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胸有鴻圖須大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標往來奔波於東宮與林凡府邸之間,如此這般,已將近半月。

其間,二人偶爾討論國事,偶爾說著江湖軼事,相處下來,彼此對彼此的瞭解也更加深厚了。

在朱標看來,他能從林凡身上學到周師傅這輩子都教不來的東西,更確切的說那是一種先見之明的智慧。

而林凡這邊,則是覺得有當朝太子作為靠山,以後他對明朝無論那個方面的建設建議都能夠暢通無阻的提出。

這一日宮中傳旨,讓朱標速速回宮。

說是為了再徵前元餘孽的事情。

臨行的當天上午,林凡與朱標進行了最後一次對話。

“先生,您說要在當今天下處於不敗之地,父皇陛下應該怎麼做?而作為太子又應該怎麼做?”

“如果按照當代的看法及做法而言,我覺得橫渠四句就足矣!”

“橫渠四句?莫不是北宋大家張載的作品?”

朱標略微一愣。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林凡說罷,微微一頓,又繼續說道:“古往今來,大抵聖人都是這樣要求自己的,有的成聖成神,有的則一生籍籍無名,最終落得無邊寂寥。”

“為何最終落得無邊寂寥?”朱標乍聞此言,臉上微微一笑,隨即又皺了皺眉頭,問道。

“有的時候與世隔絕是好的,但有的時候與世隔絕就要不得,千萬要不得。”

“願聞其詳!”

朱標聽的越發專注。

“就像現在我們大明的局勢,政治方面,權貴處處阻撓,新政無法推行,陛下也日日焦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再者,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林凡直接丟擲著名的哲學理論,隨即又說:“陛下聽從了我的意見,建立了錢莊,隨即錢莊又在我的經營下,分化出了兩種具有針對性的財政模式。”

“現在我想國庫中的儲備金應該夠用了吧?”

朱標並不清楚真相,因為還沒到他監國理政的時候,有些東西的真相他暫時還沒有真正接觸到。

“差不多快六千萬白銀了!”

林凡毫不避諱的脫口而出。

“這麼多?”

朱標很是驚歎,因為開國初期,朱元璋曾經說過國庫儲備金不足九百萬兩的白銀。

“多?”

林凡反倒並沒有太多的吃驚。

繼續反問道:“現在我們推行新興農產物的政策才剛剛開始,結果如何還不得而知,現在陛下召你回宮,明面上說的是北征前元的事情,實際上還是關心財政的。”

“太子,現在跟你說太多,咱目前也達不到那個水平,所以目前的情況就是這樣的。好在你們皇室中並無內亂。”

“那倒也是!”

朱標想起了平日裡與幾個弟弟的日常,隨即會心一笑,很認同林丹的說法。

“如果下一步可以的話,我想提議陛下擴大新興農產品的種植,並且在品種上不斷增加。”

“還有什麼品種呢?”

朱標聞言,瞪大了眼睛,凝視著林凡。

“玉米,馬鈴薯,花生,番茄,辣椒,菸草等等……”

“這麼多,我們都可以引進嗎?”

“都可以,所以我說有的時候與世隔絕是千萬要不得!”

“哦,你說的是海外貿易吧!”

“是的,只有打通與海外市場的通道,我們才可以引進更多的資源,……

……而這些資源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國力,而且經過我們的二次處理加工,還可遠銷超遠地區,一樣可以增加財政收入。”

“先生果真膽識過人,小王真是無比敬仰!”

朱標的眼神中流露出來的真感情,足以證明他對林凡的崇敬之情。

“對於朝野中不服管理的那這個新老臣子,根本就沒有必要像陛下口中所言的:全部殺光!”

“那應該如何處理,才算妥當?”

“當下,只要略一變通,就可以達到一箭雙鵰的奇效。”

“先生,快快請講!”朱標已經迫不及待了。

“北征前元後,需要大量的戍邊人去守衛邊關,是吧?”

朱標點點頭。

“戍邊的就一定要是流放的犯人嗎?不一定!那些在朝堂中尋閒滋事,阻礙新政的,多多少少有些不乾淨的動作。”

“你是說,藉機找事,然後把他們流放到邊關,讓他們去鎮守邊關?”

“對,這樣既可以暗中清除異端,有利於陛下新政的持續推行,另一方面也確保了邊關的長久安定,豈不是一箭雙鵰,一舉兩得。”

“妙啊!真的是妙!”

朱標隨即拍手叫好,旋即又似想到什麼,白玉面孔又變得鐵青。

“那這樣做是否妥當呢?”

“太子,你可不能懷婦人之仁,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樣的道理,我像你是知道的。”

朱標沉默,眼神變得猶豫了起來。

“再說了,比起數以千萬計的平頭百姓,你要幾個禍亂朝綱,整天跟陛下作對的老幫菜好呢,還是錦繡江山代代興旺好?”

“孰輕孰重,太子你可要有個正注意啊!”

“先生,這……哎!我知道了。”

朱標最終還是扭轉過了思想,從他堅毅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一切。

林凡見朱標遲遲不語,又望了望日頭,便催促太子匆匆回宮。

朱標走後,林凡當即前往城東的一處造紙印刷坊,預定了幾千張黃麻紙。

頗有重量的黃麻紙運回錢莊後庭,林凡也累的上氣不接下氣了。

隨即休息了一下,又詢問了幾個櫃上的夥計,瞭解到近來前往錢莊領取免費種植白銀的百姓始終是持續增長的。

這樣他就放心了,等朱元璋新召一發,他們就可以看到新的希望了。

明朝,光靠這死氣沉沉的稅收制度維持國本,是根本行不通的。

最穩定的變化就是萬事萬物都在無休無止的不停變化著。

所以,該變通的時候必須變通,更何況他這樣絕頂聰明又富有大智慧的人坐鎮其中。

洪武雄起,明朝雄起指日可待!

與此同時,林凡在等待一個時機。

跟黃麻紙有關的時機!

黃麻紙帶來的商機是林凡在與太子溝通的時候,靈機一動想出來的,至於能不能恰如其分的使用。

全看今天朱元璋急召群臣商議的這件事情了!

如果成功了,林凡心裡還有幾個胸有成竹的計謀以待施展。

到那時候,就算停止了全國的稅收,也絲毫不會影響明朝財政突飛猛進的財政收入。

打仗需要的錢糧,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