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潛意識的威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真正瞭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所要求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唾手可得的,得與不得,成敗就在一念之差。科學地來說,這“一念”說的不是自己的意志,而是自己對自己的潛意識的某種暗示。很多人雖然接收了“吸引力法則”,但是他們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意志越強烈,則會越壓制潛意識。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我們的顯意識是不重要的,潛意識遠遠比顯意識更有研究、分析的價值。

有一次我跟一個加拿大朋友閒聊,說起某件事似曾相識。我記得英語中照搬了一個法語詞來形容這種“似曾相識”的現象,但是突然忘記了。我雖然忘記了這個詞,但是並不等於這個詞對我來說完全是陌生的,因為它還存在於我的潛意識中,然而片刻間我的顯意識中卻找不到了這個詞。我強迫用自己的意志去找它,去回憶它,但是越強迫自己,越發想不起來。所以我乾脆放棄這個話題,開始轉移到別的話題上,忽然間,我腦海中蹦出了那個詞——dejavu!

因為這件小事我對人的潛意識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人的潛意識是奧妙無窮的,一旦開發,便會有驚人的創造。牛頓在樹下休息,看到落下的蘋果便發現了萬有引力,而門捷列夫在夢中發明了元素週期表,同樣,愛因斯坦是在日常生活的勞動中受到啟發,從而創造了他的著名的“相對論”。

一天,愛因斯坦要把牆上的一幅舊畫換下來,他搬來一架梯子,慢慢爬上去。就在此時他突然開始琢磨起一個問題,忘記了自己要幹什麼,於是不留神從梯子上摔下來。摔到地上以後他又開始琢磨:人掉下來的路線為什麼是筆直的而不是彎曲的?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想到這裡愛因斯坦忘記疼痛,走到桌邊,找來紙幣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後來便演變成了他的“相對論”。

據說愛因斯坦僅僅使用了他的潛意識中的%,就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而我們究竟用了自己多少的潛意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人們所說的靈感,往往來源於人的潛意識,而不是苦思冥想出來的。

“吸引力法則”是將心理暗示作用在潛意識上,從而調動潛意識中的能量。強加的意志,反而會使得潛意識產生對抗。

醫學專家和心理學專家已經透過上千例臨床實驗證明了潛意識的無所不能,而心理暗示和催眠術被公認為能夠有效地調動潛意識中的能量的手段。被稱作“心理暗示之父”的法國著名醫學專家埃米爾·庫埃(EmileCoue)(1857-196),在他的著作《心理暗示術》中介紹了許多著名的暗示法治療疾病的臨床案例:一個身患重度胃痙攣的軍官,吃任何藥都不起作用。醫生給了他一個奇特的處方:一小撮餅乾碎末,要求他將這幅偏方每七分鐘吃一次,便可治癒胃痙攣,而且一定要準時。這個軍官的胃痙攣果然痊癒了,而使他痊癒的靈丹妙藥不是什麼餅乾碎末,而是他的心理暗示的魔力。

另外一個類似的實驗則發生在一所法國醫院。皇家御醫讓一百多人喝了糖水,然後假裝焦急不安地向眾人致歉:剛才他們喝錯了,喝的是一種強力催吐劑。結果96%的人開始感覺到噁心,想嘔吐。

再有一個事例,發生在法國巴黎賀諾德醫生的診所裡。一種據說能夠治癒肺結核的血清被發現後用於患者的治療。注射結果表明,這種新型血清療效甚好:患者的咳嗽減少,所有患者都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然而,這之後患者才得知一個秘密:原來所謂的“新型血清”不過就是以前的實驗中採用的毫無效果的普通藥物。秘密一經公佈,幻想破滅,所有患者的舊的病狀則又復發了。

我們多數人身體健康,感受不到心理暗示對治療疾病的神奇效果,但是透過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則處處可見有關心理暗示的現象:

多年前有人向我父母宣傳某離子水機能治療百病的神奇功效,而後來電視報道披露了這種價格不菲的離子水機,其實技術含量非常之低,充其量也就是個濾水器,但是偏偏有很多老年人向我繪聲繪色描述他們喝了此水以後感應到的療效:有的哮喘好了,有的糖尿病有所改善,有的則胃病不再復發。你很難說這些人都是被廠家買通的托兒,我們所說的“心理作用”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暗示。

兒童教育也是如此。美國家長大多採取鼓勵、表揚式的教育方式,永遠誇獎自己的孩子,所以美國孩子長大後多數都很陽光,很開朗、自信。但是很多問題青年都是在幼時犯了一次錯誤後屢屢被父母責罵,從此在潛意識中埋下了自暴自棄的種子。我在加拿大遇到一個年輕白人,曾經因為販毒被聯邦政府的監獄關押了三年。據他說,他在五歲的時候,母親就時常打罵他;他犯了錯誤,母親甚至用煙頭燙他。我看著他已經扭曲變形的臉,那是一張上面寫著“三年有期徒刑”的臉,沒有了純真和健康,留下的是麻木不仁和玩世不恭,讓人心痛。他告訴我說,他從小就知道自己不是個好孩子,所以長大後也絕對不是好人。沒有人估計到,心理的暗示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如此之大。

我曾兩度參加高考。第一次高考之前,我給自己算了一卦,查了《易經》,卦辭上寫道“賢人在野”,我隱約感到不妙,我祈禱:千萬別讓我考試失誤,千萬別讓我落榜。然而在高考數學科目的考試中,我突然在解一道難題的時候想到了“賢人在野”,於是整個腦子一片空白,會做的題目也不知道從何下手了。當年分數下來,不夠本科分數線,於是回校複習,又考了一年。一位酷愛研究心理學的老師對我說,《易經》給我帶來的心理暗示影響了我的考試。我不知道那是命中註定,還是暗示造成的結局,但是我相信,如果《易經》告訴我我能夠考好,我恐怕會在考場上發揮得更好。

《秘密》一片中的專家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得了癌症,向很多人嘮叨、哀怨,那麼只會引起你的癌細胞擴散。這是“吸引力法則”在起作用,你的注意力越集中在什麼事物上,你在潛意識中就會吸引來更多的同類物質。”這個事例說明,“吸引力法則”在你的潛意識中不僅能吸引來你想要的事物,也能吸引來你所不想要的事物,所以要多想你想要什麼,而不去想你不想要什麼。

當你失眠的時候,你會想,天哪,我怎麼失眠了,千萬不要失眠!結果是,你越想不要失眠就越睡不著。

當你和別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你衝對方說:“我可不想和你吵架!”對方的反應不僅沒有平息,反而會更加激烈。

當你過獨木橋的時候,你會想,千萬別掉下去,掉下去我就沒命了,很快,一不留神,你就失去了平衡。

沒有一個奪冠的田徑運動員,比賽前願意想象著自己落在他人後面。

沒有一個健康的長壽老人,每時每刻都沉思於自己的身後之事。

有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朋友告訴我他寫了一本自傳叫做《十八年的抱怨》,講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從海外回國創業,處處被騙被坑的經歷。我問他,為什麼要寫洋洋萬言的抱怨呢?而且還延續了十八年?正是你抱怨太多,你吸引來的全是讓你抱怨的事物。越抱怨,心就越煩,於是煩惱的事情一股腦地全被你的磁場吸引來了。

人都是這樣,你越不希望不發生的事情,越是會發生,因為你的思想把它吸引來了。那麼就多想想你希望發生的事情吧。

我相信心理暗示對人的巨大影響,因此在生活中我用暗示來幫助了很多人。

有一位朋友五十多歲,得了淋巴癌,是他周圍的朋友告訴我的。很多年以前醫生就判他為癌症晚期。但是我和他在一起,從來不顯示出我已經知道他是淋巴癌晚期,也從來不像別的朋友那樣和他交往言談中處處小心,而且處處流露出同情,處處要對他格外關照,彷彿他就是一個垂危的病人似的。我把他完全當成一個健康人,有說有笑,甚至還請他幫我一些小忙,意思時說我們都是一樣健康的人,沒有什麼區別。好在他的心態很好,這些年活得不也挺滋潤嗎?

我還曾帶我母親去泰國旅遊。同一個旅行團的一位女士悄悄對別人說:“你看他多不孝順,也不攙著他媽!”後來這句話傳到我耳朵裡,我回答說,為什麼要攙著?我母親還沒有老到那個地步!六十多歲的老人,你越是攙著他們,就越是在暗示他們:“您已經老了!”

心理暗示,要做積極的暗示,而不要做消極的暗示。

我在碩士研究生考試的時候,就驗證了積極向上的暗示所帶來的奇蹟。我想考上研究生的意念甚至比高考的意念還強大,因為只有考上研究生,才能讓我堂堂正正從南京來到北京讀書,此外別無出路。我暗示自己,北京在召喚著我,我甚至想到了自己騎車漫遊在長安街上、學院路上,還有西單、王府井……一切都那麼真實。我暗示自己試題都是為我而出,考試也就是一個形式,最終的目的是讓我來到北京。果然,在考試中奇蹟發生了,鬼使神差地,有很多極其偏門的填空題竟然全部讓我猜對,比如:倫敦最大的教堂是什麼?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分別成立於哪個世紀?小說《湯姆·瓊斯》有多少部,多少章等等。這樣,一下子解決了十多分的問題,讓我成為從上百人中錄取的六個人中的一個。

寫了這麼多有關潛意識的話題,無非是想告訴讀者:“吸引力法則”能夠奏效的一個秘密就在於調動你的潛意識中的能量,而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便是進行自我暗示。潛意識不僅僅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而且無處不在。實現與宇宙的“同頻共振”,必須要開發潛意識。

佛陀語錄:

智慧是從禪定產生的,沒有禪定就不能生出大智慧。

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就是因為他們身先士卒,開發了自己的潛意識,於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智慧如泉湧一般流入他們的腦海中。佛陀透過坐禪與冥想,在潛意識中悟出了宇宙人生的真諦;耶穌向上帝虔誠禱告,在潛意識中聆聽神的旨意。伏羲八卦、文王八卦,無不是在潛意識中演繹。潛意識是人人都具有的,只不過都被顯意識所湮沒,正如佛陀所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智慧德相存在與人的潛意識中,而妄想執著存在於人的顯意識中,擺脫妄想執著,人人皆可成佛。潛意識的確是人類最偉大的財富,遺憾的是我們都不知如何去運用它。

在實施“吸引力法則”的三個步驟——索要、相信和接收中,每一步都需要你的潛意識來促成你的偉大的心願。調動潛意識,自我暗示是一種方式;此外還有心理學上的催眠術、宗教冥想與持咒、修煉瑜伽、氣功以達到入定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吸引力法則”所說的將你期望吸引來的事物“視覺化”,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暗示。比如在影片《秘密》中,那個想要得到一部新車的人,就會想象著自己駕駛著新車,手裡握著新車的方向盤,美滋滋的,好像真有了車一樣,而後來果然心想事成。新車到手,埃米爾·庫埃就自我暗示說過:“自我暗示其實就是和自己談心,和自己的潛意識交談。只要堅持有規律地和自己坦誠相見,什麼奇蹟都可能發生,你甚至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