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 收禮不辦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允煐的心情不錯,他迎來了英示四年。這個時候的朱允煐,也是二十七歲了。

至於老朱已經七十四了,雖然很多的時候也是有些老態龍鍾的樣子,老人也確實會偶爾生病。但是現在看起來老朱的身體不錯,這一位鐵人還時常能夠跟著他九歲的重孫瞎跑。

這其實是一個好事情,對於朱允煐來說是一個好事情。不一定就是說缺了老朱就讓朱允煐沒辦法掌控朝堂,單純的就是因為親情吧,朱允煐和老朱的感情還是很深的。

朱允熥到了皇宮,直接開門見山,“皇兄,今年可是得挑好去高麗的皇叔了。咱禮都收了好些了,再這般下去,咱以後可怎麼見皇叔們?”

無語的朱允煐一抬眼皮,看了一眼朱允熥,“你既然知道辦不成這個事,那就不要收禮!你自個說說看,這收了禮不辦事,這像話嗎?”

朱允熥顯然也不在意,說道,“咱就是收宗室的禮,咱不收文武百官的禮,咱有分寸!”

這一下朱允煐更加無語,看著朱允熥問道,“老二,那咱還要褒獎你不成?不收百官的禮,你這是不干涉朝堂,這是好事。只收宗室的禮,那是自家人,坑的也是自家人?”

朱允熥似乎是沒有聽懂一般,理所當然的說道,“皇兄,誰不知道咱這個吳王特殊。咱就是不收百官的禮,百姓的禮更不收,要不然咱隨便說句話,一個案子就風向變了。”

好吧,朱允煐也不得不說朱允熥這麼說還是有道理的。雖然朱允熥這小子確實混賬、紈絝,但是相比起不少宗室,朱允熥這也算得上是非常省心了。

朱允熥也就是紈絝而已,不會殘暴,也不去擾民,對於政事更是毫不關心。

其實以朱允熥的身份,只要他隨意說些話,很多人肯定是上杆子討好。大明朝對宗室步入官場,現在的限制也好了很多,起碼不像前幾年嚴格限制。哪怕只是一些看起來沒有太大實權的位置,可是好歹一些宗室也可以做事了。

宗室是真的需要感謝朱允煐,要是沒有朱允煐的話,大明朝的宗室就是要被所謂的‘當豬養’。有老朱開了個頭,再加上朱棣得位不正後的心虛,大明朝宗室好像只會生孩子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當個小官,去經商什麼的,大明朝的宗室要是願意還是可以找點事情做。尤其是那些庶子們,除了朝廷的俸祿還是有些其他‘營生’。

朱允煐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那就什麼都不要說了,有些事情他大概也是心裡有數的。

“高麗那頭的事情,咱現在也急不來,總得選個合適的宗室。”朱允煐嘆了口氣,說道,“大江山難,治江山更難,這個道理你也是該明白的。”

朱允熥明白,所以擺爛一般的說道,“所以咱打死都不出去,就在應天府就好了。讓咱每日都是在做事,咱可受不了。還是吃喝玩樂更好,咱還是喜歡當個富貴的王爺。”

這麼說也沒什麼問題,大概也是因為人各有志吧。有喜歡權力的,就像是朱允煐這般的。要是有著朱允熥這樣喜歡安逸的,也沒什麼好指責的,都是正常的事情。

高麗那邊雖然打下來了不少的地方,按說現在就是去封王,這也沒什麼問題。畢竟大明也派過去了一些能臣幹吏,也是在治理著一些打下來的州府。

只不過大家也都明白,想要治理好那些地方,真的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民俗習慣等等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李成桂篡位確實讓高麗不少百姓、百官不滿,但是李成桂到底也是高麗人,也是同根同源的。

但是大明的這些人,自然也就是高麗人看來的外人了。不管是以前的女真、契丹或者蒙古,包括現在的明人,在高麗人看來都是一個樣,都是在侵佔他們的土地。

高麗那邊的儒家文化確實是佔據著主導地位,只是很多人也都明白,高麗歷史上雖然數次被中原王朝擊敗。但是他們也好多次抵擋住了中原王朝,他們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藩屬國。

很多人說的高麗,實際上要不是朱允煐多事,那麼李成桂就要接受大明的冊封,到那時候就是藩屬國了。不只是在大明王朝是藩屬國,到了清朝的時候也是一樣。

朱允煐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也懶得多說什麼。藩屬國雖然重要,尤其是歷史上的高麗還算是比較‘衷心’,還有國內叛亂君主跑到大明境內避難、尋求幫助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麼說,還是實實在在的控制在手裡更好,這個地方對於大明也比較重要。

治理好這些土地,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尤其是想要去建立藩國,這裡頭的難度毫無疑問是更大的。所以需要一個有能力的宗室,朱允煐必須要仔細挑選。

周王朱橚看起來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只是到現在朱橚都沒有下定決心。朱允煐還是需要再等等,說起來這個周王朱橚,對於朱允煐來說也是最親近的叔父了。

有好事,自然也就是惦記著和自己親近一些的人。要不是自家胞弟實在是不成器,說不定朱允煐也就動了其他的一些心思了。

至於朱允熥這小子去收禮這件事情,朱允煐已經都麻木了,也覺得自家這個胞弟算起來還真的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應了一些事情,這也證明了很多宗室對於開一個藩國還是非常嚮往的,他們對於這件事情也是比較有熱情、有期待,他們想要得到更多的機會。

這也算讓朱允煐省心了不少吧,看起來海外封國這件事情,在宗室看來也不是一種貶黜,還是有些人有著一些雄心壯志的。

朱允熥接過茶,好奇問道,“皇兄,琉球那邊現在怎麼辦?要是那中山國的國主不入朝,咱大明的水師真的要過去?”

“那是自然,咱得給他們一些教訓。”朱允煐笑了笑,不是很在意的樣子,“老二,你要記得,咱大明兵強馬壯,行事自然也就可以霸道。要是咱總是優撫,那些人就缺少畏懼之心。”

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嘛,你入朝請求善造海船之工匠,大明大度的給了。可是這國主都繼位了,都沒有向大明報備一下,這顯然也就是沒有將大明這個宗主國當回事了。

既然中山國的武寧不將大明當回事,那麼大明也就需要用他們的強硬態度做出回應。

懶洋洋窩在椅子上的朱允熥好奇問道,“要是五叔不去高麗?那是誰過去?高麗那頭,咱聽說是要封兩個王?”

朱允煐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是該分兩個王,可能還要更多一些。女真那邊也是個麻煩事,努爾幹都司雖然在震懾,只是到底是荒蠻之地,治理起來也是個麻煩事。”

朱允熥點了點頭,雖然對於軍國大事不太關心,可是朱允熥也知道一些事情。

比如說遼東以北的努爾幹都司就是苦寒之地,據說漢朝時蘇武牧羊就在那一塊地方。而女真三部,對於大明朝也一直都是若即若離的,那些野人也是不服王化的。

不過朱允煐和大部分大明百姓一樣,覺得既然連蒙古人都給趕走了,女真人自然也就是不成氣候的。對於那些野人,很多人也是不放在眼裡。

也包括不少人會覺得英示皇帝實在是太貪心了,努爾幹都司好些地方在大家看來都沒有價值,還不如棄之不要。治理起來很難不說,野人也是個麻煩事。

不過這樣的事情也就是自己想一想而已,要是真的敢在朝堂上說出來了,肯定會被皇帝呵斥,甚至很有可能要遭遇罷官去職這樣的一些命運了。

看著懶洋洋的弟弟,朱允煐笑著問道,“老二,你可聽說了那些個皇叔有意去高麗?”

朱允熥立刻回答說道,“七叔啊,他早年就在青州,也有軍功。七叔也知道他早年間惡了皇兄,現在都是想著要去高麗,那樣大概也是要輕快一些。”

齊王朱榑數歷塞上、以武略自喜,不過性格也確實有著一些殘暴。在朱允煐‘削藩’後,朱榑在應天府也是鬱郁不得志,只是在天子腳下也確實有點不敢胡作非為,自然更加鬱悶了。

朱允熥這個時候也繼續說道,“十一叔好像也是有些心思,他早年間在蜀地治理的不錯,也鎮壓了西番蠻人作亂。要是十一叔過去也還成,就是他怕啊。十一嬸是舅祖父嫡女,所以想的也就多些了。”

蜀王朱椿身份也比較特殊,雖然被老朱成為‘蜀秀才’,也確實在蜀地充分的發揚了儒家文化。但是他是滁陽王郭子興之女惠妃郭氏的兒子,他的正妃是藍玉的女兒。他的嫡次子被藍玉歡天喜地的抱回了梁國公府,這牽連就深了。

雖然在應天府現在如魚得水,只是朱椿有些時候還是比較懷念他在蜀地時的一些逍遙自在。

更何況高麗那邊對於儒家文化的傳承、學習也是不錯的,朱椿有些心思和想法也很正常。

朱允熥繼續說道,“皇兄說過是想要讓曾經就藩的皇叔去高麗,好些皇叔自然也就有心思了。就是沒就藩的皇叔更多,一個個的也都是和咱說過,都想要過去試試。”

朱允煐笑著點了點頭,看起來親王雖然不錯,在大明也是可以安享富貴。只是有些人,也覺得就算不能坐個龍椅,但是要是有機會去了高麗成為國主,這也挺好的。

尋常的宗室可能還是能夠找點事情做,親王實際上很難有實權,也需要避諱。還是去高麗更好,當個天高皇帝遠的國主,比起在大明不知道要快活多少。

而且很多人也都清楚,高麗可是一個好地方,好歹也是有著千年歷史。哪怕不如中原繁華,但是也是很多人稱頌的‘小華夏’。

相比起東瀛,高麗是大家更熟悉的地方,也算得上是大明周邊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了。

“你該收禮就繼續收禮,兌不了現就不要怪咱。”朱允煐調笑著說道,“到時候皇叔們找你的麻煩,那就不要怪咱不幫忙了。”

朱允熥也不覺得尷尬,他只要選擇裝死就成,反正皇兄護著,他也有恃無恐了。

打發走了這個不省心的弟弟,朱允煐也心裡踏實了不少,這小子雖然帶來了一些資訊。不過那些心思,也基本上都是朱允煐也都知道的訊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允煐還是繼續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英示四年的事情依然會很多。高麗那邊的事情,朱允煐肯定是要辦好的,也絕對不能繼續耽擱了。

雖然朱允煐也沒有打算滅此朝食,只是長期的將大明的資源集中在高麗,對於朱允煐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對於朱允煐來說,他還有很多的戰略都是需要執行下去的。

這些可不是能馬虎的事情,朱允煐也確確實實不想在高麗繼續牽扯下去了。

英示四年,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這也他才好集中精力去準備自己的南下計劃,以及西北戰略,這也算朱允煐一直以來關心的重點,是絕對不能馬虎的。

好在朱允煐也算有信心,歷史上的朱棣在經歷了靖難之役後,依然可以五徵蒙古、出兵安南,還可以派鄭和下西洋、遷都北平等等,這些都是極其耗費國力的。

但是這依然沒有引起內亂,大明朝依然十分的強盛。而現在呢,可不存在靖難之役,大明朝的軍事實力實際上是更加強盛的。

所以朱允煐也明白,自己就算做些什麼事情,也不需要擔心被說窮兵黷武,現在還沒有到那個程度。現在的朱允煐,手裡還是有著足夠的底牌。

小小朱開開心心的跑來,說道,“爹,你要不要出宮?你要是不出去,咱和曾祖就領著弟弟妹妹去看花燈,曾祖還說要帶小祖父他們幾個。”

過年嘛,皇宮裡的氣氛不錯,應天府更是熱鬧。至於老朱沒有成年的子女,依然挺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