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七) 學經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山外青山樓外樓,優秀以外更優秀;

文學外出學經驗,教改更上一層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作為一個人,既要對於當下的生活心滿意足,又不能簡單滿足於眼前的苟且與安逸,而要懷抱一個科學樂觀的心態,那就是既要知足常樂,而又要常思進取。

心懷滿足之心,是一種對自己一路艱辛、一路奮鬥歷程滿心滿意的認可心態;是自己在行動上和心理上付出的得意之作;是自己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收穫的滿意心態。這既是對自己的獎勵和認可,也是對自己付出心血的欣慰,同時也是個人前進和發展的力量基礎和先決條件。

永懷進取之心,是一種有理性的自我最佳化和自我完善心態;是自身有底氣,內心有勇氣,做人有骨氣的英雄氣概,是對現狀不服氣,對未來有信心的表現,是個人快樂的發源地,是產生個人希望的陣地。

不滿足,就說明“人心不足蛇吞象”,就說明對於自己不自信,就說明自己不明智,就是對過去的自己進行的徹頭徹尾的全盤否定,這樣的不滿足,只會否定自己,只會承認自己沒出息,沒能力,從而會產生不自信的怯懦心理,而這個心理是成功的天敵,是自信的障礙,是希望的對立面。

不進取,就會止步不前,就會靜止不動。先前的所謂成功那就像一潭死水一樣靜止不動,時間一長就會滋生細菌,水就會腐臭,因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所以,這種不思進取,就是自我一步一步腐朽或者毀滅,所以,不進取,就會自我玩完,就會自甘墮落,時間長了就自取滅亡。

所以,不滿足,是美好人生的正確態度,常思進取是美好人生的優秀理念。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

張文學認為,“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每一個先進地區都有先進的辦法,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人的獨到經驗。一個人如果固守山頭,坐吃山空,而不居安思危,不知己知彼,不橫向聯系,不思進取,不學習他人先進的經驗,那麼他早早晚晚就會落伍的,遲早會遭受淘汰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文學是一個聰明的人。這個聰明倒不是老奸巨猾的特徵,更沒有坑蒙拐騙和愛佔小便宜的特性。張文學的聰明全都用在正地方,是能夠“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人,是有思想、有謀略,有智慧的人,是遇到緊急之事不慌張的人,遇到困難之事不怯場的人,是能夠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能夠創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春”境界的高人,是敢於並且能夠逢凶化吉的能人,是能夠逢山開山,遇河架橋的真漢子,是眼中有事、心中有活的勤奮開拓者,是眼中有學生有老師有家長、心中有孩子有愛人有老人、腦中有眼前工作,更有未來事業的“人民好校長”。

“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未來。”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作為一校之長的張文學不僅工作幹得出色,而且能夠居安思危,能夠未雨綢繆,即使在當下小河小學的“多板教學法”在銅鑼縣如火如荼開展的當紅推廣的時候,在小河小學和兄弟學校正在積極應用而且已經產生初步效能的時候,人家張文學都已經踏上繼續努力創新的征程了。

張文學經過思考分析,覺得自己在小河小學,單靠自己的那些思想理念和教學原則創造出“多板教學法”實屬不易,但是放在教學科研的前沿陣地上,張文學的團隊也只是“井底之蛙”的角色地位。到底人家大城市裡的教學改革是怎麼進行的?到底人家的教學改革依據的是什麼教學原則?未來的教學應該是什麼走向?

這一切都為未可知,所以張文學決心一定要探索清楚,一定學習一下先進地區的經驗,然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未來教學改革的經驗和模式。

於是,張文學首先打電話詢問了一下銀河市實驗小學的張校長,問問銀河市實驗小學的教改情況,不料張校長說要想真正學到教學改革的真經還是要到省實驗小學去學習,張校長說正好他有個同學在金山省實驗小學當副校長,正好主管教學改革和教學這一塊,張校長說可以幫助張文學聯絡一下,然後成全張文學前去省實驗小學參觀考察這件好事。

張文學一聽這個訊息,當然甭提有多高興了,自己正在想能否到省城去學習取經呢,就是苦於不能聯絡到這樣的單位,想不到自己竟然運氣竟然如此之好,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於是,張文學滿口答應下來,並且特邀銀河市實驗小學張副校長一塊前去取經。

可喜的是,銀河市實驗小學張校長也一口答應張文學一同前往省實驗小學取經。

於是,兩天以後,張文學租了一輛豪華一點的七座麵包車,帶上三名骨幹教師先去了銀河市實驗小學接上了張校長,然後驅車前往金山省實驗小學。

三個小時以後,張文學一行人抵達省實驗小學,銀河市實驗小學張副校長先領著張文學一行人和省實驗小學張校長見了面,先聽取省實驗小學副校長介紹,然後聽了兩個老師的示範課,最後,張文學在省城一個稍微有檔次的飯店宴請了省實驗小學的校長、張副校長的同學和上示範課的兩個老師以及另三位小河小學的老師們。

透過聽取匯報和聽課活動,張文學覺得此行最大的收穫就是學習了省實驗小學對於知識的落實這一塊做得十分紮實,而且有效。讓張文學感覺特別有收穫的是,學生人人一本學案,教師所有教學任務和活動內容完全都在學生學案上了,學生先預習,再聽講,然後做題鞏固。而且,學生習題很有層次,共分容易、中等和難題三個層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題目型別,然後在成績提高的時候,適時改選更有難度的題目組合,已達到不斷提高成績的目的。

張文學把這個教學改革稱為“導學案教學模式”,這個模式的特點是材料在手,便於學生及時回看和複習,有利於再三鞏固複習直到學會,而且有利於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做題,符合“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有利提高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於是,張文學決定對這個“導學案教學模式”進行討論,然後研製出適合小河小學學學生的新的教學改革模式。

於是,小河小學新一輪教學改革活動即將拉開序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