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第七十六章 一生相守(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十九章一生相守

過了臘月廿四,衙門裡封了印,算是一年到了頭,總算可以好生休息休息了。衙門由上至下都將制服款了,各尋了同僚歡聚暢飲,一時松江府內大小酒樓茶肆熱鬧非凡。

原本縣裡乃是未醒居一家獨大,如今玉膳坊開在了未醒居對面兒,由不得兩家不搶彼此的生意。玉膳坊的萬老闆是衣錦還鄉的御廚,未醒居的老闆也不是善茬兒。你今兒推出養生玉膳十二道,我明兒必然必要推出龍肝鳳髓天下絕味。你將縣裡最好的跑堂夥計都挖了去,我便請年輕貌美聲嬌腰軟的侍女服侍客人用餐……務必要壓過對方一頭。

兩家老闆見了面那是一團和氣,背地裡都恨不得將對方的生意攪黃了,各自使出十八般武藝,都想將對方擠垮。

萬老闆本以為憑自己御廚的身份,玉膳坊一開,那是穩賺不賠的。哪料未醒居的蔡老闆是個出身偏門的,做事不循常理。否則未醒居的生意也不會比知府夫人開的酒樓更紅火了。

萬老闆將縣裡各家酒樓茶肆最好的茶酒博士與跑堂夥計都攬至自己麾下,蔡老闆遂尋了一色年輕俊秀的小夥計,統一做那清秀伶俐小廝打扮,各個雅間又單配了侍女,只服侍自己雅間兒裡的客人,端茶送水,彈琴唱曲。自有那好風雅,自覺風流而不下流的文人才子喜歡這調調,呼朋喚友到未醒居來,要一個中意的侍女所在的雅間兒,飲酒吃茶,吟詩作對。

一時間竟是風頭無兩。

萬老闆氣得肝兒疼。

以他的財力,哪裡請不起清俊的夥計與嬌軟的侍女?只是這點子先叫未醒居用了,他再要用,不免就落了下成。

大徒弟二徒弟見師傅眉頭緊蹙,曉得這是心情不好的,兩人安慰師傅。

“對個兒仗的不過是個聲勢,若論口味好壞,對個兒哪裡比得上我們的萬一?師傅您別把他放在心上。”高個兒青年輕道。

矮個子倒了杯茶雙手端至師傅萬老闆跟前,吭哧了一會兒,才擠出一句來,“師傅,弟子聽說了慶雲山莊的東海翁老先生乃是有名的書法大家,江南才子俱慕其大名,以能投在東海翁的門下為榮。”

萬老闆睇了矮徒弟一眼。這徒弟乃是他一個遠房侄兒,家中因生計所迫,送他到自己跟前做學徒,指望他能學有所成,將來學滿出師,能挑起他們那一房來。他這遠房侄兒雖然看起來憨憨實實的,但時不時會有出人意料之語。

矮徒弟見師傅沒有打斷自己的意思,撓了撓頭,又憋了一會兒,“弟子想,既然江南文人才子仰慕東海翁的書法,咱們能不能求了東海翁的墨寶來,掛在咱們玉膳坊裡……”

萬老闆半睜半閉的眼睛緩緩地闔上,沉吟良久,這才睜開,點了點頭,“倒也有些道理。”

只是求墨寶一事,也不是輕而易舉的。有些文人惜墨如金,尋常不肯將自己的書法畫作示人。這東海翁他是曉得的,乃是進士出身,曾任南安知府,為官極是清正廉潔。待任滿還鄉,收了幾個弟子,教書育人,並不愛拋頭露面。更曾對前來求字的人道: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便不獻醜了。

似這樣有一身傲骨的文人,他貿然上門求取墨寶,怕是要無功而返。

高徒弟見矮徒弟為師傅出了主意,暗道自己怎麼沒有往這上頭動腦筋,又不甘落於人後,介面說:“弟子以為,亦可求了季大人的墨寶……”

萬老闆以食指輕敲手心,“讓為師考慮考慮。”

說是考慮,轉天便讓掌櫃的將玉膳坊裡的包打聽茶博士叫到自己跟前。

“你說說,這縣裡,哪位老爺與東海翁家關係密切,可以說得上話的?”

茶博士一聽,忙點頭哈腰地把自己所知一一說了,“要說關係密切的,自然是細林山的查老爺。查公子乃是東海翁張老先生的弟子,自小就隨查老爺經常往慶雲山莊走動,得了東海翁的指點,後來索性拜在東海翁門下。”

萬老闆露出沉思的表情來。

茶博士是個機靈的,見此情景,賠著小心問:“老爺可是要尋查公子?這眼瞅要過年了,怕也不容易遇見。不過往年初四,查公子都要與幾位同窗在未——”意識到自家老闆與未醒居的東家如今正是水火不容之勢,茶博士頓了頓,朝身後指了指,“往年都在對面兒置一桌席面兒,與同窗小聚。”

萬老闆聽得面沉似水。

年年初四都在未醒居置一桌席面兒,哪會忽然就改在他的玉膳坊?

茶博士哈著腰,“這不是以前沒有咱們玉膳坊麼?否則哪來輪著對個啊?”

萬老闆聞言笑了起來,“說得好!賞!”

茶博士得了賞銀,眉開眼笑地出去了。

萬老闆輕輕拍了拍自己圓滾滾的肚皮,便是拖,也要把查公子拖到自己的玉膳坊來,然後再做計較。

轉眼便到了年三十,縣裡家家戶戶都將春聯年畫都貼了,一家人圍在一處磨米粉蒸鬆糕,包湯圓,祭拜祖先。

曹氏因是自京中來的,家中又自己和了面,擀了餃子皮,拌了一盆菘菜豬肉蝦仁三鮮餡兒,主僕六人在後堂包餃子。

招娣與粗使丫頭英桃乃是才來家裡的,並不會包餃子,湯媽媽少不得手把手地教二人,“喏喏喏,將餃子皮攤在掌心裡,拿竹籤兒挑一點餃子餡兒,放在餃子皮當間兒……然後雙手拿了餃子皮對摺……哎呀,招娣,不對不對,上下要對齊了,這不是包餛飩……然後將手捏成拳頭……哎!英桃,輕點兒!餡兒都從餃子肚兒冒出來了……”

聽著都十分熱鬧。

亦珍在一旁看得直笑。

招娣包餛飩那是極拿手的,可一到了包餃子,便手忙腳亂,不是餡兒冒出來就是皮子掐破了,很是狼狽。

亦珍想起自己小時候非得要包餃子的情形來,也是這樣總包不好,母親也不責備她,只將她包的東倒西歪的餃子擱鍋蒸熟了,做蒸餃吃。她頭一回還很是不忿,問母親:“娘為什麼不把我的餃子也下了?”

母親向她解釋,沒包好的餃子下到鍋裡,是會散開的,一鍋餃子湯就混了。

她不信,堅持要把自己包的餃子也下了。

母親便對她說,“要下也行,可下得了,無論散不散,你都得把餃子吃了,餃子湯也得喝一碗。”

她記得自己那會兒可自信了,“好!”

等到她包的那一竹簾餃子下到鑊子裡,她傻眼了。

泰半餃子皮兒在水沸騰時,慢慢地散了開來,裡頭的餃子餡兒與餃子皮兒分離,一鑊子餃子湯成了混湯水。

當湯媽媽將一盤煮得爛塌塌的餃子皮兒與一碗混著餡兒的餃子湯擱在她跟前,她的心情可想而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孃親可還記得女兒一開始學包餃子的事?”亦珍笑著低聲問母親曹氏。

曹氏聞言輕笑起來,“娘怎麼不記得。我兒當時的臉色,往後可再沒見過。”

眾人包完了餃子,又包春捲,蒸八寶飯,忙得不亦樂乎。

中午吃過午飯,曹氏給招娣發了壓歲錢。

“原本該等到晚上再發的,只是珍兒說你要回家去,過午就該往家趕了,所以這壓歲錢先給了你,望你闔家團圓,新年快樂。”

招娣雙手接過曹氏給的壓歲錢,跪在地上給曹氏磕了個頭,“奴婢祝夫人小姐健康和樂,生意興隆。”

待招娣起身,曹氏對招娣道,“你身上帶著銀錢,一個人出城去,叫人怪不放心的,我叫湯伯把你送到城門口,再託了同樣回家去的老實人順路與你一道回村裡去。”

“多謝夫人。”招娣這才辭了曹氏出來,見小姐在院子裡,向她一拎手裡的食盒。

“帶回去,給妹妹們嚐個新鮮。”亦珍伴了招娣往外走,“回到家裡,也別傻呵呵的,把月錢和我娘給你的壓歲錢都交了,總要自己留一點傍身。”

招娣點點頭。“那奴婢就家去了。”

亦珍送招娣出了門,一抬眼看見整條缸甏行裡的店家的門板都已上了封條,這才恍惚驚覺一年已盡。

亦珍心道這一年間,實在是發生了太多的事,彷彿一眨眼,又彷彿極漫長。

到了晚間,曹氏將祖先牌位請出來,供在中堂正壁前的供桌上,擺好了祭品,燃起香燭,與女兒一道祭祀先祖。

等祭祀完了,一家人這才圍在桌前,開始用年夜飯。

因曹氏熬不得夜,用過晚飯便回屋去了,亦珍陪著湯伯湯媽媽將飯桌收了,又在天井當間兒放了一掛爆竹,這才洗漱休息。

與此同時,知府季大人府裡,大年夜的宴飲這才剛進入高.潮。季大人的女兒與兩個庶子庶女給父親母親拜過年,接了壓歲錢,退在一邊。又有闔府上下的丫鬟婆子給老爺夫人磕頭拜年。待拜完了年,這才開始用年夜飯。

除了傳統的糕團餃子,冷菜熱炒,桌上還擺了只炭火紅銅火鍋,官邸裡的廚子將羊肉牛肉略略凍得硬了,拿快口薄刃的小刀子片成薄薄的片兒,整整齊齊碼在盤子裡,令配了冬日裡極稀罕的翠綠小青菜、冬筍片兒、凍豆腐等,供老爺夫人公子小姐食用。

季大人吃得頗心不在焉,兒女叫他一起到中庭去看下人放爆竹高升,喊了他幾次,他都充耳不聞,還是季夫人扯了他一把,他才回過神來。等放過了爆竹,季夫人叫奶媽將三個孩子帶回屋去,洗漱安置,自己則陪了季大人進了正屋內室。

揮退了意欲上前來伺候的丫鬟,季大人坐在裡間的圈椅上,為自己斟了一杯茶,也不喝,只拿在手中,輕輕轉動。

季夫人站在自己的梳妝檯前,微微傾身,對著一面比巴掌略大些的玻璃鏡卸去頭上的金釵與珠花,恰自鏡子裡看見他默然不語的模樣。葉氏與季大人是多年的夫妻,雖說中間隔著妾室與庶子女,感情遠不如新婚時那麼甜蜜,但到底仍是最瞭解他的,遂一瞪眼睛,“大過年的,你這副死腔是做給誰看呢?”

季大人聽見熟悉的河東獅吼,精神一振,放下茶杯,指一指身旁的另一張圈椅,“夫人也辛苦了一天了,快快請坐。”

季夫人卸去了滿頭珠翠,這才施施然來在季大人身旁,拿眼睛斜睨他。

葉氏心話你春風得意的時候,不來對著我,一有什麼煩心事兒便到我跟前來做狀!若非夫妻本是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老孃才懶得理你!嘴上卻勸道:“大過年的,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兒,等過了年再說罷。”

季大人伸手取過黃花梨木雕花束腰方茶几上的茶杯,替夫人也斟了杯熱茶,雙手奉至葉氏跟前,“這些年教夫人跟我在任上,委屈了夫人了。”

葉氏接過茶杯,狐疑地瞟了季大人一眼,淡聲問:“老爺可是有什麼話要對妾身說?”

季大人讀懂夫人面上表情,不由得苦笑,“夫人放心,為夫已有兩妾,若再納妾進門,教有心人看在眼裡,便是一個把柄。”

禮法規定大夫止納兩妾,士族止一妾,庶人年五十無子方可納妾。他如今已有兩妾,若不想在仕途上被人抓住把柄,便萬不可越過了禮法去。

葉氏哼了一聲,“那老爺還有什麼可憂心的?”

“如今為夫六年任期將屆,尋思著……趁回京述職的機會,走動走動,謀個京官的位子。”季大人慢慢道。

葉氏聞言笑起來,“老爺這是試探妾身麼?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話老爺不知聽沒聽說過,妾身卻是信的。”

便是一個七品知縣,不必刮地三尺,嚴刑貪酷,只消尋常年景地方上孝敬的銀子,就有幾萬兩之多。更不要說松江府這等富庶的魚米之鄉了。

反觀京中,各衙門的屬員人數眾多,無權無勇,雖則清閒,也清貧得很,甚至比不上那些手握小權的胥吏。若回京走動,謀來謀去,謀個閒職,實在是得不償失,遠不如繼續留任松江府來得自在呢。

“老爺難道沒聽過京裡說書的,街頭巷尾地埋汰哭窮的京曹?”葉氏捏了嗓子,學了那說書人,“淡飯兒才一飽,破被兒將一覺,奈有個枕邊人卻把家常道。道只道,非嘮叨,你清俸無多用度饒,房主的租銀促早,家人的工錢怪少,這一隻空鍋兒等米淘,那一座冷爐兒待炭燒,且莫管小兒索食傍門號,眼看這啞巴牲口無麩草,況明朝幾家分子,典當沒分毫……”

季大人聽得失笑,眼睛卻一亮。夫人雖說素日裡是個橫的,可是在這件事上,卻是個明白的。“那夫人以為……”

葉氏一擺手,“若老爺有心留任,便只消打點好了上峰,將自己的意思透給上峰知曉。”她於政務上頭一竅不通,可是這官場上的彎彎繞,卻是自小就看明白了的。

季大人沉吟,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松江府不比西北貧瘠荒涼,不似閩浙有倭寇犯亂,又出許多貢往禁中的貢品,乃是個富得流油的地方。松江知府一向成為眾人爭搶的肥差。

葉氏見老爺一副謹小慎微的表情,抿看一口茶水,隨後將茶盞往茶几上一放,“妾身倒有個法子,老爺附耳過來。”

季大人半信半疑地附耳過去,聽葉氏在自己耳邊如此這般地一陣低語,不由得笑了開來。

“夫人真乃為夫的貴人也!”季大人一把抱住了葉氏,走了兩步,摟著她齊齊倒在了拔步床上。

到了年初四,街上已開始熱鬧起來。有小販挑著擔子,進城來貨賣自家土牆油紙斜窗的棚子裡種的小黃瓜與四季豆。小黃瓜只手掌那麼長,上頭帶著新鮮的黃瓜刺兒,四季豆翠嫩翠嫩的,整齊地碼在竹籮筐裡,看著都青翠喜人。

亦有那貨郎,推個雞公車,走街串巷叫賣從京中來的時新胭脂水粉銀簪絹花兒,價鈿不高,貴在樣式看著稀罕,自有小娘子與婦人聽了叫賣聲,推開二樓沿街的窗子,喊住貨郎,挑幾樣脂粉首飾。

方稚桐吃罷早飯,換了外出的棉袍,外罩絨布道袍,臨出門前,奉硯上來給他披上件過年時新得的銀鼠皮大氅,又將油紙傘交到他手裡,“少爺,外頭天冷地滑,您外出路上小心。”

方稚桐點點頭,帶著奉墨出門去了。

奉硯站在廊下注視著主僕二人漸漸走遠了的背影,身後奉池挑簾子從偏廳裡出來,冷嗤了一聲,“姐姐還看什麼看?別看了,再看少爺心裡也裝不下咱們。”

奉池挨了方稚桐一腳,本以為過些日子,少爺氣消了,總還會再叫自己到跟前伺候的。哪料少爺從此就冷了她,人前人後也不教她服侍,只由了奉硯那面善心惡的蹄子近身伺候。

奉硯回身,望向一臉怨氣的奉池,“少爺的心裡,本就不是裝我們這些做丫鬟的。”

奉池像是死了心,叫老子娘在過年時求了老夫人恩典,將她許給了老夫人陪嫁鋪子的管事家的兒子,只等過了正月十五,便尋了日子出嫁。只是聽她這說話的腔調,難免還是不甘心的罷?

“你這副樣子裝給誰看?”奉池撇了撇嘴,“便是你再賢惠,也是枉然。”

想做出一副老實本分的樣子來,以期留在少爺跟前,將來奶奶進門兒,看在她伺候少爺一場的分上,提她做姨娘?呸!奉池在心裡啐了一聲,也不看看自己的德行!

兩人之間氣氛僵持,嚇得院子裡的丫鬟婆子都躲得遠遠的。

奉硯默默望著奉池,露出悲哀的表情。

她們是一道到少爺跟前伺候的,奉池潑辣,她穩重,當初老夫人與夫人怕也是經過深思熟慮過,才做出這樣的選擇的。奈何到了最後,她們沒能成為最好的朋友,卻對彼此有了心結。

奉硯有時深恨自己未生成男兒之身。若她是男兒,便不會被爹孃賣給牙婆子;若她是男兒,便可以讀書進學,成就一番事業;若她是男兒,便無須琢磨著靠嫁個好人家來脫離困苦……若她是男兒!

奉硯不恨奉池對自己尖酸刻薄,因她知道,她的不甘,與奉池的不甘,都是她們身為女兒的不甘。

方稚桐自是不知道他院子裡兩個大丫鬟間的微妙緊張氣氛,帶著奉墨先去尋了霍昭查公子,三人又去尋謝停雲。

謝府的下人將三人引到謝老夫人院裡,三人向謝老夫人拜年,說明了來意。

“老身知道你們年年都在初四相約一道往未醒居小聚,只是今年……”謝老夫人轉動手中的佛珠,“馬上便要進京趕考了,麒哥兒的身子骨不好,你們也是曉得的,萬一受了風寒,那便不好了。”

三人見此情景,也不好強求,只能告辭出來。

查公子是個忍不住話的脾氣,不由得在謝府外跺腳,“謝賢弟這是要與我們生分了麼?”

霍昭橫了他一眼,“謝老夫人說的也是實情,何況往後還有機會,說什麼生分不生分的。”

這時謝府的角門開了,謝停雲的書童自門內走了出來,向三人團團作揖,先給三人拜了年,這才道:“我們少爺託我帶話給三位公子,說他實在抱歉,不能與三位公子同去,還望三位公子原諒則個。”

他知道其實少爺是極想去的,年前便開始唸叨了,可是老夫人下了嚴令,教少爺必須在家裡好好休養,好以最佳狀態赴京趕考。

趙姨娘也在一旁軟語溫存地勸著,少爺最後只好妥協。

霍昭一笑,“替我們回你家少爺,他的心意我們小的,教他好好在家中休養生息,到時候我們京中再會。”

“是是是,小的一定將話帶到。”謝停雲的書童迭聲保證。

三人這才略帶遺憾地往西市未醒居去了。

他們初四往未醒居小聚的習慣,還是入了東海翁門下後養成的。四人年紀相當,志趣相投,因年歲還小,正兒經八兒百地往對方家中拜年好似有些太過正式了,遂相約初四,在未醒居喝茶。

這未醒居老闆也是奇人,商家過年關門歇業,他卻反其道而行之,便是年三十晚上,也開門營業,不過做的是上門到燴的生意。哪家大戶人家過年想吃個新鮮別緻,便可以先在未醒居預約好了,由未醒居擬了選單子給主家過目。待定下了選單,一俟除夕夜裡,下午時候便有未醒居的廚子小工將原料運至主家的廚房中。那些個材料早都已經洗切裝配好了,只待主家傳話開席,冷碟兒便先送上桌去,隨後葷素熱炒,湯羹點心,餃子鬆糕,一樣不少地端上去。保管主家心滿意足。

所以他們才選了未醒居做為小聚的地點。

三人一路談笑,說起過了正月十五,便要動身往京城趕考,滿懷憧憬之餘,難免忐忑。

倏忽打斜裡出來個穿著水貂皮的胖子,攔住了三人的去路,朝三人一作揖,“查公子,霍公子,方公子,又見面了。”

又說了一串拜年的吉祥話,這才道,“相請不如偶遇,既然有幸遇上三位公子,若三位不嫌棄,還請到小店一坐。容在下請三位吃杯清茶。”

三人對望一眼,心道去哪裡吃都是一樣的,只要好友能聚在一處。

霍昭微微拱手,查公子心領神會,亦揖手道:“萬老闆,請。”

就這樣未醒居的老闆在初四這天近午時分,於西市官街上頭被對面新開的玉膳坊萬老闆當街截了糊。

三人隨萬老闆進了玉膳坊,由萬老闆親自引著上了二樓雅間。

茶酒博士一見三人,忙殷勤地上前來,接了三人小廝遞過來的裘皮大氅替三人在衣架上掛好了,回身朝三人作揖打千兒,“小的見過三位公子,給三位公子拜年了。”

三人打賞了茶酒博士,這才與萬老闆分賓主落座。

“在下準備了薄酒小菜,還請三位不要嫌棄。”萬老闆寒暄罷了,一拍手,便有夥計6續將酒菜端了上來。

當三人看見席上有涼拌鴨脯絲兒,清蒸蕈菇釀鵪鶉,竹蓀排骨湯等在珍饈館都曾見過的菜色,不由相互間交換了個眼色。

這些都是珍饈館秋季選單上的菜色,如今珍饈館已換了冬季選單了。而玉膳坊卻是臘月裡開的張,誰先誰後一目瞭然。

方稚桐又想起查公子打聽來的小道消息,說這位萬老闆,原本也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的小角色,十年前才倏忽名聲大噪,一躍成為宮中掌膳的。而亦珍與寡母卻是十年前才方搬來的,一直都住在縣裡,開著茶攤,從未出過縣。

一個京中衣錦還鄉的御廚,一對深居簡出的孤兒寡母,兩相對照,不免耐人尋味得很。

萬老闆只做不曾注意三人交換眼神,一徑勸三人進些薄酒,“這是在下珍藏的十年陳金華酒,今日有幸能請三位舉人老爺蒞臨本店,實是在下的榮幸。在下敬三位一杯!”

萬老闆又是勸酒,又是勸菜,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萬老闆這才說起正題。

“在下是個粗人,沒讀過書。可是在下遠在京城時便曾聽人提起過東海翁老先生的大名。在下仰慕老先生的書法,覺得老先生的字筆走龍蛇、出神入化……”說了好一堆奉承話,“在下得知三位乃是老先生的得意門生,貿然請三位來,想著能否由三位幫在下在老先生那裡求一幅墨寶。”

萬老闆搓了搓手,“在下自不會教三位白白替在下求老先生的墨寶回來,在下與京中的趙王略有些淵源,三位若進京趕考,在下願修書一封與王府的管事,舉薦三位給趙王……”

霍昭不由得慢慢放下手中酒杯,京中早有傳聞說今上有意立趙王為儲。萬老闆此言,分明是暗示他在京裡很有些人脈,他們若能在松江府助他一臂之力,他也能在京中為他們略盡綿力。反之,他也有本事教他們在京裡四處碰壁。

查公子“唰”一下展開摺扇,慢條斯理地輕輕扇動起來。他的脾氣,說起來其實是個混不吝的,要不是查老爺管他管得嚴,三位同窗好友為人又都比他沉穩,他這會說不得也是個遛貓逗狗遊手好閒的衙內。

萬老爺這話,旁人聽了或許會信以為真,他卻是不怕的。他姐夫乃是吳王,若真要人舉薦,何需個廚子託了京中趙王府的管家引薦?

只不過——查公子看了霍昭與方稚桐一眼,許是萬老闆這話是對他二人說的?

霍昭握拳搗在口鼻處,輕聲一咳,方稚桐聞之微笑,查公子一見,忙收了摺扇,嘻嘻一笑,“萬老闆有心了。求墨寶一事,我等倒是可以到先生跟前為萬老闆提一提,只是先生答應與否,我等卻是不能保證的。”

萬老闆忙一拱手,“只消三位肯替在下在老先生跟前美言幾句,在下不勝感激。”

待用罷了飯,萬老闆親自送三人下樓。等三人出了玉膳坊,萬老闆的兩個徒弟這才從隔壁的雅間兒出來,來在萬老闆身後,“師傅,這三人能幫您求來東海翁的墨寶麼?”

萬老闆陰沉著臉,返身回到玉膳坊後堂,往交椅上一坐,“哼,老子也不是那等幹吃啞巴虧的!去,叫人打塊牌子,上頭刻‘江南才子’四個字,掛在剛才的雅間門口,再叫茶酒博士跟客人宣揚,東海翁的四個弟子,過年都在咱門店裡宴飲小聚。往後他們中若有人高中,這牌子還可以再換。”

便是求不來墨寶,也要教他們替自己的玉膳坊做活招牌。

“師傅高明!”高個兒徒弟恭維道。

萬老闆一笑,“還有得你們慢慢學的呢!”

方稚桐三人出了玉膳坊,霍昭提醒方稚桐,“我看那萬老闆不是什麼善主,如今未醒居是他最大對手,他無暇顧及旁的。待他壓過未醒居一頭,怕是要尋餘家小娘子的麻煩。”

萬老闆一看就是那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一俟他們上京趕考,若萬老闆著手對付珍饈館,到時他們是鞭長莫及。

“唯今之計,最好是為餘家小娘子尋個強有力的靠山,使得旁人不敢尋釁滋事。”霍昭淡淡道。

方稚桐喜歡餘家小娘子,他們如今都知道了。他從未到餘家小娘子跟前邀功,但他為餘家小娘子所做的,他們也都看在眼裡。那本元刻本雲林堂飲食制度集,是他們三人一道在書鋪中看見的,因是一本食譜,窮人買去無用,有錢人又未必在意,所以便靜靜擱在書鋪架子上的角落裡。

老闆說其實已經在他書鋪裡擱了許久,始終無人問津。他們以前也曾去過那間書鋪,誰又注意過?偏偏方稚桐因喜歡了餘家小娘子,喜她所喜,憂她所憂,竟一眼就看見了那本雲林堂飲食制度集,然後買下悄悄送與餘家小娘子。

查公子還因此笑他,不會討好餘家小娘子,“送東西哪有送本書的道理?似餘家小娘子那般年紀,送她花兒朵兒,釵環珠玉,方是正經道理。”

這會兒查公子聽霍昭之言,一拍胸.脯,“這還不容易?叫她認了我爹做義父,認我娘做義母,認我做義兄,成了我爹孃的螟蛉義女,看看姓萬的還敢欺負她不?”

查公子不曉得,他這話音兒還不曾落地,亦珍就被松江知府季大的夫人葉氏派出去的婆子請進一頂小轎,抬進了知府官邸。

季夫人葉氏在花廳裡招待亦珍,叫府裡的廚子做了果子露與點心送上來。

“餘小姐嚐嚐看官邸廚子的手藝。”葉氏笑眯眯地對亦珍道,又轉頭吩咐婆子,“去把小姐請來,告訴她家裡來了與她年紀相仿的小娘子,正好能一起玩。”

婆子銜命而去,葉氏很是歡喜地上上下下打量亦珍,“去年黃梅天裡老爺得了你的酸梅湯方子,做出來的酸梅湯味道是極好的。那時候我就在想,這得是多心靈手巧的小娘子啊?能做出這麼好喝的酸梅湯來。老想著請你來見上一見,奈何總是忙得忘了此事。總算過年,這才得了空閒,請你過府相見。”

葉氏一臉的慈愛,“今日一見,果然是個清秀玲瓏的。”

說了會兒話,婆子引了季大小姐來。

季大小姐穿一件鵝黃色織金羅纏枝蓮夾上衣,下著一條妝花折枝綠梅膝襴羅裙,披一件雀裘大氅,腳踩一雙薄底兒粉靴,梳著已經許嫁女子才梳的髻,上頭纏著五色纓子,戴一朵嬌豔的海棠花兒,襯得粉面堪比花嬌,眉不掃而黛,唇不點而朱,真真的叫人看了移不看眼。

反觀亦珍,眉目淺淡,梳了個雙螺髻,戴一支扁銀梅花簪,穿著藕荷色素紬褙子,月白色馬面裙,因裡頭穿著厚厚的一層棉袍,顯得有些臃腫。

見女兒來了,葉氏向她招招手,“快來見見你餘家妹妹。”

又朝亦珍道:“我這女兒,眼看便要出嫁了,於易牙上頭,還是一知半解的。雖然嫁了人,也不必她天天下廚洗手做羹湯,總要懂一些才好。餘小姐今日來了,還請多教教她。”

季小姐一聽,便嘟起了嘴,只是被母親葉氏一瞪,不做得太明顯罷了。

亦珍心知這不過是季夫人的藉口,卻也不能說什麼,與季小姐見過禮,兩人落座,有一搭無一搭地閒話。

待亦珍打算告辭時,葉氏拉了她的手,“我是越看你越喜歡,竟像是前世裡與你是母女似的。穎娘這麼跳脫的性子,也能靜靜心心地坐下來與你親熱。彷彿前世裡原就是一家似的……”

葉氏的話音才落,外頭季大人撩袍走了進來,掃了亦珍一眼,“這便是餘家小娘子?夫人若是喜歡,何不收做了義女?往後也好經常請餘家小娘子過府來玩。”

“老爺!”葉氏嗔道,“便是妾身有心,也要看餘家小娘子的意思如何啊!”

白麵長鬚的季大人遂轉而問亦珍:“餘家小娘子既與內人有緣,可願認本官與夫人為義父義母?”

亦珍微微詫異,她與季大人夫婦,也不過是一紙酸梅湯方子的緣分,怎地他們忽然對自己熱情起來?

想是這樣想,亦珍還是雙手交疊按在左腰上,垂首屈膝,“民女見過大人。”

季大人一手擱空虛扶,“無須多禮,夫人請你過府與穎娘做伴玩耍,便把這兒當做自己家裡,不必拘束。”

季大人愈是客氣,亦真愈是心驚,面上卻保持微笑,“時候不早,民女也該家去了。大人與夫人的厚愛,民女實是受寵若驚。只是……此事關係重大,民女不好擅自做主,總要先稟過家中母親。”

季夫人葉氏點點頭,“理當如此。”

她若是想都不想,不稟過家中長輩,便擅自答應,她倒要瞧不起她了。

今日看下來,這餘家小娘子是個穩重從容的,到了官邸中也不東張西望,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模樣,倒是個上得了檯面的。

葉氏與季大人交換個眼神,輕輕拍手,叫了候在廳外的婆子進來,“天色不早,妾身差人備轎,送餘家小娘子回去。”

亦珍在這過程當中,始終微笑。

待自知府大人的官邸出來,上了軟轎,外頭隨轎的婆子對抬轎子的兩個轎伕道:“麻煩兩位,缸甏行珍饈館。”

那婆子也是個話多的,一路上在轎外對坐在轎內的亦珍,講了不少季夫人葉氏的好話。

“夫人喜歡小娘子,是小娘子的福氣。夫人對喜歡的人,最慈善不過,噓寒問暖,極是體貼。”那婆子最後總結道,“奴婢多嘴,說一句不當說的,小娘子若認了夫人做義母,往後說婆家的時候,也比尋常人家的閨女多了不少可選擇的餘地不是?”

亦珍在轎內軟軟地應,“多謝這位媽媽提點。”

待軟轎停在珍饈館門前,亦珍下了轎子,那隨轎來的婆子忙雙手奉上禮盒兒,“這是夫人臨行前交給奴婢的,乃是夫人的一點小小心意,還請小娘子不要推辭。”

亦珍因不想知府家的軟轎在自家門前久做停留,教左鄰右舍見了,暗中議論揣測,遂雙手接過禮盒兒,“多謝夫人的美意,也多謝媽媽送小女子回來。”

那婆子也不等亦珍從袖籠裡取賞銀出來,便施禮上了轎子,回官邸覆命去了。

亦珍拎著禮盒兒,輕輕拍響門板,裡頭幾乎是立刻就有人前來應門。

開門處正是頭髮花白的湯伯,見亦珍全須全尾地自知府官邸回來,手上還拎著個禮盒兒,眼裡幾乎要泛起淚光來,“小姐回來了!小姐回來了!”

“我回來了,湯伯放心罷。”亦珍微笑,隨後拎了禮盒穿過鋪面後堂,來在後頭。

湯媽媽自正廳裡迎出來,“小姐您可算回來了!”

上前一把拉住了亦珍的手,“小姐若是再不回來,可要把夫人急出個好歹了。”

“我這不是好好兒的麼?媽媽莫急,我這就去給母親請安。”亦珍安撫湯媽媽,跨進正廳。

只聽一把蒼老卻極有精神的聲音對曹氏道:“珍姐兒回來了,你快別擔心了。”

亦珍循聲望去,只見精神� ��鑠的丁娘子正坐在母親曹氏身旁,看她進了廳堂,便拍了拍曹氏的手。

“丁婆婆,母親。”亦珍上前見禮,將手中的禮盒交給跟進門來的湯媽媽。

許是因為有丁娘子相陪,有個人說話分擔的緣故,曹氏看上去精神倒還可以,這時候朝丁娘子感激地微笑,“多謝丁娘子。”

丁娘子擺擺手,“謝什麼謝?左右我閒在家中無事,走一趟和你說說話,解解厭氣也好。”

曹氏拉了女兒在身邊,“知府夫人請你去,可說了是為什麼?”

早前知府夫人遣了婆子說是請亦珍過府說話,曹氏便是再不情願,也只能由得女兒被一頂小轎接走了。

女兒一走,曹氏心中就似十五個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又理不出個頭緒來,竟拿了手掌去拍自己的額頭,以圖能靈光一閃。

湯媽媽在一旁看得心焦,“夫人!您可得保重自己啊!”

曹氏苦笑,“自上回病了,這腦子彷彿也不好使了,想什麼事都慢板拍。這時候也沒個可商量的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奴婢去請丁娘子去!”湯媽媽卻倏忽神光一現,這時候也顧不得那許多了,“小姐於丁娘子有救命之恩,丁娘子早前還曾想要收小姐為徒,想是極喜歡小姐的,說不定能參詳參詳此事。”

曹氏此時已是六神無主,聽得湯媽媽如此一說,覺得也是個道理,“那你快去快回。”

湯媽媽取了拜帖便一路小跑著去往丁娘子家求見丁娘子。所幸丁娘子並未外出走親訪友,恰巧在家,見了湯媽媽,將事情經過聽了,二話不說便吩咐婆子套車,趕了過來。一直陪著曹氏說話,直到亦珍回來。

這會見亦珍安然歸家,丁娘子對曹氏一笑,“曹娘子你看,老身說得對罷?知府夫人既然是光明正大派軟轎請珍姐兒過府,自然不會有事。”

又招手叫亦珍近前,詢問季夫人請她去,究竟所為何事。

待她聽說季夫人有意教亦珍認她做義母,又叫亦珍多與季小姐多多親近,丁娘子臉上的表情漸漸凝重起來。

“你是如何答覆季夫人的?”丁娘子問亦珍。

“我說此事關係重大,不好擅自做主,總要先稟過家中母親。”亦珍如實對丁娘子道。

丁娘子忍不住,輕輕一嘆,“你是個好孩子。”

若換成旁家的閨女,聽說能做知府夫人的義女,哪有不應的?恐怕連想都不想就歡天喜地答應下來。

“這其中可有什麼不妥?”曹氏久居內宅,並不曉得外頭的事,但“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道理,她還是明白的。

丁娘子點點頭,開春春闈結束,便是三年一度的選秀了,只怕過了年今上的敕諭便會送達官府。她活了一把年紀,自然曉得敕諭命地方上挑選十三歲以上、十九歲以下未婚的女子,入京備選,充實後宮。

這其中有些人家擠破頭也想要送女兒入宮的,哪怕沒有女兒,認一個乾女兒,使了銀錢賄賂官員,好將義女送至宮中。反之,也有深知後.宮乃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場所,想方設法避免女兒被挑中送進宮去,一是趁採選還未開始,匆匆將女兒許了人家的;二就是也認一個義女,代替親女,送入宮中。

據她所知,季大人有個嫡女,已經許了人家,另有一個庶女。季夫人想認亦珍做義女,一是不想庶女入宮得寵,教庶女的生母姨娘在府中翻身復寵,二則恐怕是看中了亦珍與曹氏乃是孤兒寡母,無權無勢,沒法在她手裡翻出什麼花樣來。將來亦珍在宮裡,為了母親曹氏,也只能乖乖聽命於季大人季夫人。

丁娘子將自己的猜測,簡單講與曹氏亦珍聽,“此事刻不容緩,須得儘快設法,打消季夫人的念頭。”

曹氏聽罷,沉默片刻,輕喟:“如此匆忙間,上哪兒去給珍兒找一個妥帖的人家,定下親事?”

“老身倒有個主意。”丁娘子望向曹氏,“只不知曹娘子肯是不肯?”

“丁娘子請講。”曹氏不願意匆忙給女兒定親成婚,卻又想不出更好的主意來,難道真的又要拋下眼前的安定生活,逃得遠遠的麼?

“若曹娘子不嫌棄,老身想認你家珍姐兒為幹孫女兒。”丁娘子朝曹氏微笑,誠心道。

“丁娘子?!”曹氏驚喜不已。

女兒若能認了丁娘子做幹祖母,在松江便算是有了靠山,從今往後她們就不是孤兒寡母兩個人了。

“餘家小娘子,你可願意?”丁娘子轉眸問始終靜靜伴在曹氏身旁的亦珍。

還未等亦珍答覆,曹氏已微微顫抖著手,拉住了亦珍,“傻閨女,還不拜見祖母?”

亦珍這才上前一步,跪倒在丁娘子面前,口中輕喚:“祖母!”

丁娘子忙伸手扶起亦珍,“地上冷,快起來。”

轉而對曹氏道:“認親一事不能馬虎,要好好操辦,叫整個松江府都曉得我丁娘子認了個可人疼的幹孫女!老身這就回去安排認親儀式。”

丁娘子也是個說風就是雨的急性子,說罷就一拍圈椅的扶手,示意跟來的丫鬟婆子隨她回府。

“亦珍恭送祖母。”亦珍親自扶了丁娘子,送出門去。

丁娘子來在珍饈館門口,在上車之前,低聲對亦珍道,“有些話在裡頭,婆婆不便當著你娘的面對你說,現在只咱們祖孫倆,婆婆對你說一句挖心話。這世道女子立身不易,你又有一手好廚藝,無異孩童懷寶於鬧市,恐怕打你主意的大有人在。若是有那老實善良妥帖的,還是要儘早將婚事定下來的好。”

亦珍向丁娘子深深斂衽,“多謝婆婆為亦珍打算,亦珍知道了。”

丁娘子也不糾正亦珍的稱呼,只憐惜地摸了摸她的臉,“天兒冷,你快進去罷。”

說罷登車而去。

亦珍回到屋裡,曹氏又拉了女兒的手,好一陣打量,最後總算相信女兒在知府官邸並不曾受什麼委屈,這才略略放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