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開禧北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傳說寧宗的母親李皇后夢見一個大太陽墜落到庭院裡,用手承接它,從而懷孕有娠。寧宗出生當天夜晚,祥光繞室。

紹熙五年(1194年)六月,孝宗去世。老爹死了,兒子總得出來辦喪事啊,不要說皇家了,這道理隨便哪個人都懂。可是光宗卻無動於衷,任是大臣們怎麼勸,他都漠然不應。李鳳娘本來就恨死了與自己作對的公公,她可不樂見前皇帝的“哀榮”,自然阻止光宗前去。宋朝的文弱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尤其是南宋。其實文弱不文弱,只要看看皇帝就行了。不說軍國大事,單是後宮,三代皇帝都搞不掂一個女人,結果反是皇帝自己被逼得發神經。指望這樣的皇帝恢復中原,豈不是緣木求魚?

光宗不肯辦喪事,韓侂胃只好請太皇太后吳氏代替光宗舉行祭禮。韓侂胃又奏光宗說:“皇子嘉王擴,一向仁慈孝順,應立於儲君,以安定人心。”光宗立即批示:“歷事歲久,念欲退閒。”在舉行祭禮時,韓侂胃、趙汝愚等率文武百官在孝宗靈柩前請求太皇太后吳氏宣示光宗禪位詔,太皇太后吳氏宣讀:“皇帝心疾,未能執喪,曾有御筆,欲自退閒,皇子嘉王趙擴即皇帝位。”趙汝愚出來後,把太皇太后的意思告訴趙擴。趙擴堅決推辭道:“恐怕會揹負不孝的罪名。”趙汝愚說:“天子應當以安定社稷、國家為孝,如今朝廷內外憂心忡忡,害怕混亂,萬一發生意外變故,置太上皇於何地?”大臣們於是把趙擴從人群中擁出,趙擴卻推辭說:“上告大媽媽,臣做不得,做不得。“太皇太后吳氏立刻命太監說:“去拿黃袍來,我親自給他穿上。”趙汝愚立即率文武百官跪拜三呼萬歲。趙擴登位,史稱寧宗。寧宗高鼻梁大眼睛,見過寧宗的術士說他是標準的龍顏,龍顏的標準。

韓侂胃,位元組夫,北宋名臣韓琦之曾孫,母親為宋高宗吳皇後的妹妹。自己娶吳皇後的侄女為妻,侄孫女就是宋寧宗的恭淑皇后。韓侂胃本欲藉此定策之功,獲取節度使之職。但趙汝愚卻認為“外戚不可言功”。最終韓侂胃只升一階,授為宜州觀察使。他大失所望,對趙汝愚懷恨在心。

宋寧宗繼位後,重用了使其登上皇位的趙汝愚和韓侂胃兩位大臣,任命趙汝愚為宰相,韓侂胃為樞密院都承旨。

趙汝愚出生於皇族宗室,他收攬名士,想有一番作為。然而韓侂胃排斥趙汝愚,慶元元年(1195年)二月,趙汝愚罷相,出知福州。

慶元六年(1200年)韓侂胃的侄孫女韓皇后去世,中宮之位空缺。楊貴妃和曹美人當時都很受皇帝寵愛。因為楊貴妃擅於權術,韓侘胃對寧宗說女人才學高、知古今、性機警不是好事,建議立性格柔順的曹美人為後。

楊貴妃出身微賤,隨母張氏入隸德壽宮樂部,楊妃麗質聰明,聞聲即悟,雛喉嬌小,按節能歌,並且生就一副楚楚身材,亭亭玉貌,所有六宮婦女,自妃嬪以下,均覺相形見絀,因此都嘆為尤物。未幾母老歸籍,獨女留宮中,入侍吳太後,善承意旨。太后頗加憐愛,遂賜與寧宗。寧宗見她色藝過人,當然欣慰,遂封為婕妤,累遷至貴妃。此時與曹美人陰爭後位,竟仗著心靈手敏,奪得錦標,又恐韓侂胃與她反對,或至封詔駁還,所以請寧宗書就兩紙,一紙照常例頒發,一紙特交楊次山,囑令先示朝堂,免致中變。及侂胃聞知,沒法變更,只好仰承上意,聽百官準備冊後隆儀。

孝宗初年,追復岳飛原官。淳熙六年(1179),加諡號武穆。嘉泰四年(1204),寧宗、韓侂胃又追封岳飛為鄂王,給予政治上的極高地位,以支援抗戰派將士。秦檜死後,宋高宗加封他申王,諡忠獻。孝宗時揭露秦檜的奸惡,但還沒有改變爵諡。開禧二年(1206),寧宗、韓侂胃削去秦檜的王爵,並把諡號改為繆醜(荒謬、醜惡。)。貶秦的制詞說:“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一時傳誦大快人心。

韓侂胃對秦檜的貶抑,實際上也是對投降、妥協勢力的一個沉重打擊。崇嶽貶秦,為北上抗戰作了輿論準備。同年五月,宋寧宗下詔北伐金朝,史稱“開禧北伐”。

開戰之前,一些有識之士提出此時進行戰爭對宋朝不利,認為這場戰爭幾無勝算。武學生華嶽上書,認為這次北伐將“師出無功,不戰自敗”。結果華嶽被削去學籍,遭到監禁。

開禧元年(1205)年底,河東招討使吳曦秘密接受金朝的詔書、金印,作蜀王。宋軍伐金的部署遭到嚴重的破壞。

長期以來堅持抗戰的四川軍民,對吳曦的叛賣展開了強烈的反抗。吳曦召用大安軍楊震仲。楊震仲拒不附逆,服毒藥自殺。陳鹹剃去頭髮,拒絕向金朝臣服。史次秦自己弄瞎了眼睛,拒不作官。一些官員也都棄官而去。隨軍轉運使安丙卻受偽命,作了吳曦的丞相長史。楊巨源策劃討伐吳曦。他找到安丙說:“先生做逆賊的丞相長史麼?”安丙見勢不妙號哭說:“我沒有兵將,不能奮起。必得有豪傑相助才能滅掉此賊。”楊巨源與李好義便偽造皇帝詔書,任命安丙為招撫使,誅殺反賊吳曦。李好義等七十多人闖入偽宮宣讀詔書,兵士都散去,吳曦當場被斬殺。吳曦稱王僅四十一天。

韓侂胃得知吳曦叛變後,曾密寫帛書給安丙說:“如能殺曦報國,以明本心,即當不次推賞。”帛書未到,安丙已奏報吳曦誅滅。韓侂胃即任安丙為四川宣撫副使。

吳曦死後,寧宗請直學院士李壁起草伐金詔書:“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宋朝軍隊不宣而戰,首先對金朝軍隊發起了攻擊。

完顏璟是金國的第六位皇帝,他確實是個人才,有人說他是宋徽宗轉世,他不僅在書法、音律上很精通,而且也很愛美人。宋徽宗在世時最喜愛的古琴是由唐代雷威製作的“春雷”,而這把上好古琴隨著北宋王朝滅亡落到金章宗手裡,章宗對此琴甚是喜歡,整日形影不離,甚至臨終前還要求此琴陪葬。

金章宗極其寵愛一位李姓女人,名叫李師兒。可能大家對宋徽宗寵愛的李師師還有印象,看到這位女人的名字,只能用“雷人”形容。

還有金章宗所寫的“瘦金體”,與宋徽宗筆下的字幾乎可以亂真。在大家都以為某字帖出自宋徽宗筆下時,實際上卻是金章宗寫的,《女史箴》就是最好的例子。

金章宗對宋徽宗十分崇拜。北宋滅亡時,宮中所藏書畫皆被金人虜去,其中就包括宋徽宗的作品,金章宗對這些可以說是愛不釋手,甚至還高價收購宋徽宗使用的蘇合油煙墨。

開戰初期,宋軍收復了一些地方,但由於金朝事先得到風聲,覺察到南宋“將謀北侵”,因此在遭到進攻後立即進行反擊。宋朝軍隊由進攻轉為防守。在金軍的大舉進攻之下,真州(今江蘇儀徵)、揚州相繼被金軍佔領,和尚原與大散關也被金軍所佔。

第二年這場戰爭以宋朝戰敗而結束。

接著又是兵敗之後的和談,?韓侂胃徵求人才出使,選得蕭山丞方信孺。方信孺至汴入見金帥宗浩。宗浩道:“宋若稱臣,就江、淮間取中為界,若稱子,即割大江為界。且斬首謀奸臣函首來獻,並添歲幣五萬兩匹,犒師銀一千萬兩,方可議和。”方信孺不答,歸見韓侂胃,侂胃問金帥作何語?信孺道:“金人要索五事:一割兩淮,二增歲幣,三索歸附人,四犒軍銀,還有第五條不敢明言。”韓侂胃道:“但說無妨。”方信孺躊躇片刻,竟脫口道:“欲得太師頭顱。”韓侂胃聞言大怒,決意再度整兵出戰。

寧宗下詔招募新兵,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院都承旨指揮軍事。

辛棄疾接到任命時已重病在身,於當年九月十日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朝廷聞訊後賜對衣、金帶,特贈四官。

這時主和派又形成了勢力,楊皇後是主和派的代表。因當年寧宗選皇后時,韓侂胃沒有傾向於她,楊皇後懷恨在心,同時也認為北伐過於輕率。她透過皇子向寧宗進言:“韓侂胃再啟兵端,將危社稷。”宋寧宗很猶豫,一時難以定奪。楊皇後擔心寧宗走漏風聲,如果讓大權在握的韓侂胃知道,後果將十分嚴重,就與史彌遠、錢象祖等人密謀,設法除掉韓侂胃。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楊氏兄妹認為誅殺韓侂胃的時機已經成熟。楊次山在上班的路上布控,把誅殺韓侂胃的任務交給夏震,夏震聽說要此事後吃驚得要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以理解,從大將軍到死人也這麼簡單?楊次山拿出聖旨在他面前晃了一下,夏震說有聖旨就行。韓侂胃大步流星地走在上班的路上,夏震帶領殿前侍衛將他挾持到玉津園中。寧宗聽說後立即下旨要追回韓太師,楊皇後一把奪過聖旨,哭著對寧宗說:“韓侂胃要廢掉我和兒子,還殘害兩國生靈!若要追回他,請讓我先死!”寧宗只好作罷。

韓侂胃被殺後,史彌遠立即派人將韓侂胃和蘇師旦的首級送往金朝示眾。

有人問寧宗:紹興秦檜主和,王倫出使,有人請斬檜以謝天下。開禧侂胃主戰,倫之子復出使,竟函其首以請和。是主和者當斬,還是主戰者當斬乎?

宋寧宗說:“恢復豈非美事,但不自量力爾。”有太學生作詩諷刺道:

自古和戎有大權,

未聞函首可安邊。

生靈肝腦空塗地,

祖父冤仇共戴天。

晁錯已誅終叛漢,

於期未遣尚存燕。

廟堂自謂萬全策,

卻恐防邊未必然。又說:

歲幣頓增三百萬,

莫遣當年寇準知。

趙擴作為光宗惟一的子嗣,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光宗即位後,他受封嘉王,到宮外府第居住,光宗不僅將自己在東宮時收藏的圖書全部賜予他,還親自挑選了黃裳、陳傅良、彭龜年等一批名儒擔任他的老師。

儘管寧宗好學,但他似乎只注重讀書的數量,對書中的內容意義卻是一知半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即位不久,群臣的奏疏因為得不到他的批覆而堆積如山。後來凡是大臣的奏章,寧宗一律批“可”,不過都批“可”等於沒批,如果兩位大臣的奏章針鋒相對,皇上都批了“可”,到底以誰為是呢?

即使臨朝聽政,臣下們也難得聽到寧宗自己的看法。負責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衛涇說:“陛下每次面見群臣,無論臣下奏什麼,時間多長,陛下都和顏悅色,沒有一點厭倦的樣子"。寧宗耐性好,但這並不能幫助他解決任何問題。他既沒帶腦子也沒帶嘴,只空帶了一雙耳朵,大臣們的論奏聽完了就完了,既不表態,也不決斷,進奏者已經口乾舌燥,最後卻仍然不得要領。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寧宗不僅頭腦簡單,而且身體也不好。寧宗宮中有兩位小太監,經常揹著兩扇小屏風作寧宗的前導。隨便到什麼地方,總把屏風面對寧宗。屏風上寫著戒條:“少飲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如果有人勸寧宗喝酒與吃生冷食物,他就指屏風上戒條給對方看,大臣們也就不敢了。

當然,寧宗為人尚不失仁厚,對民間疾苦頗為關心和同情。即位前,他護送高宗靈柩去山陰下葬,路上見到農民在田間艱難稼穡的場景,感慨地對左右說:“平常在深宮之內,怎能知道勞動的艱苦!”即位後,寧宗幾乎每年都頒佈減免各種賦稅的詔書。在個人日常生活上,寧宗也力行節儉。他平時穿戴樸素,並不過分講究,飲食器皿也不奢華,使用的酒器都是以錫代銀。有一年元宵夜,一個宦官見寧宗獨自端坐在清冷的燭光下,便問:“上元之夜,官家為什麼不大擺宴席慶祝一下?”寧宗愀然答道:“你知道什麼!我們在紙醉金迷的皇宮裡高消費,又有多少勞苦大眾還在水深火熱中掙扎,吃不飽穿不暖過不了年?朕怎麼能有心思飲酒呢?”有一次他前往聚景園遊賞,臨安的百姓爭相觀看,以至於有人被踐踏踩死。寧宗知道後十分後悔,從此再也不出宮遊賞了。

卻說秦鉅的曾祖秦檜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奸臣,由於他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了民族英雄岳飛,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成為人人唾罵的千古罪人。然而他的後代秦鉅卻走著與他截然相反的路,成了一名忠心報國千古傳誦的英雄。

寧宗嘉定十年(1217)二月,也即是岳飛被秦檜謀害75年之後,金兵再度大舉南侵,將進犯蘄州。面對金人的進攻,宋寧宗緊急召集群臣商議抗金的對策,可是滿朝文武大臣都默不作聲。寧宗見狀,大怒道:“如今國難當頭,難道你們中就沒有一個肯為國盡力的嗎?”

此時老將趙放走上前來道:“奏請皇上,微臣認為秦鉅而今正當盛年,文武兼備,且報國心切,完全可以擔起抗金大任,領兵退敵。”

話音剛落,另一老臣立即上前反駁道:“秦鉅是大逆賊秦檜的曾孫,秦檜惡貫天下,萬世唾罵,用這種人抗金,一則遭金人恥笑,二則貽誤國家,萬萬不可!”

趙放則據理力爭,反駁道:“秦鉅雖是秦檜的後人,但人各有心,心心各異,我們怎麼能根據他的先人表現來判斷他的好壞呢?”

雙方爭論不休之時,寧宗對秦鉅不滿曾祖投敵賣國殘害岳飛父子,想用實際行動洗刷秦家奇恥大辱之心早有所聞,當即聽取了趙放的意見,擢升秦鉅為蘄州通判,兼領守備事務。

秦鉅到了蘄州,決心竭盡全力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

蘄州在軍事上是一戰略要地,秦鉅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他一到蘄州,一邊加緊軍事訓練,一邊抓緊修築防禦工事,積極做好抵抗金兵的準備。果然防禦工事剛剛竣工,10萬金兵湧至蘄州城下。面對強敵,秦鉅親自登城督戰,激勵士兵奮勇殺敵,堅守城池。同時派人火速趕回臨安,請求朝廷速派援兵,以解蘄州之圍。

然而終因寡不敵眾,加之援兵不到,蘄州城被金兵攻破。當金兵如潮水般湧進城來時,秦鉅已身受重傷,血染戰袍,但他仍然拼死殺敵。一位將領衝過來對他哭喊道:“通判大人,蘄州城無法再守了,不如立即率軍突圍,衝出城去,待與援軍會合後,再圖收復蘄州吧!”

秦鉅答道:“眼下不能指望援軍,我已誓與蘄州城共存亡!”說罷,便帶著兒子秦光及全家7口人,毅然衝進熊熊烈火之中,壯烈捐軀。秦鉅和他的兒子秦光以他們的高風亮節和英雄壯舉,贏得了後人的敬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