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 放權而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作為皇帝,朱允煐對於出宮這樣的事情,也是比較喜歡的,當然這樣的待遇也是比較少的。也就是他小時候偶爾出出宮,也就是早些年去了趟北平,這才算是有機會出門‘旅遊’。

這要是說在年節的時候出宮,朱允煐對此還是比較陌生的,這樣的待遇可不算多。

小小朱蹦蹦跳跳,說道,“爹,這一趟就不帶坤兒了,外頭太冷了。”

朱允煐笑著點頭,這一點也認可,“坤兒還沒滿週歲,這一趟就不帶著他了。這一趟,咱也跟著去湊熱鬧。你讓人去說一聲,讓你小姑、二叔也跟著,把咱的麒麟都給帶著。”

人多一點也熱鬧,實際上這一趟出去,老朱的子女當中也就是帶著只有七歲的寶慶公主而已。其他的龍子龍孫裡頭,自然也就是以朱允煐的子嗣為主了。

朱允煐招了招手,準備出門的小小朱停下了,有些事情還要交待。說到底,皇家出宮可不是小事。

小小朱肯定也是明白這些的,別看他現在似乎是年紀小,不過到底也不是一點心思都沒有,頂多也就是考慮一些事情不太周全而已。

“你也不小了,咱整日忙著朝政,沒心思去管這些個事情。”朱允煐緩緩開口,說道,“你曾祖年紀大了、精力不濟,這件事情咱就不想勞煩他了。你既然願意去折騰,這個事情就給你來處置好了,好些事情都是你來做。”

小小朱可不傻,說道,“爹,就是要歷練咱好了。這般事情哪要爹去操心,曾祖那頭更不用說了。咱,咱就是要去辦事,也得給咱聖旨才是。”

朱允煐看向王承恩,說道,“讓宋忠和蔣瓛去太子跟前聽令,這些事情就不要讓咱煩心了。”

小小朱擠到了朱允煐跟前,諂媚不已,“爹,要不然再給咱京衛和五城兵馬司。咱本來就是天潢貴胄,弟弟妹妹也跟著呢,不能有事。”

朱允煐又好氣又好笑,說道,“太子掌著京城的兵馬?你是覺著咱這個皇帝夜裡睡得踏實了?!成吧,這事結束了之後記得給咱把印信還回來,要不然咱真的就要收拾你了。”

小小朱有恃無恐,笑嘻嘻說道,“曾祖早和咱說了,給了的兵符不能收回去。爹不到十歲就拿著天下大半水師兵符,也沒說還給曾祖和祖父。咱就是和祖父和爹學的,從曾祖那拿了兵馬就是咱的!”

朱允煐一抬手,小小朱立刻轉身就跑,害怕之類的事情,小小朱是根本不存在的。忌諱什麼的,小小朱也不在意。

看著小小朱跑走,朱允煐笑了起來,“咱大明的太子,是不需要謹小慎微。前朝的一些事情,咱也不需要忌諱。”

開開心心的小小朱跑到了文華殿,看了看王承恩,“你傳完旨就去爹跟前伺候著,咱這裡用不著你。咱,你讓人去乾清宮一趟,讓雙全在咱跟前聽用就是。”

王承恩更加諂媚,笑著說道,“太子殿下,還是讓奴婢在跟前聽用。陛下若是問起來了,奴婢也好回稟不是?”

小小朱一想,好像還是這麼個理,“也是,咱辦事爹肯定是不放心。就是曾祖那裡也得讓人過來,雙全還是該過來,快些去讓人傳他。再讓人傳召咱三舅、三舅姥爺,咱小姑父也要過來。”

王承恩立刻開始行動起來了,伺候好皇太子,這看似不是他的本分。只是不管怎麼說,這件事情也不能馬虎,皇太子現在在辦差,當然得所有人都盡心盡力才好。

伺候皇帝當然是王承恩眼裡的頭等大事,只是伺候好皇太子,這也是王承恩的本分。

正在忙著吃著黃豆、喝著小酒的老朱忍不住皺眉,不耐煩問道,“又是咋了?皇帝這又是鬧了什麼事,非得要咱給他把關?”

話雖然這麼說,似乎是老朱極其不耐煩的樣子。只是這麼些年來,老朱也一直是很開心的,他的那個寶貝孫兒一直都是這樣,大事小事都是要給他說一聲,可不是坐了龍椅就忘乎所以了。

一個小太監跪下,對老朱說道,“啟奏太上皇陛下,陛下令太子掌元宵出遊之事,此刻正在文華殿召見諸臣。太子令雙全總管去殿裡聽用,奴婢特來傳旨。”

老朱露出笑容,不過還是問道,“就是讓雙全過去?皇帝跟前的那個王承恩呢?皇帝都捨不得借給太子?”

小太監立刻趕緊回答,“回太上皇陛下,王承恩總管已經過去了。奴婢就是在司禮監聽用,蒙陛下隆恩為隨堂太監。現如今東廠提督、錦衣衛指揮使,也都在太子殿下聽用。”

老朱一聽就樂了,心情很好,“好,那就過去。雙全,在太子跟前要勤勉一些。也莫要和那王承恩爭功,好好在太子帳下效力就是。”

雙全自然是聽旨了,在老朱跟前這麼些年,雙全早就知道了一些事情,知道自己需要擺正自己的立場。

他以前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但是現在的司禮監可不是歷史上二十四衙門中的首席衙門。實際上老朱在沒有登基前就設定了內使監,在洪武十七年、二十八年也都是先後做了調整。

雖然增加了一些權力,有了不小的調整,調整後的司禮監,排列於內官監之後,仍然是宦官的一般衙門。畢竟老朱對宦官管教極其嚴格,司禮監的職責可以是一些生活中的瑣碎事項,其餘的政治性任務,不要過多的委託他們。

在以前聽令太上皇,但是對孝康皇帝、英示皇帝,雙全一直都是乖乖聽令了。洪武皇帝的事情是大事,那兩位的事情更是大事。

心情不錯的老朱看向小太監,問道,“皇帝這是在忙著些什麼?”

隨堂太監立刻說道,“陛下似是在看奏摺,奴婢位卑,不敢過問。”

老朱微微點了點頭,老朱可是曾經鑄了一塊鐵牌懸掛於宮門,‘內臣不得幹予政事,犯者斬’,這也是對於這些太監的一個警告和威懾。對於太監們,老朱是骨子裡的不信任。

想了想,既然也沒有什麼事情,老朱也就準備也去看看。不只是要看看他的孫兒,也是要去旁邊聽著,重孫要做的事情可是大事,這甚至算得上小小朱處理一些事情的首秀。

雖然外頭還是有些冷,不過老朱也沒有打算乘坐轎子之類的。他這麼些年也是被那個寶貝孫兒折騰的不輕,總是要動一動,還練著孫兒不知道從哪學來的太極、五禽戲這些。

到了武英殿,老朱就開玩笑,“你可是夠大膽啊,咱的性命也就算了,連你自個的也都不當回事,讓一個小子去管著。”

朱允煐嘿嘿一笑,還真的有些信心,“這要是上了戰場,咱肯定不敢。但是在天子腳下,咱是不怕。咱的垠兒也不是沒見識,這應天府他出入多少回了,有什麼好怕的?”

老朱也樂了,說道,“這個事還是要注意點,咱和你出了事不說,垠兒也跟著,這可是大事。咱三個,一個都不能出事。”

“咱明白,就是怕咱垠兒心裡不得勁。”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明面上肯定是以他為主,他要是做得好,咱就真的一點都不管。要是不成,咱就讓人暗中跟著就是。”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老朱也是比較滿意,實際上他也是這麼一個心思和想法。

既然是讓小小朱歷練一下,自然也就是要給他更多的機會和權力,要不然這樣的歷練也就失去了意義了。

老朱隨手翻了翻奏摺,心情還不錯,“你呀,現如今是越來越能偷懶了,好些個奏摺就這麼敷衍著批了?”

朱允煐笑了笑,也不是很在意一些事情,“皇爺爺,你早些年也是看過這些奏摺,好些個文武百官的摺子,咱實在是懶得多說什麼了。現在不寫錦繡文章,只是這摺子好些時候就是讓咱耽誤時辰。”

老朱也笑了起來,調侃著說道,“這就是你想著要讓司禮監稍微做些事情?咱說了宦官不得干政,你還想著要讓他們幫著批摺子?”

實際上按照老朱的規定,宦官是不得識字的。司禮監的權力不斷變大,也就是歷史上的永樂、洪熙時期。但是現在的話,司禮監基本上也就是可以幫忙打打下手而已。

朱允煐給老朱讓開座位,一邊給老朱捏著肩膀一邊說道,“咱肯定是要制衡的,不只是文武需要制衡,這些內朝和外朝也該。太監,說到底還是咱皇家的家奴。”

對於朱允煐這樣的說法,老朱顯然也是非常認可的,實際上老朱也是這麼認為的,太監之類的可不就是家奴嘛。

至於說制衡這樣的事情也是很有必要的事情,雖然現在的皇帝大權在握,可是有些事情也是需要考慮到的,制衡這樣的事情是遲早的。

“孫兒也是勤快人,不喜歡偷懶,只是事情也確實多了些。”朱允煐開口,對老朱說道,“只是諸事繁雜,大事咱肯定是要辦著。就是這許多瑣事,實在是太耗費時日了。”

老朱自然也明白這些,哪怕他也是個勤快人,可以說事無巨細的都想要去關心、解決,但是這樣到底有多累,沒有人比老朱更有發言權了,這確確實實是太累了一些。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老朱也沉默下來,有些事情也確實是需要考慮到的。說到底就是洪武皇帝、英示皇帝,都是控制欲極強的人。

老朱當初搞出來《皇明祖訓》,事無巨細的都有著一些安排,就是想著後世子孫按照裡頭的規定來辦事就好,基本上也就可以說‘江山萬代’了,老朱也覺得那是最穩妥的做法。

而到了朱允煐這邊實際上也是一個樣子,有些時候不只是想著一年兩年之後的事情了,這是想著五十年、百年之後的事情,想著的是歷史發展的趨勢等等。

所以也朱允煐要考慮一些事情,要提前做一些安排,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這也算得上是這對祖孫的性格決定的事情。

而此時此刻的文華殿,這也算得上是重臣雲集,或者說能夠到文華殿的,都是不折不扣的皇帝心腹。

也別說什麼皇太子手裡掌控的權力太大,先不說兩代帝王的貼身太監跟著,這就說明了人間兩位至尊的態度了。最主要的是聖旨、兵符之類的可不缺,這是更加有說服力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意氣風發什麼的就算了,因為好些事情對於小小朱來說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他一點都不覺得這麼些事情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至於這些文武百官們、這些心腹們,他們顯然也是有著自己的一些想法。好些在史書上看到覺得比較忌諱的事情,在大明朝實際上一點都不需要覺得忌諱。

太子掌權不算什麼,太子手裡有著應天府的兵馬,這可不是在英示朝才有的事情。

在洪武朝的時候,實際上有著一些看起來更加犯忌諱的事情。但是洪武皇帝也沒說什麼,太子或者太孫也都是習以為常的,大家自然也就不覺得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了。

小小朱對於有些事情也是心裡有數的,比如說現在召見的人,基本上都是可以放心的人,也都是需要帶出去的人,都是職責範圍之類的事情。

這些個事情,可不能放在明面上了,很多的事情大家也都是心裡門清的,太上皇、皇帝和太子一起出宮,要是朝臣們知道了這些事情,肯定是要鬧出很大的動靜,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情。

哪怕沒辦法改變皇帝的主意,可是該表明自己的態度,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所以該保密的時候肯定是需要保密,有些事情說出去了,也就代表著要失去聖心了,那可不是這些人應該做的事情。

說到底這些人都是皇帝、太子親近的人,他們甚至比起一般人還要在意這一次的出行,這一趟的差事與其說是對皇太子的小小考驗,更不如說是對這些心腹的一個考核。

辦不好這些事情不至於掉腦袋,但是想要發展順遂,那就有點難說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