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3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張問達把歸到都察院的原六科給事中的幾十位官員, 都當御史派出去協助戶部核查隱田後,刑部尚書黃克纘在遞上補人的奏摺後,如願地看著找上門來的周嘉謨。

周嘉謨見黃克纘笑他,故作不知, 繃了一會兒,還是忍不住開口。

“紹夫,天子能不費力氣就拿捏住張問達, 你想不想知道怎麼做的?”

黃克纘搖頭,“明卿,我們只需要跟著陛下做事兒就好。我就想等著今秋的賦稅解到京師了,再多造幾門火炮。”

“你呀!要是總惦記著造火炮, 你該轉去工部的。”周嘉謨搖頭。

“我現在可不想去工部, 還是讓王佐先修帝陵吧。你這過來是想好把誰補到刑部了?我記得方首輔在先帝的時候,曾經推薦了不少人起復。有那先期到京的,你可要往刑部多撥幾個來。積年之事累積的太多了。”

周嘉謨搖頭, “我過來就是要和你說這事的。那些人多是因為‘爭國本’慷慨直言而被貶謫。意氣是足夠, 但是都不適合刑部。派到刑部的官員,郎中以上的首要是精通刑律。你刑部真的要加人,還是從御史裡挑選比較適合。”

黃克纘搖頭, “從御史裡選是比較好。但是你看姚宗文等人就是御史出身,可我看他彈劾別人的時候, 是方方面面尖銳激烈滴水不漏, 到了他自己就是丈八的燭臺了。”

“你可以把這次參與彈劾熊廷弼和方從哲的人, 都剔除選擇啊。”

“再把六科才划過去的人也剔除嗎?我要是敢這麼選, 張問達會打上我的衙門來。他麾下的那些御史,得用的也就那麼些人。”

周嘉謨攤手,“看看看,不是我不給你刑部派人,讓你從最適合的、能接任你的苗子裡選,你不敢去挑啊。”

黃克纘立即黯然,“人生七十古來稀。咱們這幾個老家夥,也到了該準備致仕的時候。”

周嘉漠拍拍黃克纘,安慰他。

“老夫還比你虛長幾歲呢,現在可沒有生致仕的心思。先帝撒手突然,沒有給少年郎的新君留下後備人手。咱們接了顧命的重任,總要為天子預備了五年後、十年後的可用之人。”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的心思不就是怕我們中的哪一個突然不成了唄。”

黃克纘笑著揭破周嘉漠。

周嘉漠也不氣惱,笑著繼續說:“你明白我的心思就好。趁著新君有決心上進的時候,把有才能、心思正的人,拔擢到各部侍郎的相應位置。我建議你從都察院裡挑選,也是我看那幾位都不錯,存了讓你把人調在身邊先看幾年的意思。這麼做,就是以後致仕了也能寬心的,是不是?”

黃克纘點頭,“你說的很是,考慮的很周全。”

周嘉漠見黃克纘接受了自己建議,立即感覺輕鬆了。

“另外就是老夫看陛下是個重規矩又藐視規矩的。要是有哪些條律礙了他的事兒,哪怕是洪武的定律,他也會去改了的。若是有用的,故紙堆裡也會翻檢出來的。所以我想不如你給陛下授課的時候,著重在刑律?”

黃克纘點點頭,認為周嘉漠說的很對。單看新君敢改了駙馬可以領實職這事兒,就知道他是藐視陳規陋俗、膽大包天的。

“好,我先去都察院與張問達商量,不能給我一個現成的侍郎,就是能過來做郎中也好。”

周嘉漠把刑部這一頭安頓下來,又去找戶部尚書。他看的很明白新君是對戶部的銀糧重視,但新君的著眼點又不是透過在升斗小民身上盤剝獲利,而是致力於建立一個對天下人都公平的賦稅標準。

這就要求未來的戶部尚書能夠跟上天子的思維,既得有生財之道還得是品性高潔之人。

他倒是看好了幾個不錯的侍郎人選。從歷年考核看能力都不錯,人品心性目前看著還可以。但還是那句話,得與本部現任尚書投緣、才能按著天子目前的做法繼續下去。他可不想選來選去的,提拔了在錢糧方面與天子想法相悖的侍郎。

戶部尚書李汝華從新君蒞臨大寶就忙個不停。這些天每次見了周嘉漠都是要補人。如今見周嘉謨肯來戶部,立即讓自己的長隨去沏自己最愛的好茶。

周嘉謨見李汝華熬得兩眼滿是血絲,心裡頓生愧疚。

“茂夫,你這麼做可不成。事必躬親會累垮你自己的。”

李汝華接過長隨送上來的熱面巾擦了擦天,然後舒服地長嘆了一句。

“明卿,我這幾天雖然很累,但是心裡很爽快。只要想依著陛下的提議做徹底了,就不虞黎民百姓再有飢餓了。我和你說,陛下派戶部去福建取甘薯,我問了福建籍的主事,他說那甘薯畝產不須肥田,就能收穫千斤以上。從萬曆二十幾年間,此物就在福建已經遍地種植了。”

“那太好了。能讓天下無饑饉,可是千秋功績。”

李汝華輕呷了一口熱茶,“有了甘薯,明年再多半數的耕地,還不需要給藩王那麼多的俸祿了。只要想到這些,想到戶部明年會有餘銀,我這戶部尚書才算是稱職了。”

周嘉謨的心裡對李汝華的評價很高,這就是一個做實事、不黨無私的君子。

“我知你能幹,只我見到的這五十年的戶部尚書裡,最後能名存青史的你一定是頭一個。”

李汝華搖頭,“明卿不是我能幹,是我的機緣好。雖然我入仕比你晚,也有四十年了。說句推心置腹的話,就是先帝執政,會不會這樣查隱田,會不會皇家一體繳納賦稅?就是張太嶽自己還是阡陌相連呢。對了,我問你要的人,你可能最近派過來?我和你說,堅決不要那些名頭響亮不會做實事的。戶部雖然看著人多,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每人都要擔著一省的事務呢。”

周嘉漠從袖袋裡抽出那頁戶部侍郎和郎中的備選名單,遞給李汝華。

“這幾位我看了他們的歷年考核,都有主政一方的經驗。目前看人品可以,才能也符合你的要求,到底能不能適合你的戶部使用,那就要用起來之後才知道了。你看看這幾位你是否合意,或者你有其他的人選,也不妨提出來。”

李汝華仔細看過以後,將那候選名單還給周嘉謨。

“明卿,我不喜歡東林那些人。戶部這裡,也不想進一個東林的。不然內部爭持起來了,很快會帶得整的戶部分派別的。人心都在爭論對錯上了,我這裡只要埋頭做實事的。”

“茂夫,不是每個東林的人都是你說的那樣。你看楊漣,這一個月不就做的很好。”

李汝華立即搖頭,“不成。我聽說楊漣也參與彈劾方從哲了。我知道他是先帝器重而破格拔擢的顧命大臣,他能指出先帝的過失,是不畏生死、有眼光,我那時候對他期冀很大的。

但是他缺少看大勢做事的眼光。

陛下這樣的性格、行事手段,方從哲做首輔是最好的。把方從哲從首輔的位置彈劾下來了,勢必要廷推首輔,每一次廷推都會引起不必要的爭吵,最後常常會朝臣互相彈劾的混亂,然後所有人都忘記了手裡的正事要做。”

周嘉漠知道李汝華說的不錯,但是把楊漣從戶部郎中的人選中劃掉,他又捨不得。心裡為他惋惜不已,就繼續勸李汝華。

“楊漣曾做過知縣、戶科給事中,是有名廉吏。到你這裡做戶部郎中,不論人品和才能,都是最適合的人選之一。我聽說陛下找他去乾清宮之後,他與左光斗立即撤回了彈劾方從哲的奏摺。他才入仕十三年、回朝也沒多久,不同你我這樣站在高位看久了這朝堂的老不死。”

李汝華見周嘉謨極力相勸,也不好不給吏部尚書面子。便勉勉強強地說:“既然你這麼看好他,就讓他來戶部做郎中吧。但是我可與你說好,他要是在戶部裡搞東林那一套,我要找你算賬的。”

“好好好,若是那樣,我就把他送與都察院,與六科那些人一起做伴當御史去。”

周嘉謨見李汝華認可了一個郎中,長出了一口氣。繼續與他推薦自己選中的其他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汝華卻道:“我收楊漣是因為他是顧命大臣,別的人你再斟酌斟酌。陛下要把南京六部的人都調過來,你再幫我多參詳幾個吧。”

“茂夫,這幾個我真的是反復推敲斟酌過的。”

李汝華見周嘉謨不肯讓步,只好對他直言。

“明卿,我看好南京的戶部尚書汪應蛟。只是無論資歷能力做戶部的左侍郎都有些屈才呢。”

周嘉謨膛目結舌。

“茂夫,你可真敢想。他也應該有七十歲了。去南京六部也是養老的。”

“可是陛下要把南京六部合過來,他過來做尚書不可能,做左侍郎雖然屈才,也不直接致仕要好。不然你問問陛下的意思,再問問汪應蛟本人肯不肯?”

周嘉謨只好接受了李汝華的建議,帶著自己辛苦挑選出來的各部亟待補充的侍郎人選名單,懨懨地去乾清宮求見天子。

/">/a>)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