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開口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授田,還得是授田,但這田也不是他楊廣想授就能授的。

關隴貴族雖然放棄了一部分田產,但歷年來給賜的田土是不會放出去,要想將這些那回來,還得再使一些手段。

當年楊堅為了國富實行分稅制度,每年按人口規定地方交多少稅賦,多了有獎少了就罰。執政不過二十四年就弄得百姓民力凋敝,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他要是再敢增加稅負,只會積累矛盾,最後百姓反了,他還不是一個子兒都得不到,如此實在是得不償失。

但這種貴族佔地然後奴役農民的框架已經延續了上千年,他想要授田就得將這原有框架打碎,釋放更多的利益出來。

但這首先得保障百姓安寧,這就要多種田,多墾荒,多產糧食。

授田是首當其衝的事。首要便是給予百姓土地,招募流民,增加勞力,鼓勵墾荒。

但他在成立軍機處時便將部分貴族田地收了上來,現在還留在這幫人手裡的多是楊堅歷年來賞賜給他們的田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些田土大多是在關中等地,若是不能將這些賜田收回來,那長安就無法授田,天子腳下都做不到,他的威望何存,總不能把關中百姓趕到邊疆上去吧。

這就是個泥潭,不及早解決遲早要拖成毒瘤。

想到這裡,楊廣不由暗罵幾句,楊堅真個是顧前不顧後,像他那樣一邊賜一邊分,只出不進,還不抑兼併的瞎幹,便是疆域再大一倍也不夠他禍禍的。

要想解決這件事,必須得給它們更大的利潤,將貴族從田地裡拽出來。

土地只能產糧,又不能種錢,當務之急還是得發展工商業。原來那種自己獨吞的方式是不行了,不但長安洛陽東都等大城市要開禁減稅,便是工匠營的利益怕也得分出部分。

於是在這個月的朔望朝會後,楊廣再中華殿大開宴會,將關隴各族在京的話事人都邀請過來。

“在座諸位皆是我大隋棟樑,有追隨先帝戎馬一生的,也有與朕一起長大的,都是朕的兄弟叔伯。今日招諸位前來,便是有一樁大富貴願與諸位共享。”

聽到這而眾人就有點麻爪了,大富貴,什麼大富貴。有富貴你不自己獨吞還想分給我們,怕不是有什麼問題。

“陛下仁慈厚愛,吾等感激涕零。”

關隴貴族子弟雖然都是軍伍出生,卻沒有傻子,只贊了一聲便沒了下文。

楊廣見狀也不以為辱,心知不和他們攤開講明白了,今天怕是不會有結果的。

他接著說道:“祖先當年盟誓抗敵,互為一體之後更是連番血戰,百多年來我關隴各家無一日不奮戰,無一家子弟臨陣脫逃,更無一人知難而退,無不是奮勇爭先。試問諸位先輩歷經如此苦難為的是什麼?”

“為的是我楊家的皇位嗎,錯,為的是我等各家血脈延續,為的是我關隴各家千秋萬代永享富貴。”

“要做到這一點,武力自然是不能弱的,這也是如今天下一統,朕依舊要擴張武力的緣由。這是我等立身之本,絕不能丟。”

“大家舉我為帝,是信任我楊廣,我雖不敢說能帶諸位掃平蠻夷,混一宇內。但也絕不會讓諸位吃虧受苦。”

“前些日子,昭兒受命擔任京兆尹,數日巡查後,向朕彙報了一件事,朕是痛心疾首啊。”

“我關隴各家世代豪傑,以沙場征戰為榮,家中居然是以耕田為生,如那農夫一般在地裡刨食,這讓百年之後如何面見先皇,汝河能對得起我關隴先輩在沙場上流的血汗。”

這話說的眾人有點汗顏卻也是不以為然。汗顏是覺得父輩那般拼命,自己弄了這麼點家產,卻是無言面見祖先。

但除了壓榨泥腿子,還能有什麼辦法呢,經商不是沒有,但又費力又費勁,還不如放高利貸呢。何況這活兒他們熟啊,天生就會的事兒。

楊廣也知他們心中所想,又道:“這放貸之事禍我大隋根基,朕是萬萬不能容的,但朕也知曉大家的難處,斷不會讓你們沒了進項。”

理財無非是開源節流,如今他剛剛上位,根基不穩。而且戰事將起,節流肯定不現實,而且說實話他楊廣現在還真不缺錢。

這就只有開源一項了,以華夏百姓的勤勞,楊廣相信只要他一放開限制,用不了幾年便可以達到民富的地步。

“朕學管子,便是要鼓勵工商,革除弊政,與民休息,這首先便是放商稅,今後這長安洛陽兩地貨物便直百抽一。”

他講的很激動,但下面的人反應卻是寥寥,看著眾人興趣缺缺的樣子,楊廣就知道,這還不夠。

這其實是一個訊號,隋朝商稅本來就不高,百抽一聽著好聽,但這是國家收的,下面官員收的更狠。就說這長安,商人進門要交門稅,走不了幾條街還要交坊稅,交易的時候還得交貨稅。而且是每過一城就得交一次,當然這是針對那些平民商人的,貴族麾下的自然不用如此,他們是靠著權利巧取豪奪,上下通吃的。

這對於貴族自然幫助不大,他們本來也不交,這條法令不過是為了打破他們壟斷工商的事實。這樣就能徹底解放小商人和作坊主,沒有了權利地位上的優勢,貴族商人如何與小民競爭。

現在的人受限於見識,自然意識不到這條法令對自己的危害之處,但貴族們也不會為了這點名義就放棄土地和印子錢。

楊廣的大頭還在下面呢:“朕的工匠營相信諸位皆有所耳聞,有道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當年先帝起兵便與眾人相約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朕欲踐行此事,今朕願分出工匠營五成乾股,予以諸位。”

聽到這裡眾人皆是震驚,起初還沒人在意那工匠營,只當是皇帝鬧著玩的。可自那算盤、鉛筆、印刷書籍一出便風靡天下,直將那傳統的筆墨紙硯擠到了犄角雜嘎。

更不知將多少貴族麾下的手工作坊擠到破產,收益絕對暴利。他們眼紅工匠營多時了,只是沒有藉口插手罷了,更不用說那百煉寶刀,由於產量稀少,每把必由皇帝批准方能量身訂做,價值何止萬貫。

在座的人都是熟知軍伍之事的,一把好兵刃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即便自己不上戰場,如此寶刀留給子侄也是一份大禮啊。

這等生意的乾股那可真真是暴利,比之他們從地裡刨食壓榨農民強出百倍。

農民掙得是血汗錢,它們壓榨農民也不輕鬆啊。一個個窮的榨個幾貫就傾家蕩產,還壞名聲,若不是沒有好法子,誰願意幹這種事。

自那工匠坊盈利開始,貴族是暗示也罷,明說也罷,不知求了多少回,可楊廣就是不鬆口,如今卻願意放開口子,而且一開就是五成乾股。

是以眾人皆是面紅耳赤,只待楊廣講明條件,便要蜂擁而上搶奪利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