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孫堅董卓之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孫堅回想西北羌胡之亂,即使勇烈如他,亦多次面臨生死危機,不由怒火填塞胸。

先是皇甫嵩率領董卓、陶謙、蓋勳、傅燮等前往討伐,孫堅亦為司馬從軍。初時大破之,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後過於深入,為敵所敗,遂向東後撤百里,守住隴山和漢陽郡險要,屯兵不前,等待戰機。

幾年前,皇甫嵩曾上奏開黨錮,導致不少宦官黨羽丟官去職,張讓、趙忠等宦官深恨之,遂給皇帝上讒言。同時,由於黃巾之亂順利剿滅,朝中不少人以為西涼羌胡之亂是封侯之機,紛紛眼紅想取而代之,司空張溫是其中最積極的一個。於是眾人共同對皇甫嵩上眼藥,導致皇帝下旨免皇甫嵩職,減封戶。

張溫擔任過司空、大司農的要職,多有功勞,簡歷十分突出。然而皇帝並不屬意張溫,認為他缺乏統帥大部隊的經驗。皇帝想讓左車騎將軍朱俊來統帥西征部隊。

張溫於是重賂宦官。

張讓等人向皇帝建議:“大軍出征,必有監軍,否則萬一大將不聽號令,十多萬人一起矛頭向內對準雒陽怎麼辦呢?張溫一個文官總比常掌軍隊的將軍好控制!”

皇帝深以為然,於是臨陣換帥,詔司空張溫以文官之身,率領以破虜將軍董卓、蕩寇將軍周慎、揚武都尉陶謙等,督促漢陽太守蓋勳、金城太守、北地太守、涼州刺史等一起討伐叛亂。

張溫雖也學了不少武略,畢竟叛軍勢大,他心中卻沒底,四處蒐羅人才,包括徵召公孫瓚將烏桓騎兵、徵召劉備都是此時。這時左車騎將軍朱儁、揚武都尉陶謙推薦了同一個人——吳郡人孫堅。

孫堅知道自己機會來了,聲稱自己是孫子之後,當場舞刀弄劍,虎虎生威;談論用兵只道,頗有條理;展示部下,個個精銳。

張溫大喜,以孫堅隨同參軍。對陶謙、孫堅等人十分看重,待遇頗厚。

之後,張溫將北軍、召集關中諸郡國兵,步騎共十餘萬屯美陽,抵擋翻越隴山的邊章、韓遂十餘萬人。張溫初戰不利,於是接受了董卓、鮑鴻、陶謙等人的意見,堅壁清野,率部堅守。

進入冬天後,叛軍士卒四散外出劫掠,有不少被漢軍抓為俘虜。經審訊,瞭解到了叛軍缺衣少食、人心思歸的情況。眾人一起勸告,張溫當機立斷,派遣董卓與右扶風太守鮑鴻等,一起進攻邊章、韓遂,大破之。叛軍於是倉皇向西逃走。

張溫於是派遣蕩寇將軍周慎、參軍孫堅等將三萬人,向西緊追不捨。

又令董卓與漢陽太守蓋勳一起,討伐漢陽的先零羌,隴西太守、揚武都尉陶謙討伐枹罕、河關群盜,保證周慎大軍後路、糧道。西北涼州多山,道路狹窄,土地貧瘠,難於就地籌糧,故而周慎三萬在前討伐邊章、韓遂,後面需數萬大軍、數萬民夫轉運糧食。

此時從關中到金城(蘭州)的道路極其難行,需過隴關、到漢陽郡(天水),沿著渭水河谷向西經過襄武(隴西)、首陽(渭源),過鳥鼠山,到達隴西郡治狄道(臨洮),修整之後,再向北順著洮水向北,往金城郡進發,翻過大山進入後世的蘭州平原。

邊章、韓遂的大本營並不在富庶的金城(蘭州)平原盆地,而設在其東黃河與宛川河交界的榆中縣(今來紫堡附近)。

孫堅向蕩寇將軍周慎建議:“羌胡好劫掠,而且榆中城小,城中必然無糧食穀物,必從城外轉運糧食。兵法以正合、以奇勝。將軍不如屯兵金城的平原地區,以便補給,而後派出小股士卒探聽叛軍屯糧食的位置。之後將軍可分出1萬人,讓我做前鋒,深入敵後斷其運糧通道,將軍在以大兵在後,叛軍一定會因為缺乏糧食、後路被截而膽戰心驚,不戰而逃。

此時將軍再派精銳騎兵追擊,賊必不敢戰,走入羌胡中,我們併力討之,則涼州可定也!”

周慎認為金城再往西,就是湟中,是羌人的大本營,羌人至少數萬。金城往東的榆中是邊章、韓遂的大本營,換句話說自己是其中的肉餡餃子。如果不迅速攻下榆中、並消滅邊章、韓遂,任由他們逃跑,就無法平定金城郡,西面的羌人最終還會回來。而且本來3萬人就很緊張,再分兵就容易被個個擊破,於是拒絕孫堅的建議,依然引軍圍榆中城。

然而,邊章、韓遂比周慎、孫堅想象中的還要聰明,分屯金城與榆中之間的葵園峽(桑園峽),反斷周慎之運道。桑園峽是黃河東出蘭州後遇到的第一道峽谷,河水最窄處僅僅有不到十米,兩岸峭壁聳立,怪石林立,道路狹窄,行軍困難。周慎軍中糧少,三軍皆懼,棄車輛、輜重,從小路急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時候邊章、韓遂精神起來,沿路追擊周慎,在前方設伏、在兩旁射擊。孫堅雖有萬夫莫當之勇,架不住對方熟悉地形、早有準備啊,惶惶而逃,如喪家之犬。逃到金城,總算舒口氣。

可又出了大事。

隴西、漢陽郡的糧食,好幾天沒有運到了!

要知道金城郡在編戶數只有不到4千,人口不到2萬,隴西郡編戶不到6千,人口不到3萬,其餘都是羌、氐等不受管轄的少數民族,駐紮的官軍則早已跑的跑,叛的叛。在編人口被叛軍佔據、管理了幾個月,糧食早就搜走了,就地籌糧都不可能。

沒有糧食的軍隊,就是砧板上待切、待宰的肉!

周慎將陶謙派人拼死送來的信遞給孫堅。孫堅抬頭與周慎相視一眼,眼中都是深深的恐懼!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個字‘跑’!

逃出邊章、韓遂虎口,又被隴西郡的枹罕、河關群盜打劫,十亭中去了兩亭,順便解救被困於此的揚武都尉陶謙。經過八百裡逃竄,總算逃到漢陽郡(天水)冀縣,在此處又被數萬先零羌、北地胡人圍攻,還好漢陽郡總算有十幾萬編人口,漢陽太守蓋勳也是個能人,出城救援,總算把周慎、陶謙、孫堅撈了回來,十亭中又去了二、三亭。

周慎部去時雄赳赳氣洋洋三萬銳卒,陶謙部五千士卒,回來只剩下不到二萬,而且個個衣衫破爛,有些士卒連兵器鎧甲都不見了。沒有回來的,要麼做到亡魂,要麼被俘虜做了奴隸。

周慎氣憤地質問漢陽太守蓋勳:“他娘的,怎麼只有我們在前面,沿途保護糧道的大軍在哪?守護大軍退路的董卓在哪?”

蓋勳亦憤怒地回答:“都怪董卓那個沒卵蛋的,被幾萬羌、胡圍在渭水北面,晚上趁羌胡不注意逃了。丟下我們缺衣少食、挨冷受餓。”

孫堅之後才知道,董卓沒了糧食就派士兵在河邊築圍堰捕魚,藉著圍堰的掩護,董卓從圍堰下透過,等到羌胡發現追擊時,董卓下令放水隔斷追兵。董卓這一逃,他自己部是完整了,幾乎沒受什麼損失。前面周慎等諸部就慘了,糧道被斷,有的餓著肚子守城,有的只好四散逃跑。若不是蓋勳勉力支撐,派出上百敢死隊給前方送信,周慎、孫堅能否回得來都是問題。

孫堅從此恨極了董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