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經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重新佈置、分配一下衛所,這件事情絕對是朱允煐需要做好的,這件事情也確實是提前和五軍都督府的武勳們商量過,這可不是什麼可以馬虎的事情。

或許歷史上的明朝中後期衛所制度名存實亡,軍戶逃籍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是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即使也有一些逃籍的事情,但是這也是極少數的。更何況現如今的衛所制度,能夠為大明帶來的幫助更大,這就是現實。

徐輝祖和藍玉、傅友德這三大武勳旗幟站了出來,他們對於執行朱允煐的命令不會有太多的反對意見。但是如何裁撤、併入或者調整,這就是需要他們去討論的。

朱允煐看向李景隆,說道,“表兄,你的意思呢?”

李景隆好歹也是曹國公,雖然看起來是有那麼點被朱允煐‘閒置’的意思。可是誰也挑不出來理,李景隆依然是大明朝最尊貴的國公之一,太上皇、當今天子,也時不時的召見、賞賜。有些時候,李景隆也會出任務。

長相出眾的李景隆來到地圖前,說道,“陛下,梁國公所言,臣以為不妥。”

藍玉一瞪眼,咱雖然當初是在你爹跟前效力。但是咱可不覺得咱比你爹差,要不是你爹是太上皇的外甥,能有那麼多的機會嗎?再說了,看看咱這些年的戰績,可不比你爹差!

你爹現如今見了咱都不會多說什麼,更何況你這樣一個毛頭小子!

李景隆可不在意,繼續說道,“梁國公所言,多半是裁撤、廢弛衛所,只是陛下。若真是如此,西北必有異動。”

藍玉不高興了,直接呵斥,“你打過仗還是咱打過仗?”

對於這個藍玉,朱允煐也是頭疼。才華是沒的說,可是這脾氣雖然看似是稍微有點收斂。只不過這個收斂也是比較有限,時常是壓不住他那個暴脾氣。

李景隆不為所動,說道,“陛下,西北之地當多置衛所。韃子餘孽日漸事大,他們弓馬嫻熟。咱大明多為步卒,若是韃子劫掠怕是難以抵擋。”

“這便是你不懂打仗!”藍玉立刻滿不在乎,也有些鄙視,“就是那些韃子騎著馬,咱才該廢掉這幾個衛所。這都是一些屯田軍戶,陛下要用人,咱撤下來這些人就是!”

李景隆立刻反駁,也是苦口婆心,“陛下雄心壯志,以期經略西北之地。漢唐時,西域諸地接受中原轄制。此地本就是蠻夷頗多,兼者有著其他部族,民風和中原多有詫異。若是此刻撤出衛所,那些韃子可就要蠶食了。”

藍玉眼前一亮,激動的說道,“那些人來了,咱就打過去!他們佔了地最好,養熟了牛馬,咱就過去搶回來!咱此前大勝,可沒少給咱大明奪回來耕牛、駑馬。”

藍玉的意思很明顯,西域那些地方如果說韃子奪過去控制也不錯,反正那些人肯定是要遊牧的。按照藍玉的意思是朝廷緩過勁來了,勢必是需要去收復西域諸地。到那時韃子們養的牛馬,那可就是大明的了!

傅友德老成持重,說道,“梁國公所言非虛,西域諸地確實是馴養戰馬的好地方。咱大明現如今在北邊有馬奴養馬,再奪過來西域諸地,韃子翻不起風浪。”

就在藍玉覺得‘老將’果然瞭解他的時候,傅友德繼續說道,“只是臣之見,若是廢黜一些衛所,韃子勢必是要前進。這些年韃子苦寒,也就是依著西域諸地負隅頑抗。若是朝廷讓出那些地方,韃子恢復元氣勢必要快些。”

藍玉乾瞪眼的時候,徐輝祖也說道,“臣也覺得改在西域之地多置衛所,屯田開地。就如黔國公在雲南一般,勸課農桑、教育萬民,方能民心歸附。”

藍玉的意思是讓出一些地方,就當是讓那些韃子幫著大明朝養馬好了。只要時機成熟,直接奪過來就好,這顯然是最省心省力的事情了,他覺得這也符合大明朝兵鋒強盛、所向無敵的特點,根本不需要在意一些小打小鬧。

很明顯,藍玉是從一個武將的角度去考慮一些事情,簡單粗暴一點對於他來說沒什麼問題。有人不服,殺過去就好。有人叛亂,帶兵鎮壓就行。至於說什麼韃子之類的,大明兵強馬壯的,藍玉最怕的就是那些韃子還沒看到大明的軍隊就遠遁三千裡了。

至於治理之類的事情,他顯然是不大在意的,那也幾乎是藍玉根本不需要操心的事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景隆就不一樣,對朱允煐說道,“陛下,梁國公所言確實可以解一時之急。只是我大明朝廷必然是要經略西域諸地,便不可讓韃子在那邊久留。移風易俗本就不是朝夕之事,留下衛所屯田開戶,增加漢人人口,也好以後遷民。”

朱允煐露出笑容,說道,“表兄所言正和咱的心意,到底是謀國之論!”

不讓李景隆直接帶兵打仗,那肯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讓他當好一個參謀、讓他出謀劃策的,這其實沒有太多的問題。李景隆雖然沒有全盤學下來李文忠的本事,但是對於一些大局的掌控,還是要比很多中高級將領強。

除了個人的天資之外,也是因為李景隆多少也是皇親國戚,看待一些事物的出發點不同。

李景隆頗為振奮,繼續說道,“秦漢之時,西域諸地便是諸多小國。魏晉之時中原動盪,西域諸地更是脫離掌控。就算是盛唐之時,雖有西域都護府鎮守,只是西域諸國也有不臣服的。再者就是兩宋之後又是蒙古人,那邊蒙古人統治很久了。”

可不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嘛,西域那邊本來民風、習俗就和中原有些區別。再者就是雖然很多朝代也是在嘗試著經略西域,不過有些時候收效甚微。再者就是蒙古鐵騎席捲天下之後,西域之地很多都是被蒙古人統治。

現如今的韃子還有汗國,就是在帕米爾高原盤踞。蒙古人對西域的影響,實際上是遠超明朝朝廷的。而且那邊的民心也未必歸附,歷史上的大明對於西域影響一般。就算是清朝的時候,西域那邊的地方也有數次叛亂,大將出征、皇帝親征都有。

打下來一個地方可不夠,經營好也是非常關鍵的事情。別看現如今大明似乎不完全依賴絲綢之路,但是西域這樣的地方可不能丟。

這裡也是一個極好的戰略緩衝區域,如果不能在大明朝廷的掌控當中,多少也是隱患。

所以藍玉的一件,自然是可以考慮。不過也就是表面上考慮一下,算得上是給藍玉一點面子而已。真正要做的事情,還是考慮那些個比較老成持重的事情。

朱允煐這個時候也開口說道,“西域諸地,非一朝一夕就可安穩,必須要長期治理方能有些成效。就算是北邊,朕親自督建北平,大明朝廷前往北平。可是即使這般,大明朝開國三十有餘,民心尚不能完全歸附。”

想要將一個地方徹底的納入版圖,可不只是說派兵攻佔下來就好。打江山難,治理天下實際上更難,這都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也都不能有絲毫的馬虎懈怠。

對於朱允煐的話,不少文武也都是心裡有數。北邊的民心確實沒有完全歸附,不只是讀書人或者世家大族,包括一些個平民百姓,骨子裡還是不太認可漢人的身份,對於明朝沒有什麼歸屬感。

蒙古人統治了近百年,金人、遼人等異族的統治更是一茬接一茬。很多漢人實際上忘記了他們漢人的身份,風俗習慣和思維模式也都是那些遊牧民族的方式。

就算老朱開國後強令去除蒙古人的服飾、打扮,依然還有人私下會穿戴打扮。畢竟明朝到現在才三十出頭,而蒙古人百年的影響這可不只是一代人了。

“此次西域諸地,必然是要派屯田衛所駐紮。”朱允煐緩緩開口,說道,“屯田開荒,軍戶先行。只有將那邊打下基礎,朝廷才好緩緩遷民、充實漢人。西域蠻荒、異族四立,朝廷尚需大將坐鎮,諸愛卿以為誰可承擔此大任。”

“陛下,臣請旨出鎮西域!”

“啟奏陛下,老臣以為此任臣最合適!”

“陛下,臣是最合適人選!”

朱允煐話音剛落,武勳們激動起來了。看起來這是一個帶領著屯田衛所在西域開荒的任務,是要鎮守西北的苦差事。但是這些個武勳們,可都是在沙場上討生活的。

更何況所謂的帶領著屯田衛所開荒,也需要將那些不臣的異族、番邦剷除或者鎮壓。這也就意味著雖然不大可能有大戰,但是小規模的戰事還是有的。

更何況,那很有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說不定就是三年、五年。在那邊的時間久一點,等到朝廷決定討伐韃子徹底統治西域的時候,主將必然是要傾向於對於西域熟知的大將。

這是投資未來啊,現在吃點苦不算什麼。更何況對於這些大將們來說,領兵作戰是本分,出征在外不一定就是要吃苦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