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國 第八十七章 滕胤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孫權又問丞相顧雍有何人選薦舉。

顧雍奏道:“昔陸績任鬱林太守,而此郡大治。今其同族陸凱稍有其風,吾願薦之”。

孫權亦準之。

這時衛將軍全琮說道:“吾聞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吾族子全尚清德有節,願向陛下舉用”。

孫權納之。遂下旨命滕胤為交趾太守,陸凱為鬱林太守,全尚為蒼梧太守。

朝廷旨意傳到番禺後,呂岱命人傳報黃尋,讓黃尋繼續鎮守龍編,直到新任太守滕胤前來上任。

黃尋得到呂岱通報朝廷封賞的訊息後,見到自己居然沒有升遷,不禁心中大為失望。

黃尋麾下眾將得知朝廷沒有升遷黃尋,自然憤憤不平。黃尋此次作戰,浴血奮命,多次處於險境逆戰。如此大的功勞,朝廷居然不賞,實在讓黃尋和其麾下寒心。

這時黃尋想起呂隆曾經告訴自己,吳國朝政多為江東世家把持。黃尋雖在交州數立大功,但在朝中無人為黃尋站臺。黃尋立再多的功勞,也是徒勞無益,孫權看不到啊。

黃尋想到這裡,決定必須去建業一趟,給自己找個靠山。不然在交州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有了這個想法,黃尋開始謀劃怎麼找個由頭去建業。畢竟自己有軍職在身,離開軍營需要個好的藉口。

黃尋鎮守龍編又過了月餘時間。其間黃尋曾召來李開、徐大、吾彥、冷全四人,與他們商量當初與桓季盟誓助其取得桓家家主之位。桓季答應的一半兵力拿不拿得回來。

畢竟現在桓業、桓季父子在戴良手下任職,自己與戴良又有齟齬。雖然被呂光暫時調停,但黃尋認為戴良可不會放過自己。

徐大首先說道:“遠達,如今桓衝覆滅,戴良靠除滅冉家之功,已經重新取得朝廷的信任。九真太守之職穩如磐石。

如果我們現在去找桓業父子兌現誓約,我恐戴良必會上奏朝廷,狀告我等與桓傢俬相往來。遠達乃是刺史大人親命鎮守龍編之將,若是與本地世族來往過密,必受人窺伺。

要知自古以來,結黨營私乃取禍之道啊。故我以為當前形勢,不可去找桓業父子兌現誓約。待日後有機可乘,再行此事”。

李開卻說道:“如徐大人所言,必遷延日久。若到時桓業父子違約,不想兌現。如之奈何”。

徐大回道:“桓季既然以其家族血脈斷絕起誓,諒也無此膽子違背。李開你且放心”。

這時黃尋說道:“我也有此顧慮,所以早就埋下一招後手,用以鉗制桓業父子”。

徐大奇道:“哦,遠達有何妙招?快快與我道來”。

“我收降安定守將桓吉後,密令桓吉回桓家監視桓業父子。一旦桓業父子有不利於我之事,桓吉就會向我回報。有桓吉為我之耳目,桓業父子賴不了賬”。

徐大聽完黃尋之佈置,說道:“遠達雖有桓吉為耳目,但如今九真乃是戴良轄境。桓家身為九真第一大族,必受戴良指揮。戴良與遠達齟齬甚深,恐日後終要發難。桓吉一人何能制戴良乎”?

李開也說道:“主公,徐大人所言極是,戴良是主公心腹之患啊”。

黃尋回道:“哎,我因爭功,不惜與戴良反目。未想到無有

升遷,還是校尉之職。如今看來,是得不償失矣”。

這時一直未發言的冷全說道:“主將不需煩憂。戴良是九真太守,管不了主將。主將只需等待新任交趾太守到任,與其交接,便可返回番禺。戴良無能為也”。

黃尋說道:“恐不如子煌所想的簡單。我也派人查過戴良之身世,戴良出自豫章郡宜春戴氏,為宜春豪族。昔劉表從子劉磐數寇豫章,戴良之父戴齊隨太史慈併力相抗,擊敗劉磐。宜春戴氏由是顯名。

戴良還有弟弟戴闓為豫章郡尉,可謂豫章第一大族。戴良就算身在九真,無法治我。但若其讓家族戴氏發難,我亦要受波折”。

徐大聽黃尋講述完戴良的背景後,說道:“遠達,勿需擔心。你難道忘了我們暗衛嗎?若戴氏真要對遠達動手,那他們的項上人頭,暗衛自會取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黃尋喜道:“有徐大哥這話,我無憂矣”。

說完桓業父子和戴良的事後,黃尋解散眾人,各回本職。

黃尋在龍編鎮守已歷三月,這日終於等到了新任太守滕胤到來。滕胤作為世族子弟,名士之後,從建業到龍編,可謂是走遍了吳國的整個疆域。舟車勞苦,自然是走一程,歇兩日。故歷三月才到龍編。

黃尋在龍編城門迎接滕胤。滕胤到後,黃尋上前拱手行禮說道。

“屬下建忠校尉黃尋,奉刺史大人之命,暫鎮龍編。今得太守大人臨任,尋也好回番禺向刺史大人覆命了”。

“黃校尉,你不必如此著急返回番禺。呂刺史月餘之前再次率軍去往五溪助潘太常征剿,現今並不在番禺。

我初來交趾,人情渺茫,不知此地與江東習俗之異同。還得請黃校尉多留一些時間,為我暢論此地風土人情”。

“既然太守大人如此說,尋願為太守大人效力”。

“黃校尉,隨我入城”。

“太守大人,請”。

滕胤到達城主府,與黃尋對坐之後說道:“我受陛下信託,必要沐澤交趾百姓,以通中國之禮。我知黃校尉在交趾、九真征戰日久,定有以教我。黃校尉請試言之”。

黃尋向滕胤行禮之後,回道:“我征戰交趾之時,曾在封溪遇有先漢名臣安成侯銚期之後。銚家世代在交趾翼護我漢家後裔,我之所學還是銚家主告訴。太守大人若想施治交趾,使其民通中國之禮,可徵召銚家入太守大人幕府,定有所得。

至於此地民俗,我可試言一二。此地之民,人性兇悍,果於戰鬥,便山習水,不閒平地。婚娶之事,男女自相可適,而父母不能止。先漢之時,曾有徵氏女賊,自為寇首,聚眾叛亂,為伏波將軍所誅。

今我征伐桓衝餘黨,又遇徵氏女賊。其甚為兇悍,傷我麾下一員猛將。此地貴女賤男,大異於我漢裔之俗。兄若死,弟可妻其嫂。同姓為婚,婦先娉婿。世以此為俗。

此地時令又與江東殊方異域,四時暄暖,無霜無雪。太守大人久居江東,需得注意服衣有別啊”。

聽完黃尋介紹交趾的大致情況,滕胤嘆道:“哎,我離建業之時,曾拜訪寓居此地的薛大夫。大夫告我說,此地之民,椎結徒跣,貫頭左衽,無長幼之別,嫡庶之分。若想施治教化,通中國

之禮,無異於馴狼為犬,甚是艱難。

我初尚不信,及至行途過南海,道鬱林,所見此地之民果如薛大夫之言,大異江東之化。若想施禮治,通教化,何日才能達之”?

聽到滕胤發牢騷,黃尋勸道:“太守大人切莫灰心失意。昔漢武帝滅南越,始設交趾,至今四百年矣。四百年間數十任太守力撫交趾,行禮樂之道,化頑固之民。故今日徵氏頭領能言漢語,知禮儀,通典制。

昔楚人不慕周禮,而齊桓伐之。楚人懼,周禮乃行之於楚。況先漢鎮撫交趾四百年矣。有先賢為太守大人鋪路引道,何所憂也。

太守大人勿要於己任上,便非欲要交趾百姓通中國之禮。但使百越頭領,部落族長知規制,通禮儀。再讓其教治族民,則交趾在太守大人任上必可大治矣”。

滕胤聽完黃尋之言,對黃尋之才大為佩服。原本滕胤以為黃尋不過是一武夫,只是因為自己初來交趾,不通其俗,所以才問於鎮守龍編的黃尋。

沒想到黃尋給了滕胤如此有用的回答。讓滕胤瞬間找到了如何施政交趾的關鍵。滕胤對黃尋大生好感,更不欲放黃尋回番禺了。想讓黃尋留在龍編助自己施政交趾。

滕胤直接挽留黃尋,黃尋違拗不過滕胤,只得在龍編再待下去。其間黃尋將銚蓋舉薦給滕胤,滕胤大喜,命銚蓋為長史,輔佐自己治理交趾。而後黃尋又到麋泠請徵延入滕胤幕府之中。

徵延在百越蠻夷之中威望甚高,見黃尋來請,遂從黃尋來見滕胤。滕胤以之為交趾郡丞。黃尋又舉用朱鳶夷酋佗樹能,滕胤拔擢其為交趾都尉。

在銚蓋和徵延的幫助下,滕胤迅速穩定住了桓衝之亂後的交趾政務。其間黃尋率領麾下軍隊巡邏各縣,靖清匪盜。凡封溪、朱鳶、麋泠、安定等縣,黃尋都親自巡察,探問百姓疾苦,懲治不法亂民。滕胤則居龍編發號施令,頒行德政。

黃尋在交趾輔佐滕胤施政,恍惚之間,已過了七個月。交趾在滕胤、徵延、銚蓋、黃尋的共同力撫下,士民漸安,百姓之間無不稱頌滕胤治理交趾之德政。

黃尋見交趾粗安,料想再去向滕胤請辭,這次應該能放自己回番禺了吧。遂來向滕胤道別。

黃尋見到滕胤之後說道:“太守大人,我在交趾已歷七月有餘,見交趾已安,特來向太守大人請辭”。

“黃校尉,你也無上命所任,何必非欲回番禺呢。我還有許多政事請益於你,還請留下助我”。

“太守大人,尋雖無上命專任,但卻有婚約在身。我受平越將軍所薦,已與西陵步氏定親。

平越將軍為我連襟,又是媒人。今交趾大治,我當先回番禺,與平越將軍共申誼戚,準備我大婚之事。還請太守大人,諒我之請,放我離去”。

“原來如此,既是黃校尉婚姻大事,我便不再委留。若日後黃校尉成婚之日,還請派人報我,我必有大禮相祝”。

“尋多謝太守大人,到時一定派人相告。尋這便告辭了”。

“黃校尉珍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