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備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奪魁比武的事情給文搏突然帶來了一絲緊張感,原本在他的計劃中約戰馬三然後殺了他是一件非常輕鬆的小事。可不曾想這件事情在有心人的操縱下變成了很正規的比賽一般。

這讓文搏彷佛回到自己是個格鬥運動員的時期,要備賽要訓練,滿懷期待的等著那一天到來。

所以回到武館,文搏一如往常的沒有絲毫懈怠,獨自到了校場開始訓練,正好等待翁師傅回來。

一邊加大訓練強度,文搏腦子裡也沒閒著。

作為格鬥選手的時候,備賽會有教練助教替他分析對手制定戰術,還會儘量的為他尋找跟對手風格相近的陪練進行模擬實戰。可到了這個時代沒了教練團隊,文搏就得自己想辦法。

首先是在奪魁比武這個陌生的比賽模式下,文搏不清楚自己能不能帶兵器帶護具,到底是比拳腳還是跟實戰一樣百無禁忌殺招盡出。

第二點就是缺乏相似風格的陪練,這個問題倒是有解決的辦法。八卦掌是拳種裡的顯學,在津門練八卦掌的幾乎每個武館都有,可是文搏需要的是一個頂尖的八卦掌武師。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鄭山傲,可是斯人已逝,還是自己親自動的手,顯然沒法給文搏提供幫助了。

所以他將目標換成了另一個人,一線天。

一線天身兼八卦八極兩家之長,八極也是極為剛硬的功夫,跟形意拳頗有幾分類似。加上一線天八卦掌的功夫很有造詣,幾乎是文搏現在最好的陪練。

唯一的問題是去哪找一線天,而且他是否會答應。

想到這,文搏心裡的另一個想法也有些躍躍欲試,不過他還是按捺住心中的衝動,繼續沉浸在對身體的磨鍊當中。

因為文搏還得等待翁師傅回來。

可平時辦事利落的翁師傅今天格外磨蹭,文搏從下午等到天黑,又在武館裡吃過晚飯,翁師傅依然不見蹤影,讓文搏都有些忍不住想派人去尋他。

就在文搏快等到不耐煩的時候,翁師傅累得死狗一樣呼哧呼哧的趕了回來。

還沒進武館,翁師傅就在門外大聲吆喝。

“來個人幫忙啊!累死我了。”

聽見翁師傅喊話,文搏覺得自己從沒這麼想念過翁師傅。都不用其他人過去,文搏三步並作兩步,從校場一熘煙的跑到門口,就要迎接翁師傅。

可剛開啟武館門,文搏都不由得為之一愣。

為何?

只見翁師傅這會兒身上穿這件洗的發黃的白背心,滿頭大汗淋漓靠在一輛三輪的把手上喘個不停,好像下一秒就要去世一樣。

再一看後頭,文搏知道了翁師傅為何如此疲倦。

那三輪的後鬥裡竟裝著足有十幾根實心鋼棍,每個粗約兩指有餘,長度更是遠遠超過了三輪車後鬥的極限,一大半都露在外頭,前後各伸出很長一截。

見著文搏親自出來迎接,翁師傅把自己的外套當做汗巾擦去滿頭汗水,扶著車把手下來,氣喘吁吁的說道;“文師傅,幸不辱命,給您拖回來了,你先看看。”

說完,翁師傅看到武館的武師、弟子們也有不少探頭張望的,又是一陣吆喝讓他們幫忙搬進武館裡。

這倒不需他人代勞,文搏讓翁師傅先行休息,自己一把摟住大概十來根實心鋼棍,鼓足雙臂力道緊緊箍在懷裡,然後勐一發力扛上肩頭。

好傢伙,文搏低估了這十來根鋼棍重量,只怕得有四五百斤不止,肯定比武館裡最大的石鎖還要沉重。

也不需要別人幫襯,文搏一人就輕鬆扛著這沉重的鋼棍穿堂入舍,走到了校場裡方才放下。

翁師傅這會也端著個琺琅杯子緩緩跟了過來,文搏一看那杯子花紋精美造型獨特——這不是個搪瓷杯嗎?文搏小時候還用過呢。

翁師傅不知道文搏想著什麼,不等文搏發問,就自個解釋起來。

“文師傅,您先別急,這些鋼棍是沒加工的我就給您帶了回來。”翁師傅還有些喘著粗氣,大沽造船廠雖說也在津門,可是用三輪車拖著幾百斤東西走街串巷對翁師傅這個年紀還是有點難度,也多虧他平日裡練武,否則只怕半路就得歇了。

至於翁師傅說帶回的槍桿子,現在還只能叫做鋼棍的東西根本沒加工成文搏要求的模樣

文搏先不答話,從中挑出一根鋼棍,如同握著大槍桿子一般端在手中,兩手間隔約兩尺距離,一入手,文搏就發覺手感不對,於是調整到間隔三尺這才好些。再一抖動,好傢伙,硬度極為可靠,三米長的鋼棍一點晃動弧度都沒有,這槍要是想抖槍花,只怕慣性大得驚人。

不過文搏倒是不太在意,他現在的槍術已經跟棍法結合,槍棒的用法倒是不太講究抖槍花,反倒是這個重量對他槍招中夾雜棍法十分有利,砸、揮、掄的威脅性都會增加到一個恐怖的境地。

“這重心太靠前了,而且長度不對吧。”可這鋼棍的問題也很多,文搏都不用具體測量,拿在手裡就知道個一清二楚。

翁師傅趕忙解釋來龍去脈。

事情一開始不像鄒容想的那麼簡單,雖然翁師傅打著鄒容的名號很容易就見到了裡頭的某位能話事的,可是人家也不樂意單獨賣一兩根鋼棍出去。

無奈之下翁師傅先是錢財開路,然後像模像樣的籤了個協議訂購了一批最少十五根的“實心鋼棒”,寫得用途是當做武館教學器具。

到了買下鋼棍這一步其實還算順利,到了要符合文搏需要的規格時,就出了大問題。

首先鄒容說的用造槍的無縫鋼管當槍桿這件事就不成,太細了。若是長度超過兩米強度韌性都會出現問題,根本無法支撐作為槍桿的要求。

好在那話事的腦筋一轉,拿來了花機關槍的套筒原料。

翁師傅當時拿在手裡就覺得事情成了,粗細大小都可以完美符合文搏要求,長度上短了一些,可是他們的實心鋼棍最長就這樣。

除此之外,不用文搏去說,翁師傅都知道規格有些不對。

因為槍桿子其實是一個類似圓臺的物體,尾部粗頭部細,對於重心還有很高要求。此時的造船廠有生產線有車床,可是這裡的工人們平日裡不用整體加工長度快三米的實心鋼棒啊。都是直接截短了再進行加工的。

這時候,造船廠裡的熟練工人們聽說翁師傅是要用這東西做槍桿,雖然咂舌稱奇但還是給出了有可行性的意見。

找人用砂輪也好,機床也罷慢慢磨掉厚度,這樣透過調整前後端粗細控制重心。這個辦法雖然聽起來不錯可是實際操作起來就問題頻頻出現,要不是重心錯了要不就是重量分佈不均勻。

無奈之下,翁師傅鎩羽而歸,拖著一車沒加工的實心鋼棒回來了。

對此事,文搏的看法是翁師傅被人忽悠了,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就是如此。

就算造船廠的工人再不熟練,拿砂輪硬磨都能磨出符合要求的槍桿,人工成本會提高。可這年頭,人工成本那是最不值錢的。

人家分明是磨洋工想要你多給些錢,可是翁師傅沒想著這事,就這樣帶著鋼棍回來了。

只能說鄒容的面子不太好使,翁師傅的大洋也受了冷遇。當然這也跟大沽造船廠現在是個背景雄厚有關,人家背後靠著的是各地軍閥,自己生產的東西更是不愁銷路,壓根不把武館裡的關係當一回事。

無奈之下翁師傅就拖回了這一車半成品鋼棍,根本不能使用。所以兩人商議片刻,最後還是得再找人加工,不但要調整成前細後粗,文搏更是特意拿毛筆標記了重心,等著明天再送到鐵匠鋪裡請人加工。

當然槍頭的事情翁師傅也沒忘,明日正好一齊解決。

折騰一陣,文搏向來早睡,這年頭晚上也沒啥娛樂,文搏體質提高後雖然對於睡眠要求不那麼高,可是他的習慣還是促使他很快進入安眠。

直到第二天一早,生物鐘喚醒了文搏。三下兩下的爬起床來,文搏就跑到校場開始鍛鍊。

等他差不多練完,翁師傅也在外頭給他買了早餐回來,兩人一合計,翁師傅決定先運兩根實心鋼棒到鐵匠鋪,然後把三輪車還了——造船廠裡借的,不然翁師傅還真運回不來這麼多貨物。

文搏吃著早點,陷入了選擇困難。

他腦子一直沒閒著,知道備戰要找個教練團隊分析對手分析戰術,他最好的選擇是陳識。

陳識功夫高深經驗豐富,走南闖北跟各派武學都有過切磋,無疑能給文搏獨到的見解幫助。

還有就是陪練,文搏心目中的第一目標是一線天,但是文搏當時跟他交過手後就沒了聯絡。現在想來津門裡知道他蹤跡的可能是李書文老爺子,作為一線天的授業恩師,肯定能夠聯絡到一線天。

一想到槍桿還在加工,文搏決定還是先等造好了一併帶上,再去拜訪李書文前輩,如果有機會也能讓李前輩指點一二。

文搏行動力一向很強,思索過後做出決定立馬就去辦,收拾了一下自己,又跟武館裡的武師交代去向,便獨自出了門,往陳識的武館走去。

不多時,文搏又到了陳識的詠春拳術館前。

新開的拳術館裡頭熱鬧非凡,一大早就有很多弟子在校場裡刻苦晨練,耿良辰的呵斥聲隔著院牆都清晰可見,看來他這個詠春大師兄當得還挺稱職。

拳術館的大門虛掩著,文搏推門進去,耿良辰還沒注意到他,拳術館裡的弟子們就紛紛把視線望了過來。耿良辰見著弟子走神,拿起手裡的短棍就是一陣拍打,眾人不敢張望,耿良辰這才笑著跟文搏打招呼。

“文大哥見笑了,這群小兔崽子一點定力都沒有。”耿良辰很享受現在的生活,不用出去幹活就有收入,還能隨時練武,這就是他想要的日子。

“沒事,你們繼續練,我找陳師傅有事情商量。”文搏回應,可耿良辰聽見有事情哪還呆得住,安排了徒弟們接下來的訓練任務,自己就過來帶路,往裡頭那間陳識的練功房走去。

“師父,文大哥找你。”耿良辰敲響門扉,裡頭陳識聽見後說道;“請進。”

耿良辰這才推開門,給文搏做了個請的手勢。

裡頭陳識此刻正赤著上身手裡拿著日月乾坤刀,但是只裝上一把八斬刀在前端,模擬刺刀的狀態正在演練著什麼。

文搏一眼看出了陳識這是將自己的武學改造得更接近刺刀技術,希望透過這門技術打進軍界,這還是文搏的建議。

看到文搏進來,陳識也不理會探頭探腦的耿良辰,拿起旁邊的毛巾擦擦身上汗水,說道:“文師傅請坐,今天有什麼事嘛?”

“無事不登三寶殿,當然是有事情請陳師傅指點了。”文搏有求於人,不失禮數的恭維一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聽文搏是找陳識談比武的事情,耿良辰更加感興趣,搬了條小馬紮就坐在一邊,等兩人說話。

陳識懶得理會這傢伙,思索一二給出建議。

“奪魁比武,高臺爭繡球,確實有點像我老家那塊的玩法,不過比武不是舞獅,看上去臺子穩固寬闊許多,裡頭兇險更甚啊。”陳識從文搏那聽見他昨日見聞,眉頭皺起覺得有些難辦。

“是啊,文大哥功夫肯定是強過馬三,但是這爬上臺子打架,不只是看功夫高低。”耿良辰插嘴道,他想象一下,在十米的未固定高臺上動手,稍有失手就得跌落重傷,實在是驚險異常。

“我也覺得這一戰不簡單,他們確實找著了我的弱點,在高臺上我的很多功夫都施展不開,力量優勢也難以發揮,主要看的還是靈巧功夫。”文搏哪能不知道裡頭厲害,如果單憑速度靈活文搏自信不弱於任何人,但是他天生的體型限制了在狹小空間的作戰。

就像那些攀巖跑酷高手,大多是精瘦型別的選手,太過強壯的肌肉非但不能給他們提供幫助,還會影響靈活增加負擔。文搏覺得自身力量能夠支撐自己完成同樣的高難度動作,但是客觀的環境沒法改變,馬三可以往臺子底下一躲,伸縮自如的進攻防守,可文搏這體型根本沒法進去跟他交手。

到時候馬三或許沒法奪魁,但是文搏同樣不好受,一直防備著馬三不敢去搶繡球。

“能不能這樣,先不等上臺子就把馬三打敗,這樣他八卦掌再高明也白瞎。”耿良辰充當狗頭軍師一職很是盡力,馬上提出建議。

陳識搖頭否決,“難,兩人各站一邊,馬三肯定做好充足準備開場就去攀越高臺,文師傅繞過去一定追之不及。”

這個問題文搏也想過,自己速度雖快也不可能在馬三爬上臺子前幹掉他,一旦馬三上了臺子自己還在下頭,那就已經輸了一大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高臺比武看似場地高度超出尋常很多,實際上真正能交手的地方應該還是最上面那一層,雙方別無退路,距離幾乎是臉貼著臉。到時候就是小巧靈活的功夫最有優勢,難怪馬三敢於主動挑戰。

“來者不善啊。”耿良辰感慨一句,又想了個辦法,“應該可以帶兵刃吧?文師傅只要爬臺子速度不差他太多,手裡拿著大杆子到了後頭幾層雙方距離不遠,直接隔著臺子戳他丫的!”

這也是文搏之前考慮過的,戰書上的內容十分稀少,根本沒規定護具、兵刃相關的內容,所以這事情還難說。

倒是街頭出身的耿良辰非常適應這種戰鬥形式讓文搏刮目相看,絲毫沒有當今習武之人的矜持之意,只求最快最狠的解決對手,暗合武學真諦。

“好辦法,他們想用高臺比武限制我,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知道我是使槍的,在兩米的擂臺上槍法再高也沒空間施展,倒是半路上反而是我的優勢。”文搏眼睛一亮,果然是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咱們三個真是太聰明了。

陳識不太看好這個辦法,還是那句話,半路動手雖然發揮了兵刃長度優勢,但是一招沒中就會落後,如果馬三竭力閃躲或是格擋一槍硬往上爬,文搏這就算是輸了。所以這辦法看似不錯但是不太穩妥,只能當做備選。

三個人苦思冥想就是難以破解局面,最後陳識一拍手提出了方桉,“先別管那麼多,咱們搭個臺子試驗一二不就成了?文師傅,我做你對手,到時候咱們在高臺上比劃比劃!”

陳識自告奮勇,文搏求之不得,雖然他想著的陪練是一線天,但是陳識願意幫忙同樣很好。於是陳識就去找人搭個簡易架子,到不用真的擂臺那般規格,反正現在的建築工人也是用木頭做的腳手架,高十米的架子本身就穩定性不佳,雙方也只是模擬,不用那麼講究。

這邊說好等架子搭好再來,文搏告辭陳識,往武館走去。一路上,文搏心裡想著等翁師傅回來了,就可以拿著新打造的大鐵槍去李書文那走一趟,雖然約的時間是一個月後較量武藝,但是提前過去切磋一下,李書文前輩估計也不會拒絕。正好還能打聽打聽一線天的訊息。

看上去文搏離開沒多久,實際已經在陳識那邊吃過飯,時間過去半天了。

於是文搏回到武館,果然翁師傅已經回來有一段時間了,他這會正拿著布條在一根鋼棍上纏繞。此時尾端已經纏好並且綁上紅線,中段也快完工,看上去格外顯眼大氣。

“喲,文師傅您回來了,瞧瞧合心意嗎?”翁師傅看到陳識回來,將最後的線頭截短捆好,勉強把鋼棍,或者說槍桿拿在手裡豎著放好,示意文搏拿過去嘗試一下。

文搏滿懷期待,拿在手中一橫,果然重心已經調整到他標記的位置,纏上黑布之後手感舒適不說還防滑。整體槍桿前細後粗,和標準的大槍桿子類似,就是粗細上面要小上一號,這跟材料有關,鋼鐵的硬度遠勝木材,自然不需要做的那麼粗,但是柔韌性幾乎沒有,這是與木製槍桿最大的差別。

重量雖然沒有具體稱量,但是比之前輕上些許,整根槍桿長三米,重約三十來斤,算是文搏當時給出的規格下限,所以他使用起來其實偏輕。

實際上三十斤的實戰兵器已經非常誇張,哪怕是戰場上用的骨朵、巨斧都不會有這個重量,與其說文搏手裡拿著的是一杆鐵槍,不如說是一把長達三米能砸能刺的重錘。

接著文搏又到校場裡演練一番,整個精鋼大槍猶如一條狂龍舞動,隔著老遠翁師傅都覺得一陣寒風鋪面,那“呼呼”的破空聲任誰都知道挨著就死碰著就傷,也不知道文搏怎麼能使得動這麼沉的兵刃。

“很好,非常完美,就是槍頭呢?”文搏試過之後非常滿意,但是看向槍頭處空蕩蕩的還是突兀的棍子模樣。

翁師傅無奈的把手一攤,解釋道:“這個真沒辦法,槍頭打造不像加工槍桿這麼簡單,何況您還對造型有要求,估計得一週功夫才能做好。不過您也別急,我把剩下的鋼棍都送了過去,讓他們一齊加工了。”

這樣一想好像也挺合理,於是文搏不再糾結,跟翁師傅說自己出門有事,便提著精鋼打造的槍桿去尋李書文老爺子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