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7 制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自家的二小子有點憨啊,估計全部的心思也就是在吃吃喝喝這方面了。真要說起來的話,朱文墐這傻小子也確實惦記著吃,不只是貪嘴,而且還非常的挑食。

看著朱文墐,朱允煐問道,“這些時日可跟著你皇兄去歷練了?”

朱文墐委屈巴巴的說道,“回父皇,兒臣忙於學業,不敢有一日懈怠。”

這話不要說朱允煐不信了,就算是朱如意也不好湖弄。畢竟朱文墐是什麼樣的性格,大家實際上也都是心裡有數的,這小子要是忙於學業那才有鬼,估計朱文墐自己都不相信他說的話。

朱允煐腦仁疼,所以沒好氣說道,“真是這般?咱怎麼聽說了,你和文埂兩個一到學堂就犯困,總是你們兩個在那酣睡。睡飽了,不是竊竊私語就是神遊天外!”

這還真的不是朱允煐在貶低他的二小子和親侄子,主要是大本堂的兩大學渣,就是朱允煐的二兒子和親侄子,這也是被普遍認為的害群之馬、老鼠屎。

只不過教授皇子、宗室和勳貴的大儒們也沒辦法啊,誰讓這兩個害群之馬惹不起。如果是尋常的勳貴之子還可以板著臉嚴肅一點,但是這兩位一個是皇子、一個眼看就要被冊封為親王世子,都不敢得罪。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皇帝陛下的寵愛,哪怕皇次子殿下似乎因為頑劣不受寵,但是到底是皇子啊。至於朱文埂就不用說了,那小子就是他父親的翻版,妥妥的大明紈絝宗室接班人。

朱允煐也頭疼,說道,“你們進學也許久了,不要說精通四書五經了,你們能通讀一遍咱就知足了。你啊,不要說和你皇姐相提並論了,就是你皇兄也比你強!”

朱如意就驕傲說道,“爸爸,咱才是女諸生,皇兄都誇讚咱讀書讀得好!”

朱允煐笑著點頭,不吝嗇誇獎,“是這麼個理,咱如意書讀的好,比你皇兄、皇弟都要強。要是咱讀兩年書,就能比咱強,和你母妃一般知書達理了!”

還是家學淵源吧,練瓊瓊就是比較喜歡讀書的性子,所以她教出來的女兒自然也是受到了影響。當然這裡頭,肯定也是有著朱允煐的一部分原因。

當年馬皇後在的時候,她親自管教的女兒們女紅都不錯,她也沒少帶著公主們做些女紅。而馬皇後過世後,一些公主的女紅就給耽誤下來了,就算是不學女紅也沒有人在意。

至於說徐妙清呢,實際上也不好管那些姑姑們,再加上朱允煐的寵溺,那兩個嫡親胞妹也不好管。加上大朱和呂氏的原因,大朱的另外兩個女兒,徐妙清實際上也只是表面上關心、過問,也不會真的悉心照顧。

宮鬥戲之類的在朱允煐這邊是不存在的,但是人都是有私心的,朱允煐實際上也沒有太多的意見。

就像朱允煐有四個弟弟、四個妹妹,也就是管胞弟胞妹。在大朱過世後,才去管管大朱兩個低位妃嬪所生的兩個妹妹,還是讓徐妙清多去照料,更多的也就是衣食住行方面。

至於朱允炆三兄弟,呂氏照顧就好,朱允煐實際上也懶得多過問,反正都有各自的母妃去管教,朱允煐這個大哥只需要去在意一些大事就好。

抱著朱如意,朱允煐看著朱文墐說道,“你讀書還是要讀,咱也不要求你滿腹經綸,但是該通讀還是要通讀。大明皇子,總不能連字都不認識,只知道胡鬧吧?”

朱文墐低著頭,他看到了書本就犯困,再加上他的母妃王氏也不要求他讀書,朱文墐就更加沒心思讀書了。

還是研究吃的比較好,或者就在宮裡玩鬧,實際上只要父皇不來管教,朱文墐開心著呢,小日子也非常的滋潤。

對於自己的子女,朱允煐實際上也是有著一些區別對待的。單單就是讀書方面,還是有區別。

朱如意喜歡讀四書五經,朱允煐從來都不會阻止。因為朱如意喜歡,朱允煐也沒少給朱如意找來一些名家佳作,也沒少讓一些才學之士教導。

如果朱如意是琴棋書畫俱佳的才女,朱允煐自然是非常開心的。對於朱如意這樣的教育,朱允煐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他樂意看到這樣的事情出現。

但是小小朱就不行,小小朱當然也需要知道儒家經典,還需要知道其他學派的一些學識。發家也好、道家也罷,都要稍微的有所涉獵,但是朱允煐從來都不允許小小朱深讀。

知道就行,大明朝也不需要一個儒家皇帝,或者是一個非常有藝術天賦的天子。

小小朱學習的,該是濟民安國的本事,學的是老朱和小朱因材施教的一些學識。

哪怕看似有著那麼一些‘一家之言’,但是誰讓小小朱是皇太子呢,所以小小朱學習的東西,肯定是和尋常的皇子有區別,就因為小小朱是皇太子,就是這麼簡單。

看著朱文墐,朱允煐認真說道,“莫要瞎胡鬧,這幾日多去校場看看。先讓你皇兄領著你看看軍伍之事,咱再讓人教一教你儀典,你既然是咱大明的皇子,就該做些事。生在天家,不能只是安享富貴。”

錦衣玉食肯定沒有錯,出生在皇家自然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人一輩子的追求都有了。只是生在天家,自然也就需要承擔起來一部分的責任。

朱允煐也不極端,從來都不覺得人人生而平等。有些人一出生就什麼都有了,而有些人一輩子努力甚至到不了少部分人出生時的狀態。

這樣的事情在封建王朝很常見,幾百年後依然如此,這就是非常現實的事情,朱允煐早就心裡有數。

朱文墐點了點頭,小聲說道,“前些天皇兄帶咱去了校場,還教咱騎了馬,咱都會了。”

朱允煐就忍不住笑了,說道,“你會騎馬?怕不是還要人扶著吧,得有人幫你牽馬!哪像你皇兄,現如今就是高頭大馬也能自己騎。你現如今在校場看的那些將士,也不如百戰餘生的將士氣勢足,可莫要給嚇住了。”

帶著兵器的將士,朱文墐實際上也不陌生,在皇宮裡多少也是有著這樣的一些將士。但是皇宮裡一些將士,多少也是儀典性質的,和見過血的將士還是有些區別。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朱文墐,他見到的那些將士,基本上也都是大明朝的精銳十足。可是尋常看到一隊侍衛,和看到千軍萬馬的戰陣,那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不要說沒有見過這些的朱文墐,就算是朱允煐看到了那些千軍萬馬的衝鋒、馳騁,也少不了內心裡感覺到熱血澎湃。要是不夠勇敢和堅韌,說不定也會腿軟、膽怯。

想起來了什麼,朱允煐說道,“明日讓你們皇兄領你們出宮去轉一轉,去京營看看。”

朱文墐瞬間雙眼冒光,看起來對於出宮這件事情非常期待。他可不在乎去哪,只要能夠出宮,那麼對於這小子來說就是值得開心的事情了,這必然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朱如意也有些期待、意動,“爸爸,咱也能跟著一塊去?”

“那是自然。”朱允煐笑著說道,“也就是你皇弟太小,要不也能跟著你們一塊過去。”

朱文墐和朱如意自然是非常開心的,他們出宮的次數屈指可數,不像他們的皇兄隔三差五的就出宮。宮外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也確實是比較新奇的。

帶著兩個孩子用完膳,朱允煐也就回宮休息了。也沒有打算回春和殿,朱允煐的妃嬪雖然不算多,但是也不算少。

朱允煐一直都沒有大肆挑選秀女,沒有打算佳麗三千,不過顯然皇帝也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後宮裡少了人,他還是有很多的去處的。當然了,很多的妃嬪也是望眼欲穿的在等待著皇帝的臨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雨露均沾可能有點費力,不過朱允煐偶爾還是會毫無道德壓力的去四處走走看看,誰讓他是皇帝,在這個年代更加不會有人去指責他,甚至會覺得皇帝的子嗣比較多還是好事情。

勞逸結合的朱允煐再次早起了,然後直奔奉天殿而去,要準備新一天的早朝了,這就是他的工作。

現在的朱允煐也能夠理解老朱當初的勤政了,一方面是因為政事確實多,自然也就不能有什麼耽擱,得更加的勤快才能將大明的江山治理好。

再一個自然也就是享受權力帶來的滿足感,一些人會覺得累或者枯燥,但是朱允煐一點都不覺得,他很享受自己一道旨意傳達寰宇,很享受自己的一道旨意讓大明江山有些變化。

對於這樣的事情朱允煐樂在其中,自然也就不會有任何的疲憊了,他享受還來不及呢。吃喝玩樂什麼的,在朱允煐眼裡簡直就是浪費生命,他這樣的工作狂無法理解一些紈絝的理念。

在奉天殿上,大明朝的臣子們也都是有序的在進行奏報,關於一些事情自然也會展開議論。這都是正常的朝堂格局,皇帝也應該廣開言路,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言而決。

這一次也有不少人發現了明顯的不同,此前雖然關於京察的討論很多,可是現在看起來就不同了。因為吏部尚書茹瑺主動上奏,比較具體的奏報了一些關於京察的事情。

這就是最為明顯不過的訊號了,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的天子是認真的,要開始京察了。

一些人惴惴不安,或者是想著走什麼門路、消除一些隱患,而有些人躍躍欲試,期待著在這一次的京察大幹一場或者讓自己清廉的名聲傳達天下。

京察確實會讓不少人丟掉烏紗帽,甚至是丟掉腦袋。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這也是升官的一個契機,只要有能力、只要運作得好,就有機會。

畢竟這樣大面積的京察,勢必會讓一些官員丟官,挪出來的那些位置自然也就需要有人補上,這就是不折不扣的機會了。

徐輝祖這些武勳看起來就是冷眼旁觀,這和他們武勳沒有太大的關係。武勳們在乎的事情,還是昨日商討的那些關於軍功的核定,那才是真正的當務之急。

佈置京察的事情當然重要,首先就是從吏部開始,大家也可以看出來皇帝的態度了。

不過大家看起來對此也不覺得有什麼意外的,要是吏部都沒有整頓好,憑什麼去主持京察呢?

雖說一次京察也沒辦法讓所有的貪官汙吏無所遁形,但是一定要將那些害群之馬給挖出來,不能讓他們有機會繼續作惡。

大理寺、督察院和刑部自然也需要派人出面,三法司不只是在重大桉件才出面會審,這也是皇權、政權的一個特點。

刑部掌管主要的審判業務,大理寺成為慎刑機關,主要管理對冤桉、錯桉的駁正、平反。都察院不僅可以對審判機關進行監督,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

三法司之間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職權分離、相互牽制的特點。這樣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一些冤假錯桉,可以儘可能的避免一些貪官汙吏有機可乘。

吏部,就是這一次京察的第一關,很多人也都會關心這一次的京察力度到底如何,想要知道皇帝會如何懲處一些犯官。

洪武朝時期的一些噩夢和高壓還在,他們可不希望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不希望英示皇帝撿起來洪武皇帝的那些嚴峻的手段。

只可惜這些人可能要失望了,因為英示皇帝看起來和洪武皇帝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三法司出面不說,這本身就可以代表皇帝的一些態度了。

但是錦衣衛和東廠也派人了,哪怕皇帝的旨意也就是讓他們監察、只是皇帝耳目,但是誰敢真的將他們不當回事?

朝堂上立刻有些反彈,一些官員引經據典、康慨陳詞,希望皇帝收回成命。只可惜他們不會如願,皇帝不可能只是讓文官去處理文官的一些事情,天子鷹犬就算不是全部出馬,也該在旁邊有所監督。

沒辦法,誰讓英示皇帝和洪武皇帝一樣呢,內心還是有些刻薄、多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