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發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有些文武是真心惶恐,面對老朱的時候,他們會本能的感覺到畏懼。而有些人只是跟著跪下,覺得事不關己,只是不想讓自己顯得太耀眼、被老朱給抓住把柄而已。

老朱居高臨下,看著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厲聲問道,“給咱說說,咱大明開國三十載,何曾有過科舉不公?為何這一次,偏偏就是鬧出如此事端!”

朱允煐這個時候站出來,一副沉痛的樣子,“皇爺爺,此次是孫臣處置的不好。”

“你先站在一邊!”老朱直接開口,不給朱允煐搶回主動權的機會,“這次的事情咱來處置!”

別啊,這戲臺都搭好了,怎麼可以在這個時候直接摘果子呢!

老朱可不理朱允煐的想法,這件事情他也經過了深思熟慮。雖然這樣一來可能是稍微讓朱允煐丟了點面子,但是這不會對朱允煐的權威有致命性的影響,接下來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補回來。

最主要的還是老朱很清楚,他的孫兒是在下一盤大棋。不只是在削弱孔子的地位,也是在打擊全天下讀書人的一些利益。

這些事情還是讓自己這個開國皇帝來吧,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做好。就算是有阻力,也會小很多。

朱允煐雖然是皇帝了,但是在老朱面前還是不夠看。這是很明顯的事情,被直接剝奪了處置這些事情的權力。對於朱允煐來說,這個時候也只剩下心裡苦了,辛辛苦苦謀劃了很久,但是這個時候也無可奈何了,這是真的沒有什麼辦法了。

老朱緩緩開口,說道,“咱收復北地也許久了,歷朝歷代也都是北地文風不盛。這事咱知曉,咱也沒想著要北地都是讀書郎。只是自己文章寫不好就鬧事,這成何體統!”

鬧事,老朱這是一下子將這件事情給徹底定性了,這件事情也就複雜起來了。

老朱也不說什麼,直接說道,“以後科舉也成定式,中榜者的文章都掛出來,讓那些落第的看看到底好文章如何。不只是會試,院試、鄉試也該如此。一則彰顯科舉公正,二則是讓落第士子看看自己的能耐,沒本事就去學,莫要牢騷!”

朱允煐這個時候更加心裡苦了,這是‘查分’、‘查卷’,雖然在這樣的事情當中也可能是有著那麼些可以鑽的漏洞。但是總的來說,這樣的一些做法,基本上也是他也老朱商量著來的。

雖然朱允煐自己也時常吐槽自己是‘無用的文科生’,雖然他時不時的就是想著要打壓儒家。只是朱允煐也很清楚,文科生很多的時候還是有作用的,儒家現在也是無法取代的。治理天下還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這些文科生。

老朱繼續說道,“皇帝,領頭鬧事的學子,朝廷可曾知曉?”

朱允煐立刻回答,“回皇爺爺,孫兒讓人盯著呢。”

這話忽然間使得不少人毛骨悚然,這件事情或許比想象中要複雜,這件事情或許不是他們想象中的突發性的事情。或者說就算是突發性的,朝廷也是有掌控的。不止是太上皇赫赫威名,今上顯然也是胸中有溝壑的。

老朱微微點頭,隨即說道,“讓人去將那些人緝拿歸案,看看這些鬧事的學子如何動機!”

這個時候一個御史站出來,表情悽苦,“太上皇,若是緝拿學子拷問,怕是士林動亂!”

“士林動亂?”老朱冷笑一聲,隨即質問,“那你告訴咱,這沿街喊冤、阻攔文武官轎,這些士子擔心亂了嗎?!科舉落第也是常事,若是每一科落第的學子都來這麼一出,咱這天下亂不亂?!”

老朱餘怒未消一般,抓起奏摺狠狠的砸了過去,“咱順著那些士子,重開一科,將他們都錄了,那咱朝廷是不是都要養些酒囊飯袋?!自己本事不行倒是會鬧事,咱就是鬧事才當的皇帝!還是說這一科上榜的,咱都給砍了,給落第的那些騰出來一百二十個名額?!”

這話太重了,很多文武百官戰戰兢兢,因為太上皇這是現身說法了,幾乎將那些學子的行為畫上了造反的行列了。這樣一來,就實在是太亂了,這事就小不了!

不過朱允煐一點都不在意,因為他知道就該這麼硬氣。

朝廷法不責眾是不存在的,要是這個先例一開,以後說不定還有士子鬧起來。現在退一步,以後就很難強硬起來了。在那些讀書人想要出息的時候,直接一棒子砸過去,砸個頭破血流才好!

老朱指著堂上眾人,有些諷刺的說道,“你們這些人也都是從暴元過來的,那時讀書人連娼妓都不如。咱給了你們體面、優待讀書人,你們就是這般效忠君主的?!若是真的不識抬舉,咱即刻下詔,讀書人劃歸九等!”

這一下朝堂上呼聲一片,都是請太上皇息怒。讀書人的體面在蒙元時期,真的低如塵埃。哪怕蒙元的皇帝也曾有意識的緩和民族矛盾。但是讀書人的社會地位,就是‘臭老九’。

朱允煐這個時候也站出來了,平靜說道,“傳旨,讓錦衣衛即可緝拿鬧事之人。刑部、大理寺、禮部協理,朕要知道那些學子為何鬧事!”

曾經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在低調許久再次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哪怕很多人也都知道這麼些年下來,其實錦衣衛一直都沒有裁撤,也是一直都是在辦案。

只是這樣大張旗鼓的讓錦衣衛參與到一些調查當中,這也是少見的,甚至是讓人猝不及防。會讓人想到胡惟庸案、想到空印案,想到了當初錦衣衛詔獄人滿為患的那段恐怖歲月。

文武百官在想些什麼,朱允煐其實不是特別在意,他需要的就是這麼一個效果。錦衣衛需要一個由頭重新的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正大光明的完成迴歸。

老朱似乎是翻閱著會試貢生的名單,有些嫌棄的說道,“為何沒有曲阜學子?”

朱允煐連忙說道,“回皇爺爺,孔聖祖地此次未有舉人赴試。”

“這孔聖人的子弟,也該好好進取。”老朱嘆了口氣,有些無奈的說道,“這一次春闈如此糊塗,士林也是議論紛紛。令人傳衍聖公赴京,詔天下大儒入京。咱要朝堂論禮,咱要給皇太子擇師!”

嗯?

嗯!

一瞬間文臣們的眼睛亮了起來,他們這個時候頗為激動,他們看到了朝堂重用文人的訊號。在大明開國後,那些粗鄙武夫囂張跋扈太久了,現在也該是讀書人出息的時候了。

以前那是沒辦法,那些粗鄙武夫不講道理,你和他們講理,那些人講不過就動手。再者就是皇帝的有意偏頗,也使得那些武勳一個個的囂張跋扈、有恃無恐。當然皇帝慢怠讀書人,這也是很多人心裡有數的,但是也無可奈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明現在要開始重用讀書人了,大明現在要讓那些囂張跋扈的武人低調起來了。

當代衍聖公要入朝堂了,大明要朝堂論禮,這都是對於文臣們的重要活動,這都是大明要重視文人的一個訊號,由不得這些一直被壓制的文臣們不激動。

更加讓他們激動的,大概就是要為皇太子擇師了。

其實‘先皇’是有大儒指導,宋濂算得上是朱標的半個老師。而如今的今上,實際上沒有一個真正的老師。他小時只是和一眾皇室子弟、勳貴子彈在大本堂讀書。

雖然哪怕有人說今上幼時就好武事,只是很多人也都或多或少聽說過今上幼時就異於常人,十分聰穎的今上舉一反三、今上只是不願意好好的學儒家而已,這一點茹瑺再清楚不過了。

而現在呢,大明要為皇太孫則師了,顯然就是大儒了,這可是未來的皇帝啊。一旦儲君開始重視儒家,讀書人的體面很快就有了。

對太上皇不抱太大希望,對今上可能也沒辦法有過多的期待值。那就好好的培養儲君,只要儲君以後登上了大寶,讀書人就可以揚眉吐氣了,說不定可以做些大事、施展抱負了。

老朱在朝堂上發了一通脾氣就走了,而朱允煐繼續在主持朝政,還是遷都、用兵的事情。也包括即將開始春耕等等,這都是朱允煐這個皇帝需要重視的事情,可不能馬虎大意。

雖然老朱提前離開了奉天殿,雖然現在也都是在議論著一些朝政。只不過奉天殿上的氣氛並不是很好,這個時候很多人也都是在想著自己的一些心思。

或許是在擔心這一科的舉子們的遭遇,或者是在考慮著朝堂論禮,也不排除有些人在想著諸如大儒之類的事情。

不過該做好的事情肯定還是需要做好的,還沒有下朝呢。而且就算下朝了,也需要去坐堂,大明的俸祿可不是那麼好拿的,皇帝都是工作狂,文武百官自然也就需要跟著一起拼命了。

這事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朱允煐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好奇怪的。

老朱坐龍椅的時候是這樣,小朱坐了天下也是這樣的一個待遇,不會有太多的改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