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吸引力法則”讓你成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根據“吸引力法則”,思想積極樂觀的人,吸引來的也都是積極的事物。你很少看到一個悲觀憂鬱、消極厭世的人能夠一夜間奇蹟降臨,即使他有多麼才高八斗、天賦非凡。

音樂神童莫扎特,是人類音樂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很多早期音樂作品中充滿樂觀主義情緒,但是他一生中為懷才不遇而憤世嫉俗,且多愁善感,每逢傷心處時經常落淚。後期作品更是充滿悲劇性色彩,在還沒有完成《安魂曲》時便在貧困交加中與世長辭,年僅三十五歲。可憐一代音樂巨匠,留給人類無比寶貴的財富,但是在死後居然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

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成就最大的小說家曹雪芹,何嘗不是如此?他的那部悲劇性的鉅著《紅樓夢》,字裡行間流露著的虛無宿命的思想、自傷自悼的情懷,皆是對他一生經歷中的家族興衰、世態炎涼的映照。他經歷了家族衰微、幼子夭亡,最終悲傷過度,一蹶不振,終於因貧病無醫而逝世,享年四十歲。

偉大的作品往往是在悲憤中誕生,但是沒有任何一個顧影自憐,甚至萬念俱灰、憤世嫉俗的人,能夠從宇宙中求得他所要的、此生能夠目睹並親臨的那種榮譽。消極的腦電波,只能吸引來更多的消極因素:名利場的失意、貧困、疾病、親人故去……俗話說禍不單行,所有的磨難都會接踵而來。

我想,莫扎特活著的時候也不會希望自己死後沒錢買棺材,而曹雪芹也不希望扔下一部《紅樓夢》,後人還要考證作者究竟是誰?但是這都是無法選擇的結果。

我這裡要寫的是,如果你不想走他們的路,而要親眼看到自己的成功,那麼你就要改變心態,從而扭轉悲劇的命運。

這裡我要寫到一個人,一個因為看過《秘密》一片又讀過《秘密》一書而發生巨大轉變的人,也許他不算是一個藝術巨匠,但是他是“吸引力法則”的應用者和成功者。他是巴黎歌劇院裡的魅影,神出鬼沒,多才多藝,而且又敢愛敢恨;他是斯巴達勇士中的勇士,戰死疆場,英名永存;列奧尼達王的雄性十足,堪稱男人中的男人,率領00勇士對抗十萬波斯大軍,雖敗猶榮;他是一個難得的好演員,張力、爆發力強,能文能武,且又剛柔並濟、粗中有細,可塑性強。難怪片約不斷,在好萊塢炙手可熱。他就是傑拉德·巴特勒(GerardButler)。

傑拉德·巴特勒1969年11月出生於蘇格蘭佩斯利,母親叫瑪格麗特,父親叫愛德華·巴特勒。在他兩歲時,父母離異,他直到十六歲才見到親生父親。他的母親後來再婚。他和兄妹主要由母親撫養成人。在巴特勒二十歲出頭的時候,父親離世了,對他打擊很大。

巴特勒的少年和青年時代是消極、悲觀的,常常想到死。據他自己介紹說,十六歲時候他感到了死亡的恐慌,二十四歲的時候他則感覺到死亡也許是一種解脫。

巴特勒在格拉斯哥大學法學院學習法律。在西方國家,男孩子的前途無非就是成為醫生或者律師,進入法學院或者醫學院是很多高中生的志願。巴特勒這一步似乎是成功的。但是他並不甘心,因為他自幼就迷戀演戲。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學著法律,卻想著表演。

人們看到舞臺上或銀幕上的明星無比榮光,但是殊不知演戲是一條鋪滿了荊棘的道路。

從法學院畢業後,巴特勒在一家律師事務所任職。此時的巴特勒,一心二用,雖然當著律師助理,但心思全在表演上。所以當我們後來聽說他在即將獲得律師資格之前突然被那家律師事務所解聘,我們並不吃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上帝安排了他被律師事務所解聘,就是為了讓他專心致志從事表演,因為上帝看到他有一天會成就非凡。

任何一個偉大的演員,都要從某個不知名的角落開始自己的演藝生涯。巴特勒則選擇了倫敦的一家咖啡館。在巴特勒被律師事務所解聘後,恰巧演員斯蒂文·波考夫(StevenBerkoff)給巴特勒找了電影中的一個小角色。因此巴特勒決定徹底結束自己的律師生涯,投入到演藝事業中去。

在今日好萊塢,巴特勒是出了名的演了無數小角色最後才熬到男一號的演員。二十六的時候,他出現在尤恩·麥克格雷格(EanMcgregor)的舞臺劇《猜火車》中。二十七歲,巴特勒初登銀幕,在BBC的戲劇電影《布朗夫人》(Mrs.Bron)中扮演比利·康納利(BillyCo

olly)的弟弟。拍片的第一天,巴特勒就需要赤身裸體跳入冰冷的水中,後來導致了他發低燒。拍攝過程中,他看到一少年溺水,於是他奮不顧身跳入河中將落水少年救出,還因此得到皇家機構的表彰,而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只不過做了件任何人在那種情況下都會做的事。”

二十七歲的巴特勒在007電影《明日帝國》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二十八歲的時候又在電影《魔繭復活》中扮演小角色。

直到001年,巴特勒在《神鬼戰神》中以扮演了匈奴王,實現了自己的首次突破。這個角色本來是要啟用更有名氣的演員,但是巴特勒在試鏡的時候就征服了製片人。所以,對於那些懷才不遇的、苦苦掙扎著的無名的演員們,那些做著明星夢但是恨自己生不逢時的年輕人,怨天尤人無濟於事,要想想,你拿什麼去征服別人?是窮盡腦汁琢磨潛規則和算命求佛,還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素養以及建立自己的信心?

恐怖片大師韋斯·克萊文(WesCraven)正在籌備一部吸血鬼電影《德古拉000》,他們同樣要物色一個知名演員。儘管他們壓根瞧不上巴特勒,但是巴特勒仍然送去了一個自己在《神鬼戰神》中的小樣。巴特勒再一次以自己的熱情和毅力征服了導演和製片人,他們一致認為《德古拉000》就需要巴特勒這樣一個演員,於是又把這個角色給了巴特勒。這兩個角色讓巴特勒成名,但是仍然不能算是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大明星。

在這之後他在《火焰末日》(00)、《古墓麗影》(00)中分別扮演了配角。三十三歲的他,在根據暢銷小說改變的電影《時間線》(00)中扮演了安德烈·馬利克(AndreMarek),再次博得觀眾和製片人的好感——這也給他帶來了新的契機,一個讓他獲得國際知名度並得以進軍好萊塢的契機,那就是004年根據著名音樂劇改編的電影《劇院魅影》(ThePhantomofTheOpera)。

《劇院魅影》由號稱“戲劇界的比爾·蓋茨”的英國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伊德·韋伯所作,從1986年問世起,在世界各地久演不衰,票房收入達到三十多億美元。韋伯為將舞臺劇拍成電影,融資達十四年之久,最終得以將此劇搬上銀幕,而那個魅影角色,無數一線的明星大腕都在角逐。但是有一次試鏡過程中,巴特勒以自己的激情、張力和頗具搖滾樂特質的嗓音征服了韋伯和導演,他們當即決定讓這位不甚知名的演員來扮演眾多音樂劇高手所扮演過的魅影一角。後來,在影片《劇院魅影》全球首映式上,巴特勒面對記者竟然動情地落淚。

《劇院魅影》給巴特勒帶來的璀璨的星途,之後他的片約不斷,包括那個極為火暴性感的《斯巴達00勇士》。他的片約總是從今年排到明年甚至後年。巴特勒目前在國際上被公認為是演技最為出色的演員之一,也是最能保障影片票房收入的明星之一。

巴特勒的成功,沒有靠任何“空中掉餡餅”般的運氣,也沒有什麼低階的“潛規則”,更沒有任何後臺背景。在他十多年的演藝生涯中,他所得到的一個接一個的成功,都是他用信念、勤奮、積極開朗的心態所吸引來的。他是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運用“吸引力法則”的成功者,從他的一些話語中可見一斑。

“在我一生中最悽慘的時期,人們總以為我其實很開心。現在的我其實更開心了,我沒有必要表現出來。”

在人生中“悽慘”的時刻,也不會表現出自己的心境,而甚至讓人們誤以為自己很“開心”,說明巴特勒非常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不就是“吸引力法則”所強調的嗎?積極向上的磁場,吸引來的全都是積極向上的事物,消極悲觀的腦電波,吸引來的則全是負面的事物。我有一個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朋友汪先生,一生中屢屢被騙,甚至在國外也被一向遵紀守法的西方人所騙,而他一生中都在馬不停蹄地四處奔走相告他是如何容易被騙的,所以他不斷地吸引那些要騙他的人。還有一個朋友常先生,是一個滿腹才華但不得意的人,在北京奮鬥十餘年了仍然租住在一間斗大的地下室中,而平時也逢人就哀怨自己貧寒交加、生活拮据。人都有一種傾向,那就是都願意接近運氣好、正在走上坡路的人,而不願意接近運氣背、正在走下坡路的人。如果你處處向人展示自己的落魄的話,別人逐漸會反感甚至遠離你,久而久之,落魄的人會更加落魄,貧寒的人會更加貧寒。

009年7月,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英國《每日電訊報》在《醜陋的真相》一片公映後對巴特勒進行了專訪。在該訪談中,巴特勒透露了他曾經接受過印度裔美國人迪帕克·喬布拉專門為明星開設的冥想訓練,而且向記者披露:關於“吸引力法則”的影片《秘密》及隨後出現的同名暢銷書對他的影響極其深遠。

在採訪中巴特勒說:“我太想成名了,我期盼著成功。而且我對自己有信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看過《秘密》一片並讀過《秘密》一書後,他的生活中出現了奇蹟:

當我很自然地開始將接到一部部戲視覺化的時候,一切開始發生轉變,宇宙開始用它相匹配的能量來回報那股能量。

談及巴特勒的成功,他簡直就可以為“吸引力法則”充當活廣告。但是他依然以幽默的方式來保持低調,以防止別人的閒言碎語。他的好友介紹說,巴特勒生活中唯一的改變就是他有了更多的房產,他的手機號沒有變,也沒有拋棄老朋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