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鼎力戈壁灘 一九一 春風化雨接風宴 愁緒翻湧思長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哺時已至,熱氣消散,晚風斜陽,炊煙裊裊。

此刻,紅墩界一片祥和,故壘矗立沙海,壁影已然拉長,軍營上下歡聲笑語,不絕於耳——兩支人馬會師於此,殺豬宰羊,犒賞三軍,將士暢飲,觥籌交錯。

行軍元帥府裡,更是歡笑連連,玉液飛濺,接風宴會興致正濃,勝利的興奮與重逢的喜悅,盪漾在軍將們的臉龐上,個個酡顏盡顯,把酒言歡。

此處雖說是行軍元帥府,其實不過是一處石頭徹成的四合院,二十步見方的庭院中,擺著三、四桌酒席,眾將齊畢,濟濟一堂。

正屋遊廊下,柴紹夫婦常服入席,一個白紗蔽膝單衣,一個交領緊袖紅衫,兩人並坐在主位上,正笑呵呵地看著面前的部將們。

這時,向善志端著酒碗,站起身來,朝著主位大聲說道:“霍公,殿下,紅墩界已經被咱們踩在腳下了,只要一聲令下,我就帶著兄弟們殺到朔方城,踏平梁師都的老巢!”

旁邊的何潘仁聽聞,打趣道:“我看吶,你還是留守紅墩界吧,萬一朔方城又潑下油來,你這身兒新換的軍袍呀……嘖嘖,可惜囉!”

向善志一聽,不樂意了,吹胡子瞪眼道:“老潘,咋的?你挨了幾鞭子,便立了頭功,哦,這頭功就只准你拿,不興我拿?告訴你,就算朔方城泡在油缸裡,我也要伸支手去,把梁師都給揪出來!至於這身衣裳嘛,我老向不穿也罷,你若喜歡,我送給你便是了……”

“何將軍的衣裳,還是送給我吧,”郝齊平摸著碗沿兒,頭也不抬地抿嘴一笑,“光著膀子擒獲梁師都,那場面是何等的威武啊!”

“對,對,對,將軍赤身擒敵酋,我朝開創以來,尚屬首次呢!”

“等打下朔方呀,估計也該下雪了,冰天雪地之間,向將軍赤膊上陣,亮出好身段來,也讓我等欣賞欣賞!”

“衣裳可以不穿,豹皮護腰還是要裹上的,冷啊……”

馬三寶、宋玉、岑定方等將領接過郝齊平的話來,紛紛打趣何善志,你一言我一語,高一句低一句,逗得軍將們開懷大笑。

向善志也無可奈何,只“嘿嘿”地乾笑了兩聲,說了句“我先幹為敬”,便一抹嘴,坐回位中。

待眾人笑罷,柴紹才緩緩起身,端酒說道:“諸位,紅墩界一戰,歷時數月,萬般艱辛,可以說,是我軍北征以來,所遭遇的最慘烈之戰!此戰牽動聖聽,朝廷上下多有關注,今日,我們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向長安報捷了!”

柴紹喉頭一動,稍稍停頓,接著說道:“此戰跌宕起伏,若非公主運籌帷幄,謀略取勝,斷難成功!若非軍將身先士卒,敢於犧牲,斷難成功!若非士卒用命,赴湯蹈火,斷難成功!千言萬語化在酒中,我柴紹作為行軍元帥,敬公主,敬諸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說罷,柴紹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眾將紛紛起身,朝著主位彎腰一揖,然後仰頭盡飲,碗碗見底。

李三娘只輕啜一口,微微一笑,抬頭看了看丈夫,明眸閃動,目光似水,如同倒映秋色的清泉,和煦安寧,波瀾不驚。

“諸位,”柴紹重新落坐,“我軍剛剛經歷大戰,將士亟需休整,攻拔朔方之事,不可操之過急,但也需緊鑼密鼓地籌劃,在此期間,吊死問生,修繕兵甲,處置戰俘……大夥兒又得忙碌起來了!”

提到戰俘,向善志又坐不住了,“呼”地一下站起來

,扯著嗓門說道:“霍公,咱們生擒了索周那個王八蛋,這傢伙和劉汝匿成勾搭在一起,殺傷了咱們那麼多兄弟,他雖然投降了,但我覺得不能便宜了他,大軍開拔之際,應該拿他的人頭來祭旗!”

“向將軍說得對!”

“沒錯,拿他祭旗!”

“替死難的兄弟們報仇!”

一提到索周,眾將無不咬牙切齒,恨不得生吞活剝了他,個個爭先恐後地附和起來。

柴紹沒有吭氣,他知道,俘獲索周後,李三娘非但沒有取其性命,反而優待有加,一日三餐不曾間斷,甚至還派出一隊衛士將其看護起來——顯然,李三娘有自己的打算,因此,此刻他並不多言,只將目光一轉,看了看妻子,希望她來解釋。

李三娘會心地一笑,微微點頭,一挽鬢髮,起身說道:“諸位,誠如向將軍所言,索周守璧不下,遲滯我軍北征,讓咱們在這紅墩界徘徊逾月,將士多有損失,然而,我想問諸位幾個問題……”

李三娘頓了頓,眼風一掃,盯視眾人,神情變得嚴肅起來。

眾將不約而同地放下酒碗,挺直腰桿,齊刷刷地看向主位,側耳傾聽。

“其一,”李三娘問道,“都說沙場奮勇,各為其主,諸位都是老行伍了,什麼叫做‘將之道者,首在治心’,這不用我來解釋了吧?換作是你,擔任紅墩界的守將,面對強大對手的進攻,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是不戰而潰,還是力屈才降?作為軍人,作為將領,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吧?”

諸將聽聞,表情各一,有的點頭稱是,有的蹙眉沉思,有的不置可否,有的不屑一顧……

“其二,”李三娘並不理會眾人的反應,接著說道,“古人雲‘殺降不祥’,姑且不論此話對錯,我想,殺掉一個索周倒是容易,可朔方城中,在梁師都的麾下,尚有百十名將校,若他們得知投降了大唐仍會沒命,誰還肯棄暗投明呢?無形之中,不是堅定了這些人死守朔方的信心嗎?困獸猶鬥,我們攻取朔方城的難度不是陡然增加嗎?久攻不下,我們又何時能凱旋而歸呢?不能凱旋,那麼……關中的妻兒老小又要苦等到何時呢?”

這一番話如同行雲流水,滴水不漏,又似春風化雨,入情入理,頓時,席面上陷入一片沉默,聽不到碗碟杯盞的任何聲響。

李三娘彎腰落坐,端起桌上的彩釉茶碗,輕啜一口,潤了潤嗓子,不經意間,看到丈夫正對著自己頷首微笑,目光中盡是讚許之意,李三娘也點點頭,報以莞爾一笑。

片刻之後,只聽到“吱嘎”一聲,椅子被沉沉地拉開,向善志起身,扯了扯豹皮護腰,朝著李三娘深深一揖,高聲說道:“殿下,您慈悲為懷,就是活菩薩!我向善志雖是莊戶人出身,沒讀過書,但道理是懂的,只要能早一天打下朔方,回到長安去,您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

“對,您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眾將再次高聲附和,捏著拳頭砸在桌子上,震得杯碟碗筷“簌簌”直響。

……

旌旗飄揚,戰馬嘶鳴,士卒操習,虎虎生威。

第二日,辰時初刻,李三娘陪同丈夫視察紅墩界,兩人並駕齊驅,執綹徐行,從壘下到壘上,從步營到騎營,或走或停,時時交談,孟通等待衛則扈從於後,緊跟隨行。

兩人來到故壘北邊,穿過一道數丈深的石拱門,走到壘外,頓時陽光明媚,豁然開朗,前頭

便是一望無際的瀚海沙洲,柴紹拉韁駐馬,抬頭遠眺。

“夫君,”李三娘上前兩步,並綹而立,問道,“此去朔方,不足百里了,你在想如何拿下它吧?”

“是啊,”柴紹輕嘆一口氣,答道,“都說‘行百裡者半九十’,北征眼看要成功了,我這心裡反倒不踏實起來。”

“呵呵,你呀,恐怕不是在擔心能不能拿下朔方,而是在估摸著拿下朔方後,朝廷該如何論功行賞,班賜三軍吧?”

“呃……的確也有此考量,”柴紹自嘲地一笑,“但更重要的是,拿下朔方後,該如何扼守西北!畢竟,這裡是我朝的北邊門戶,誠如陛下所說,‘西北不寧,天下難清’啊!”

說著,柴紹扭頭看了看妻子,語氣變得有些沉重:“夫人,不瞞你說,我在陽山城養病時,從長安傳來一些訊息,聽到之後,有些令人不安啊!”

“哦?”

“一是有關突厥人的,有傳言說,隨著我軍節節勝利,達爾罕大營已吵作一團——主張南下參戰的一方,與主張中立觀望的一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甚至有可能兵戎相見。”

李三娘眨眨眼,稍加思索道:“若傳聞屬實,主戰一派得勢,那……他們有百萬之眾啊,這樣一來,豈止是朔方,整個大唐都有危險了!”

“正是如此,”柴紹點點頭,面露憂色,“大唐立國尚淺,天下未寧,此時……若與突厥人開戰,凶多吉少!”

“哎,”李三娘長嘆一聲,深吸了一口氣,接著問道,“那其他的訊息呢?”

“朝廷裡……”柴紹依然是憂心忡忡的樣子,“朝廷裡也不太平,聽說太子和秦王多有不睦,東宮與秦王府的文臣謀士明爭暗鬥,陛下左右為難,在太極殿裡,往往不置可否。”

“怎麼會這樣?”李三娘既吃驚又生氣,把韁繩捏得緊緊的,說道,“家和萬事興,何況還大敵當前哩,大哥和二弟怎麼能夠這樣呢?讓父皇如此為難!”

柴紹搖了搖頭,一咂嘴,說道:“夫人,都說‘家國家國’,其實啊,這家與國有很大分別,二十年前,也許彼此可以同處一個家,可二十年後,卻難以共亨一個國啊!”

“你什麼意思?”李三娘餘怒未消,眼睛一瞪,問道。

柴紹見狀,微微低頭,咧嘴一笑,故作輕鬆道:“呵,夫人,也許是我多慮,讓你擔驚受怕了,我相信,憑陛下再造山河的恢宏志氣,一定可以處置好朝廷上的紛爭,不論是太子諸王之間,還是文武百官之列!”

李三娘沒有吭氣,抬頭眺望遠方,目光沉重而憂鬱。

晨風吹來,呼呼過耳,腰間的明黃束帶隨風擺動,如同難以平復的心緒一般,起起伏伏;坐騎扭扭脖子,低下頭去,任憑野風肆虐,吹亂它的鬃毛,卻始終一聲不吭,生怕驚憂了主人。

“夫君,”長時間沉默之後,李三娘側頭說道,“無論如何,咱們都要儘快結束北征之戰,我要回長安去,去見父皇,去見大哥,去見二弟……一家人還要坐在一起,就像二十年前一樣,就像……就像母親還在時一樣!”

說著說著,心頭一酸,眼眶溼潤,兩行淚水順頰而下,李三娘抬手沾了沾,說道:“走吧,起風了,咱們回營壘。”

柴紹使勁點頭,彎下腰去,伸手拉住妻子坐騎的綹頭,為她引路開道,兩騎並行,踽踽向前,轉身入壘……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