲,他一直都看不上宋忠。自己昔日的下屬成了錦衣衛指揮使,想想心裡都不平衡。

可是就算是心裡不平衡也沒辦法,誰讓宋忠早早的就在當今天子賬下效力呢。而蔣瓛效忠的眾望所歸孝康皇帝,居然還只是追封的,這上哪說理去?

只能說自己時運不濟,畢竟蔣瓛也明白他們這樣的身份和職務,必然是需要是絕對的心腹。

至於說宋忠去了武英殿,蔣瓛一點都不覺得意外,他知道這樣的事情很正常。陛下對於錦衣衛或者東廠也不是完全毫無保留的信任,也都是要互相掣肘的,很多的事情也都是需要有著一些印證的。

更何況就算是自己現在不去管一些事情,也不敢插手去做一些事情。但是作為東廠的提督,蔣瓛還是有著自己的訊息渠道,很多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只是裝作不知道而已。

陛下現在是在忙著京察大計,很多人都以為這就是在針對著一些文官而已。不過這也就是一個假象而已,陛下可不會只做那麼些事情而已。

現在很多的武勳還以為事不關己呢,可是他們絕對不會想到一張大網已經張開了。或許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一些本來冷眼旁觀、幸災樂禍的武勳會發現災禍臨頭,因為一些個武勳的做法已經讓陛下忍無可忍了。

現在大家只是看到了一些文官的惴惴不安,可是很多的勳貴武將實際上也是在遭受到緊鑼密鼓的調查。一旦證據鏈被完全掌握,那麼必然會遭遇到陛下的鐵腕手段。

蔣瓛絲毫不懷疑這些事情,宋忠現在去武英殿,不出意外的話也就是要奏報那些事情。

京察,這不是什麼偽裝,蔣瓛也毫不懷疑陛下整頓吏治的決心。但是他也知道,陛下不可能只是針對文臣而已,陛下這些年對於武勳的打壓也從來都不少。

只是有些人沒有注意到這些而已,只不過是相對於文臣的遭遇,那些武勳看似是要稍微的好過一點而已。

誰都不要想要舒舒服服的,當今天子可不是什麼寬仁的性子,當今天子打小就是一副多疑、嚴苛,乃至刻薄的性格。

這可不只是說說而已,沒有幾個人比蔣瓛知道的更多了。現在的英示皇帝,和洪武皇帝幾乎沒有多少區別。

不過蔣瓛不在乎這些,這樣的皇帝在位,才是廠衛們生活的最好的時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