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淮陰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七月十二,泗水渡口。

今日一早起,停泊在這裡的民船,漁船都已經被驅到了周圍水域,只餘一艘插著黃色節旗的兩層樓船靠在渡口邊,幾十個工匠正在樓船內外上下做最後的安全檢查。

拓跋慎和任城王同乘一車,到了渡口外下車後,招來津吏聞訊。前日決定由泗水直接到淮陰之後,任城王就遣人到津渡,命令津吏收集來往此地的舟船沿途詳略之情和水情緩急。

“孤前日催督之事如何?”

“已得其詳,下吏已將沿途洲,礁,蘆蒲蕩之屬繪製成圖,又招募了十幾個常年來往於泗水的本地漁民。如今水勢正盛,若是乘流激下,只需一日一夜許便可至淮水。”

“嗯,甚善!”任城王點點頭,稱讚道:“此事你做得好,升賞自不必說。你所舉之漁民可靠否?若是有南朝間諜潛身其中,你為舉人,也當受連坐。”

“請刺史放心便是,這些漁民年歲不過二十餘,都是徐州歸化前後生人,其家人族屬都已登記在冊,只需派人監之即可!”

“好,孤便派殷長史與你同去。你可與那些漁民說了,待了此事,孤有重賞。”任城王說著,指著隨行而來的長史殷瞻道。

和任城王,李彪等人在渡口等了一刻鍾左右,檢查樓船的工匠才陸續出來,為首的匠師回報樓船無虞後拓跋慎才與李彪,於忠,鄭道昭等人登船。

從京城一路保護拓跋慎的三百騎兵當然不可能都全副武裝繼續跟著去南朝。三百人的話,南朝是絕不可能答應的。南朝在東起江淮,西至梁益駐守幾十萬人,可不是為了讓三百敵軍全副武裝深入腹心之地的。三百人跟南朝的守軍比,當然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可是如果在建康城內,運氣好的話,連建康宮都有可能打進去。

經過和任城王,於忠等人商議以後,最後決定只帶三十人過江,隨身只帶基本的刀劍一類的兵刃,三十人中,國族和漢人各佔一半,都有一些水下功夫。之所以這麼挑選,只是為了以防萬一。畢竟是深入敵國境內,多一些小心,事到臨頭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而且三十人可以說正好卡在南朝的點上。三十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只要不去太亂的地方,保護安全足夠了,也不至於引起南朝的緊張。

樓船拓跋慎不是沒坐過,不過以前都是在皇家園林那種水波不興的池湖中,比不得現在泗水這種處於激流的環境,所以樓船剛剛進入河中不久,拓跋慎和李彪等人都用了好一會兒時間才適應下來。拓跋慎前世曾經和朋友參與過長江三日遊,這種前後不過三十米的木製船跟鋼鐵巨輪簡直沒有可比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

南齊·北兗州州治淮陰,淮水渡口。

新任黃門侍郎裴昭明和北兗州治中從事史張明寶並渡口津吏站在渡口邊的望樓上,朝著淮水之中遠眺。今日淮河兩岸晴空萬里,淮水上下風浪不小,平時在淮水上出沒的小船今日一艘也沒看見。倒是偶爾有幾艘舟師艦船來往淮水中巡遊。

“依北虜所言,虜宏子今日當至淮陰。現已未時中,尚不見虜舟。不如先回城中,左右離此地不過兩三裡。”從事史張明寶一口氣飲完茶,將手中的幾粒白子灑入棋盤中。

裴昭明回過身,笑道:“如今暑氣日甚,淮陰雖背靠淮水,難道比建康舒適?裴某久居建康,難耐暑熱,昨日來此地,驟見如許佳地,何必便走。再者,裴某此來,便是奉命來迎北使。若是只因坐守幾個時辰便耐不住,豈非慢怠朝命?張君若是要回城,可自去,裴某在此便可。”

“裴公好耐性,只是張某性急,實在難耐如此枯守。張某還有些急務尚未辦理。不如先去辦好了,再來與裴公對弈。”張明寶說著,也不待裴昭明答話,行過禮便轉身下樓而去。

裴昭明聽著樓梯處傳來的厚重聲,看著張明寶手搖麈尾扇,昂首挺胸下樓的背影。不覺對這個出身三吳四甲族之一張氏的少年郎微微搖頭。

這個張明寶他早在建康就認識。此人出身於三吳四大郡姓顧陸朱張之中吳縣張氏。早些年留居吳郡時,就在三吳子弟中頗有名聲。今年年初,其從吳郡到建康,來往與公卿士大夫之家。與群豪貴要子弟結交時,因為流連秦淮水中商女時大放狂言,得罪了皇帝愛子,當朝司徒,侍中竟陵王蕭子良,被張家第二日就流放到北兗州來避風頭。

本州刺史垣榮祖看在他張氏的名聲上,徵辟他做從事史一職,好跟張氏結個緣分。沒想到這張明寶真本事沒有,倒是把王謝一等高門的富貴風氣學了下來,整日裡拿著不知道哪裡得到的麈尾扇,學著一副名士風態,與人談玄論道。可現今非是前晉,肯應地方刺史徵辟者,多少還是會做些實事的,沒什麼人會有那麼多閒時談論玄道。這個張明寶找不到道友,大約也是閒的發慌,便主動去找刺史垣榮祖,請求跟隨裴昭明一起來迎接北使,沒想到這才第一天沒完就受不了了。

“裴侍郎,北使的坐舟到了。”一邊的津吏突然指著淮水說道

裴昭明回過頭,順著津吏指著的方向看了過去,果是見到了一艘插著黃旗的樓船,上面隱隱然站著不少人。裴昭明幾步上前,倚欄仔細看了一會兒後,轉身下了望樓。

拓跋慎和李彪等人在船頭上,也看見了裴昭明。對此都覺得奇怪,沒想到裴昭明會在這裡,看樣子應該是蕭賾安排他來這裡的。

鄭道昭看著匆匆走到渡口上的裴昭明等人,又見李彪眼中異色,顯然是認識的,於是問道:“李秘丞可是識得岸上為首之人?”

“此人鄭郎官也當聽說過,正是去歲前往都中的裴昭明,其人也出於河東。”

鄭道昭聽後想了想,道:“蕭賾派他來迎殿下,想來是因為當日裴昭明南返之時,陛下詔殿下為其送行的緣故吧。既是故人當面,倒也方便許多。”(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