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章 【諸綢繆,一心二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正如李時珍所,王義經過近十天的精心調養,身上傷口基本癒合,走起路來就和個沒事兒人似地。(手打)而在這個時候,王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春耕做準備。雖然現在他手中有萬盛山的兩萬五千兩銀子,但仔細一算,這麼一筆龐大的數額,還真經不起他折騰。

幸好萬盛山早有準備,就在王義大病初愈的第二天,他便把剩下的兩萬五千兩銀子安全的運送到了朝陽堡。有這五萬兩銀子,王義心裡也有了底兒。他等這一天等了好久,中間要不是出現餃子山賊匪這個程咬金的話,王義的計劃早已開始大張旗鼓的實施。

現在也不算晚,既然資金已經到位,而且經過這件事,萬盛山對王義更加信任,別五萬兩,就是五十萬兩,他估計都不會皺一下眉頭的放心的交給王義。

現在王義管理的再不是萬盛山名義下的那一千畝莊田,而是整個朝陽堡除了莊田之外,還有所有適合耕種的荒地。所以,除了資金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人手。

王義想起那天在自己房間中,李時珍揮毫潑墨,在白紙上寫下“本草綱目”四個大字的情景。他當時就發現,李時珍不止是學識淵博,而且這寫大字的功夫也相當了得。如果他不去做郎中,不定還能在歷史上成為一代書法家。甚至,發揮他在《本草綱目》中繪製插畫的長項,也許都能成為明代畫家。

王義之所以會回想起這些,一是因為經過十天的時間,他仍然難以壓制內心的那份狂喜與激動;二是因為他現在需要李時珍的書畫功夫,來為他寫上幾百張告示。

自從王義為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出謀劃策之後,兩人的關係已是今非昔比。王義出於身份的原因,當然對李時珍像是神一般敬佩;而李時珍又糊里糊塗,不知其中真由的情況下,對王義這個只有十五歲、卻有不世出之奇才的少年,既感激,又驚歎。所以,李時珍便在整理《本草綱目》閒下來的時候,非常慷慨的為王義書寫告示。

這張告示的內容大致意思就是:王義要對朝陽堡近五十萬畝的土地進行開墾,需要很多人手,一是勞作,二是製作一系列的灌溉工具。至於待遇方面,還與之前他僱傭其他莊戶一樣,每月發給大家月糧和銀錢,每家月糧最少五斗,實額下發,決不剋扣。依據各個莊民們每月的表現,對他們的月糧發放分為一、二、三等。

一等莊民待遇為每月月糧2石,銀8錢,足額發放;二等莊民每人月糧一石;剩下的為三等莊民,每人月糧五斗。

一等莊民和二等莊民,如能保持至少七個月不變者,年前五天,一等莊民賞恩銀5兩,肥豬一頭,雞三隻,鴨三隻,鹽五斤,酒二十斤。二等莊民賞銀五錢,豬肉十斤,雞1只,鴨1只,鹽2斤,酒5斤。三等莊民,每人發給豬肉5斤。

而且……

如果每一千五百畝莊田一年產糧達一千五百石(約28萬斤,畝產200斤左右),除上述獎勵外。每人年底還賞糧一石,人人都有;如一年產糧達兩千石(約37萬斤,畝產300斤左右),每人年底賞糧兩石。如一年產糧達三千石(約44萬斤,畝產400斤左右),每人年底賞糧三石。

…………

…………

告示一出,王義便派人將告示貼在朝陽堡的大街巷,尤其是城門處,定要貼在最醒目位置。因為現在流民眾多,既然是流民,那便是走投無路的人,希望尋訪各地,能瞅到生存下去的機會,不至於餓死。

而王義開出的條件,一般百姓都會覺得十分豐厚,更別身無分文的流民。這樣一來,人手問題不僅可以迎刃而解,而且還會對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民進行幫助收留,也算是功德一件。

但是,王義對待流民問題上卻一條鐵律。那就是,這些流民必須編入朝陽堡的軍戶戶籍,否則就不會僱傭他們。而且在待遇方面,王義實行嚴格的等級制,軍戶和民戶待遇不同,新編入軍戶戶籍的流民和老軍戶們待遇不同。

王義這樣做不是他看不起這些流民,而是他一向認為,公正的賞罰措施,不同的待遇等級,是激發人們勞動積極性的一個良好有效措施。

按照明朝當時的情形,那些邊鎮為營兵勞役的軍壯民壯們,也不過是每日給銀一分,每月合糧錢月糧不到三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朝陽堡內的軍戶們,就是外地招募的民壯們,每月月糧也只不過區區四鬥。但是,王義的條件確實優厚至極,所以告示才一貼出去,報名的人就從各地源源不斷地湧入。

雖然現在沒有什麼發達的通訊工具,但卻也不能低估我們古代偉大勞動人民的流動性。他們看到告示,紛紛奔走相告。時間一長,自然樹大招風。

面對王義如此大手筆,別朝陽堡,就是周邊各地的衛所、州縣、各軍鎮們也是瞪目結舌。是好是壞,卻無人來做評價。

這張告示就好比一張子新穎,肥的流油的廣告。百姓受益的同時,蟄伏在暗處的那些商人,也一副蠢蠢欲動的架勢。憑藉他們靈敏的商業嗅覺,許多商人也來到朝陽堡。而且還運來不少糧食、布匹、豬羊等物。

又有誰嫌錢多呢!更何況還是現在王義正面臨大面積用錢的地方,所以這些商人的做法,對於王義來,雖稱不上一解燃眉之急,但也算是雪中送炭。

出乎王義意料之外的是,他的這個做法,真是一舉多得。先是有了開墾莊田的人手,而後又發展壯大了自己,同時又使來到朝陽堡的流民得到安置,最後……居然能帶動朝陽堡的經濟。

原來,一些商人發現商機之後,便來到朝陽堡,進行經營做工。他們這樣做,可以更快,更準確抓住朝陽堡商業這塊兒大肥肉。他們這樣做,就避免不了要解決吃喝拉撒等問題。所以,他們只能“求助”於朝陽堡的各個商販。

這些商販就算生意想不火都難!

當然,這些人都是“商人”,正所謂“無商不奸”,他們當然不會打沒把握的仗,更不會做賠本生意。他們之所以這樣向王義獻殷勤,一是得益於萬盛山在山西商界的地位——連他都和王義長期合作了,明這裡面定有貓膩。第二個原因則是,這些商人親眼見過黃河大水車和畜力水車的神奇。所以,那些之前一直處於觀望態度的商賈,也慢慢動了心思,一步一步加入到發展朝陽堡的計劃當中。

…………

…………

自從告示張貼出去,短短十天時間,王義已經招收到莊民有五六百人,再加上之前的一千多人,現在的莊民差不多近兩千人。

原先朝陽堡內有勞動能力的軍戶們基本上都編入了莊民,就連婦女和老人們也有自己的活兒幹,他們雖然不是壯勞力,但養雞養鴨、養豬養羊養牛、編織縫補、做飯洗衣等等,非常多的活,都少不了他們。這可是一股堅實、必不可少的後勤武裝隊伍!

除了在農業畜牧上大展拳腳之外,王義還有一個想法,這也是他為什麼招收這麼多人口的原因!

…………

…………

將近二十天的準備,王義已經把大事務都安排妥當,只等春耕開始。但是,在他心頭,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要他去做。

清晨,天才微微發亮,抬頭看去,隱隱約約還能看到彎月高掛。王義站在千戶大宅門外,雙眉緊皺,神情凝重。雖然近期一些事務發展順利,但是今天……他卻一都高興不起來。因為,接下來他要做的事,將比開墾荒地更加難辦。

過了一會兒,張達、李光頭和董飛一起走出大門。就在這時,一輛馬車緩緩駛至他們身前。只見馬車上放著一個個袋子,裡面裝著糧食豬肉之類的東西。四個人互相望了一眼,不約而同上了馬車。一聲清脆的鞭響過後,馬車向朝陽堡莊戶上行駛而去。

來到莊上,張達、李光頭和董飛扛著大不一的袋子,跟在王義身後。王義手中拿著一張寫著七個名字的名單,一邊走,一邊詢問走在路上的百姓。

原來,這份名單上寫著的七個名字不是別人,正是攻打餃子山時陣亡的那七個人。而王義正是前來給他們的家人送些肉食錢財,以作補償。

這樣的差事不好幹,雖七個人的家人都知道自己的兒子、丈夫過的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但還是無法接受這七個人已死的事實。所以,對待王義不免冷淡了一些。甚至,有一個老婦人,一見到王義,就又哭又鬧,把所有過錯都怪在王義身上。

幸虧四人之中,就屬董飛能會道,他便上前勸解,這才將對方情緒穩定下來。因為那七個人都算是家中的樑柱,沒有他們,可以一個家就垮了。所以,王義便決定,每個月都會向這七個人的家中送五兩銀子。同時,四人還去了其他那些因為參加攻打餃子山而受傷軍戶家中,依受傷輕重程度,予以補償。

兩個時辰之後。

王義回頭看著董飛,皺眉問道:“三弟,你確定所有人家都去過了嗎?”

董飛從懷中拿出另一張名單,上面密密麻麻寫了九十三個人的名字,後面還有一些備註,包括家中生活情況和受傷程度。他細細核對了一遍,頭道:“恩!大哥放心,我們已經都去過了,一家都沒落下!”

王義長呼一口氣,道:“那就好!”

李光頭突然站出身子,一副滿不在乎的表情,問道:“大哥,依我,你就是對人太好了……你剛才也看見了,那些人是怎麼對你的,又是罵,又是打,大哥連吭都不吭一聲。要是換做是我,我非和他們講理不可。既然是軍人,指不定那哪天就死在了戰場之上,憑什麼把所有罪過都推到大哥身上。尤其是那個魏寶生他娘……大哥,你難道就一都不生氣!?”

王義看了李光頭一眼,搖了搖頭,一臉苦笑,道:“二弟,你覺得我有資格生氣嗎?”他嘆了一口氣,接著道:“我也有家人,也有親人,還有你們這些兄弟。不管是誰,只要是你們其中一人有些什麼閃失,我都會十分痛心。更何況……是親骨肉呢!二弟,你不妨換個角度去想,如果我是魏寶生那個角色,而魏寶生則是我,他選中我去攻打餃子山,我卻不幸陣亡。你,當魏寶生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會不會恨他?甚至,你會不會因為恨,而出手打他呢?”

李光頭別過臉去,努著嘴,道:“大哥打的比方好生奇怪,哪有人自個兒咒自個兒死的……沒發生的事,我……我不知道!”

張達走到李光頭身前,抬手摸著對反的光腦袋,笑道:“呵呵!光頭,不是張大哥你,依你的脾氣,別是打罵,到時候不定還要拔刀相向呢!”

董飛呆呆的看著王義散發著淡淡微笑的雙頰,心中不禁想到:其實大哥來此,不僅是為了向那些人的親人賠罪,更重要的是……籠絡人心罷了!大哥現在的春耕計劃現在剛剛開始實施,最重要的就是民心……百姓看到身為下一任朝陽堡千戶的大哥不出現做什麼,心中肯定會有所怨言。那豈不是就會失去民心!?民心一旦失去,何談民望?沒了民望,又有誰會心甘情願的為你幹活。在現在大哥心中,與民心和民望比起來,幾十斤肉食和幾百兩銀子又算得了什麼呢……哎!現在的大哥,我是越來越看不懂、摸不透了。

其實,董飛分析的沒錯,王義這樣做,的確不全是因為心裡過意不去,最重要的還是想收攬民心。他看到董飛正在呆呆的看著自己,收起笑容,問道:“三弟,怎麼了?”

董飛如夢方醒,笑了笑,摸著後腦勺,一副痴痴傻傻的樣子,憨笑道:“哦!沒什麼……我想起來大哥昨天夜裡今天要去兩個地方。除了莊上,不知大哥還想去哪兒?”

王義想了想,轉過身子,道:“不如我們去躺饅頭山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