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遷都北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本以為皇帝會生氣,沒想到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還感謝起了於謙,在場的文武大臣都有些蒙圈。

難道陛下不打算征服世界了?

如果是這樣,也挺好。

可是,朱允炆說完感謝,然後故作疑惑的看向於謙問道:“於愛卿,依你之見,朕想要解放世界這個戰略還可實施否?”

於謙會怎麼回答,朱允炆猜不到。

但是對於他來說,征服世界是接下來大明王朝的第一要務。

因為他很清楚,若是真等個百八十年,將這個使命留給後世之君。

怕是那時候的大明朝,已經無法做到,因為不是每一個帝王都想統治世界,給人類一段長時間的和平。

還有就是。

未來這百八十年,這個世界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歐洲很快也會進入蒸汽時代,或許因為朱允炆提前弄出了蒸汽機,歐洲人的工業革命,大航海時代會加速推行。

如果真是如此。

或許哪時候大明王朝,將會與歐洲列強展開群雄逐鹿。

所以——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趁歐洲地區還沒有開始發育,提前征服他們。

於謙想了想,肯定的道:“當然!”

“按照陛下此前的策略,或許沒有那麼容易,或許還會出現很多後遺症,比如無法讓征服地區百姓真心臣服。”

說完,他有道:“不過微臣現在有一策,或許能夠幫助陛下實現願望。”

喲嚯!

口氣不小啊。

朱允炆頓時來了興趣,看向於謙問道:“愛卿請講。”

“是,陛下!”

于謙躬身行了一禮,然後道:“若是想要征服這個世界,不如先讓這個世界知道我大明的強盛,還有陛下皇恩浩蕩。”

“哦???”

朱允炆與大殿上的文武大臣,聞言皆是一愣。

於謙笑著說道:“蕭尚書一直率隊南下西洋,陛下可增加商隊出訪亞歐非大陸。”

“將我大明的豐富物產,源源不斷的送過去,同時大肆宣揚我大明的人文優勢,讓歐洲人,亞洲人,波斯人,非洲人讓他們嚮往我們大明。”

“好主意!”朱允炆聞言大喜道:“意欲取之,必先與之。”

“陛下聖明!”

於謙行了一禮。

“于謙!”朱允炆突然嚴肅起來:“朕任命你為商務部侍郎,立即著手操辦這件事。”

“???”

于謙先是一愣,朱允炆卻道:“既然這個主意是你提出的,那這件事就由你來操辦。”

原來如此!

“微臣領旨!”

于謙接受了這個任務。

對於于謙提出的這個建議,朱允炆確實是認可的。

首先對於接下來的歐洲、西亞、非洲、以及美洲的征服,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同時也必須做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因為這是大明王朝,最為難得的一個機會。

不過呢。

開啟征服世界的戰爭,不是說開始就開始的,需要準備的還有很多。

比如,大明現在常備軍人數共計一百二十萬人,減去正在南亞的軍隊,剩下的軍隊已經抽不開身。

想要開啟一場征服世界的戰爭。

朱允炆覺得,朝廷至少還需要準備六七十萬軍隊,否則這仗還真沒法兒開展起來。

畢竟這個世界,實在太大了。

半個月後。

北平的一個新的機構誕生,他就是由於謙領銜的商業部外事科。

原本於謙是打算回應天的,但是朱允炆讓他先把衙門設定在北平,因為朱允炆暫時還沒有確定回京的日程。

外事科。

位於原燕王府西門對面。

“大人!”

一個中年男人,嘆息道:“咱們這外事科雖然已經成立,但是需要組建的商隊,北平卻沒有京師更多。”

“唉!”

“要是我們現在在京師,這些事情就容易很多了。”

“呵呵!”

於謙道:“別埋怨了,我們或許已經在京師了。”

“啊???”

那人愣了一下,心說大人你在做夢嗎?這裡是北平,距離京師還有好幾千裡。

於謙道:“陛下此番巡遊北平,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難道就是為了在北平請我們喝咖啡嗎?”

“啊???”

“大人!”那人有些驚訝的道:“您的意思是,陛下這是準備遷都?”

“你現在才看出來呢?”

於謙說著無奈的搖了搖頭,道:“陛下巡遊北平,無可厚非,但是帶著儲君,皇后,皇貴妃,還有那麼的皇子公主。”

“現在哪位皇子或者公主,還在京師應天府?”於謙問那人。

那人頓了一下,然後道:“所有公主皇子,都跟陛下到了北平,還有后妃也基本都來了。”

“這!”

那人莫名的有些驚訝:“陛下這是不打算回應天了?”

在此之前,朝中官員只當皇帝就是在應天府待膩了,所以帶著一家老小全部出來旅行。

現在看來是他們想多了。

畢竟朱允炆現在是皇帝,這老婆孩子全部帶到北平,這明明就是搬家嘛。

還有,最近幾天,不時就有京師的高官來到北平,他們來北平的理由很簡單,皇帝暫時停留北平。

皇帝不回京,但是大明王朝這個帝國還得繼續運轉才行啊。

所以才會不斷有官員來到北平。

……

景仁宮。

這是徐妙錦在北平的寢宮,名字還是京師紫禁城的一樣。

“皇上!”

徐妙錦悠悠說道:“陛下真的要將國都遷到北平來?”

“遷都是一件大事情。”

“皇上,我覺得您還是與大臣們先商議商議再做定奪。”

聞言,朱允炆笑了。

“愛妃!”

“當年皇爺爺意欲遷都,但是折騰了十幾二十年,也未能如願。”

“大明在應天已經五十餘年,很多關係盤根錯節,如果直接宣佈遷都,很多人會站出來反對。”

說到這裡,朱允炆微微搖頭:“朕沒心思跟他們多費口舌。”

“先遷移一些職能部門來北平,等個三五年,朝廷主要部門,已經習慣了在北平辦公。”

“哈哈哈!”

“到時候朕再宣佈遷都,或許會容易許多,況且現在朕還有很多事情要辦理。”

遷都北平!

這是在朱允炆穿越過來時,就已經決定了的事情。

首先就是應天府不適合一個龐大王朝建都,其次就是歷史上在這裡建立的國家,都屬於短命王朝。

雖說這有些封建迷信。

但是朱允炆也希望大明王朝,可以千秋萬代。

還有就是——

歷史的大明王朝,最後不就是將都城遷移到了北平嘛。

咱們遵循一下歷史。

至於最後一個原因,那就是朱允炆對於大明王朝未來的規劃,以及他最終目的。

統一全世界。

對於亞歐非三大洲還好說,主要還是美洲大陸,一旦天下統一,國都就非常的重要。

北平,距離歐洲非洲很遠,但是歐亞非緊密的連結在一起,如今大明很多地方已經建立了鐵路,火車已經開始允許。

將來火車肯定是要開到歐洲去的。

只要鐵路網建設完成,歐亞大陸就會更加便捷,更何況未來還會出現飛機這樣的交通工具。

其實遷都北平,朱允炆第一考慮的是美洲。

美洲與亞洲隔著一條白令海峽,等北平到白令海峽的鐵路建成通車,北平就是一個重要的指揮使。

未來會有大量的移民從北平運往美洲大陸,京師設在北平,方便指揮。

只不過遷都是個大事情。

朱允炆打算生米煮成熟飯之後,再正式宣佈這件事,現在北平的地位依然是行宮。

接下來朱允炆還有很多事情要辦。

……

三年後。

北平,奉天殿。

朱允炆看向大殿上的文武大臣,澹澹一笑說道:“諸位愛卿,我們已經在北平生活了三年。”

“諸位,想家否?”

“啊???”

大殿上的文武大臣都是一愣。

見大臣們沒有說話,朱允炆呵呵一笑說道:“看來諸位愛卿已經習慣了在北平的生活。”

“既然如此!”

“既然諸位愛卿已經習慣了北平的生活,那朕也就不再折騰大夥兒了。”

霎時間整個大殿突然安靜了下來。

三年前,皇帝帶著後宮妃嬪,皇子公主們巡遊北平,可是他一家子來了北平之後,就沒在南下過。

最近這三年。

朝廷的大小部門,陸陸續續擺到了北平臨時辦公,而北平行宮卻在不停的擴建修葺。

僅僅三年時間。

北平行宮已經十分接近應天府的紫禁城,平日上朝時,大明君臣就在三大殿最前面,也是最為高大的這座大殿內進行。

兩年前,朱允炆將這座大殿命名為奉天殿,本來這座大殿也是按照應天府紫禁城三大殿修建的。

此時朱允炆突然說這樣的話,很多大臣其實早就預料到了,但是真當朱允炆如此鄭重其事,而且還是在奉天殿朝會上說這事兒。

他們還是有些不太適應。

“朕決定!”

朱允炆沉聲說道:“從即日起,正式將都城遷至北平,金陵降為陪都。”

“陛下!”

一個老者,出列說道:“遷都事關國本,老臣以為應當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呵呵!

這老頭姓劉名程,是現任大理寺卿,他能站出來說話,朱允炆並不意外。

因為這三年裡,他又多次上奏朝廷長期在外,這與國不利,應早日回返京師,只是朱允炆以北平至白令海峽的鐵路還未修通為由,表示要暫時留在北平。

可是現在,朱允炆直接提出遷都北平,老頭兒本來應該是想反對的。

但是——

最近三年,朝廷很多部門都已經搬遷到了北平,現在直接拒絕好像沒有什麼意義。

提出商議,或許是他現在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因為一旦朱允炆拍板定下來,這件事就無法再改變。

遷都——

如果不是朱允炆玩了一手,或許朝廷會爭論不休,想要做成可能需要費點功夫。

朱允炆笑著道:“劉愛卿!”

“這事兒還需要商議嗎?”

“朝廷各部,現在基本都在北平,如果不遷都,難不成在讓各部搬回應天府去嗎?”

“三年來,朝廷在北平辦公,並不比在應天的效率低下,反而還能四通八達。”

“這說明北平為都,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既如此……”朱允炆停頓了一下故意給老頭留下一個接話的間歇。

可是,劉程一時竟然沒有想到應對之策,而其他的大臣們,他們卻在作壁上觀。

說句實話,此時大殿上的官員,不希望遷都的人並不少,只是朱允炆這些年,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是一個傑出的帝王。

洪武朝時期,大明王朝的疆域有多大?北部草原還環伺著蒙古、瓦剌等遊牧民族,更別提東瀛扶桑,西南的安南。

可是如今呢?

蒙古人、瓦剌、回紇人,都已經逐漸漢化,他們已經習慣耕種,而不是嚮往遊牧生活。

畢竟種糧食,他們不用再擔心寒冬臘月餓肚子,現在大明種上了美洲弄回來的土豆、玉米這些農作物,而且各地還開設了各種作坊。

老百姓的日子好了,他們自然不會惦記在草原上的窮苦日子。

還有就是東瀛諸島的百姓,除了壯勞力因為要修建鐵路,其餘的人都有了自己的田地,而且他們不再遭受海嘯地震這些的侵擾。

而這一切,都是朱允炆做到的。

還有就是科技建設。

大明現在鐵路網已經遍布全國各地,火車往返於各州各府,這個提速在洪武朝是想都不敢想的。

最後一點。

大明王朝現在不但國富民強,而且還是兵強馬壯,軍事裝備也是大幅度提升,火炮,火槍已經換代好幾次。

還有海軍服役的鐵甲艦已經多達二十五艘。

就憑這些事蹟。

還有軍權一直掌握在朱允炆的手裡,這些大臣現在又有幾個敢於跟朱允炆唱反調呢。

當然——

最為重要的是,北平經過這些年的建設,繁華程度雖然還不及應天府,但也是一個很多人嚮往的大都市。

看劉程沒有說話,朱允炆心中暗喜,心說現在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你們就算想要反對,又有什麼意義?

朕現在就在北平,朝廷各部也在北平,朕要不提出搬回應天府,又有誰敢自作主張回應天呢?

“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朱允炆語氣變得十分嚴肅:“從此刻開始,北平就是我大明王朝的新都城。”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