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鬩牆師兄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幽州、廣陽郡,薊縣

張逸:“方伯,大喜事,漁陽公沙府君派人來了!”

劉虞:“來者何人?”

張逸:“漁陽大族鮮于氏的子弟,一起來還有上千士卒和百車輜重。”

劉虞撫掌大笑:“好!好!好!公沙府君之心,我已經知之,快請。”

漁陽太守公沙孚的使者主要有兩人,漁陽大族鮮于仲優、鮮于輔從兄弟,鮮于氏連田萬畝、童僕千人,是略遜於張舉、張純世家大族。

“拜見方伯!公沙府君讓我等來獻上表章,提供糧草、餉錢,聽從方伯調遣。”

鮮于仲優三十幾歲,身著儒服,留著長長的鬍鬚,善於經學、文學,頗有詩歌才華,口若懸河,應對流暢,舉止得體,在人皆以騎馬射箭為能的幽州,可謂一股清流。

劉虞一見為之心喜,大大誇獎幾句,與之聊著幽州形勢。

劉和想起父親最近的教導,更加關注一旁靠後、身穿盔甲鮮于輔,與之攀談閒聊。

與瘦削、從容的從兄鮮于仲優不同,鮮于輔是個三十歲左右健壯、武勇的漢子,顯得拘謹,吶吶不言。一張國字臉,留著濃密的短鬚,鬍鬚如同鐵一般硬直,雙腿略微外彎,一望可知必是常年騎馬的好手。得知劉和的身份,鮮于輔立即變得熱情,結結巴巴說起幽州的風土人情,平日走馬鬥雞、慷慨悲歌、勾欄風流的事來,對劉和所講的京師風月,亦是無比羨慕、欽佩。

劉虞當晚舉行宴會,將屬下王柔、董旻、徐榮、王澤、祖茂、格乾、祁濟、祁宏等諸人一一引薦,並難得遵循屬下喝酒,誰要敬酒,劉虞皆來者不拒,一時間賓主盡歡。

。。。

與鮮于輔的熱情不同,坐在張逸旁邊的鮮于中優略顯得沉悶,用審慎的目光大量的張逸,與之輕酌慢飲:“張叔父可知,我的母親是酈炎的姑姑。”

“沒想到我們還有些淵源。”

張逸愣了楞,不知道該叫賢侄還是師弟。

張逸不到40歲,是北海高密人。少有神童之名,年十三為縣小吏,不久去職,師事同鄉巨儒鄭玄。鄭玄、盧植都是馬融徒弟,從這個角度講,張逸與鮮于中優、鮮于輔、公孫瓚、劉備都是隔房師兄弟。

可是,後來鄭玄將妹妹嫁給張逸為妻,這下輩分就亂套了。

張逸:“我倆歲數差別不大,還是名字相稱吧。”

鮮于中優心裡長嘆一口氣,知道張逸心懷警惕:“怪不得公孫瓚、劉備不是劉刺史對手,有張君在此,二人和盧尚書之虛實,盡數被劉刺史知之,焉能不敗。”

張逸拜師鄭玄,因而被禁錮十餘年。開黨錮之後,朝堂徵辟有德行、名生或特長之士入朝為官,鄭玄、張逸等在列。鄭玄志在學問,不願意做官,同時大力推薦張逸,張逸因此揚名雒陽。後來在袁隗、盧植等人關照下,二、三年時間就做到尚書左丞。這次劉虞北上為幽川刺史,徵辟張逸做從事,頗為信重。

張逸:“都是為國家效力,劉方伯名揚河北,我如何不能為之效力?況且為劉方伯效力,也是徵的盧尚書同意的,尚書左丞的位置,由盧尚書首徒酈炎代替。”

鮮于中優稱劉虞為朝堂承認的‘刺史’,張逸稱劉虞為‘方伯’,表明了前者對劉虞的謹慎和保持距離,也表面了後者對劉虞的期待和尊重。

鮮于中優:“我只是奇怪張君放著雒陽大好前程不顧,卻要來邊地受風寒。”

張逸:“劉方伯兩千石,屬官們當然也水漲船高,從事比千石、六百石、佐吏二、三百石是有的。鄙人的俸祿從四百石增加為六百石,是升官,步入中級官員,沒有不來的理由。”

如果劉備在此,一定為張逸拙劣的理由嗤之以鼻。實際上,東漢的尚書臺相當於國務院辦公廳,極為緊要。例如盧植曾經外放九江、廬江太守,持節北中郎將等重要職務,入朝不過輪流擔任各曹尚書。

各曹尚書秩六百石,相當於辦公廳部門主官、兼副秘書長。張逸擔任的尚書左丞秩四百石,相當於辦公廳辦公室主官、兼副副秘書長,主管吏民奏章、報告以及廄馬兵丁等各項事宜,權力大、責任大、親近皇帝。尚書右丞則主要分管財政錢糧等事宜。

一般而言,越靠近領導或要害部門,越容易升遷,張逸只要能沉下心,兢兢業業幹個幾年,外放兩千石的郡守國相機會是很大的。然而,張逸卻拒絕了似錦的大好前程,北上到危險的幽州,不能不說心有所思。

看到鮮于中優也懷疑自己的動機,張逸急忙進一步解釋,端起酒杯猛飲一口,故作長嘆:“我不是不知道在雒陽前途似錦,只是尚書臺工作繁重,我年紀漸大,不堪案牘之勞形,更何況今宦官掌權,尚書臺難以持正做事情,經常有宦官、權貴請託。

我張逸自名剛正清流,受不了朝堂汙濁的政治環境,可年近四十,家無積蓄,又捨不得一份俸祿,所以就跟過來了。”

“。。。”鮮于中異常無語,優壓低聲音,“可君也不能把幽州虛實,公孫瓚、劉備虛實,盡數賣給劉刺史吧。”

張逸:“在其位,不能不謀其政,不能不為上官謀。況且公孫瓚、劉備在幽州兩三年平定不了張舉、張純、烏桓叛亂,劉方伯到幽州不足三月,烏桓校尉重建,代郡、上谷烏桓之亂平定,廣陽、涿郡、漁陽三郡府君支援。3月之功,超過公孫瓚、劉備3年之功,我一個外鄉人都為公孫瓚、劉備臉紅,你身為幽州人,支援誰?”

在世家豪族中的威望、代表朝堂、代表劉氏皇族,這三點是劉虞之利器、光環,年輕的公孫瓚、劉備所不具備的。可鮮于中優又何嘗不懷疑劉虞對烏桓鮮卑的和緩政策,會給未來埋下了隱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

第二日,鮮于輔贈送劉和一匹好馬、一幅弓箭,劉和回贈了京師來的鎧甲、刀劍、漆器,兩人惺惺相惜。

劉虞之前得上谷、代郡之騎兵,如今又得漁陽公沙太守之認可,加上涿郡太守羊耽、廣陽太守等人一一派人支援,就得到了半個幽州的支援。這些郡守,有了劉虞支援,都敢不給公孫瓚、劉備軍費,卡住了兩人的命根子。

中平三年,夏,缺衣少糧、士卒不穩的公孫瓚、劉備,不得不親赴廣陽,向劉虞爭取軍實。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