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要麼喝,要麼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宴會很成功,參與的貴族無不表示對工匠營的生意十分感興趣,只待下次朝會上透過,糧食最低收購政策便可以正式頒行了。

宴會結束後,楊廣回到寢宮,回到了自己的老巢。

回想一下自己的行動成果,他不由有些沾沾自喜,一邊得意的哼唱,一邊要來一碗酸梅湯解酒。

這酸梅湯還是楊廣穿來後自己做的,此時的宮廷酒水有專門的人負責,稱為漿人,喝的東西叫六飲,分別是水、酪、醴、涼、醫、酏。

這裡面的涼和醫就是各種乾果加水熬製的飲料。

“酪”是怡糖、杏仁粉、大麥粒熬成的稀粥,是寒食節人人都要吃的一種冷涼食品。

“醴”則是一種叫做黑餳的麥芽糖,涼”與“醫”則合併為“菹”。此外還有“麨”,速溶飲料,酸棗麨,奈麨,林檎麨,杏麨等。

單就種類而言此時飲品並不匱乏,但古人講究養生,不合時宜的東西他們是不吃的。而且單憑這些也遠不能和後世氾濫的飲品相比。

所以楊廣就將自己熟知的酸梅湯貢獻出來,喝到一半的時候,他盯著眼前的杯盞突然想到一件事。

現在的酒是不收稅的,楊堅在開皇三年取消了政府的酒利。

這怎麼可以!

酒這種東西不官營已經是莫大的恩賜了,怎麼能不收稅呢!這簡直是對酒的侮辱,要知道這可是奢侈品。

漲價,必須漲價,楊廣並不是想讓人民少喝酒,愛喝就喝,喝死拉倒。只要不給他添亂,他不介意百姓喝的是什麼。他想要的僅僅是收稅。

節儉是一種態度,不能因為你富了就把財富的源頭給掐了,不知道積少成多嗎。楊廣心裡又將楊堅批判了一頓。

自古以來這酒水不是禁止私釀便是官營,因為這歷來是暴利行業。北周更是嚴格實行“官置酒坊收利”政策。

楊堅廢除酒稅便在於此,反對的人太多了。史書上說:酒稅遭到了百姓強烈反對。

這話楊廣自然是不信的,百姓反對的事兒多了去了,都聽百姓的這皇帝還怎麼當。

再說這裡的百姓也不是指泥腿子們,說的是貴族公卿,最低也是地主豪強,也只有這些人才能釀的起酒。

稅是肯定要收的,奢侈品不收稅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不拿重稅分類,怎麼能體現出酒的奢侈性呢。這不但有損國庫收入,更是嚴重影響人民飲酒的幸福感。

但怎麼收也是個問題。

楊堅放的時候很輕鬆,張張嘴就扔了,但這實打實的暴利想收回來卻難。

官營壟斷想都不要想了,能把稅收上來就不錯了。而且私酒對於繁榮市場和釀酒技術進步還是很有好處的。

此時可沒有燒酒,只有金酒、米酒、黃酒和黍酒。金酒就是蔗酒。由於釀酒技術還比較落後,此時的酒不但顏色渾濁,口味也雜,度數還很低。

楊廣實在是喝不慣這種怪味酸湯,所以一直沒想起這回事來,現在想想酒雖然不好喝。可它本來的功效是禦寒啊。遊牧民族在意的也不是好不好喝的問題。再說蒸餾酒也算不上多高明的技術。

這酒一蒸餾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酒精度數提高能使人的禦寒能力大大提升。

現在可沒有全球氣候變暖這個說法,即便是暖溼氣候降臨,北方也還是冷的很。

如今已是十二月中旬了,雖未下雪,可楊廣身上除了絲麻和木棉服還有皮製披風,層層疊疊十好幾層。就這還覺得寒意浸體,殿內還得燒炭火。可想那突厥人得凍成什麼樣兒。

茶磚、鐵鍋、駝頭酒,這三樣可是遊牧民族的必需品,千年不衰的硬頭貨。

而且越寒冷的地方,人們就越容易喝酒上癮。楊廣後世可是經常聽聞毛子們喝各種香水、髮膠、鞋油、膠水,甚至是劣質沐浴液這種含有酒精或者有酒味的東西致死之類的新聞的。

俄航更是出了名的不怕死,什麼天氣都敢飛。唯一的一次事故就是機長和副機長全部醉酒,導致復飛失敗最終墜毀。

飛行員酒駕就算了,毛熊宇航員都要帶著伏特加上天。為了能把酒藏起來,甚至有人一週減重四斤,就為了把有效重量勻給私藏的酒水。

毛熊大蕭條的時候,飛行員甚至把防凍液抽出來喝,這種東西不但會讓狗眼瞎掉甚至會死人。但在痛並快樂種付出了多條人命後,毛熊飛行員不但沒有停止這種愚蠢的行為,反而是總結出了每週最多喝五杯的經驗。

由此可見寒冷地帶人們對於高度酒的熱愛。

一瓶高度酒可以換一兩匹馬……

應該不過分吧!

還可以給他們加點料,比如鉛粉什麼的,毀掉他們的身體。喜歡喝酒的突厥人可比喜歡打仗的突厥人可愛多了。

這麼一想,收酒稅不但不是與民爭利,更成為了利國利民的好事啊。這等好事兒,楊廣身為國家領導人自然是要優先的、大力的去做。如此方能不負國家人民對他寄予的厚望啊。

這樣一想,低端酒還是可以放一放的,這有利於他團結貴族,反正也沒幾個錢,乾脆讓給他們算了。

大頭還是在蒸餾酒上,不但技術要嚴格把控,而且要實行官營買賣。不論是國內還是走私,先撈一波,實在扛不住的時候,還可以像今天這樣,接著分成推行一波新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古人禁酒不是沒有道理的,秦律還禁用餘糧釀酒呢。這是擔心酒業暴利,生恐商人們都將餘糧拿去釀酒,導致民間糧價上升。

這確實是個問題,雖然現在不缺糧食,但楊廣也不會忘記後世經驗,隋朝的災害可是很多的。

一定的限制還是得有,不然災荒的時候肯定會有人藉此攻擊他。

嗯,那就推出酒令和保證金制度吧,朝廷根據每年的收成,制定一個釀酒總量,然後劃分為不同等級的酒令。酒商必須有酒令方可釀酒售賣。

至於這酒令賣不賣錢,賣多少錢,那就和楊廣無關了,他只管分酒令,定價權可以交給貴族。

這樣既能透過分酒令來進行一波拉攏分化,還能限制酒商產量,不至於浪費太多糧食。

關鍵是不用自己花錢,用他們的錢來制衡他們。一想到這裡,楊廣就想給自己的智商點贊。

就算是貴族們透過些手段學會了蒸餾技術,他也還有酒精度數分級徵稅法等著他們呢。

只要自己能源源不斷的開創利益,不但不怕貴族造反,還能牽著他們的鼻子走,讓他們給自己當牛做馬。

皇帝本來就是代領大家致富的,不然為什麼要你當皇帝,想通這點後,楊廣笑得肆無忌憚。

至於為了加料高度酒,突厥人會死多少人,他表示毫不在意。與其一輩子受凍,不如追求那一時的溫暖。

冬天越喝酒越冷這種事,楊廣會告訴他們嗎?

原本他們也很難熬過冬天的,要麼喝,要麼死。這就是楊廣的濟世良藥,起碼它可以提供一定的幸福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