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沉陽之圍解除後,半個月的時間裡再無大的戰事。趁著這段時間沉陽城重新佈置防禦,修葺城牆,挖通壕溝,嚴陣以待後金可能的攻勢。

而南邊來的援軍也陸續抵達,其中五千餘家丁沒趕上戰事,只在遼陽差點兒跟後金碰撞。其餘大隊步卒從山海關出發後,奴爾哈赤見著明軍勢大不敢硬撼,後金兵鋒在遼陽逡巡不去卻不能攻下,只得調頭往北劫掠地方。

這時候不管是朝堂上下還是沉陽都松了一口氣,判斷這次戰事應該不會有大的波折,有了足夠的野戰兵力,奴爾哈赤若是再敢攻擊城鎮必定會遭到兩面夾擊。

這可不是在白山黑水的深山老林中,從沉陽出發大軍數日便到,不管哪座城市都足以堅守到援軍趕至,到時候奴爾哈赤不脫層皮哪能逃脫?

秦良玉、戚金、麻承恩等一眾總兵官也陸續抵達沉陽,參見了經略楊鎬,向他表示祝賀。

因為諸位總兵眼中,擊退建虜正是楊鎬之功。

這是楊鎬和文搏他們磋商的結果,楊鎬總算認清了自己幾斤幾兩,對於文博又敬又怕,一咬牙還真差點在身上紋個反金復明表示自己的忠心。

文搏和陸文昭一商量,覺得組織裡確實需要一個楊鎬這樣位高權重還沒能力的人當幌子。而陸文昭戰功再累加也難以升遷,文搏對於在大明內部升官也沒什麼興趣,雙方一拍即合,功勞歸楊鎬,楊鎬則對於他們在沉陽做的事大開方便之門。

於是陸文昭順利從守軍的衛所兵中挑選士卒,選拔健兒充入自家部曲,不但迅速補充了沉陽一戰當中損失,更是把直屬部曲擴張到了兩千出頭。

憑藉繳獲的戰馬輜重,加上沉陽本身具備軍械生產能力,這兩千人武裝起來,至少裝備上已經絲毫不遜色當年李成梁麾下家丁,悍勇更是在文搏率領下遠勝,雖然個人武藝上或許短時間內難以追上李成梁當年那支精銳,可現在那幫當年縱橫遼地的家丁早就衰敗得不成樣子,哪有當年風範?

因此他們手下這兩千人,已經稱得上銳卒了。

然而文搏對此還是有些不滿。

校場當中,歡呼疊聲而起,看著這一幕,站在一旁的文搏無奈的搖搖頭拋下手中令旗,揮手示意家丁們往後撤離,隨後轉身往一旁塔樓之上走去。

身後還有調侃聲不斷。

“哥老倌,你個騎兵嗯是了得!”

“那地闊是邦翹巴恩!就是襖屋裡白杆子更加恩!”

文搏雖然聽不大懂,也知道這是那幫白桿兵在這炫耀,這些天他手下家丁和白桿兵多在一起操練,如今又是一場演習下來,家丁顯然沒在如林長槍下討著便宜,而白桿兵勝了一籌自是興奮百倍。

等他上了塔樓,抱拳對著早已等候的一位總兵誠懇說道:“秦總兵麾下白桿兵當真是天下精銳,我這幫家丁訓練不綴,竟不能突破白桿兵槍陣,屬實慚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與他同在塔樓之上的是川兵的總兵官秦良玉,這位女將是最先抵達沉陽的援軍,幾乎全軍都是步卒的土司兵速度竟然跟李如楨手下騎兵不相上下,先後來到沉陽。

真不知道說是秦良玉厲害還是李如楨離譜。

聽得文搏讚譽,秦良玉澹澹一笑,她對文搏這個後輩多有欣賞。沉陽解圍的經過事後覆盤,秦良玉十分看好這位大明冉冉升起的將星,覺得他將接過當年俞龍戚虎的衣缽,在遼東建立非凡功勳。

於是她謙虛道:“文遊擊客氣了,我手下兵馬在楊寇之亂時草創,至今二十載東征西討,所歷戰事頗多,不過勝在經驗罷了。若是文遊擊親身上陣,兒郎們只怕難討得好處。”

秦良玉一開始還不知道文搏具體能耐,通州營嘯之後從手下得來的情報和事後查探,讓她只能估計個大概。可這些天裡雙方切磋數次,哪怕以秦良玉的眼光也不得不感到震驚,二十年戎馬,秦良玉頭一次見到真有存孝之勇霸王之威的勐人。

文搏知道秦良玉這是謙虛了,兩家人馬一開始並無太多交集,還是通州營嘯時雙方不打不相識。來到沉陽後秦良玉有感北地多以騎兵縱橫往來,她手下白桿兵盡是步卒難免不習慣。

而且楊鎬從他人口中得知白桿兵精銳非凡後大筆一揮調來馬匹作為腳力,讓白桿兵成了騎馬步兵,這又不得不訓練他們的騎術。

於是秦良玉尋找幾位總兵希望配合操練。

其中麻承恩倒是一口答應,可他手下著實有些不堪,哪怕是沒經歷過大規模步對騎作戰的白桿兵也輕易的將其擊敗,在第一次演習中甚至頂著騎兵往來反推一波,讓麻總兵氣得回頭就加緊操練。

後來其餘幾位總兵得知此事,就更不樂意跟白桿兵交手,覺得秦良玉這是在立威。

至於號稱北地騎兵之冠,素來有遼東鐵騎之稱的李如楨部曲,根本就沒在沉陽,如今駐紮在遼陽,秦良玉想找他也找不著,更何況兩人關係本就冷澹。

無奈之下秦良玉都準備放棄,這時候她的副手建議她尋找戚金。

雖說雙方之前有過齟齬,稚嫩的戚家軍跟白桿兵大打出手很是死傷了些人。戚金略一思忖覺得這是化干戈為玉帛的機會,便命陸文昭負責此事——戚家軍自己也沒什麼騎兵,家丁都在文搏和陸文昭手下。

陸文昭接了命令無法抽身,他需要負責後勤和募兵哪有功夫管訓練之事,這些事向來都是文搏在管,因此最後事情落到文搏身上。

文搏對白桿兵和秦良玉也挺好奇,當日就領著五個總旗兩百餘人來與秦良玉手下白桿兵合練。

一開始時家丁騎兵面對白桿兵佔盡優勢,雙方都用去了箭頭、槍頭的兵器作戰,反正白桿兵的編制裡也沒有火器,倒是不用擔心鳥銃、火炮等兵械影響。

接下來這段時間,幾乎每隔三五日雙方就會交手演練。

文搏見著白桿兵迅速成長,如今相同人數下他的家丁騎兵在自己指揮,不親自率領下已經完全衝不動白桿兵結成的槍陣,稍一靠近就是弩箭齊發,往來窺伺想從背後衝鋒就被迅速變換成圓陣的白桿兵用如林大槍阻擋。

遠近結合,陣型變換圓渾如意,一看就知道對如何反騎下了苦功。

文搏不由得佩服秦良玉練兵之強,用步兵對抗騎兵歷來就是將領頭疼的問題,只有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步卒才有在野戰中對抗騎兵的可能,但凡有人膽怯畏縮,就是整個步卒陣型崩塌的起始。

毫無疑問,白桿兵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文搏也詢問過其中秘訣,秦良玉對此知無不言。

原因說來也簡單,白桿兵全是同鄉同族之人組成,每個人都能扯上親朋關係,能夠放心的將背後交給同袍。而且作為土司兵他們有一個明軍完全不能匹敵的優勢。

那就是秦良玉的手下兵馬全是她自傢俬兵,糧餉經由她手自然不會剋扣,對於土司士兵的處置也完全由秦良玉一言而決,生死盡在她的命令當中。

文搏這才恍然,難怪明末白桿兵威名赫赫,不是人家裝備、兵法多麼高妙,秘訣在於滿餉和紀律嚴格。

一想到戚繼光留下的兵書,竟是不謀而合,所謂戰略戰術不論多麼高明,手底下士兵不行全都抓瞎,所以戚繼光死抓練兵治軍正是如此。

可惜文搏的影響力目前只能顧及自家部曲,其餘總兵如何就不是他能控制。

好在有了秦良玉率領的白桿兵作為骨幹,外加他手下兩千騎兵,近萬人的敢戰能戰士卒怎麼都能確保沉陽不失,文搏也懶得再管那些總兵如何了。

說回校場當中,文搏正在和秦良玉學習帶兵打仗的經驗。因為他如今深感自己所學淺薄,對於大軍交戰缺乏經驗,而秦良玉恰好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統帥,文搏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如飢似渴的吸取著知識。

兩人雖然名非師徒,卻有著師徒之實,秦良玉諄諄教誨讓文搏受益匪淺,愈發覺得這位總兵要不是女性只怕明末局勢真讓她能再支撐下去。

卻有人前來打斷了他們的交談,楊鎬手下一名眼熟的小吏急匆匆跑進校場,在外頭通報過後提起袍子氣喘吁吁爬上塔樓,希望兩位去將軍府議事。

不知發生何事,文搏跟秦良玉告別,先行一步帶走旗下家丁,讓他們回營休息,這才不急不忙的騎著馬往城中將軍府而去。

秦良玉目送文搏離開,回頭看向校場裡鬆懈下來大汗淋漓的白桿兵,感慨不已,對著身邊沉默恭候的一名副總兵說道:“阿哥,你覺得文遊擊如何?”

“鋒芒太甚,過剛易折。”這位副總兵儼然是秦良玉的兄長秦邦屏,他聽見秦良玉問話,思考片刻給出評價,搖頭扼腕道:“大明不是沒有能人,可有些人容不下他們。再說文遊擊傲上而不辱下,是個壽亭侯一般的英雄人物,只怕晚年不詳。”

“哈哈,阿哥看得真遠,我倒覺得他很合我脾性。”秦良玉豪邁更勝他兄長,從另一個角度說道:“我覺著他不是傲上,你或許覺得他對大人物多有輕慢,實際上他對誰都是一般態度,我作為女子身在軍中建立偌大功勳依然有人不服,而他從初見我時就是毫無嫉妒不滿,之後結交更是恪守禮義。光這一點,我就覺得他勝過朝堂、軍伍當中許多人了。”

秦邦屏想的是這等人在大明何止是格格不入?在別人眼中,都算得上狂悖無禮了。

可惜秦良玉素有主見,他這個兄長也無法勸說,只得默默點頭跟上已經下了塔樓的秦良玉,朝著將軍府而去。

等到了將軍府,秦邦屏看到在沉陽的總兵幾乎齊至,佈置在其他要塞不能親至的也派來親信隨堂聽命,這般嚴肅的氣氛自從沉陽之圍後從未再有,一時間肅殺之氣瀰漫在不大的大堂之上。

片刻之後,見著人數到齊,楊鎬臉色難看的從後廳走出。立刻有小吏上前掀開沙盤,上頭星羅棋佈的插著各色小旗代表眾位總兵麾下兵力佈置,又有一個黑色大旗正於遼北虎視眈眈,表示建虜所在。

楊鎬一言不發,拔出黑色大旗然後狠狠釘在沙盤之上,神色難看的掃視一週,沙啞著聲音問道:“局勢危急,為之奈何?”

不怪楊鎬打謎語,眾人見著他拔出黑旗還有些疑惑,等黑旗釘下無不色變。

因為黑旗所在,竟是遼北重鎮,開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