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噬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224

州會結束以後, 清平回到行館歇息,李宴道:“大人, 照你之前的吩咐, 已經讓那些雲策軍撤回去了。”

清平啜了口茶道:“是用我的鈞令?”

李宴答道:“是。”

清平靠在躺椅上,接過僕人遞過來的帕子,擦了擦臉道:“那就行了,關著的那兩人呢,醒了沒有?若是醒了, 現在帶過來吧。”

李宴道:“大人此時見她們,是不是有些不大妥當?不如依照先前說的, 放她們回去就行了。”

清平笑了笑道:“就這麼放回去可不行, 我還有些話沒有問呢。”

李宴見她心意已決,便去喚人將人帶來。而後回來稟告,清平思及她方才的話, 向屏風後一指,言簡意賅道:“後頭呆著去。”

李宴知道這是要讓她聽著,忙閃身躲進屏風後。不一會那兩人就被押來了, 俱是面色蒼白的樣子,見了清平也能勉強行禮了, 其中一人有些畏懼地看了看周圍,見沒有那些雲策軍了,才謹慎地道:“大人,我們有眼不識泰山,冒犯了大人, 還請大人海涵。”

說著她捅了捅身邊較年輕些的女子,那人不情願地道:“還請大人原諒則個,日後我等必定會登門道歉。”

清平笑道:“道歉卻不必了,本官喚你們來,只是想問幾件事。但在問之前,你們必定心中也有疑惑,為何那麼多人中,我單單點了你們兩人的名字,而不是其他人。”

兩人猶豫半響,彼此對視,終於還是坐了下來,清平淡淡道:“因為我在一本名冊上見過兩位的大名,正是因為如此,才留了兩位。”

此言一出,兩人齊齊色變,連眼神交流都顧不得,其中一人脫口而出:“什麼名冊?”

清平本是想詐一詐她們,這二人相較與那些油滑的家主們而言,更為魯莽衝動,她只是單純的想試探一下這世家們之間的關係,要說名冊,她真是一個字都沒有見過。唯一見過與辰州世家有關的東西,還是那本張柊帶來的賬本。但沒想到這麼一試,竟然試了別的線索。她心中一緊,想到燕驚寒之事,有種強烈的感覺告訴她,這兩者之間必然有關係。但她依然表現出若無其事的樣子,甚至有些嘲諷般地笑了笑,道:“還能有什麼?”

她看著那兩人慢慢道:“不怕告訴你們,刑部侍中原大人已經著手查這件案子了。你們都知道,雖然燕驚寒死了,但是她也留下了證物,本官有幸得以一觀……”她話一頓,隨即收起笑容,冰冷冷地道:“朝廷辦事,自然是講究證據的,若是沒有證據在手中,草率定論,即便是我,也擔不起這個責任!”

一人遲疑地看著她,似乎在確認她是否真的知道:“大人說的話,我們怎麼聽不懂呢?”

“這名冊分兩部分,既有如諸位這種世家家主,也有那等不見經傳的小官。”清平神閒氣定地道,“總之,都靠了這名冊上的人,神院妖人才得以在兩郡間橫行,也都是靠了這些人,西戎餘孽才能掩人耳目地混進辰州。”她靠近那兩人,讓她們看清自己眼中的篤定,輕聲道:“不然譁變又是怎麼變成逆謀的,藩王又如此能豢養私兵……這裡頭的罪,誅九族算不上什麼,死一百次都不夠。”

啪的一聲,茶盞在地上摔成四瓣,熱水飛濺出來,將毯子沾溼了好大一塊。但此時那兩人顧不得衣袖上被濺上的茶水,滿眼都是恐懼,低聲道:“大人既然知道了……”

餘下的話她沒說出來,但清平已經明白了,道:“朝廷也知道,至於陛下麼……兩位不妨想想,為何要先拿辰州開刀?”

兩人面色難看到了頂點,各自失魂落魄好一會,其中一人才道:“燕大人與我們是舊識,聽聞她去了的訊息,我們也深感痛心……”

清平心中冷笑連連,燕驚寒的死與這群人脫不了干係,現在倒是貓哭耗子假慈悲起來了。先是梁濮遇刺身亡,再是燕驚寒在獄中無故身亡,燕驚寒是梁濮一手提拔上來的官員,在外人眼裡,她就是梁州牧的心腹,知道的難道會少嗎。清平故作不耐煩地打斷道:“不說了,說這些沒用的做什麼。你們回去好好在家中等訊息便是,這裡頭的事情難道還有我不知的,走罷,本官累了,恕不遠送。”

兩人都沒動,清平不經意間說道:“你們突然間買田種桑,如此大膽行事,必然身後有人指點。這桑苗都是賀州運來的,嗯,只是不知是為何人做嫁衣”

話已經說道這裡,清平覺得自己已經把能用的重點都拋出來,但那兩人動也未動,她疑心自己失言,為了防止一錯再錯,馬上打住不再說話。突然稍稍年輕些的女子暴怒而起,將桌上果盤一把掀翻,怒道:“我就知道她們如何能有這般好心,原來是存了這個心思,讓我們在前頭送死,最後她們倒是順順當當的接手這些桑田!”

清平與另一人皆是一驚,那人連忙拽住她的袖子道:“別說了,有什麼事回去再說罷!你要是心中有什麼火氣,等見到穆儀了,向她問個明白就是了!”

但那女子顯然正在氣頭上,頗有些不管不顧的意思,之前就是她鬧的最兇,清平還疑心是世家在做戲,現在一看,想來是這人脾性如此,衝動易怒,容易被人當槍使。她默不作聲地喝著茶,那女子又一腳踹翻了椅子,是個怒髮衝冠的樣子,吼道:“她們賀州人慣來瞧不起我們,如何這次就能腆著臉上來,說什麼結兩州之好,什麼聯手,我呸!到時候反手把我們賣了,好處全都被她們撈走了!你還與我說穆儀?她算個什麼東西,保不齊也是和賀州那些人一夥的!什麼嶺南謝家,都是吹出來的名聲,拉張牛皮做大鼓!……她當時與我們怎麼說的?現在好了,朝廷都知道了,來查起我們來了……”

另一人沒想到她竟是這麼個性子,急起來了什麼也不管,把事情如豆子般全往外倒,登時被嚇的半死,連拖帶拽地哄勸道:“好了好了,別說了!”

清平聽的仔細,連嘴唇被熱茶燙著了也沒注意,等到反應過來,忙不迭地將茶盞放下,誰知手一斜,直接落到地上去了。這聲響一出,那兩人俱是一靜,清平嘴唇痛的厲害,眉頭皺起,卻要擺出一副淡定的樣子,道:“回去罷,在這裡吵又什麼用。”嘴上傳來陣陣疼痛,她只說到半道便一頓,故作高深地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但再多的錢財也要有命去享,可莫要因小失大。大家都知道絲綢利潤高,賣到南洋去成倍的賺,但辰州立府近數百載,既然有利可圖,朝廷為何不在此劃桑田建坊?孰輕孰重,各自回去好好想想罷。”

她說完話,便不肯再說了,喚僕人進來收拾。那兩人見狀也各懷心思離去,待到房裡只有清平一人時,她才按住嘴嘶嘶吐氣,突然身後一人道:“大人?”

清平這才想起來李宴還在屏風後躲著,道:“出來吧,人已經走了。”

李宴旋身出來,坐在下位道:“這番試探,想想必大人已經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清平道:“不錯,若是之前只是猜著一些,現下已然清楚了許多。看來吳鉞說的不假,事情果然如此。憑區區辰州產出的絲,如何能和賀州相比。何況這桑樹種下了,從長成培育,再到投入產出,耗費的人力物力極大,更別說以後如何設坊紡絲,這些都不是憑空畫餅就行的。辰州從未有這種經驗,到時候只要一環出了紕漏,日後有的擺不平的亂子。等到了這個時候,便有那‘好心人’出手相處,坐收了好處,還賺了名聲,一舉兩得。但辰州的世家就完了,一場富貴大夢醒了,結果兩手空空,她們要鬧,也是向朝廷向官府鬧,到了那時候,可不是鎮壓一場譁變那麼簡單。此地藩王眾多,牽一發動全身,這樣一來,世家真要被逼向藩王那邊了。”

李宴畢竟是北人,於此中民情只得一知半解,但也知道這事情的後果,若是辰州到時候出了這等亂子,立時天下恐怕也要亂了,她道:“那大人接下來要怎麼查?”

清平靠在躺椅上,閉上眼道:“等朝廷的訊息,接下來就沒有我的事了,若是姚大人問起來,就告訴她,明日即刻見分曉。”

李宴雖不解其意,看大人眼窩青黑,便應聲下去了。

清平閉上眼睛,身體已經疲倦到了極點,但意識還是清明的,昏昏沉沉地閉著眼,睡意輕而易舉便捕獲了她,她便在滿室餘暉中睡著了。

翌日清晨,昨夜在辰州府值夜的官員還未離開,就先接到了前都衛傳來的訊息,朝廷派來的大人已經在城外等候了。訊息很快傳到姚濱府上,她忙傳令下去佈置迎接儀式,又問傳信的人:“來的是哪位大人,怎麼朝廷沒有下文書?”

傳信的人也是一問三不知,鑑於有李尚書先例在前,姚濱覺得自己還是親自去看看為妙,也不知來的是何方大神,到辰州又是為了什麼。她想起那封八百裡加急送出的東西,一時間連心跳都加快了幾分。

毫無疑問,姚濱是個有野心的人,等到一切都安排妥當,她便遣人去行館請清平,誰知那人不過一會折回道:“大人,行館的署官說,尚書大人已經離去了。”

姚濱一聽便覺得不對,待匆忙趕到城外一看,抬頭便是面王命旗,有眼尖的官員道:“大人,好似有四面。”

護衛前後開道,領頭的武官著六品袍服,端的是氣勢不凡。來者勢眾,姚濱心跳的更厲害了,趕忙走進了相迎,卻見那隊人連停也不停,直奔辰州府衙而去。姚濱又命抬轎人趕緊跟上,這等反常之舉,讓她又驚又疑,心中更是難定。等到了辰州府衙,姚濱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比她們快一步到大堂門外等候,四位身著正四品緋色官袍的官員迎面走來,見了她拱手,禮官便介紹道:“這是姚州正姚大人。”

京官品階比外地官員無形中高一級,姚濱站在臺階下笑道:“諸位遠道而來,一路辛勞,我已吩咐人備好酒宴,為四位大人接風洗塵。”

“姚大人,先不忙這個,”其中一人道,“先迎聖上旨意吧。”

一時間府中人齊刷刷跪下,聆聽聖諭。姚濱聽見其中一句是‘特命欽差四人,巡視辰州三郡,各領職權,暫代辰州事務’,她便有些疑惑,不是已經讓禮部尚書暫代州牧一職了嗎,為何還要令派四位欽差分管?她心中咯噔一下,感覺隱約有些不對勁,但又不好表現出來,只能等聖旨讀完後從地上站起來,問那欽差道:“下官有一事不明,不知聖上命幾位大人分管辰州事務,這是什麼意思?”

讀聖旨的那人道:“自然是分理州牧權職,難道這聖旨說的還不夠清楚嗎?”

姚濱噎了一下,鮮少被人如此下臉,她到底忍了下來,繼續問道:“朝廷不是已經派禮部尚書李大人來了嗎,如何還要勞動幾位大人。”

四人相視,也不知交流了什麼資訊,還是方才說話的那人道:“既然如此,請問姚大人,怎麼不見李尚書?”

這人舉止到態度都挑不出一絲錯來,但姚濱還是從其言辭中摸出一點居高臨下之感來,她身為州正,在州府中僅次於州牧之下,下級官員見了她從來都是恭敬有加,平級官員也是以禮相待。所謂縣官不如現管,這群京中來的官員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完全忘了此時誰才是老大,姚濱冷哼一聲,也不說什麼場面話了,若無其事地望著天,一副我什麼都沒聽到的樣子。

欽差們與州正一見面就發生衝突,那些下屬早已經避的遠遠的了,此時無人打圓場,氣氛一時僵持。從角落裡晃出個小文官,戰戰兢兢地向各位大人行禮,而後道:“容下官稟呈,尚書大人請諸位大人到後堂一聚。”

姚濱見有人接手了,不熱不冷地道:“那便不打擾幾位了,請罷。”見對方也是一副有火發不出的樣子,姚州正頓時不氣了,臉色由陰轉晴,甚至還留心派了一位身邊的官員去打探情報,美名其曰打下手。

但後堂護衛森嚴,連只蒼蠅都飛不進去,顯然是商議要事,不許他人窺探,姚濱扼腕而去,嘆息不已。

後堂裡清平一早便已等候在此,她並沒有像姚濱所想的那般去城外迎接欽差,只命人備好茶水點心,又將卷宗文書調來,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桌上,甚至貼心的按年份及所屬司務分好了類別,怎麼看都是嚴陣以待的架勢。

此番前來的四位欽差各有來頭,能被朝廷派到這個地方解決麻煩的必定不是尋常人。其中三位是今年年初新上任的侍中,分別來自戶兵吏,她們的履歷清平也細看過,都是從前皇帝在潛邸時的舊人,只是她不大相熟罷了。如今六部五位侍中一位尚書都在此地,這幾乎是難得一見的奇景。清平還有些幽默的想,若是她沒升尚書,那正好還能與諸位同僚湊齊六位侍中,也算是全了數。

但這三位欽差中,獨有一位要拎出來單獨說,此人姓胡,單字灈,皇帝做太女時,她被徵重華宮侍讀,深得重用,與謝祺平分秋色,甚至隱隱有壓謝祺一級的勁頭。而事實果然如此,等到皇帝登基,她已經在六部歷練完,開始要為後年的入閣做準備了。

清平對胡灈知之甚少,其履歷也只有短短的幾行字,胡灈從前在翰林院打發日子,毫無建樹可言。沒想到入了重華宮以後先是被委以重任,後來又大放光彩,周旋於六部時在政務上常有獨到見解。群臣只得將胡灈的轉變歸結於皇帝有識人之明,又是好一番吹捧,奈何皇帝十分不買賬,弄的朝臣也尷尬。

若是清平打算入閣,此人就是最大的威脅。但清平已然無意於仕途,胡灈怎樣想她都不關心,或者說以後的一切她都不在意。等到文書官引著四位欽差進來後便退了出去,最後進來的一人就是胡灈,她面容清瘦,雙目卻十分有神,還順手關上了門。

清平頷首道:“不必多禮,都坐下罷。”

胡灈是毫不猶豫地坐了,也沒人說什麼禮不可廢之類的話,三人遲疑片刻,也跟著落座,很快她們的視線就轉移到桌上的卷宗文書,戶部侍中林頌對賬本無比熟悉,哪裡不知這是什麼,還是謹慎地發問道:“請教尚書大人,這些都是什麼?”

清平直接答道:“辰州府近十年來的魚鱗冊、黃冊,以及三郡賦稅,我派人特地從戶房調出來,如今都在諸位的面前,可自行翻閱。”

林頌便不再言語,其餘人等也低頭去看面前的文書,清平自顧自飲茶,等她們看完。

她一盞茶還未來得及添,林頌已經抬起頭來,面色肅然,在戶部幹了那麼久,她如何不清楚這些賬冊上的記錄所展現的問題有多麼嚴重,但為官者到底謹慎小心,不能輕易落人口舌。如今李清平將這些東西擺在她們面前,到底要暗示什麼。

胡灈拱拱手道:“尚書大人這是何意?”

清平道:“不過是請你們看看,好對如今的局勢有個大概的瞭解。”

胡灈將黃冊合上道:“眾所周知,辰州開墾荒地,前州牧梁濮治理河道多年,使得水患漸少,更引河灌溉田畝,辰州府方有天下糧倉之名,怎麼這麼多年下來賦稅竟然不增反減,而這些魚鱗冊上的田地也是,雖然私田越來越多,但稅還是一樣的徵,怎麼會越來越少?”

清平瞥了她一眼,果然她沒有猜錯,胡灈出身世家,卻這樣直白的點明症結所在,說明有一部分世家已經暗中歸順了皇帝,六州世家不再是一塊鐵板,她答道:“誠如胡大人所言,辰州雖有三百萬田畝,但能收上稅的,卻不過一百萬出頭。”不等胡灈再次發問,她主動解釋道:“而另外兩百萬,先帝入大宗後賞賜諸王,分了近五十萬畝……當然,這還只是保守估計;百姓為逃賦稅,主動併入世家名下,這約莫有一百萬畝;而另五十萬,有二十萬自先帝繼嗣後被用作建行宮、太廟祭田所用,另三十萬則是官田。”

胡灈聽完又去翻那黃冊,兵部與吏部兩位侍中在此事上不便多言,還是林頌拱拱手道:“朝廷派我等來此辦譁變一案,這些事情,似乎應由辰州府來管。”說著她瞄了一眼胡灈,似乎有指責的意思。

清平淡淡道:“本官暫代州牧一職,依林大人的意思,也是不該多管了?”

林頌起身告罪,清平知道她們這些潛邸舊人對自己上位十分不服氣,沒出一點力,卻平白佔了許多好處。嚴明華那夜在殿中所言並未廣泛流傳,清平也沒有趕著上去說自己好話的習慣,於是有人猜測,她被皇帝提到這個位置來,是為了安撫雲州一系的官員。這種話傳到清平耳邊,她仔細一想也沒錯,雖說她是瓊州人,但是在雲州發跡的,何況為了推行新法之事,雲州官場及三郡府衙她都無比熟稔,去年原隨在辰州查案,要去雲州抽調卷宗,也是清平去信舊日同僚,這才行了方便,若是如此,說她是雲州出來的也沒錯。

正所謂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清平見那三個侍中一棍子都打不出幾個字出來,決定還是和胡灈商量,她也看出來了,這三位不服她,也不服胡灈,畢竟她們資歷不夠老,一個已經是尚書了,而另一個正為入閣做準備,高下立判。而正是她們在此,胡灈有話也不能說,麻煩的很。

清平以舟車勞頓為由,請另外三位侍中去行館歇息,卻留下胡灈,她道:“胡大人,明人不說暗話,你看的這些誒魚鱗冊黃冊,都是我前幾日請州府戶房加班加點理出來的。陛下派你們來辰州,絕不會是只為了查譁變那麼簡單。”

胡灈有些奇異地看了她一眼,道:“既然大人這麼說,那我也說一句,陛下的意思已經清楚不過了,只是那三個怕事不敢上,來此地也只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大人要是想驅使她們做些事情,那是不太可能的了。”

清平沉吟片刻後道:“我給你們看這些,並不是要你們做些什麼。該做的我都已經做了,就看胡大人你的意思。”

胡灈道:“大人這是什麼意思?”

清平從主座起身,將一疊紙輕輕放在胡灈面前,道:“最大的障礙已經掃清,未來的三個月裡,你想做什麼,查什麼,全在你想不想,而不是能不能。”

胡灈只看了一張就臉色大變,也不複方才那麼鎮定了:“這是……這是真的?”

清平道:“自然是真的,這份是抄本,原件已經送達內閣,交由陛下決斷。”

胡灈很快恢復了冷靜,以她的聰明,哪裡想不到這份由世家簽名蓋章的請願書裡的貓膩,她只覺白紙黑字紅印格外驚心動魄,不禁低聲道:“大人這麼做,不怕那些世家事後報復嗎?”朝廷的旨意中雖說是清平暫代州牧,但如果真將大權交給她,就不會再派什麼欽差來了,只是下面的人不知她空有頭銜,並無實權,一時被她震懾矇蔽,等那些人反應過來,必然不會就這麼放過她。

清平如何不知,胡灈能這麼問,正是說明她們的目標是相同的,於是她笑道:“怕,卻也不怕,請罪的摺子我已經遞呈內閣了,我既然敢開這個頭,匡了那些世家大族,就沒想過此事會善終。”

胡灈眉一挑,把那些賬冊都摞好,道:“我與那三個不同,她們是身心皆在不同之處,各有各的為難,我此番前來卻是為國排憂解難。大人曾在雲州推行新法,造福一方,陛下將你派到此處來,正是為了將新法繼續推下去,大人不必太過擔心,天若是塌了,那便蓋著睡。”

清平本以為要費一番口舌才能說動她,既然胡灈能主動,她也省了事,當即道:“胡大人真是風趣,只是這天是塌不了的。”

胡灈突然道:“大人先斬後奏,這般大膽行事,究竟是要做什麼?”

“把事情弄大,她們越是想遮掩,我卻偏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清平看著她道,“你也看到了那些魚鱗冊,如今能收得上來的稅越來越少,去年水患,她們更是有理由上報朝廷,請求再度減免賦稅。世家有多少田,你與我不知道,朝廷也不知道,但田終歸在那裡不會跑,趁她們還沒來得及防備,先清丈田畝,將數額上報,再還田於民,補上拖欠的賦稅。”

她轉過身去看懸掛在牆上的一副山水圖,目光不知落在何處:“雲州戰事搬空了國庫,如今正是要錢的時候,戶部那位不會說什麼的。”

胡灈點了點頭,見清平忽地回身一笑,道:“不過我真是沒想到,胡大人竟會和我想到一處去了。”

其實在年初宮宴封賞的時候,胡灈就已經聽到一些風言風語了,人人都說,這位新出爐的禮部尚書,怕會是她入閣的最大阻力,但胡灈卻不這麼認為,她與李清平僅見過數面,卻對這個人有極為深刻的印象,這一切僅僅是來自於李清平的字,胡灈回去仔細想了很久,到底是什麼原因,會讓兩個不相干的人的字跡如此相似?這件事她一直藏在心裡,並未隨著時間而淡去。但以她對皇帝的瞭解,皇帝不會讓這個人入閣的,胡灈更有一種說不出的預感,這個李清平恐怕要止步於尚書之位。

她卻陰差陽錯地猜到了清平內心的真實想法,但這一切僅限於猜測,此念也只是想想罷了,胡灈道:“只能說助人者天佑之吧。”

話已至此,兩人已經沒有再多說的必要了,清平對她道:“等會我派人將一些東西送到行館,胡大人自便。只是我有一個不情之請,還望大人能答應我。”

胡灈心道原來在這裡等著她呢,但如今這個局面,她也不好拒絕,只能道:“大人請說,若是胡某力所能及的,自然無不應允。”

清平輕笑道:“如果事情鬧大,辰州世家聯名上奏,朝廷問罪下來,請你們四位不要手軟,該告我狀還是得告,大人也無需替我分辯遮掩,只言就是。我只有這一個請求,還望大人答應。”

胡灈聽後有些不解,請罪到底只是個流程,何以如此謹慎,但見她態度堅決,深思後還是勉強應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