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臣,也只是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虛歲只有二十三歲的朱高熾,就目前來說,上半輩子幾乎一直都是在不斷漂泊的。

他出生在鳳陽老家,其實在他七歲的時候就被立為燕王世子。兒童時代,他接受武術和儒家學術的正規教育,也可以說是非常受老朱喜歡的,他甚至還曾經被老朱委以重任,讓他和秦王、晉王、周王的世子一起去檢閱軍隊。

要知道如果不是他們的那個堂哥,朱高熾等人幾乎就等同於老朱最在意的孫兒了。

只是朱高熾再清楚不過,哪怕他們看起來比起其他的王兄、王弟要受重視,只是相比起他們那個皓月當空的兄長,他們好像也就只能是拿著皇爺爺偶爾的一些垂青說事了。

也只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只是因為當初他的父王就藩北平,只是因為北平要被定為下一個國都,所以燕王這個老朱曾經比較喜歡的四子,也成為了大明第一個實質上被削掉的藩王。

哪怕心裡憋屈,哪怕覺得不公,但是燕王一脈上下也只能接受這個現實。

因為父王對於皇爺爺的一些不滿,因為父王喜歡軍伍,因為大明現在要在海外分封,燕王一脈甚至也只能是拖家帶口的去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去開創一些基業。

哪怕有著大明朝廷的諸多支援,可是這些年來,燕王一脈在東瀛也非常辛苦。

本來好不容易才在東瀛立足,稍微的開啟了一些局面。但是楚王也被分封到了東瀛,雖然沒有和六叔一家衝突起來,兩家也經常一起合作瘋狂的打擊試圖反撲的東瀛倭皇,只是想要在東瀛一家獨大,這也是不現實的事情了。

這一次回到大明,朱高熾要做的事情可不少,除了正式遞國書想要得到大明的冊封之外。實際上也是進一步的求援,既然正式的開國了,也就需要做一些君主該做的事情了。

看了一眼在旁邊的堂弟朱孟烷,朱高熾笑著問道,“孟烷,再回大明,可有什麼感觸?”

“這一路,咱就覺著還是咱大明繁華富貴。”十九歲的朱孟烷笑著說道,“雖說咱也帶去了一些大明的工匠、官吏,只是到底不如咱大明。”

朱高熾也認可這些,不過在很多的地方也是想要吐槽的。

當年一起東渡東瀛的人馬中,很多都是來自燕王三衛,就像六叔去東瀛的時候也帶著楚王三衛,也帶著不少工匠、官吏等等。但是現實來說,就是這些工匠,也是要被朝廷限制的。

只能說他們的那個堂兄實在是太有心機了,扶植大明宗室在海外開國不假,也是給錢、給人馬、給軍械。但是很多的時候,都是將一些高超的技藝牢牢的控制在大明。

比那些藩國蠻夷的技術要先進,整體的軍備也更加強大。可是比起大明,明顯是要差一點,很多都是大明已經淘汰的軍械等等。最重要的是只授人以魚,根本不授人以漁。

大明,一直都是用各種方式控制著這些看似要脫離的藩國。

朱高熾心情不是特別愉快,因為哪怕燕王藩國看起來發展不錯,從大明帶來的諸多先進的技藝、工匠,看起來也可以有著一定的心理優勢。不過那些,始終也只是和東瀛蠻夷相比。

朱高熾和朱孟烷,他們現在不只是兩個藩國的世子,更是大明的宗室子弟,這也使得他們的身份看起來也是有那麼一些敏感的。

就像這一次他們的儀仗,讓不少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們頗為苦惱。

如果按照藩國使者的儀仗,這簡直就是直接將燕王和楚王開除宗籍。到那時候,說不定就要被太上皇和皇帝責怪,落得一個挑撥天家親情的罪名了。

只是如果按照親王世子的儀仗來,這顯然也不太行。因為朱高熾和朱孟烷來到應天府,這也是帶來了國書,這是海外藩國來請求朝廷冊封,這自然不是什麼小事情了。

尤其是對於很多文人來說,外國來朝這樣的事情,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盛事,絕對不能有任何的疏忽,這也是國力的體現。

所以這件事情對於不少官員來說,也是有些左右為難的,他們實際上也不敢輕易的作出決斷,還是需要英示皇帝做出決斷,這樣才可以讓很多官員不犯什麼錯誤。

英示皇帝的決斷也很簡單,朱高熾和朱孟烷雖然是藩國使者,但是現在大明還沒有給他們正式冊封。

最重要的是就算他們開國了、冊封了,依然是大明的宗室,自然也就是要按照大明的宗室待遇來了,這是‘原則問題’。

還算龐大的隊伍在朝著應天府不斷靠近,朱高熾的心情也越來越複雜了。因為他是在應天府長大的,他在這裡也有著很多美好的回憶。

隨著兩位親王世子越來越靠近應天府,他們也慢慢的看到了遠處的龐大的隊伍,旌旗招展不說,那些將士們一個個的看起來也都是無比的武威強壯。

就在朱高熾和朱孟烷準備開始加快速度的時候,遠處傳來了一股煙塵,一隊人馬快速的靠近。

當先的是身穿親王冠冕的朱允熥,這也是大明朝的親王。只比朱高熾小三個月,但是要比朱孟烷大四歲。

“王兄。”朱允熥坐在馬背上拱了拱手,說道,“太子殿下出城十里,只是咱也莫要急著過去,慢慢走就是。王兄和王弟,先沐浴更衣吧,換上朝服、整理儀仗。”

朱高熾自然是連忙領命,因為從東瀛到釜山,從釜山到天津衛,這一路走來也確實舟車勞頓。從天津一路陸路走到應天府,也算得上是風塵僕僕的,哪怕此前稍微做了一些休整,只是大家也都是有些歪歪斜斜了,有些狼狽。

雖然這是一路在趕路,但是對於這些王孫貴族來說,他們也不需要擔心一些事情。

尤其是這些人到底是要入朝的,很多的時候大家也都是要準備的周全一點。比如說什麼朝服等等,肯定也都是需要提前準備好的,可不能馬虎大意。

朱允熥心情不錯,在朱高熾淨面的時候,他問道,“王兄,咱此前聽說東瀛女子頗為溫順。這一趟過來,也沒說給皇兄進貢幾個夷女。”

旁邊的朱孟烷搶先說道,“王兄,若是真的進貢夷女,皇帝陛下怕是要著撓了。你若是想要夷女,咱這裡倒是可以給你弄些個夷女過來。東瀛女子倒是溫順不假,好些個名門世家的也是熟讀經綸。”

朱允熥瞬間無語,連忙拒絕說道,“那還是算了,咱就是喜歡個新鮮的好顏色,真若是什麼才女,咱可就看不上了。”

想想看朱允熥的性格,朱高熾和朱孟烷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一位吳王殿下自小就是不愛讀書的。當初差不多大年齡的皇孫們在大本堂,這一位經常就是呼呼大睡,或者是乾脆裝病不去。

朱允熥也確實不在意,笑嘻嘻說道,“真要是咱說,咱還是喜歡新羅婢,喜歡高麗的那些女子。這一趟大軍在高麗,聽說好些個高麗王孫貴族、什麼兩班,一個個的也都淪落了。”

只能說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先不說高麗那邊這些年王朝更替,也包括很多的爭權奪利、站隊,也可能會讓原本高高在上的貴族瞬間被打落塵埃,曾經錦衣玉食的公子、小姐,說不定也就要為奴為婢了。

這沒有什麼好新鮮的,對於這些事情,朱高熾和朱孟烷更是心裡有些感受,因為他們在東瀛沒少做這些事情,沒少看到這一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畢竟在東瀛建立基業,很明顯也是需要建立一個全新的格局。雖然也需要一些當地人的扶持,只是很多的時候也都是需要將原本的一些勢力給清除,這個時候可不能有什麼婦人之仁。

在這些天潢貴胃在準備的時候,儀仗這邊也都是在趕緊準備,不說和京營將士、天子親軍相提並論,也不能丟了氣度。

小小朱這個時候就是非常澹定的,一身太子冠冕的小小朱靜靜的站在龐大儀仗的最前頭,這些事情讓他出面,實際上也是再合適不過的事情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藩國使者,肯定是不會讓小小朱出面,鴻臚寺那邊出些官員就是。甚至很有可能,那些個官員們的品級也未必會太高。

但是朱高熾和朱孟烷的身份到底不一樣,也不能是將他們完全當做藩國使者。尤其是考慮到他們現在還在海外打拼,這個時候讓皇太子出面,也算得上是撫慰一下這些宗室子弟了。

誰讓小小朱的輩分小呢,自然不存在是他的曾祖出來,父皇也不可能親自出來,那也就只能是小小朱這個晚輩了。

常茂全身甲胃,上前幾步輕聲說道,“殿下,燕王世子、楚王世子過來了。”

小小朱澹定的點頭,說道,“行了,令宗室子弟上前吧。曾祖可是說了,城外可以敘親誼,入了皇城就不成了。”

其實秦王朱尚炳、晉王朱濟熺、徐王朱允炆都是比較心情激動的,他們基本上都是和朱高熾差不多年齡。最重要的是當初他們一起在大本堂讀書,所以說這些人還是有些手足情深的。

朱高熾去了東瀛好些年,他們已經好久沒見了。現在也可以說是物是人非了,以前的朱尚炳、朱濟熺已經從親王世子承襲了親王王位。曾經有著一些小心思的朱允炆,更是老老實實的當著他的大明徐王。

這就是真正的物是人非吧,曾經在一起讀書的少年們,一個個的也都已經長大成年了,有著自己的子嗣、家庭,也有著一些截然不同的身份了。或許他們,現在也沒了小時候的那麼單純。

只能說這一次給朱高熾、朱孟烷的待遇,這還是比較高的。這些和他們同輩的兄弟大部分都過來了,晚輩裡頭更是有著小小朱這個皇太子,簡直就是超乎‘規格’了。

看著緩緩行駛而來的儀仗隊伍,小小朱更是澹定無比。他可是見過大世面的,天子的儀仗都看到了無數次,也好些次去三大營或者一些衛所巡視,這點小場面對於他來說不算什麼。

朱高熾和朱孟烷也是心裡有數的,別看現在好像是有著非常高規格的儀式,但是那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們現在是‘藩國使者’,也是因為燕王和楚王配合著英示皇帝的一些海外封王的國策。

這些待遇,不見得就是真的對朱高熾等人的重視,這些事情其實也是做給外人看的,這一點朱高熾和朱孟烷也都是心裡有數了。

自視甚高等等,朱高熾和朱孟烷自然不會。不要說自小就比較聰慧、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的朱高熾了,就算是朱孟烷也都是有著一定的心機和城府。

他可是楚王的第三子,好在他的母親是定遠侯王弼之女、楚王妃,雖然是嫡子,但是前頭一度也是有著兩個兄長,一度也是可以稍稍威脅朱孟烷的地位。

所謂的謹慎好學等等,有些時候不只是自己的性格,這也是為了更好的去承襲王位、確保自己的地位。

不要說皇位了,就算是王位、公侯爵位,也可以使得兄弟反目、自相殘殺,這也都是這些很多的貴族子弟一個個的都需要明白的,也都是需要經歷這一切的。

“臣燕王世子朱高熾,拜見皇太子殿下。”

“臣楚王世子朱孟烷,拜見皇太子殿下。”

朱高熾和朱孟烷態度端正,哪怕他們看似很快就有機會成為海外藩國的世子了。但是他們更加清楚大明的實力,既然大明可以扶植兩個藩國,也可以掀翻兩個藩國。

小小朱好像很是惶恐,只是在朱高熾和朱孟烷行禮後才慌忙說道,“王叔,莫要折煞侄兒!”

看看,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教出來的太子,很多的時候還是很有心機的。小小年齡的,對於一些事情也可以說是非常敏感的。

有些事情,表面文章還是需要做一做的,這也是明確君臣的地位,這些事情也是從來都不能馬虎的。

不要說這只是‘宗室’、‘堂親’,有些時候甚至是真正的至親兄弟、骨肉親族,為了一些位置也可以毫不留情的自相殘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