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登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朝陽初升,灑一串金光在皇城。烏雲散去,一個時代結束了。群雁高飛,將浮散的雲攏在一起,迎著朝陽,透出萬丈霞光。

**深底,一朝騰飛於天,是結束也是開始。金鑾殿上一派嚴整恭肅,正殿兩側金獸在晨曦映襯之下盡顯威儀。

"新帝即位,恭迎陛下——"

大監扯長了調子,極細的嗓音裡透著難隱的激動。文武百官依序而立,列序排班,拱手持笏等著看這位新陛下的手段。

一襲黃袍轉過長宮角門,走過了長長的紅色正道,赫然映入眼簾。九龍騰飛,八爪生雲,龍袍之下頎長身軀透露出天生的天子之氣。

龍冠在頭,龍椅在前,他一步步走向的是皇位,是江山,更是責任。過去,他只能仰視這萬里河山。但現在這是他榮卿的江山,肩上擔起的也是他作為天子的責任

一步一步走向那個至高無上的位子,一步一步都踩在自己的過往之上。他腦中揮之不去的是曾經的種種,那些經歷,那些艱險。

榮卿明白今日這皇位本不該他坐,從不乏有人想坐上這皇位。那麼今天他為什麼能走到這裡,他自己知道。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跪拜,山呼萬歲,高高在上的君王面色冷冽向下望去。群臣畢恭畢敬,這裡頭又有多少是真正臣服?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可太多的人是他動不得的。有些時候,該裝就得裝。

"眾卿平身。"

"傳朕旨"

一旁大監手持杏黃聖旨卷早已靜候多時,聞君出言忙不迭地捧卷上前,清了清嗓。他扯起嗓子,提高了聲音。

"奉皇帝詔,今有忠賢蕭沐,文韜武略,一心為國,軍功赫赫,兼治世之才。今特敕宰相,兼異姓王,京都腹裡敕造王府賜居,餘職一切如舊,仍掌兵權。欽此。"

大監嗓音細長,一字一句卻格外清晰。

自幼時陪伴這位新君,看著他成為太子,又陪著他登上這萬人之上的極巔,而自己也從小小太監變成帝王身側的大監,他自然最是明白這位爺的心思。且看群臣,聖旨字字擲地有聲,階下一片譁然。

蕭沐何人?自先皇起便執掌兵權,這萬里河山錦繡他守,這萬家燈火通明他護,這朗朗乾坤裡有他的功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些臣子能看到的當然只有這些,天家門道裡那些彎彎繞繞他們怎能明白?有些事情旁人不會給他們知道,他們也不會自個兒去琢磨這裡頭究竟有什麼緣由。

朝堂之上的這幫人,早在天長日久的勾心鬥角中成了老狐狸,他們的目標只有"肉",在他們眼裡只有眼前的利益。

蕭沐上位,他們眼熱心急。當然這中間也不乏一心為國的忠老之輩,悉聽"功高蓋主"並深以為然,在他們眼裡,加封異姓王為相已然不妥,更何況他蕭沐還手持兵權!這等人一朝翻起風來,誰能抵擋?

各懷鬼胎,各各惶恐,各有說法。

榮卿端坐在上,將下面的舉動看得明白。

那些人雖沒說什麼,也沒有人跳出來反對,但他知道他們不服。所謂無人提出異議,不過是懼著他新帝上位,怕三把火燒在自己身上,當堂不好說罷了。

他也知道,待下了朝回到內宮,一定會有人來找他陳情。就連那些人勸他收回成命的說辭他都知道。

不過是什麼"功高蓋主不得不防"的話。他不否認那些人於社稷有功,於國有利,也不否認那些人是為國的忠臣良將,但他們實在是不懂他的心意。

今日的皇位,今日的江山,如果沒有蕭沐拱手相讓,這些都不是他的。他又能報蕭沐什麼呢,只有這些罷了。有了這些,才能表勉慰功勳之心。這些他不可能講給別人聽,所以沒人會懂,他們也一樣。

"有事早奏,無事便退吧。"

他揮袖,看向群臣。群臣弓腰垂首,無人上前再奏。榮卿笑,笑這群老家夥都活成了人精。他站起來,大步離開,將群臣都拋在背後,將金鑾殿也拋在背後。

他如實說,"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就是帝王了。他們不會理解我。"

背後,待得君去,群臣炸了鍋般議論紛紛。

"侍中大人,陛下此舉確為不妥,您看這..."

有人忍不住要冒頭,卻又不敢觸犯君顏,只能湊到德高望重的老臣身邊攛掇,妄圖叫人出頭,自己好分一杯羹。

"是啊是啊,陛下此舉不妥啊。"周圍一眾臣子隨聲附和。

侍中抬起頭來看看湊到身邊的人,又環視四周看著那些附和者,不由一笑。

人云亦云,這就是臣子的真面目。凡事若成,他們分得點好處,若不成,說起來也沒有他們的罪過。

想自己為官幾十載,也算得幾朝老臣,但這起子做派終究是學不會。新帝此舉不妥他當然知道,說起來,帝王太年輕終歸氣盛,有些錯事也是正常。他必須為帝糾錯。在他看來,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陛下那兒看來是非去不可了,但決不是為著這群小人。

"諸位同僚稍安勿躁。陛下此舉定有深意,雖有些不妥,但也不要妄加議論。待老臣問過,自然明曉。"

言盡於此,侍中轉過身看著往日裡的那班老臣,一字一頓,"你們誰願隨我一同覲見?"

下頭倒有膽大的,站出來表示願去。就這樣三五個龍鍾老者相伴著朝皇帝論政的地方走去。

"臣等求見陛下。"

年邁有力的聲音從外間傳來,榮卿披了大氅正翻閱《策論》,內侍官報來他並不抬眼,只是勾唇笑了笑。

"傳。"

對於不交心者,他一向惜字如金,"他們還是來了。"

內侍官轉出去,榮卿盯著手中的書卷,喃喃自語。

群臣入殿,又恢復了朝堂之上畢恭畢敬的模樣,垂手弓腰。侍中一步上前,拱手施禮道:"陛下,今朝晨朝您言冊蕭沐為相之事,可是認真?"

"君無戲言。"

榮卿依舊沒有抬頭,纖長的手指捻動書卷角上的黃穗,說得不緊不慢。他倒要看看,這群人有什麼新鮮說辭。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且不論先帝二宰相並無過錯不應增職,就說這蕭沐手持兵權,您又初登大寶,難保他不生異心。再者帝位更迭,理當安撫百姓,民生為重。此時大興土木修建王府,怕會惹天下人議論。臣為陛下名節,求陛下收回成名。"

榮卿面容不改,手上動作卻一頓。這侍中倒是個勇敢的,只是理由找得實在不好。把蕭沐冊封與他名節相掛,這是威脅?

他本以為這些人是聰明的,卻沒想他們不靈光到如此地步,著實可悲。,"卿等皆如此想法麼?"

見群臣紛紛附和,榮卿擲了書卷,正色道,"如此,倒為難卿等為朕名節著想了。"

"朕不過冊封一臣,且蕭卿於社稷有功,按功當封。惟有如此方顯朕賞罰分明。至於百姓,相信他們也樂於見到君主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方能安定天下,百姓會理解的。而敕造府邸之資皆出國庫,工部撥丁,既不剝削百姓又不強抓兵丁,有何不妥?難道在卿等心裡,我們國庫就連這點錢也拿不出來麼!"

他一手置於案上,雙目睨著群臣,一字一句盡顯天家威嚴,壓得那些膽小的說不出話。有幾個老臣還想說些什麼,被外間一聲通傳打斷。

"太皇太后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