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巨人崩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大量提拔親信,蘇聯政壇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為核心的特權階層。貪汙、盜竊和將國家財產據為己有的現象非常普遍,行賄成風,生產效率低下。

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後半部分,被稱為蘇聯的"停滯期"和"僵化期"。此時,蘇聯的特權階層羽翼豐滿。

據俄羅斯專家估計,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特權階層發展到50萬人-70萬人,加上他們的親屬,共有300萬人之多,約佔全國人口的1.5%。

蘇聯的特權階層早已將大量國家財富佔為己有。貪汙腐敗的盛行不僅給國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對蘇共 黨風以及社會風氣也產生了極大影響。 此時,蘇聯已經積重難返。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試圖扭轉這種停滯僵化的局面,進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為了緩解經濟困難,首先進行經濟改革。

但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觀決策和相應的配套措施;加上戈爾巴喬夫仍沒有放棄蘇聯的傳統做法,繼續優先發展重工業,致使經濟不斷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繼續下降。 同時引發了蘇聯的特權階層強烈不滿和社會動盪。

在經濟改革沒有迅速取得預期成果的情況下,1988年起,戈爾巴喬夫把改革的重點轉向政治領域, 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削弱和放棄了蘇共的領導地位,反對派趁勢崛起,致使社會動盪日益加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立陶宛於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佈獨立,其他共和國也紛紛加以仿效,先後發表了宣佈恢復或收復主權的宣告,並開始制訂實現獨立的步驟和措施。

3月27日,戈爾巴喬夫在全蘇進行了是否繼續保留聯盟的全民公投,76.4%的蘇聯公民贊同保留聯盟,但其中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亞美尼亞、喬治亞、摩爾多瓦抵制了公投。

然而,蘇聯的解體與否,只取決於蘇聯的權力階層的決策。

戈爾巴喬夫並沒有利用公投帶來的輿論優勢抵制分裂勢力,葉利欽等支援分裂的蘇聯高官們在政治鬥爭中獲得優勢,導致蘇聯局勢的急劇轉折。

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國家主權宣言》,宣佈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

6月12日,俄羅斯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全民性和有競爭的總統選舉,有數名競選者參加大選。在經過幾十天的激烈選戰和宣傳活動之後最終葉利欽高票當選為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

8月19日,蘇共以國防部長亞佐夫元帥、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多名強硬派高層領導(包括副總統、國防部長、克格勃主席、總理、內務部長)為阻止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等人簽署一個旨在維護蘇聯形式上存在,同意給予各加盟共和國與自治共和國更大自主權的新同盟條約,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組建了緊急狀態安全 委員會,發表了《告蘇聯人民書》,軟禁了當時正在黑海畔克里米亞別墅中度假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與由戈爾巴喬夫發起的"新思維運動"。

政變開始後,緊急狀態安全 委員會立刻向葉利欽表態請求支援,葉利欽非常明確地拒絕了這一邀請。

他站在一輛坦克車上發表講話說:"因為電視和廣播都不能用了,所以我在此宣佈宣告文,各位俄羅斯的國民,從18日晚到19日期間,我們合法選出的總統被逼下權力的座椅。我們宣佈,'國家緊急狀態安全 委員會'是違法的!"

政變最終如一場鬧劇般收場,除一輛坦克因被群眾矇住視線造成2人被碾到之外無其他傷亡。

8月21日緊急狀態宣告取消,坦克回到基地。葉利欽派出俄副總統魯茨科伊為首的俄羅斯官員(機上還有法國駐蘇聯大使米歇爾·佩希奇)和政變為首的克格勃議長克留奇科夫分別乘坐2架飛機到克里米亞迎接戈爾巴喬夫,最終戈爾巴喬夫選擇了葉利欽的飛機回到莫斯科。

8月23日,葉利欽在人民代議員大會上,要求發動政變的蘇聯共產黨在俄羅斯停止一切活動。雖然戈爾巴喬夫嚴厲地回絕了這一舉動,之後葉利欽竟走近講臺,要求戈爾巴喬夫和他共同簽署俄羅斯共和國總統令,停止共產黨活動,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宣佈自己同意簽字。

戈爾巴喬夫最終與其共同下令查封蘇共各級機關,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並將蘇共的一切財產收歸國有,包括蘇共的辦公大樓、政 府機關、國企、由蘇共所控制的資產與財產以及全國各地的幹部療養院等。

蘇聯軍警與克格勃特工奉命包圍了蘇共在各地的辦公樓、克格勃總部、國防部等地,同時驅逐還在裡面辦公的工作人員。蘇共的各級黨委和機構停止辦公和運作,陷入了癱瘓。

但是由於軍隊倒戈,克格勃部隊倒戈,以及葉利欽總統及時的反應,最重要的是緊急狀態安全 委員會內部混亂,緊急狀態安全 委員會試圖維護蘇聯繼續存在的做法最終失敗。

雖然戈爾巴喬夫在政變結束後恢復了職務,但蘇聯中央政 府已經無法控制在平息政變的過程中大大加強的加盟共和國的獨立力量。

葉利欽總統下令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八一九事件後,蘇聯政局急轉直下,俄羅斯當局逮捕了參與政變的領導人,以叛國罪予以起訴,並對國防部、內務部等要害部門進行清洗。蘇聯共產黨完全失去了執政黨的地位。

8月24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共中央總 書記的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加盟共和國全部宣佈獨立,在俄羅斯境內的韃靼斯坦、車臣、西伯利亞等地也出現了要求獨立的主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