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國 第八十六章 賞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呂岱將桓衝傳首建業,戴良的報捷文書繼後而來。孫權得到二人報捷奏書後,大為欣喜。將捷報遍示群臣。這時御史大夫薛綜出言奏道。

“賀喜陛下,家國靖綏。今交州元惡既除,尚餘脅從。而潘太常徵五溪未克,魏寇陳兵江北,常有吞噬之心。我國形勢猶未泰安。

當此之時,臣以為應寬宥脅從之徒,赦其罪,準其降。如此則脅從必誦陛下之德,而國家得惡民以供賦役,其為佳矣。請陛下察之”。

孫權聽到薛綜所言,心不想納之。畢竟斬草除根,古為常理。遂以目視呂壹。

呂壹會意,出言辯道:“薛大夫之論,臣不敢苟同。除惡務盡,此春秋之義也。況交州脅從乃是叛逆大罪,本該族誅,以謝天下。何能姑宥之。孔夫子言,‘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陛下之仁德自是恢弘博納,海內共知。但脅從之徒,怎能沐陛下之德。脅從終為小人,以怨報德,其必為之。今當除滅,勿為後患矣”。

薛綜聽到呂壹反駁,斥道:“孔夫子所言乃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呂壹你休要曲解夫子之意。脅從之徒雖是惡民,但陛下若寬仁撫納之,彼自會感念陛下之德,為我大吳服役繳賦,化脅從為順民。

況脅從之徒不過曲從元惡,何不可赦焉?而若非欲剷除殄滅,是逼其侍兇頑抗。損我士卒,徒耗錢糧,於國無益。昔王允力誅董卓,卻不赦李、郭等脅從,致有長安亂武之禍。

今時宜施行仁赦,讓天下知陛下之德。誠如是,則魏、蜀之士民感慕陛下之仁德,亦會擔物攜幼,前來歸順我朝。如是之言,臣恭謹陛下行之”。

薛綜這一番話語,不僅將呂壹從經典根源上駁倒,還舉出長安亂武之禍讓孫權謹思。

呂壹終究不是飽讀經義之輩,一時詞窮不能對。孫權見到如此情形,覺得自己還是等等其他人,看有誰能駁倒薛綜,順自己之意。但滿朝群臣皆無人來駁薛綜,這讓孫權一時陷入窘境。

孫權只得點名丞相顧雍發表意見。

“方才二卿之所議,丞相之意若何”。

顧雍正襟對孫權行禮之後答道:“二卿之議,各有機杼。但吾聞古之賢君莫不以仁義行事,以寬厚待人。

楚莊王行絕纓之宴,而有爪牙為其奮死;漢文帝恕細柳之忤,而能靖平七國之亂。吾謹以此達於陛下,惟避下聖裁之也”。

聽完顧雍的話,孫權皺了皺眉。

最終孫權還是決定聽從薛綜之言,下令派孫績持節,前去招降桓衝餘黨。

正在潭中與叛軍激戰的呂岱接到朝廷的飛馬快報後,始知朝廷不欲再行征伐,而要招降叛軍。

呂岱於是罷兵息戰,等待朝廷使者孫績,持節來招降潭中叛軍。

這一等就是月餘,因為孫績可是朝廷持節使者,又是宗室身份。其父孫賁是孫吳建國元勳,孫績是膏粱子弟,所以當然是緩速而行。

孫權派孫績這個宗室子弟來,就是向費揚等桓衝餘黨展示自己的誠意。

孫績到達後,派自己親信孫怡去潭中城內曉諭桓衝餘黨,讓其歸降。

費揚、黃亂、桓竭見呂岱月餘不攻城,都覺奇怪。及至孫怡以朝廷使者名義要求入城,才方知原來呂岱是等朝廷使者到來。

三人幾經商議,遂放孫怡入城。孫怡入城之後,宣讀朝廷擬就的招降旨意。讓三人接旨,不然就破城誅族。三人中最有智計的黃亂,先讓孫怡下去歇息一下。而後對其餘二人說道。

“吾計成矣。堅守潭中多日終獲此佳音也”。

桓竭質疑道:“這未必不是吳軍之計,莫忘了士徽之事”。

黃亂回道:“你看清楚,那可是吳國皇帝聖旨制令。一國之君,一言九鼎。豈會為殺我等三人而失天下之望乎?

士徽那是由呂岱動用詭謀殺之。若士徽能直接歸降朝廷持節使者,亦不失為做一富家翁。豈會身死族滅,為天下所笑。我等當馬上開城,前去使者面前獻降”。

費揚說道:“這可是關係到我等家族親眷的大事,不可大意啊。能相信吳軍嗎”?

黃亂氣道:“二位大人,持節使者都到了,現在還猶豫什麼。難道你們還能擊敗呂岱不成?現在猶豫一分便讓使者對我們多生一分懷疑。我先出城獻降,為二位大人照膽”。

黃亂說罷,當先一步,直接向城門行去。費揚與桓竭對視一眼,默不作聲,終不敢隨黃亂而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黃亂走到城門,命開啟城門。守兵馬上聽命,開啟潭中城門。黃亂直接來到呂岱軍陣之前,下跪拜道。

“罪人黃亂,何邀天幸。惟大吳陛下垂憐,赦我殘命。特出首獻降,望天使納之”。

孫績見黃亂頓首伏拜,話也說得敞亮,遂生好感。親自過去扶起黃亂,說道。

“汝雖附逆桓衝,行亂交州。但陛下寬厚德度,赦汝等無罪。汝先行出降,尤是可憫。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吾便代陛下受汝之降”。

“多謝天使,陛下仁德,罪人必謹記在心,日後以報陛下萬一也”。

暗暗觀瞧的費揚和桓竭看見黃亂被天使納降,馬上也急奔而出,向孫績投降。不過孫績話都沒跟他們說一句,只是讓呂岱去受理二人之降。

隨著孫績成功招降三人,桓衝之亂被徹底平定。

桓衝之亂被平定的訊息傳到南中時,士規正與一個部族族長行酒,欲說服該部族支援自己去交州作戰。沒想到桓衝已經被傳首建業,士規瞬間懵了。

士規知道,桓衝一死,交州之地再也無自己容身之處。幸好現在自己身在南中,尚可保全自己性命。但若想復仇,擊殺黃尋。此生若無大機遇,終為虛妄矣。

士規失魂落魄,離開該部族。率領麾下包含士勇在內的,僅存的八十餘人開始遊蕩南中,不知所蹤。

孫績完成招降使命後,準備迴歸建業。

呂岱送上一些交州奇珍,以悅孫績。孫績一一笑納,並告訴了呂岱一個訊息。

潘太常征伐五溪遇到阻滯,朝廷還是屬意呂岱率領交州軍前去相助,讓呂岱做好準備。

呂岱得到這個訊息後,對孫績道謝。孫績遂離開鬱林,返回建業。

孫績走後,呂岱對費揚、黃亂、桓竭三人下達命令。

讓三人率領本部軍回布山戍守,以待自己日後軍令。三人現在都是吳國臣屬,自然應命。呂岱則率軍啟程返回番禺。

黃尋在龍編得知鬱林平定之訊息,心中激盪不已。此次叛亂終於徹底靖清,也不知自己會獲得什麼升遷。黃尋心中期待萬分。

又過月餘,呂岱已經回到番禺等待朝廷的任命。而孫績返回建業,將招降歷程之事,悉數上報孫權。

孫權知鬱林平定,交州大安,遂讓群臣商議此次戰事該如何封賞呂岱及其手下一應佐將。御史大夫薛綜上奏言道。

“今交州昌定,百越晏然。自今已去,國家永無南顧之虞,百姓無怵惕之驚。呂岱奉君命,荷重任。前後討伐,歷年乃定。忠武之節,於是益著。賞不逾月,國之常典。伏惟陛下聖裁之也”。

孫權聽完薛綜所言,於是封呂岱為鎮南將軍。鎮南將軍是四徵、四鎮將軍之一,算的上國家元勳了。

呂岱麾下佐將除校尉以下皆官升一級。呂光遷為綏南校尉,冉彬官封奉侍都尉。

校尉以上就是中郎將的軍職了,所以此種升遷,朝廷還是很嚴格的。黃尋雖立大功,但無人為其請功,自然被置之一旁。

隨後孫權又下詔令,命呂岱休整兩月後,便率交州軍再去支援潘濬,征伐五溪蠻。

說完封賞之事,孫權又命群臣商議交州因戰亂而殉職,空缺下來的交趾、蒼梧、鬱林三郡太守人選。

這時隨侍在側的左將軍朱據說道:“陛下,臣啟一事”。

“子範,何事”。

“林邑蠻夷趁交州戰亂之際,併吞日南郡。並縛太守顧淵入其都中為質。今交州復安,該當派人傳檄林邑,送遣顧淵,歸還日南。請陛下決之”。

聽完朱據之言,孫權說道:“若非愛卿提醒,朕險些忘了此事”。

遂準備命程秉出使林邑,討回日南郡和顧淵。這時薛綜又出言諫道。

“陛下不可。林邑蠻夷徒跣之輩,自漢時襲殺象林縣令,遂據以成國。彼不知中國之禮,若派臣節為使,是自取死耳。

蠻夷之輩只能以威使其懼,以武使其降。不過方今我朝四處用兵,實在無暇分顧。臣請陛下暫歇此事,待數年之後,我朝蓄力以足,遣一上將率軍進討。則林邑蕞爾小國,立可俯首矣”。

聽完薛綜之言,孫權也覺極是。林邑本就離建業萬里之遙,日南郡在孫權心裡又是蠻夷所居之地,王化未達,大異於中國,況實在偏鄙的很。

所以孫權初時根本沒將此事放在心裡,及至朱據出言提醒,孫權才想起這事。

“就依薛大夫之言,林邑之事暫做緩圖。諸位愛卿還是議議三郡太守之人選吧”。

這時侍中胡綜上奏道:“今交州粗定,大亂之後應從仁治,因以懷服百越之民。又交趾乃是此次叛亂元惡屯據之地,民多兇頑。當派著德之人治之,施政教化,方可無虞。

吾聞都亭侯滕胤,清亮恭孝,冀德廣厚。若以之為郡守,必可使交趾之民得沐禮德也。惟陛下裁之”。

孫權準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