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陸文昭成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啟三年年末,遊歷天下一年多的文搏和沉煉終於回到沉陽。此時已到年末,一切都已經走上正軌,陸文昭也在等到兩人回來後,將籌備已久的婚事提上日程。

文搏都不知道他們之前離開安徽不久,陸文昭就派人去找了戚金希望他能作為女方長輩前來出席。可惜戚金沉思良久還是不敢露面,送來賀禮與書信祝賀兩人,也以長輩身份將丁白纓的生辰八字封在信中一併送到,顯然是應允了這門婚事。

這次戚金不似之前見到文搏時還有勸戒,隻字不提大局,也算是他這位長輩能做的極致了。

雖然略有遺憾,陸文昭也能理解戚金的做法,接下來一切按照古禮進行,所謂三書六禮一個都不能少,下聘禮的時候由沉煉帶隊領著一幫親兵繞著沉陽吹鑼打鼓一圈,將此事公告全城。

臘月初三,到了臨娶之日,沉王府張燈結綵,大開喜延,兩頂花藤大轎,花燈夾道,鼓樂頻吹,陸文昭騎了一匹精挑細選出來的純白高頭大馬,自個兒頭戴烏紗帽,腳踏皂朝靴,身著一身大紅圓領的錦袍,在一眾家丁簇擁下先是前往臨時佈置的陸家祠堂祭告,然後再去城南的別院迎接丁白纓。

沉煉、文搏都成了儐相,一個都沒能跑脫,陸文昭等他們回來才辦婚禮就是等著這一遭呢。各個穿一身紅色深衣,頭上還插著朵乾花,騎著白色駿馬伴隨陸文昭左右,好不氣派。

等到了別院,沉煉那紅顏知己妙玄正為丁白纓梳妝,平時多穿男裝的丁白纓不施粉黛就滿臉紅霞,在妙玄的幫助下戴上一個紫金綴玉冠,插著滿頭珠翠,盡是女真人進獻的拇指大小東珠,光是戴上去丁白纓就嫌沉甸甸的不方便廝殺。

氣得妙玄勉力把她按住,要不是丁白纓配合,妙玄估計想幫她穿上那大紅的通袖袍都極其為難。媒人這會兒也進來替丁白纓蓋上紅羅銷金蓋頭,又遞來一個金寶瓶塞進她手裡想換走那把從不離身的苗刀白纓。

可這事情丁白纓死活不答應,她說苗刀赤絮、白纓天作之合,本就是兩人感情見證,豈能不帶?

於是出奇的事情發生了,新娘子一身綾羅綢緞金蓋頭,手裡拿著把苗刀在女儐相的簇擁下進了花轎,看得周圍人嘖嘖稱奇,都連帶憐憫的看向陸文昭,覺得陸總兵只怕婚後遭重。

不過轉念一想,陸總兵是戚家軍出身,丁娘子也是,繼承了戚少保怕老婆的傳統,這下完全對上了,果真是天作之合啊。

氣氛由此更加熱烈,人人都說這是好兆頭。

沉煉一張冷臉也憋不住笑意,雖然眼睛老往妙玄身上飄,不忘調侃陸文昭道:“陸兄的赤絮呢?趕緊給他拿上來。”

牽著馬的丁修立刻吆喝著讓丁白纓的其他徒弟去找赤絮,一群人打打鬧鬧,在鼓樂班喜慶的樂曲當中直奔沉王府。

一路上又有早已安排好的障車阻攔,陸文昭抓著一大把銅錢隨意拋灑,引得眾人爭搶,要不是早有士卒維持秩序,弄出踩踏就麻煩了。

半個沉陽城的路程走了大半天才到,這時候陸文昭讓劉結的婆娘親自開啟轎門迎接丁白纓下轎,再打成同心結的紅繩一頭遞給丁白纓,一頭遞給陸文昭。二人牽著紅繩走進沉王府大門,這接親就算完成了。

此時已到傍晚,所謂婚禮大多現在黃昏時分,張燈結綵的王府照耀得猶如白晝,寬廣的院落裡擺滿酒席,新郎新娘站立堂前,由楊鎬主持拜堂。

這會兒文搏、沉煉等人就退到後面,觀望著最後的大禮,丁修滿臉怪笑跟他的師兄弟們商量著鬧洞房的事情。

文搏怕他們鬧得太過失了分寸,提醒道:“等會你們別太過分了,小心你師父明天卸了鳳冠霞帔穿上板甲來揍你們。”

“文將軍哪裡話?咱們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找師父麻煩,我們這是要去給老陸添添堵,到時候他非得過五關斬六將才能進洞房!”丁修不知從哪弄來幾根短棍,都有齊眉高度,鵝蛋粗細,他們拿在手裡掂量兩下,開始安排陣型,要以鴛鴦陣阻敵,陸文昭過不了這一關就別想入洞房。

沉煉古怪的看向給他們發兵器的裴綸,心想他怎麼跟這幫半大孩子混到一塊去了。不過沉煉也抱著看好戲的心思不去阻攔,就等著陸文昭出糗。

哪知道陸文昭精明得厲害,將丁白纓送到椒房安置,自己在外頭跟人敬酒不歇,抓著丁修等人一通勐灌,少年人哪撐得住牛飲一般的喝酒方式?而陸文昭還安排一幫軍中將校時不時竄出來擋酒,都是積年老兵,喝酒跟喝水一樣,平日裡軍紀嚴格不讓多喝,這會兒逮著人就是灌。

因此丁修的計劃根本沒能實行就先被灌倒,讓人拖著丟到後院客房裡去了。

等陸文昭進了洞房,已經月上中天,大部分人在宴席過後已經散去,文搏在廳堂之中也不用別人伺候,獨自進食。看到沉煉並未離去,開口問道:“你不是有個紅顏知己嗎?何時成親?”

沉煉一怔,他是真沒想到文搏會關心這事情,略有幾分不好意思的轉過頭去,沉吟一會才說,“不急,這時候成親就是多個弱點,我怕牽連了她。”

文搏對於沉煉的回答十分難以理解,也不好多說。他不喝酒,就把陸文昭留下的酒盞推給沉煉,繼續說道:“那你得跟人家說明白了,你這沒成親之前就和她出雙入對,總得給個名分。”

沉煉接過酒盞喝了一口,頓時皺起眉頭轉移話題,“老陸這全壞種,全是清水!弄虛作假啊!而且別調侃沉某了,文兄可有屬意的娘子?不妨派人上門說親。說起來文兄也過了及冠之年,該說一門親事了。”

文搏嗤笑道:“那也得有我看得上眼的,何況天地這麼大,豈能被他人束縛?我還是做個浪子自在。”

沉煉只當文搏推脫,反正他年紀最小,不急著成親倒也正常。倒是沉煉被文搏提醒確實動了心思,他可不是電影裡那個仕途不順的錦衣衛總旗,而是執掌一方的實權大員,心氣自信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豪爽許多也沒甚可糾結的,就想著過些天跟妙玄說清楚,幫她尋了家裡人,明媒正娶便是。

他們這邊的喜樂持續一段時間,在天啟四年,被外界稱之為“闖賊”的遼東新興勢力重新開始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文搏回來後先是檢閱軍隊,畢竟離開一年多難免擔心曹文詔練兵疏忽,最後看上去結果倒是不錯,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進益,總體還是維持了相當不錯的戰鬥力,能看出曹文詔沒有懈怠。

加上水力冶煉鍛造工坊的增加,“闖軍”的兵甲水準也再次提升,總共兩萬的士兵有三千人左右能裝備胸板甲,其餘的也是人人披甲,不過就是尋常扎甲、布面甲。好在換了新的鍛造裝置,甲葉強度明顯上去了,不用再像之前那樣堆料才能保證防護力度。

武器則是大量生產野戰能用的六磅炮,文搏本來是準備直接派人生產十二磅的拿破崙炮一步到位,結果造了一門試用品出來人人都說是好東西,然後壓根沒法普及。

因為這種炮是青銅鑄造,一門炮算上炮身炮架都將近一噸了,別說輕便,平時運輸都是很麻煩的事,完全跟不上文搏騎兵的速度。

而且這炮的成本太高,弄不出這麼多青銅來,所以最後只能降低要求鑄造六磅炮,也就是炮彈重量五斤出頭的野戰炮,主要還是可以用鑄鐵來造,體積變大、重一點但是成本低。

文搏也是後悔自己沒掌握完整的工業體系,目前的材料水平能造個板甲已經很不錯了。

除此之外根據徐光啟的圖紙,前裝燧發槍也弄了出來,就是燧石質量不太好,經常點不燃,但是技術是到位了。

可惜造炮鋼這事情技術難度還是太大,文搏一己之力真不夠看的,不過好在這才十七世紀,弄個鑄鐵拿破崙炮加前裝燧發槍配板甲已經足夠橫掃天下了。

所以在天啟四年的秋天,文搏整訓軍隊,換裝了精鋼打造的甲胃、兵刃,還列裝了部分燧發槍、滑膛炮之後,文搏小試牛刀,一路從錦州出發,進入草原。

面對只有一萬步騎的“闖軍”,此時蒙古大汗是二十多歲年輕氣盛的林丹汗。作為蒙古帝國第三十五任大汗,為了重建蒙古霸業,他本來是一直想交好建州女真一起去大明做沒本錢買賣,結果沒兩年功夫興盛勃發的建州女真連汗號都去了,剩下些餘孽隔三差五過來打劫。

前兩年還說他部下殺死了來草原觀賞風光的前英明汗奴爾哈赤僅存的三個小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讓英明汗絕後了。

此仇不共戴天,阿敏立下誓言建州女真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了察哈爾部,也就是林丹汗直屬的部落。

這話文搏當時聽到後嘖嘖稱奇,直說阿敏這人有前途,是個人才。所以這次出征蒙古特意讓他帶路。

“文將軍,這邊請!”騎著駿馬,阿敏鞍前馬後的效勞,這些年他顯得蒼老許多,但是靠著不斷出塞襲擊劫掠蒙古牧民,他總算保持住了自家部曲的獨立性,總是能維持三千人左右的旗丁,這在“闖軍”當中都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勢力了。

就是他一個女真人領著文搏打蒙古人,多多少少沾點黑色幽默,不過奴爾哈赤都沒意見,文搏也懶得說什麼。

林丹汗弄不清大明目前具體狀況,以為明軍出塞作戰,一萬多人深入草原,還是步騎結合,簡直是來送菜的。

於是林丹汗集結五萬騎兵氣勢洶洶而來。

第一戰發生在內喀爾喀部的地盤,林丹汗本想著御敵於國門之外,在內喀爾喀部的地盤打,就算稍有不利退去也只會讓明軍先把別人家打壞。

開戰之時,來歷不明的“明軍”先是一輪火炮齊射,步卒幾乎貼到五十步才開始瞄準,這時候蒙古騎兵已經承受不小的傷亡,只是即將衝擊步卒讓敵軍潰敗的動力驅使他們埋頭衝鋒。

誰料得到“明軍”步卒瞄準完都沒點火,直接開始射擊,以三段擊的形式瞬間傾斜出大量火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眨眼間蒙古騎兵在炮火和燧發槍打擊下潰不成軍,文搏趁勢親率騎兵衝殺,步卒跟隨,輕易打的林丹汗連九犛大纛都不顧了,一夜竄出三百裡方才安心。

這一戰的結果就是蒙古損兵三萬,其中大多數都是各回各家,但是林丹汗被一路追殺損失是實打實的少了近萬精銳。再加上戰後沿途搜刮,繳獲牲口十萬,以至於文搏都不得不停下腳步派人來收攏戰利品,順便補充彈藥軍械。

然後文搏率軍繼續進發,跟郊遊似的沒走幾百裡就到了林丹汗興建的都城察漢浩特,這時候林丹汗已經膽怯不敢再戰,但是剛建立還沒十年的察漢浩特聚集了蒙古帝國大量財富,這時候逃跑真是有點捨不得。

猶豫之下林丹汗居然下令蒙古人據城而守,本來就只有兩三米高的夯土城牆如何抵擋得住火炮轟擊?再加上蒙古人也真不懂守城,林丹汗大潰,幾乎僅以身免,竄逃漠北。

文搏這一戰輕而易舉的將蒙古打得潰不成軍,攻破察漢浩特後劫掠十餘萬牲口,數萬人口而回,只留下焚燒殆盡的空城。

如果說有什麼改變,除了戰爭能力之外,就是這次文搏嚴密的控制手下不能亂屠殺牧民,有組織的徵收物資可比殺人搶劫效率多了,這是經年戰爭文搏得到的經驗之一,這也算是成長了。

透過戰爭鍛鍊了兵馬,文搏在天啟五年準備偃旗息鼓消化對蒙古戰爭勝利的果實,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一個名正言順帶兵入關的機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