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道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彭城到南朝,有水陸兩條路可行,走陸路的話,經過下邳到宿預然後過淮河前往南朝兗州州治淮陰。如果走水路的話就更方便些,可以由彭城渡口登船,沿泗水順流直下直抵淮陰。

在經過與李彪,鄭道昭,蔣少遊等人商議以後,拓跋慎決定從水路走。現在盛夏之時,又值雨多水盛之時,泗水的水流速度比平時更快,坐船的話能大大縮短時間,更重要的是,走水路舒適的多,這一路上坐了幾個月的車,現在任誰都不想繼續走陸路了,走水路的提議一出,就得以全票透過。

在彭城的第三天,拓跋慎和任城王一起去白塔寺中拜訪。臨行前任城王派人帶著二百匹絹,二百石米,七百斤肉食和二百斤燈油作為供養佛陀的佈施。這些數字聽著不大,只不過把他平均到白塔寺所有僧眾頭上也不算少了。

因為受了皇帝的命令,要來白塔寺拜訪,所以在路上的時候,拓跋慎就做過一些功課,弄清了白塔寺一系的一些情況。

白塔寺的第一代高僧叫僧嵩,授業於十六國時期的西域(天竺?波斯?搞不清楚,早期的一些來自西域的和尚,記載上好像存在把天竺和波斯混為一談的情況)名僧鳩摩羅什,僧嵩的弟子僧淵有四個有名的弟子,叫做曇度,道登,慧紀,慧球。

曇度拓跋慎認識,這個和尚本來是南朝人,早年在劉宋的皇家寺院新安寺做寺主。劉宋後廢帝劉昱荒淫無道,在其元徽五年的七月初七七夕乞巧節的當天,劉昱跑去新安寺和曇度喝酒,當天晚上回宮後就被蕭道成殺死。

蕭道成覺得曇度和劉昱關係親近,把曇度免了職,曇度害怕,就離開南朝,到白塔寺去和僧淵修行,後來又來平城傳道弘法,最後成了太后的座上賓,所以拓跋慎認識這個經常出入皇宮的和尚,不過他在太和十三年的時候就死了。

這次要去拜訪的,就是四個大和尚中唯一一個還留在白塔寺的道登和尚。

白塔寺對任城王來說也是第一次來,他對於佛道並無明顯傾向,上任以來因為忙於政務,也沒來過這裡。這次要不是皇帝的話,他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

拓跋慎和任城王拜過佛以後,就去了客房等待,大約坐了一刻鍾,才看見兩個沙彌饞著一個身穿灰色僧衣,鬍鬚皆白的老和尚出來。

這老和尚年紀不小啊!也不知道多少歲了。

拓跋慎跟著任城王後面,和道登簡單敘禮畢後坐下後,向著一邊的沙彌問道:“未知法師今年高壽?”

沙彌見貴客問話,正準備回答,卻見道登道:“貧道生於義熙之末,於今已經七十有九。”

聽聲音一點都不像他說的七十九歲老者該有的遲鈍感,洪亮又順暢。

叔侄兩個對視一眼,都被這老和尚的精氣神之充沛驚到了。本來任城王都打算移座到老和尚旁邊去說話的,現下看這老和尚身體健旺,也就安然坐好。

這老和尚難道會道家的養生之法,要不然怎麼精力如此充沛?拓跋慎看著道登想道

任城王看著道登如此年高,精氣神卻不減五十之人,心中只覺這老和尚是高人,一定有不一般的本事。心下便有了好求之心,主動與道登攀談,從佛理之中的不解說到他就任刺史之後遇到的難處。老和尚幾近八十,任城王不過才二十七,又是長久居住在彭城的,本地的情況比任城王清楚,因此不僅在佛理上給任城王解惑,在政務上也說了一些辦法和以往一些他聽說過的經驗,只讓任城王嘆息自己來的太晚,沒有早點來聆聽教誨。

拓跋慎一看任城王的狀態,怕他也成了佛教徒,有心插話,可是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彭城的事他不懂,明顯不如老和尚,所以幾次張口又閉上了,只好呆看著他們說話。

雖然因為插不上話乾著急只能呆看著,但是拓跋慎明顯察覺到,老和尚在和任城王說話的時候,多次看著他,神色顯得很不同,好像自己最大的秘密被他看透了一般。這讓拓跋慎也有點不適,只好目不斜視,端坐靜聽。

“陛下甚愛《成實論》,時常玩摩。法師若是能去平城,陛下一定在宮中為法師留一座位。”任城王不知第幾次表示對老和尚的博聞多識歎服以後,說道。

拓跋慎一見任城王起了把老和尚介紹給皇帝的心思,急忙起身上前道:“法師已八十高齡,恐怕難堪遠行,小侄一路來此,前後數百人侍奉,都備覺艱難,何況法師數人!井徑,太行,於法師來說俱為畏途,還是讓法師留此弘法吧?若是途中出了差錯如何是好?”

任城王聽了,也覺拓跋慎說的有理,道登雖然看著精神甚好,可是到底是八十歲的人了,平城對他來說的確是畏途。若是路上真出了意外,豈不是他的惡業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老和尚聽著拓跋慎的話,既不點頭,也不搖頭,閉目沉默不語。

任城王又說了幾句話,才和拓跋慎告辭出來,臨出來之前許諾過些時日再來拜訪。

等任城王和拓跋慎走出客房,道登閉目誦經片刻,寺主慧琳走了進來,走到道登前面坐下說道:“方才任城王欲請法師去京城見駕。若能以佛法授予天子,豈非遠勝坐守此地百倍?曇度前年圓寂參佛,若法師能去,與我白塔寺傳法亦有裨益。”

道登睜開眼,沒有回答慧琳的話,問道:“寺主方才見皇子,可有所得?”

慧琳愣了一下,答道:“少有早慧,不若常人。法師說起皇子作何?”

“老道參佛六十餘年,亦小知命理醫道。所察之人,小有千數,未見有如皇子之異者。”

“法師此言何解?弟子不明命理,法師可賜教否?”

道登沉默,復搖搖頭道:“心中意會,口中難言。老道亦不知當作何說。若強言之,可用貴不可言四字。”

“法師之意是……”慧琳道:“二皇子可得後來居上?”

“老道意不能平,恐日後或有「法難」之事。亦不知何故心有此憂。”道登沒有回答慧琳的問題,自顧自說著,起身踱步走出客房,留下慧琳和幾個沙彌呆立在原地。(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