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均田授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就在拓跋慎授業之時,皇信堂中重臣雲集,太尉拓跋丕,司徒尉遲元,司空丘穆陵亮,尚書令源懷,尚書左僕射步六孤叡,尚書右僕射賀樓毅,都曹尚書王襲,中書監高閭,中書令劉昶,南部尚書李衝,侍中馮誕,咸陽王禧,河南王幹,廣陵王羽等按照官職高低依次坐定,端拱皇帝。

今天倒也不是大朝會的日子,不過是處理一些日常政務,本來只需要叫來尚書省諸官即可的,只是太尉,司徒這些都是朝廷重臣,如果皇帝不常常召見他們,迴避他們,下面的人要多想,就連他們自己也會疑神疑鬼,所以這些平時用不著他們的事,皇帝也會派人召見他們一起議政,至於中書省,是負責釋出朝廷政令的,皇帝身邊離不了他們,現任中書監高閭是個老臣了,中書令劉昶今年剛剛接替李衝的職位。而馮誕是皇帝親近之人,常常跟在皇帝身邊,咸陽王,河南王和廣陵王則是皇帝的親兄弟,咸陽王現在的本官不在中央,而是在冀州擔任刺史,等太后的事徹底了了,他還得去冀州赴任,河南王倒是在中央任職,他的軍職是車騎大將軍,文職是中都大官,吏部尚書。廣陵王現在擔任侍中,外都大官。

“尚書省都曹王卿近日呈遞的今歲關於冀州,青州的均田授田詳情,諸卿都已經看過了吧”皇帝居坐在中堂上,看著左右諸臣問道。

“臣等都已經覽過。”尚書令源懷道。

其實源懷雖然是尚書令,但是平日尚書省的常務都是由左右僕射來具體負責的,他只是帶個頭,不過他現在是尚書書長官,不管負不負責具體事物,皇帝問起了,他還是要領頭答覆。

“咸陽王既然擔任冀州刺史,可有什麼要說的?”皇帝看向咸陽王禧問道。

拓跋禧見皇帝問他,不禁有些支吾起來,他平時在州可是不管什麼事的,集體的事都是由他的開府僚屬來負責,現在皇帝手上的這份表疏就是由他的主簿所書,他也認真看過,書面上的話他倒是看的明白,當時還讓州別駕和主簿仔細給他當面詳細解說了一遍,包括皇帝陛下可能要諮詢到的一些問題都說了一些,無奈時間長了,他都忘的差不多了,昨天臨時抱佛腳仔細回憶了一回,又覺得恐怕不能合皇帝的意,是以躊躇難言起來。

皇帝看著咸陽王好一會兒,不說話,拓跋禧頓覺汗流浹背,俯身請罪道:“臣不敏,有負陛下重託,州治之事,盡在竹帛之間。”

皇帝看著這個長弟,知道他素來既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美德,也沒有什麼可以稱讚的才能,只是因為他位居長弟,不能不託他以重任,以向天下臣民顯示他沒有想將天下以為私有,而是願意和兄弟宗室共享之情。

當初遣他去冀州就任時,怕他到了地方沒有人壓制就肆意妄為,就親自出城在南郊給他踐行,仔細叮囑他到了信都要體恤下情,待下屬要做到寬嚴相濟,不要去收集一些金玉之類的無用之物,不要嗜酒漁色不知節制。後來還是間或聽見他在冀州所行違禁諸多,只是礙於兄弟情面不得不多多寬待。本來以為他在冀州多年,即便生性愚魯也該多有長進,沒想到這麼多年還是生性如故。

“咸陽王起來吧!”說完也懶得再看他一眼。

“據冀州來表,今歲冀州所增加戶口八萬三千二百一十六,失亡三萬三千二百一十一人,成人授田五萬三千六百正,其中丁男三萬一百三十,所授露田本當一百二十萬五千二百畝,實授一百一十三萬二千七百六十五畝。婦人二萬三千四百七十,當授露田四十六萬九千四百畝,實授四十一萬二千六百五十四畝,桑田當授六十萬二千六百畝,實授五十三萬畝,宅田六千三百五十一畝,麻田七萬七千二百畝,失亡戶追回露田一百一十七萬三千三百畝。”

“另報,諸多民戶以露田,桑田栽種果,棗一類,官府屢禁不止,因為按制追回所授田畝引起衝突數十次,又有山林之地難計畝數,多為強豪貴家所據,隱藏人戶,規避賦役,如武邑豪民張虯,侵佔山林水草十七頃,躲避輸課三百五十餘人。這難道不是州郡守令失職嗎?豪強侵暴,魚肉鄉里,多以錢財輸給官要,憑藉武力侵奪民田,朕多次嚴令州郡打擊此等刁頑,以緩救一二民望,而州郡諸官或有庇護隱瞞,或有陰通暗情,使朝廷法令不張。凡次種種,使朕深痛之。”

“各地露田,桑田所授或有偏差,或有不足,或以次充良,或當授桑田,而補以露田,麻田種棗,桑田栽果,正是官家或教令不足,或不明實情所致。尚書省要嚴下政令,督促諸郡縣多遣使者查訪民情。”

“臣遵旨”尚書令源懷道。

“冀州今歲所授田畝多有不足,比起去歲更甚,其中緣由既有官府田畝不足授,也有強豪之家隱佔之情,官田不足,可以令民戶開荒地,強豪之家,要嚴申朝廷限田之意。”詞義之中頗為煩惱氣怒。

說到這裡,皇帝也不由心累不已。

代魏自從進入中原以來,因為河北經歷一百多年的戰亂,各地人口損耗,豪強之家結塢自保,只能推行宗主督護制來統治河北,這些各地豪強接受朝廷的官封,為朝廷納稅牧民。直到太和八年起,北魏朝廷推行三長制逐漸以朝廷政令取代豪宗治民,使國家戶口猛增,而北魏政府編民所需土地的壓力也隨之而來。因此不得不推行均田,將國家手中的無主土地分授給無田民戶,這些都是為了緩解土地兼併急情,又能使國家稅源大增。

無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均田令中有一項政令給土地兼併開了個視窗,即桑田為民戶永業田,允許買賣,這個政令給了豪強地主繼續兼併土地的口子,有些民戶因為各種原因出賣了他們的桑田,至令田畝不足,如果只是田畝不足的民眾還好說,總有一份露田供他們種植求生,還不至於危及社會穩定。

更大的難題還是國家土地不足。均田所授田畝都是國家所有或者無主荒地,這些土地很多都是貧瘠或者偏遠,在這種地方授田難處在於土地難以丈量和評級,很多山林沼澤區都無法開墾,諸多原因導致各州土地依然緊張。所以出現授田不足的情況,田畝不足,人戶增加,社會壓力滾滾而來,更兼豪強兼併之勢不絕,這一切不能不使皇帝憂心。

這些事尚書省不是不知道或者不明白,可是朝廷也沒辦法,只能要求下面多多招攬人口去偏遠之地開荒墾種,對內限田儘量嚴查嚴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些事主要是尚書省來負責的,源懷他們不先開口,其他人都互相對視著,看著源懷,步六孤叡和賀樓毅。

均田大事源懷推拖不得,他是去年年末才轉任尚書令的,此前擔任殿中尚書一職。尚書令向來不管具體事務,都是有左右僕射負責的。所幸他擔任尚書令一年來也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一些重要的事情他都知道,防止陛下問起不知道如何回答。

“陛下,自從均田以來,國家出讓諸多園囿池園牧場山林水澤,積年以來難以計數,三長所出戶口近二百萬,又要給原有編民填補畝數不足之數,人多地少確是實情,但當寬延時月,多遷民戶開荒地狹鄉,無地之情自可緩和,諒前代戶口四千餘萬具在江北,土地尚足,我戶口當一千七百萬,差前代遠甚,陛下何憂田畝不足,當嚴督墾荒而已。”

皇帝聽了默然無語,他也知道這事急不得,豪強之家土地廣多,但是朝廷不可能在他們身上剜肉,只能慢慢遷移民戶開墾荒地一途。

“咸陽王,你年後去冀州還任,要嚴加督責各郡,多遣府員巡訪授田情狀,具以本奏朕知道。”

“臣遵旨”(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