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百姓也不例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洪武十四年,北元平章乃兒不花舉兵南侵邊關。

朱元璋派徐達、湯和以及傅友德北征,八月底,勝利班師回朝。

洪武十五年,北元餘孽又起,頻頻犯邊,戰報似雪花般傳入京城。

林凡經營錢莊的同時,也早有耳聞。

派誰前去剿滅餘孽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重中之重在於餘孽就這麼點兒,若是舉兵北征,顯得有點大材小用。

若放任自流,又讓那些蠻夷覺得天朝無人。

現在打不打的都是次要的,邊關的防守足以應對。

關鍵在於如何能夠源源不斷的供給軍餉,以支援以後的每場戰爭都能夠後備充盈。

所謂:打仗,打仗,打的是什麼?

打的就是錢糧兩項。

錢糧兩項現在都不是很完善的。

林凡雖然藉著新開發的專案“用唄”狠狠賺了一筆富戶的金山銀海,在專案上也形成了永動機式的借還機制。

外加抄沒沈、王兩大世家的所有財產。

從洪武建制算來,也就九百多萬兩白銀,距離朱元璋長遠的發展目標,差距還甚是懸殊。

他在想既然關鍵在錢糧,那就一個一個來!

建立了錢莊,並且開發了針對富戶的金融體系,那對應的應該也有針對老百姓的體系。

但針對百姓的體系,應該是鼓勵他們消費,而並不是也形成惡性循環的取還機制。

之後,如果有可能的話,林凡想把當代相關幫扶政策挪用到這裡,既能夠幫助平頭百姓致富,也可以提升綜合國力。

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為。

另一邊。

明故宮謹身殿,偏閣。

朱元璋正自思索如何對待這些在朝堂上反對自己新政的臣子時,太子朱標從門外走了進來。

“父皇陛下,兒臣特來請安!”朱標躬身一禮。

“標兒,你來的正好!咱且問你……。”

朱元璋見朱標前來請安,心裡一暖,隨即繼續說道。

“你對於朝中臣子們反對新政持什麼樣的看法!”

老子看兒子,越看做喜歡!

朱元璋就是這樣典型的例子,他看著朱標,不禁咧起了嘴角,臉上洋溢著慈祥的笑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兒臣覺得,要使我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以及文化昌盛,重新整理吏治勢在必得……”朱標說著為朱元璋斟滿茶杯。

“兒臣聽說,最近父皇陛下結識了一個奇人異事,城中的錢莊以及圍繞它展開的新政策,都出自此人的手筆,在四弟那裡,更是神乎其神的存在。”

“看來最近跟周師傅學了不少東西,好!”朱元璋見朱標對答如流,且潮詞迭出,心中更是歡喜,連連稱讚道。

“父皇陛下過獎了,兒臣還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好好學習,我想親自拜訪那位奇人,不知可否。”

朱標打小勤學好問,性格謙和寬厚,對待文人更是禮遇有加,乍聞此信,心中就冒出了登門拜訪的想法。

“好,好!當然可以!我標兒終於可以獨當一面了。”朱元璋經過與太子的對話,心中一寬。

對待朝堂上的一些政見不合的事件也有了些許計較。

他決定再找林凡一次,然後從政治上開始進行整治,而後再說經濟穩定持續增長,最後搞一搞文化。

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內,也就是這麼個道理。

與此同時,林凡已經根據初步設定的計劃開始進行實施了。

針對平頭百姓設計出來的新政策就是:年費批次提供給他們固定的銀兩,估計他們種植玉米等新興作物。

然後等玉米豐收之後,戶部對其進行全面徵收,確定銷路暢通無阻。

最終等百姓的收成全部到手後,只取其中十分之一的收成銀兩還回錢莊即可。

這樣一來,看似對朝廷徵收稅等方面的政策有所衝擊,但百姓在無息銀兩的鼓勵下,又對新興作物進行了一波宣傳。

最起碼在南京城郊先進行一次實驗,如果可以,然後再推廣至全國。

林凡一時熱血,竟把鼓勵農產,促進經濟之後的發現之路都想好了。

不過他心裡清楚,即使朱元璋再相信自己,也必須面見他後,進行協商才能進行實施。

畢竟伴君如伴虎,而且別看朱元璋現在對自己言聽計從的,須知伴君如伴虎。

而且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再有就是,對於林凡而言,畢竟是要回到現實世界的,既然現在回不去,書也不翼而飛,那就只能安之若素的待著。

不過所有的計劃都要徐徐展開,不要太快,也不能展現出怠慢的形態。

而後,林凡親自打馬前往近郊的幾個大村落,與村長進行了一番交流溝通。

對於他新近推出的這項融資政策,村民們竟紛紛顯示出躍躍欲試的態度,這讓林凡更加篤定了這項政策的推行。

回來以前,他也連帶著記錄了願意進行新興農產試種的名單,算來多多少少也有七八十人。

回到府中,正好碰上了喬裝出行的朱元璋,身後還跟這個年輕人。

“仙人所往何處啊,咱可是在這侯了你老半天。”

朱元璋說完,隨即轉身,指著朱標,笑道:“來來來,這是皇兒朱標,仰慕你已久,今日咱特地帶來,登門拜訪。”

“先生,朱標有禮了!”

朱標?就是那個從陝西視察民情回來,然後感染風寒薨逝的大明第一太子。

哎,想來他若是不死,那就沒有之後靖難之役。

更沒有朱棣叛亂奪嫡之舉。

不過建文帝對撤藩事宜多少有些操之過急。

接下來,林凡就自己對於錢莊的經營以及自己前往近郊村落進行落實的情況記錄跟朱元璋一一道出。

“咱也想過,不過咱想的是朝堂上的一些煩心事。”說到這裡,朱元璋下意識的看了看林凡。

畢竟,因抄沒沈、王兩家財產節外生枝的事情才剛剛平息,任誰也不能得過且過,心底裡肯定有所計較。

卻不想,林凡倒不以為然,而且還身體力行的為錢莊事宜忙前忙後。

朱元璋心中欣然,對眼前這個年輕人更加讚許了。

“你的想法跟咱的想法雖然有所出入,但終究殊途同歸,這樣!讓標兒在你府上學習學習,也好策應你開展接下來針對百姓的一些農產事宜。”

“好的,陛下,如果咱們能夠批量生產玉米,那別的產物我想也不會太遠,只是……。”

“只是什麼?”朱元璋見林凡戛然而止,隨即問道。

“只是需要引進的農作物都在海外,如果要引進,就必須擴通海路,開展海外貿易,現在說來還為時過早吧!”

“海外貿易?”朱元璋聽罷,眉頭微皺,許久沒有說話。

“父皇陛下,不必擔憂,有我們眾皇子從旁協助,外加異人先生點撥,我想很快就會開展海外貿易的。”

朱標見父皇遲遲不語,從中緩解道。

“陛下,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是叫的問題。”

朱元璋雖然聽不懂林凡的話,但看著他信誓旦旦的樣子,瞬間放心了許多。

只是對前元餘孽的屢屢侵犯,始終還沒有個確定章程。

“陛下,為何事而發愁?”林凡也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隨即試探的問道。

“前元餘孽!”

“小意思,再過幾天,定然他們有去無回!”

林凡始終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朱元璋也對他是言聽計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