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用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翌日,天色初明,楊昭便洗漱穿戴完畢,乘車前往皇城京兆尹衙門。

身為皇長子,他自然是居住在宮城的。這大興城由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組成。宮城居城北部正中,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大興宮為其正殿。皇城,亦稱子城,位於宮城之南,是政府機關所在地。

待到楊昭的車架在京兆尹衙門前停下,京兆少尹蕭琮便率領一眾屬官前來拜見。

“臣等蕭琮並京兆各官拜見殿下!”

楊昭一臉的熱情笑容上前扶起蕭琮,道:“明公快快請起,小子德薄,不敢當明公大禮……,卿等也請起來吧。

蕭琮,西梁宣帝蕭詧之孫,西明帝蕭巋之子,西梁的最後一位皇帝。

也是他母親蕭皇後的兄弟,他的舅舅。對於這位舅舅,楊昭還是有一些好奇的。

雖然是親舅,但皇家忌諱多。楊堅在位時,礙於蕭琮的尷尬身份,為了避嫌便是楊廣也不敢與之多做接觸,楊昭就更用說了,除了逢年過節備一份禮物外,他連與之攀談都少。

楊昭上下打量著這位聞名已久的舅舅,只見其風流倜儻,相貌寬容,一臉的和煦笑容,讓人望之頓生好感。這更是讓他想起了關於這位西梁末代皇帝的傳言,而且大多是正面的。

楊堅遷都長安時,西梁孝明帝蕭巋便派當時的太子蕭琮出使隋朝,為之祝賀。

傳聞這是個待人大度,豪邁不羈、文武雙全的人物。當年他率領群臣入朝長安的時候,江陵父老百姓沒有不流淚的。可見其得民心之深。

入朝後楊堅更是任命他為上柱國,封莒國公。楊廣繼位後,蕭琮深受親近器重,任內史令,改封梁公,官制更改後,便出任這京兆少尹。

……

進入官邸大廳後,蕭琮道:“殿下請上座!”

楊昭見此也不推辭,他任京兆尹,本來就是長官,更何況還是皇子,上座是應該的。他要是故意推辭不受,反而會給人留下個虛偽狡詐的印象。

這年頭尊就是尊,卑就是卑,尊卑不分那是大罪。

徑自走到上首的位置上,楊昭好不客氣的坐下來,還笑呵呵的與左右的官吏打著招呼。

蕭琮看在眼裡,心底不由暗贊一聲。

以往便聽說這位皇長子雖然體胖卻不顯痴愚,為人更是機敏慎重,深得先帝喜愛。

剛才那一番行事不多不少恰到好處,說明他心智思想皆以成熟,比起二皇子楊暕來,卻是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

此番試探,蕭琮也是為了將來打算。作為一名亡國之君,他的身份實在尷尬,若不是為了蕭氏一族,他早就出家了。

現在楊廣雖然還挺器重自己,但那更多是看在皇后的面子上。如今她姐姐已是年近四旬,秀女也已進了長春宮,還能有幾年榮寵實在難說。

將希望寄託在皇帝的恩寵上本來就很傻,便如漢代衛青那般榮耀,死後還不是家族燼滅,衛皇后和太子劉據更是被清理一空。

在皇帝尚顯康健的時候下注,是很愚蠢的行為,這會引起皇帝的猜忌。但蕭家的特殊情況由不得他不冒險,一旦最後登上儲位的皇子不是蕭皇後所出,那皇帝為了鞏固太子地位肯定會清理後族,那時才是悔之晚矣。

橫豎不得好,還不如趁早下場佔隊,早些將楊昭捧上儲君之位,還能佔據先發優勢。

現在蕭家的優勢便是兩名皇子皆是皇后所出,楊昭更是即嫡又長。若是能將他推上儲君大位,那他蕭家便算是真正紮根在這大隋朝了。

此番正好看看這皇長子到底值不值得傾注,這不僅是他個人想法,更是蕭家全族的大勢。

待得諸屬官與楊昭都入座後,蕭琮對楊昭言道:“陛下命臣輔佐殿下,整治長安,臣朽矣,今日苦思良久也未有什麼對策,敢請殿下教我。”這話不偏不倚,既沒有巴結也不顯得抗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楊昭不明其意只得拱手回道:“何以敢教明公,公,國之棟樑也,先帝亦常期許公之才幹,此行父皇多有囑託,命孤一切唯公馬首是瞻。

“如此,臣就放肆了。”蕭琮拱手道。

“不敢,請明公直言。”

“臣以為,京畿之亂,明在公卿遊俠,實在兩市,其病,利也。”

蕭琮昨天接到天子詔命後回家仔細思索,自蘇威由京兆尹升至丞相後,這個職位便變得惹眼無比。

但以他當皇帝時養成的眼光和經驗來看,這京兆尹似顯實險。一個不好,便會遭到滿朝公卿厭棄。皇帝讓皇長子來擔任這個職位,到底是為了給他攢功鋪路呢,還是想廢了他。若是鋪路,比這好的職位一抓一大把,若是厭惡楊昭,也不用授予這等顯要位置啊。京兆尹可是能掌管京城坊市的,若要造反,危害極大。

這是必須弄清的事情,一旦自己理解錯了或者過分理解了皇帝的意思,弄巧成拙可就不好了。

他自降隋以來,一直是秉持著低調理念,任何出風頭的事都是能躲就躲,平日裡更是連家門都不出,就是怕引起皇帝猜忌。

調任京兆少尹後也是維持著蘇威的方法,粉飾裱糊而已。但現在皇帝生生塞個皇子進來,還打著一切以他為首的態度,顯然是不讓他再那樣幹了。

不做肯定錯,繼續和稀泥也不行,總不能皇帝派楊昭是來學這個的罷。

猜不出楊廣的心思,蕭琮也只好開動腦筋,準備拿出些真材實料來,幫楊昭度過難關。

蕭琮不是不聰明,人家史書上的評價比楊廣強多了。如此忐忑不過是因為寄人籬下罷了,揣摩人心本就很難,更何況這人掌握了他的命運。

既然決定要出力,那蕭琮便不再猶豫。他不但要幫忙,還要讓楊昭即舒服又安逸還能得政績,不能隱藏了那就要高調起來。

這次他不但要將長安的問題講明,更要把自己數月苦思得來的治理方法傾囊相授。讓皇帝和皇子看到他的價值。

於是他徑自道:“長安之亂,其根在利,若要根治,則必從兩市著手。”

長安兩市,都會、利人。楊昭也是聞名已久了。此時的市便是商業區。

兩市皆在外郭城中,大興城不像漢長安那樣南北劃分佈局,而是採取東西完全對稱的結構。全城以南北向的朱雀大街為中軸線,分成東西兩部。兩邊自有集市,東為都會,西為利人。

遊俠也是要吃飯的,但種地又太掉價,不符合他們快意恩仇動輒殺人的高冷風範。所以他們也是要收保護費的。

但現在的商人也不是誰都能做的,公卿貴族們開的店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取的;

貧民百姓過的還不如他們,也榨不出油水來。所以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便是那些小商人和小作坊主。

每年長安發生的鬥毆廝殺都是因為搶地盤而起。

要想整治長安,就必須先治理兩市。

聽到這裡,楊昭忽然明白了楊廣叫他徵辟那三人的用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