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終章 一味幸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終章一味幸福

江南的春天,說來就來。

前一刻還是潮溼陰冷的冬季,下一瞬,樹梢上的嫩枝綠葉便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了出來,將冬日的陰霾一揮而盡。

院子裡的一叢黃翹已發出了嫩綠的葉子,生機勃勃得叫人歡喜。

廊下有兩隻過冬歸來的燕子,正忙碌地飛來飛去,銜來春泥,在簷底築窩。

弄堂裡有頑皮的小兒,齊聲唱著童謠,醬油蘸白雞,蘿蔔燒蹄膀,肉絲清炒炒,什錦兩面黃。糖醋小排骨,紅燒獅子頭。 嘖嘖嘖,紅燒獅子頭。嘖嘖嘖,味道真正好!味道好味道好!大家一道吃!

唱得起轉承合,煞是有趣,叫人聽了,不由得被勾了饞蟲出來。

曹氏半躺在廊下向陽處,陽光透過天井灑在院落裡,有春風自廊下拂過。曹氏並不覺得冷,身上的輕裘將她裹得嚴嚴實實的,頭上還戴了頂兔皮兒耳帽。

曹氏曾笑言,這副打扮,簡直似成了精的黑瞎子,把女兒亦珍和湯媽媽笑了個半死。

這會兒她安閒地躺在鋪了毛氈的躺椅上頭,微微眯了眼,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外頭孩童戲耍玩鬧的聲音忽遠忽近,聽著聽著,便教人昏昏欲睡。

倏忽耳邊傳來嬰兒依依呀呀的呢噥,曹氏睜開了雙眼,只見女兒亦珍穿過連線兩處院落的月洞門,懷裡抱著錦緞襁褓,從隔壁院子,來在她的院子裡。

被春日曬得暖洋洋的睡意褪去,曹氏向女兒伸出雙手。

亦珍抱著嬰兒,走到母親身旁,將襁褓小心地交到母親臂彎中。

“你看看你,大冷天兒的,還把宏哥兒抱過來做什麼?萬一凍著了可如何是好?”曹氏嘴裡這樣埋怨著,手上的動作卻再溫柔不過,輕輕地拿鼻尖在小小的嬰兒臉上蹭了蹭,雖是不捨,卻還是將孩子遞迴給亦珍,“快帶宏哥兒回屋去!”

亦珍抱了宏哥兒,微笑著在一旁的條椅上坐了,“鍾大夫說小兒上午略曬曬太陽才好,到了晚間才不會啼哭不止。”

曹氏聽女兒說大夫交代這樣對孩子有好處,遂不再堅持,一邊望著小小的宏哥兒在襁褓中掙扎蠕動,意圖從中將兩隻小手伸出來,一邊迢遙地回想起自己南下時,在路上落的那胎。也不知是個男孩兒還是女孩兒,月份不足,也看不出來。只是何珍兒時反應截然相反,許是個無緣的男孩兒罷?

便是那時候,落了胎也不敢在途中停留,堅持著繼續趕路,命雖然保住了,卻傷了根本。若不是為母則強,為了女兒她也要撐下來,恐怕一條命早就交代在路上了。

這時候看女兒微笑著垂頭逗著宏哥兒,曹氏心下一片柔軟。

如今她的珍兒也是做娘的人了,為了她的孩子,她也是會堅強的罷?

亦珍抱著肉敦敦一天重過一天的宏哥兒,眼角眉梢盡是溫柔。

三年前,京中春闈張榜,松江府赴試的舉子合共八十三人,其中四十七人榜上有名,松江謝停雲更是連中三元,獨佔鰲頭,先是秋試得瞭解元,春闈中又得了會員,最後在殿試中又被欽點為狀元。陛下見他談吐不俗,進退有據,相貌清俊,甚是歡喜,有意招為駙馬。

竟是一時風頭無兩。

只是還未等下旨,聖人便龍馭上賓。

先帝崩殂,舉國哀悼,一切宴飲伎樂婚慶之事皆止。

先帝有意立為儲君的趙王並未能趁勢登上王位,反是先前被禁冷宮的賢妃所出的祐皇子登基稱帝。

後.宮頓時掀起一片血雨腥風,侍奉先帝的宮女太監都遵從先帝遺命,為先帝殉葬,其中更包括原本執掌後.宮的芄貴妃身邊的大太監江睢。芄貴妃因痰迷心竅,一口氣上不來,薨了之後,江睢就一直伺候先帝。先帝去了,自是要將他也一併帶去的,到了極樂世界,好繼續伺候先帝與芄貴妃。

因先帝駕崩,新帝登基,朝堂上人員更迭,剛剛欽點的殿試三甲,身份便有些尷尬起來。

有人自是打算留在京裡,等新帝想著他們了,繼續重用他們;亦有人打算等新帝開恩科,再博一個更好的功名。

一時風起雲湧,各有所謀。

各樣的訊息自京中傳至江南,有人歡喜有人憂。

一夜之間,玉膳坊易主,後院人去樓空,萬老闆一家不知所蹤。縣裡有傳言說他南下去了嶺南,亦有人言之鑿鑿地說看他上了往西洋去的商船,到海外去了。

這樣的傳言於亦珍,不過是生活裡的小小浪花,只微微在心頭泛起一片漣漪,便又沉寂下去。

父親究竟因何而亡?真相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湮沒在塵土中。

亦珍有時會想,倘使父親還活著,會是怎樣一副光景?許是夫唱婦隨和和美美,然則也可能似楊老爺與楊夫人那般,早早地在一堆妾侍庶子環伺下,貌合神離。

亦珍寧可將那些無處可尋的真相放下,好好地與母親過日子。

到了那年四月頭上,好些進京赴會的舉子,已先後會到松江。縣裡不動聲色地熱鬧了起來。天家有詔,禁絕一切娛樂,然則並不妨礙平頭百姓關起門來自己樂呵。

少不得有文人才子聚會,遣了小廝到珍饈館,叫個點心攢盒並蜜汁豆腐乾等吃食。每到這時,亦珍都會不由自主地想,他也快回來了罷?

可是真當她看見方稚桐站在珍饈館門前,風塵僕僕的模樣,仍是心中百感交集。

想問他在京中一切可順利?路上可辛苦?話到嘴邊,卻只是淡淡的一句:“你回來了。”

他向她微笑,露出雪白牙齒,“是,我回來了。”

兩人就這樣,一個在門內,一個在門外,痴痴相望,還是奉墨咳嗽一聲,提醒少爺,注意影響,他才跨進門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們有太多話想對彼此訴說,卻礙於禮教束縛,只能如此遙遙地相視一笑。她奉上一盞熱茶,他靜靜飲了,隨後帶著小廝告辭家去。

饒是如此,對面米鋪老闆娘的一雙利眼亦如同火燭般照了過來。

後來的事,自不消多說,轉天便有風言風語傳了開來。先是說寡婦家的女兒勾搭上了方大老爺家的少爺,後來越傳越離譜,漸漸變成寡婦家的女兒是方二少爺養在外頭的女人,否則以曹寡婦一家的本事,哪裡買得起缸甏行的鋪面兒房子?人家認了丁娘子為義祖母?丁娘子那不過是個幌子罷了。

風言風語傳到方夫人的耳裡,由不得她不勃然大怒。

兒子看不上她喜歡的魯貴娘,她勉強認了,可是喜歡誰不好,偏偏搭上個寡婦家的女兒?別以為她忘記了,謝家的麒哥兒還曾經想納那丫頭為妾,為此還鬧得滿城風雨的。

方老爺倒不在乎門第,只消能為方家帶來利益便好。再說他們家本來就是商戶出身,娶個小門小戶的媳婦進門,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方老爺架不住夫人見天在耳朵邊上嘮叨嘀咕,嫌寡婦家的女兒出身不好,風評不佳,在外頭拋頭露面,與人眉來眼去。

方老爺聽得煩不勝煩,遂將兒子叫到自己跟前,好一頓數落,最後道:“你要是有本事把你母親說通了,娶個什麼樣的進門我都沒意見,便是個母夜叉我都不管。但你若是沒本事,說不通你母親,那你就只能由得她替你做主。”

方稚桐明白,這事是傳到母親耳朵裡去了。出了父親的書房,便去了母親屋裡。

方夫人聽跟前的趙媽媽進來稟告,少爺來了,揮手不見,“就說我身子不舒服,叫他明天再來。”

隔一會兒,趙媽媽挑了簾子進來,“少爺一直站在廊下不曾離去,說是等夫人您覺得好些了,他再進來請安。”

“讓他站!”方夫人摔了個抱枕到地上。

直讓方稚桐在廊下站到晚飯時分,方老夫人那頭得了訊息,顫顫巍巍地由祝媽媽攙扶著,來在院子裡,一見孫子孤零零地站在廊下,丫鬟婆子都躲得老遠,氣得直哆嗦。

揚了聲在院子裡問:“這是誰教的規矩啊?!主子站在院子裡,下人們一個個躲在一邊偷懶?祝媽媽,把這些眼裡沒有主子的刁奴統統拖下去!”

趙媽媽忙從正屋裡挑了簾子出來,“回老夫人,實在是夫人身子不適,所以叫下人們不要打擾。”

方老夫人聽了便氣不打一處來,招手叫孫子,“走,到祖母屋裡,坐下來安生吃頓飯。”

孫子喜歡上個寡婦家的閨女,兒媳婦知道了,難道她這老婆子能不知道?方老夫人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反對,一是因為這事兒自有桐哥兒他爹孃做主,沒得她一個老太婆發表意見討人嫌的;二是因為她自己也是早年喪夫,一人獨自將兒子拉扯長大。先夫留下的,也不過是小小一爿綢緞鋪子,有如今的局面,全靠兒子放手一搏,大膽經營得來。

所以方老夫人深知寡婦養大一個孩子的不易,更懂得經營一爿生意的辛苦。故而在心裡,倒是並不如何看不起曹寡婦母女。

偏偏兒媳婦看不上人家母女,這看在方老夫人眼裡,就有些不樂意了。你看不上寡婦家的孩子?那老婆子還是個寡婦,一手撫養兒子長大成人呢!你也看不是老太婆和你相公嘍?

方夫人不知自己遭了婆婆不喜,一副病怏怏的樣子來給老夫人請安。

老夫人便淡著臉,對她說,“桐哥兒明年便十八了,按普濟大師的說法,可以談婚論嫁了,我看你整天病歪歪的,想是也沒精力操心這個,這事兒就由我替桐哥兒操心罷。”

方夫人聽了一愣,還待反駁,方老夫人已是一揮手,表示這事兒就這麼定了。

方夫人白著臉回了自己屋,待晚上方老爺回來,她便哭訴開來。

“松哥兒的婚事,是老爺你做的主,如今桐哥兒的婚事,母親又要做主,將我這個做孃親的,置於何地?!”她不過是想要個貼心的媳婦兒,怎麼就這麼難?!

方老爺初時還耐著性子聽夫人哭訴,聽到最後終是不耐煩,“你自去相看,誰還攔著你不成?相中了,只要兒子肯娶進門,我無話可說!”

說罷一甩袖去了姨娘屋裡。

方夫人氣了個倒仰,待收了淚,更是記恨上了亦珍,非要給兒子說一門她看得上的親事。一來二去的,不知怎麼就相中了霍昭的妹子。

還是霍昭將此事透與方稚桐知道,“你既然喜歡餘家小娘子,勉強同我三妹成親,三妹如何會幸福?我是為了三妹著想,趁現在還未過了媒人,你自去設法,教令堂打消這念頭罷。”

方稚桐太息。他努力過。帶亦珍做的美食回來給母親品嚐,講亦珍如何侍奉生病的母親,又如何堅強獨立,不畏權勢委身為妾……可惜母親已經先入為主,如何也不肯接受亦珍。

他只好跪在了母親方夫人的屋外,使了殺手鐧出來:“母親若不同意兒子娶餘家小娘子為妻,兒子便到西林禪寺剃度出家。”

方夫人聞言氣急敗壞,手裡的茶盞當空飛出,直直越過珠簾,在廊下砸個粉碎!“滾!”

最終方老爺看不下去,將妻兒都叫到自己跟前,先訓斥了兒子,“你母親也是為你好。想替你尋個門當戶對的人家,體貼細緻的娘子,能與你琴瑟和諧,又孝敬長輩,友好妯娌。你說要去剃度出家,豈不是傷了你母親的心麼?”

轉而又去勸夫人,“既然桐兒喜歡餘家小娘子,夫人何不相看相看?沒得聽信了外頭的傳言,倒教桐哥兒錯失姻緣。”

方老爺抬抬手,阻止方夫人,“夫人且聽我說完。離桐哥兒十八歲,還有一年的時間。他若執意不顧家人感受,非要娶個令母親不喜的媳婦兒回來,天天住在一起,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大家都不痛快,少不得要讓他單獨住在外頭。弗如趁這一年辰光,除了家裡給他的月例銀子,便再不給他花銷,也叫他知道知道,在外頭生活,是如何的不易。看看若無家中援手,他能不能撐起個小家來。

“倘使這一年過去,他還堅持要娶餘家小娘子,而夫人仍是不喜……那我便做主,由得桐哥兒娶了餘家小娘子。只是你們須另院而居,不能問家裡要一分錢。”

方夫人張口欲反對,卻被方老爺輕輕按住了手。

“桐哥兒,你可願意?”

方稚桐鄭重頜首,“兒子願意。”

事後方夫人埋怨方老爺,“怎麼就答應了他?”

“夫人有所不知。年輕人有幾個不曾年少輕狂過的?你越是反對,他越是要同你對著幹。弗如遂了他的心,索性叫他到外頭去吃吃苦,碰碰壁,他就曉得父母是為了他著想了。那餘家小娘子一見他被家裡趕出去了,肯不肯陪著他一起吃苦,尚且兩說呢。到時候他自然就會做出選擇,不必我們逼他。”

方老爺確實老奸巨猾,方稚桐沒了家裡的支撐,到外頭沒幾天手中便拮据起來。他一個大手大腳慣了的公子,哪抹得開面子去替人代寫書信,亦或賣字畫為生?

縣裡人人都曉得方二公子為了曹寡婦家的女兒,被父母趕出家門,這時候統統睜大了眼睛,等著看二人的結果。縣裡的賭坊甚至暗暗開了盤口,堵方稚桐堅持不到最後的居多。

後來還是方稚松先去尋了弟弟,“瑞祥號的大掌櫃的要告老了,你如今既然仕途無著,不妨先幫忙料理瑞祥號一段時日罷。”

方稚桐先是不肯,方稚松一笑,“怎的,你去替旁的人做工是賺銀子,替哥哥我做工,也是賺銀子,都是憑本事吃飯,難道父親母親還不許了麼?”

方稚桐一想,這倒也是,遂不再推拒,去了瑞祥號做掌櫃的。每天理貨看帳,一時竟引得無數夫人小姐特特跑到瑞祥號來,只為親眼看看這位為與心上人長相廝守,不惜與父母立下一年之約的方二公子來。

小姐閨秀們心裡是羨慕亦珍的。

至於究竟羨慕亦珍什麼,她們也不不出個所以然來。

許是羨慕有人肯為她放棄家世,許是羨慕有人對她深情不改抵抗世俗。

亦珍卻如常過自己的日子,只在方稚桐從隔壁瑞祥號過來她的珍饈館用飯時,認真下廚做兩隻他喜歡吃的小菜,盛滿滿一碗米飯,熱熱的一碗湯送到他桌上。他便會朝她會心一笑。吃上她親手做的美食,看見她清澈的笑眼,所有的辛苦與勞累都煙消雲散。

方夫人在家觀望了半年,聽下人回報,少爺不但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尚有閒暇約了一路遊山玩水,終於自京城返回縣裡的查公子並先前就回來了的霍公子,三人一道去拜會恩師。

下人沒敢告訴方夫人,二少爺看似竟比以前還胖了些。

方夫人一聽,有心反悔,被方老爺喝止。

“你也看見了,那小娘子是個好的,並不曾因桐兒被趕出家門就嫌棄了他……”

“那是她曉得待咱們百年之後,這個家總會有桐哥兒的一半!”方夫人嘴硬。

“不可理喻!”方老爺怒了,“你是想徹底將兒子逼出門去,再不回來才罷休?”

轉而私下尋了長子,“你媳婦兒進門也好幾年了,你們小兩口趕緊生個孫子給你娘抱,免得她整日想些不著調的。”

待方大奶奶聽了相公婉轉的轉述,當晚氣得沒睡著覺。入門多年無所出,這是她心頭的隱痛,也是婆婆動輒拿來敲打她的由頭。

方大奶奶輾轉不眠一夜,次日在婆婆方夫人跟前立過規矩,心想沒得自己在婆婆跟前動輒得咎,餘家小娘子卻在外頭逍遙的道理,遂尋了藉口領著丫鬟婆子往缸甏行珍饈館來了。

待表明身份,真見著亦珍,她卻什麼也說不出口,只是默默流淚。

對著個未婚的小娘子說什麼?公公催她快些生養,好分散婆婆的注意力?這話她是如何也沒法說的。

亦珍見她情緒不佳,臉色也不好,坐在那裡只是默然垂淚。想一想,輕聲問:“問句不當問的,府上夫人,可是動輒發脾氣,臉色潮紅,又無端沮喪垂淚,如此反覆不定?”

方大奶奶不由得睜大了眼睛,也顧不上流淚,詫異地反問,“餘小娘子如何知道?可是二叔對你說起過?”

亦珍笑一笑,委婉地說道,“方夫人這樣子,倒像是飲食不當。小女子抄份食譜與大奶奶,大奶奶不妨按著食譜做給方夫人,許是能緩解方夫人的脾氣。”

方大奶奶接了食譜,收了眼淚,“叫餘小娘子看我笑話了。”

亦珍安撫她,“有事埋在心裡,最是難受,索性哭一場,也就好了。”

方大奶奶拿了亦珍的食譜,按照上頭的菜色每日換著花樣做了給婆婆方夫人進食,個多月後,方夫人的脾氣果然有所緩解。方大奶奶心裡,便對亦珍有了好感,常尋隙對大少爺方稚松說起亦珍的好來。

如此一年之期很快過去。

方夫人再找不出理由來反對,只能板著臉同意了二人的婚事,不過仍摜了狠話出來:“沒心情大操大辦,就簡簡單單地把婚事辦了罷。反正餘家除了個寡母,也再無旁的親戚。”

見丈夫兒子有意反對,索性將此事往外一推,“乾脆也別辦了,看著心煩。婚後也別住在家裡,既然在外頭住著挺好的,就還在外頭住著罷。”

一副眼不見心不煩的腔勢。

最終只辦了場簡單的喜宴,女方除了寡母曹氏,還有丁娘子到場觀禮。但方府門外仍圍了好些前來看熱鬧的,到底方二公子還是堅持到底,將心上人娶進了門,這就夠看客們議論好一陣子的。

婚後,方稚桐仍住在瑞祥號的後院裡,只將臨著珍饈館後院的那道牆打通了,安了道門,好方便亦珍在兩邊兒走動。

亦珍手把手地教會了招娣怎樣經營珍饈館,除了下廚,一應事務,悉數交由招娣照應,自己則專心照顧母親與方稚桐。

生活平靜似水,直到她診出有孕。

孩子的到來無疑教方稚桐欣喜不已,忙差了跟著他在瑞祥號跑腿的奉墨到方府去報信。

府裡得了信兒,方老夫人直念阿彌陀佛,心道有生之年總算能教她抱上重孫了,忙不迭地叫了祝媽媽到跟前,“快去把桐哥兒小時候穿過的百家衣取出來,再把庫裡收著的三梭布取出來,漿洗了在太陽下頭曬透了,新布做衣服太硬了,我那小重孫子穿著不舒服……”

方夫人也得著了信兒,嘴上雖然還不肯服軟,心裡卻已經惦記著未出生的孫子裡。終歸是方家的血脈,如何能不歡喜?左思右想,差了趙媽媽將奉硯奉宣送了過去。

“夫人說她們在府裡也是幹吃餉不幹活,還是教她們過來伺候著。”趙媽媽見著了方稚桐,先將方夫人面兒上的意思傳達了,又壓低了聲音,“少奶奶年輕,怕是不懂規矩,這有了身孕吶,便不好再伺候少爺了……”

方稚桐只蹙了蹙眉,卻沒多說什麼,痛快收下了奉硯奉宣。

趙媽媽樂呵呵地回去覆命,卻不知方稚桐轉身就將兩個丫鬟都交在了招娣手裡,“你們奶奶有了身子,珍饈館怕是漸漸要顧不過來了,你和湯伯湯媽媽這裡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她們就在館子裡幫忙。晚上同招娣擠一擠罷。”

連亦珍的面兒都不讓見上一見。

方夫人事後曉得了,氣得絕倒:“我這是為了哪般?他把我這做母親的一片心意置於何地?!”

殊不知方稚桐心裡也很是不解,晚上一壁撫摩亦珍微微隆起的小腹,一壁嘀咕:“當年母親自己也是吃過妾室通房的虧的,因此還氣得落了胎,怎麼等到她自己做了婆婆了,卻又要媳婦兒來受她受過的苦?”

亦珍微笑,“這大抵就是做母親和做媳婦兒的區別罷?”

這件事裡,最糾結的人,非方大奶奶莫屬。弟妹晚她好幾年進門,卻先她一步有孕,分散了祖母與婆婆的注意力,這令她松了一口氣。然則另一方面,始終未能為相公誕下嫡子,是她最大的心病。

忍不住又去尋了亦珍訴苦。

“嫂嫂與伯伯,可請大夫看過?”亦珍捧著肚子,推了裝甜瓜的果盤到方大奶奶跟前,輕聲問。

方大奶奶微不可覺地點了點頭,“大夫說我並沒有什麼不妥,也許過兩年就有了。”

亦珍頜首,“既是如此,嫂嫂且莫憂心,許是時候未到。”

又將大夫叮囑她的飲食要領對方大大奶奶說了,“嫂嫂也照著吃吃看。”

亦珍的整個孕程非常安穩太平,方稚桐對她體貼有加,又不必與通房妾侍勾心鬥角,一路順順當當。待過了年,來在二月初二,亦珍一早忽然發動,幸而方老夫人早遣了穩婆到孫子處,不至於手忙腳亂。

曹氏與湯媽媽方稚桐守在產房外頭,聽著亦珍在屋裡頭的聲音由細細的呻.吟漸漸化成一聲高過一聲的嘶喊,一個多時辰後,產房裡一聲洪亮的嬰兒啼哭聲劃破小院內的緊張等待。

隨即穩婆從產房裡掀了一角門簾兒出來道喜:“恭喜相公,恭喜老夫人,奶奶順利誕下小公子,母子平安。”

方稚桐揪著的心這才放下,曹氏則忍不住喜極而泣,連聲道菩薩保佑。

因這孩子生得順當,並不曾如何磨折亦珍,生下來時哭聲又洪亮有力,方稚桐便給兒子起了個小名兒叫宏哥兒。

到洗三之日,方家老夫人,方老爺,方夫人,方稚松夫妻,丁娘子,霍昭查公子悉數到了。

方夫人便是再扭擰,也架不住白白胖胖的孫子往她懷裡一擱,到底還是捐棄前嫌,對亦珍有了些笑臉。

方老爺為孫子起名景雲。取自:“龍舉而景雲往”。寓意濃厚而有光亮的雲,希望孫子將來能青雲直上,前程似錦。

方夫人有孫子抱,也懶得去管小兩口,只委婉地問兒子,什麼時候住回去。

方稚桐一笑,等亦珍出了月子再說。

方老夫人在一旁看了,笑著念了聲阿彌陀佛,由得媳婦兒孫子打嘴皮子官司。

洗三禮結束,亦珍出了月子,方家就傳來了好消息,方大奶奶有喜了。

方夫人高興之餘,逢人便說她家的宏哥兒是個帶福運的,他大伯娘才抱過他一次,就懷上了。

方稚桐看完了上午的賬目,抬頭一看日正當中,遂叫奉墨替他看著鋪子,自己往後頭穿過兩個院落之間的月洞門,來在珍饈館的後院中,只見妻兒正坐在廊下向陽初,岳母正與亦珍輕聲說話。

聽見腳步聲,亦珍抬起頭來,與他的視線在空中相會,隨後將宏哥兒豎著抱起來,聲音柔和輕快地說,“宏哥兒,看,誰來了?”

兩個月大的宏哥兒在襁褓裡直蹬小腿,喉嚨裡發出響亮的笑聲。

曹氏著急,伸手在下頭護著宏哥兒,又低聲埋怨女兒,“宏哥兒還小,不能直著抱。”

方稚桐大步上前來接過兒子,小小的宏哥兒在襁褓中踩著他的手臂,整個人便是朝上一躥。

“這小子腳勁兒真大!”方稚桐一便摟著兒子,任他伏在自己肩上,試圖踩著他的膀臂,越過他的肩膀去,一邊對亦珍道。

亦珍笑著注視著他們父子間的小動作,只覺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一家人在後頭用過午飯,方稚桐又陪兒子宏哥兒玩了一會,這回瑞祥號去了。

曹氏叫過亦珍,“去,把娘屋裡的那只鎏金牡丹花開銀妝匣取來。”

“是。”亦珍去母親曹氏屋裡,將母親放在樟木箱裡的銀妝匣取了來。

曹氏自頸里拉了鑰匙,從頭上套出來,交在亦珍手裡,“這妝匣裡的東西,娘就交給了,往後要怎樣處理,都是你的事了。”

亦珍微微詫異,卻在母親堅持的目光下,接過鑰匙,當著母親的面,開啟妝匣。裡頭泛著幽光的皮面冊子展露在亦珍眼前。亦珍輕輕取過冊子,翻開來,只見上頭以清秀工整的纖細幽藍墨跡,記載著一道道菜譜,有些菜旁邊甚至還配了手繪的圖片。

亦珍一頁頁翻到最後,只見整頁都以蝌蚪似彎彎曲曲的細小字型,寫著尋常人難以看懂的內容。

然而亦珍看了,卻露出會心一笑。

想不到,跨越了時間與空間,她會在母親給她的妝匣裡,看見如同前塵往事莊周一夢的世界裡,那熟悉的英文。

曹氏望著女兒臉上那一抹迢遙懷念的微笑,也露出淡淡的微笑來。

初春正午的陽光灑落在庭院中,暖風裡帶著一絲江南水鄉特有的潮氣,黃翹嫩綠的枝葉在春風中搖曳,銜泥築窩的燕子在簷下呢喃……

曹氏在春光裡,耳聽得不遠處小外孫不肯老實午睡的嘰咕嬰語,外頭巷子裡頑皮孩童的歌謠聲,倦意似潮水般,一點點漫了上來。

曹氏微笑著,慢慢地,闔上了眼睛……

(全書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