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分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楊廣準備綜合一下忽必烈和多爾袞二人對付讀書人的手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清朝能作為華夏古代封建王朝的巔峰,那不是沒有原因的。

如果楊廣能穿回清朝,那他的首要目標就是多爾袞,其餘人全得靠後,康熙皇太極也不行。

這個人雖說是罪孽滔天,千刀萬剮也不為過,但他的才幹毋庸置疑,絕對是滿清崛起的第一功臣。

楊廣現在面對的問題,多爾袞也面臨過,而且都完美的解決了,之後更是給清朝的統治鋪好了路。

打壓士族不要緊,關鍵是得有替代者,關隴子弟絕對不行,那就是一家獨大了,元朝就是這樣,他可不想日後被人噴成胡人。

隋朝的關隴和元朝的蒙古貴族、滿清的八旗一樣,都是一個可以自成體系的制度結構。

軍國那也是國嗎!只要軍隊不**,那軍國不比任何制度差,戰鬥力剛剛的。

不過這是不可能的,承平日久必然文恬武嬉。要想保證國家平穩就必須將軍隊融進朝廷中,而且這個任務在歷史上一般都是第二任統治者幹的。

他已經想好了拉攏士子的辦法,隋朝的俸祿比其他朝代高,也明確劃定了等級,但依舊不能彰顯出當官的優越性,這很不好。

比如說雖然都是第五品,但是丹陽令尹就是中二千石(2160石),會嵇太守則為二千石(1440石),皇子府長史為千石(960石),皇子府諮議參軍為八百石,而太子中舍人只有六百石。

上下差距過大,容易引起人們不滿,品級既然一樣,那麼工資就必須得一致。大家都是五品,你權力比我大可以,憑什麼工資還比我高。

權力地位都不一樣,為什麼要劃到一個區間裡來,這不是瞎搞嗎,激勵人上進也不是這麼個辦法。

楊廣深知,**是人進步的根源,而攀比則是滿足他們的手段,人沒有個高下,哪裡會由野心,大鍋飯最要不得。

所以,趁著這段時期丞相交接的空擋,他直接讓人散佈訊息,要政事堂重新劃定官員等級,以配合新官制。

首要便是確立各級俸祿,這個必須一致,這是鐵律,只要在這個品級裡,就必須遵守。

然後再確定各級別的上下限,比如說:縣級別的官員,俸祿當在600石到1000石之間,具體演算法可以結合個人的資歷、考評和功績來算。

在皇權不下鄉的古代,縣就是朝廷的最低行政單元了。縣官的權力有多大,楊廣是深有體會,道一聲土皇帝絕不為過。

而且這些人直接掌管著全國的戶籍、治安、稅務、防務和軍務,如果說皇帝丞相是拳頭,那他們就是骨頭,是楊廣權力的根基。

從一個級別開始,楊廣就要大力拉攏了,特權的最低限度也是這裡。

首先是養老問題,他打算在官員俸祿之外單列出來,暫且就劃定為60歲給付吧。

然後便是醫療,縣官本人和其直系家屬可以享受半價醫療,如遇重病及疑難雜症,可遣送長安,由太醫診治。

最後還有差旅費,縣官出行可佩官車,其行耗費由國家負擔。

每個級別的待遇也都不一樣,逐級提升,比如醫療,一品大員病了,不但免費看病,國家還會給補貼。

這就是給他們配上了養老和醫療還有外快了。教育現在還不行,學部還沒立起來,科舉也還沒開始。

這樣雖然增加了國家負擔,卻可以改變當前的官場環境,就如同鯰魚效應一般,只要有一個人忍不住想要往上爬,便可以將這群佛系官僚都給炸出來。

也就是楊廣現在不缺錢,不然首先誇得就是國家財政。當然,他也是有要求的。這般待遇之下,官僚要是依舊貪婪無度,那就別怪他心黑手狠了。

不只是針對科舉士子,關隴貴族也是一樣。

現在儒家進入政治已經是不可避免了,那文武就必須分個高下出來。

楊廣不想養豬,而且現在的情況既不允許也不現實。以文馭武更是扯淡,找死也不是這麼個辦法。

就好比元朝,明明體制結構走得是華夏傳統路線,而且還有一些創舉讓人眼前一亮,但是統治基礎卻仍舊是蒙古貴族們。基本上說,元朝就沒有走儒家路線。那會兒科舉已經被廢除很久了,大部分官員都是靠世襲和指派當的官,實質上和現在沒有區別,都是是門第政治。

所謂“胡人無百年國運”關鍵就在這裡,整個元朝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

統治者一直排斥敵視漢人,對於漢人就是徹頭徹尾的奴役,從來沒有想過要靠讀書人統治,壓根兒就沒有一套穩定的各階層流動方法,統治基礎非常不穩。

便是以楊廣那匱乏的政治常識都知道要保證階層的流通渠道,越寬廣社會就越穩定。

當然也不能太絕對,晉升渠道可以給文官,但是武將和軍人的地位要大幅提升,整個社會更是要養成尚武的風氣。畢竟楊廣還不想被文官騎臉。

這麼以來留給他的就只有滿清的制度了,清朝的制度是最具有迷惑性的。從皇太極開始,滿清走得就是儒家科舉的形,而且是一路走到底,執行得很完美,所以成功欺騙了一大波讀書人。到現在都有人認為清朝的滅亡是儒家的過錯。

雖然討厭儒家,但楊廣也承認,宋明兩朝,儒家亡國不假。但在滿清,儒家絕對是功臣,從康熙後半段開始,儒家就已經是維持王朝穩定的決定性力量了,那幾乎是拼盡一切努力在維持王朝存續。

只因為滿清保留了讀書人的上升渠道,作為異族,這很難得了,畢竟有元朝珠玉在前。

在維持統治方面,女真人一向是異族中的翹楚。這從遼國的南北大王制度到滿清的滿漢雙尚書都可以看出來。

當然,滿清的好主要是後世吹捧的厲害。就像著名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清朝根本就沒有宰相這個官位,當時人們普遍把內閣大學士稱為宰相,因為宰相的權力被內閣大學士瓜分了。

這也是清朝的高明之處,因為外表看起來清朝就是一個標準的儒家政治時代,可實際上卻是,十個內閣大學士中,滿人六個,漢人四個!

劉羅鍋電視裡很牛逼,其實他沒什麼話語權,小問題還好說話,一旦遇到事關滿人利益的大分歧,肯定是滿人佔上風!這個制度的終極目的還是為了維護滿人的統治。

清末的時候搞君主立憲也是這樣,,滿族王公大臣死活不讓步,內閣中滿人必須佔據一半以上,根源就是維護他們的統治。

現在的情況也是這樣,科舉必須舉行,但依靠他們保衛皇權也不現實,還是得維持關隴集團的權益,而且歷史證明,武將一般是玩不過文官的。

他準備按照關隴四人、士子二人、工匠一人來分配政事堂的七個座位。既滿足了讀書人透過努力走上人生巔峰的夢想,又保障了關隴集團的統治地位不受動搖。還加塞了點私貨進去,當然最主要的是他這個皇帝能坐的更穩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