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英布與彭越一樣,原本也是盜賊出身。他是六縣——現在安徽省六安縣東北——一介平民,青年時代因犯法受過黥刑。這種刑罰是在犯人的臉上用刀刺上字,再塗上青墨,那字就永遠留在臉上了。英布受刑後又稱“黥布”。他定罪後在驪山服刑,不久就逃亡到長江一帶做了強盜,後來他帶的這支強盜隊伍歸附了項梁,成為項梁手下最勇猛的戰將。當時楚軍之所以屢戰屢勝,與英布的驍勇善戰是分不開的。英布的部隊往往成為楚軍的先鋒,戰功卓著。項羽在關中分封諸侯,英布被封為九江王。他小時有人給他相過面,說他“刑而王”——受刑後就有稱王的定命。所以他受了黥刑後反而很高興,為此曾頗受人嘲弄。沒想到幾年後這個預言就應驗了。英布封王后與項羽的關係走得更近,他曾執行項羽的命令,秘密擊殺從彭城遷往彬縣的義帝熊心,可見兩個人關係很鐵。但後來因見疑於項羽,英布背楚投漢,高祖四年(公元前0年)被劉邦立為淮南王。他在垓下戰爭中發揮過很關鍵的作用。漢建國後,他繼續封王淮南。

英布謀反,起因也是因為仇家告密。

英布有一位漂亮的寵姬,身體不太好,經常要去看醫生。她的私人醫生與中大夫賁赫住對門,賁赫以為自己是內臣,也不避嫌,反而想透過討好這位寵姬來和英布套磁。所以每當這女人來看病時他都要去醫家慰問,還經常送一些貴重的禮品給她。有時乾脆就在醫生家裡和她一起飲酒。

英布知道了這件事,懷疑賁赫打他這個妃子的主意,很氣憤,就準備逮捕賁赫治罪。

賁赫聞訊,連夜逃往長安,告發英布集結軍隊、準備謀反之事。相國蕭何不相信賁赫的話,他跟劉邦建議先把這個賁赫關起來,再由中央派員去六郡,調查清楚這件事。

英布得知賁赫出奔長安,心裡十分忐忑,聽到中央派了使者,害怕自己重蹈彭越的覆轍,就真的舉兵造反了。

英布首先東擊荊王劉賈。劉賈是劉邦的叔伯兄弟,是早年追隨劉邦出生入死的戰將,從軍數年,經歷過不少戰陣,但他畢竟不是英布的對手,頭一番交手,就敗下陣來。劉賈敗走富陵(今江蘇洪澤北),英布緊追不捨,終被英布擊殺。英布又進攻楚國,楚王劉交發兵迎戰,在徐縣(今江蘇泗洪南)、僮縣(今安徽泗縣東北)之間擺開戰場,劉交又大敗逃入薛縣。

英布是很自負的,舉兵時,他對部屬說:“皇上老了,已經厭惡戰事了,肯定不會親自出征。他麾下的將帥中,除去死了的韓信和彭越,其他的人都不足畏。”接二連三的勝利,更堅定了他的信念。

訊息傳到長安,劉邦很震驚。他的病體還未康復,折磨人的怪病時時發作,讓他的情緒很壞,他決定讓太子劉盈掛帥,征討英布。並宣佈廢去英布王位,冊封趙姬所生的劉長為淮南王。

呂后知道了劉邦讓太子掛帥的訊息,忙分咐呂釋之去向“四皓”討個主意。“四皓”很果斷地說:“太子不能掛帥。因為他已是嗣君,如果掛帥出征,即使有功,對他也不會有什麼幫助;萬一失敗,不正給人一個無用的把柄了嗎,那麼廢立之禍就在眼前了,趕快讓皇后阻止這個決定。”

於是呂后就按“四皓”教的辦法,在劉邦跟前哭得鼻涕一把眼淚一把,讓劉邦收回成命。

劉邦說:英布這傢伙雖然勇猛,卻是個蠻力有餘而智力不足的莽漢。此前我問過西楚令尹薛公,他跟英布曾經一起在項梁手下共事,對英布十分瞭解。他也說英布這次舉兵,必定會以退保南方為基本策略,不值得我親自出征。況且這次征討英布的主將是曹參,又有灌嬰,酈商這些驍將輔佐,各諸侯王親自率兵出戰,正是太子建功的時候。

呂后說:韓信、彭越死了,英布就是獨一無二的梟雄了。況且出征的將領都是皇帝的舊屬,讓太子去統領他們,無異於使羊將狼,怎麼能指揮得動?而且英布得知皇帝不能親征,他一定會改變退保淮河的戰略,而直接進攻中原。皇上雖然身體欠安,但就是坐在輜車裡指揮,眾將領誰敢不盡力?為了江山,皇上也只能承受些勞苦了。

劉邦無奈,只好答應不讓劉盈掛帥了,他御駕親征討伐英布。

張良由於身體支撐不住,無法隨軍,他和眾臣一起到灞上為劉邦送行。張良建議劉邦將原屬周勃等直轄的上郡,北地、隴西等郡的車兵、騎兵,和從巴蜀徵調的材官和中尉率約三萬人,交給劉盈調遣,成為太子衛隊,駐軍霸上,以防有變。劉邦當場答應了。

走完這步險棋的呂后不能不佩服張良送別時的這番進言,劉邦抱病出征,萬一出現不測,太子手上沒有一兵一卒,後果不堪設想。太子手上有了兵權,即使前方出現變故,也可應付裕如。

她心裡暗自慶幸,幸虧早早請來了“商山四皓”,這是比殺韓信、誅彭越更大的手筆。

十九、羽翮已就,當可奈何

得知皇帝御駕親征回駕長安的訊息,呂后立即派出夏侯嬰等出廓迎侯鑾駕。沒想到,劉邦前腳剛剛回到未央宮,後腳就有人向呂后報告,說蕭何相國被皇帝下廷尉獄了。

這一下呂后納悶兒了?這次皇帝親征,大獲全勝,不但平了英布,而且連陳豨的殘部也收拾乾淨了,按說正在興頭兒上,怎麼把相國給逮了?

她把夏侯嬰、周勃一些老臣叫到長樂宮,一打聽,才知事情原委。原來,皇帝的車駕進城時,道路兩旁黑壓壓跪了好幾千告御狀的民眾攔阻鑾駕。把狀子收上來一看,全是告丞相蕭何的。告他什麼呢?告他強行以低價購買百姓田宅。

劉邦回到未央宮,蕭何迎候拜謁。劉邦笑著說:“相國現在也漁利於民了。”他把百姓呈上的狀子交給蕭何,說:“你自己向百姓謝罪吧。”

蕭何當時有點懞頭:看起來我把事做得有些過分了。強買強佔百姓田宅,本來是別人給他出的主意,一向小心謹慎又勤政愛民的蕭何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呢?別人怎麼給蕭何出了這麼個主意?這裡邊有原因。

劉邦在東征英布期間,有幾次派遣使者回長安詢問蕭何的情況。蕭何知道劉邦對他不放心,心裡很恐惶。就想按照平定陳豨時的做法,再次變賣自己的家財供作軍用,有人就警告他說:“要這樣做,丞相就離滅族之禍不遠了”。

蕭何問:“為什麼呢?”

那人說:“您位居相國,分封天下時又功居第一。您的權位和榮譽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您一入關中,就深得民心,十多年來,百姓都親附擁戴您,而您還在孜孜以求地受到百姓持續的擁戴,這正是皇帝猜忌您的地方啊。”

蕭何問:“那我該怎麼辦呢”?

那人說:“您從現在起只能做一件事,就是儘快把自己的名聲搞臭了,千萬別再讓老百姓再給您歌功頌德。您要做些讓人罵您的事。什麼事讓人罵呢?長安城的土地隨著人口的增長越來越奇缺,您強行低價買置田產,自汙名譽,百姓準罵您。百姓一罵您,皇帝就放心了,其碼不會再懷疑您有什麼野心。”

蕭何真的就這麼做了,他不但用賒欠壓價的方式,霸佔了許多民田民宅,還接受商人的賄賂,公開把自己腐敗的行為洩露給別人。在前線的劉邦聽說相國在忙著營私舞弊,一顆心才放下來。

這時候蕭何見劉邦責備他漁利於民,心裡很難過。因為他這麼做完全是違背自己的良心的。他一時犯了糊塗,以為皇帝真有一片愛民之心,就向劉邦請求:“長安土地狹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都在拋荒,請陛下允許,將其讓出供百姓耕種”。

劉邦一聽就火了,眼一瞪說:“你強取民田,收受商人賄賂,又反過來為民請命,想動我上林苑土地!”

於是傳令廷尉,逮捕蕭何下獄,刑具加身。

蕭何入獄,不但呂后感到震驚,那幫子沛豐老臣,也都嚇了個臉兒黃。呂后讓他們在皇帝面前為相國講情,誰也不敢說。皇帝盛怒之下將相國繫獄,誰敢去碰那個硬釘子?

再說,當初分封功臣的時候,一些老將就與蕭何結下了芥蒂,蕭何沒有任何戰功,卻得了最大的彩頭,分封食邑八千戶,超過了任何一個出生入死的戰將。他們去找劉邦評理,認為蕭何不應如此受封,劉邦就給他們舉了個很不雅的例子,他說:你們在老家時都有帶著獵狗追兔子的經歷吧?追殺野獸、免子的是獵狗,但是指示野獸和兔子藏在什麼地方,而命令獵狗實施捕殺的卻是獵人。你們各位憑著戰功受封,好比是“功狗”,蕭何呢?他正是發現獵物行蹤,指示你們去捕殺的“功人”。你們說,我是重獎“功狗”呢,還是重獎“功人”?所以大家心裡一直就綰著疙瘩。他們不敢替蕭何講情,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皇帝連丞相也信不過,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在這個時候出面替蕭何講情,只會有一個玉石俱焚的結果。

呂后深知老臣們不敢為相國請命的原因,她知道皇帝最不信任的就是他們了。她期待著新的轉機。另外,劉邦這次親征,雖然大獲全勝,但也受了箭傷,這兩天箭傷復發,流膿流血不止,老病又犯了,情緒很不穩定,這個時候拿蕭何說事是不合時宜的。

過了幾天,有一位侍奉皇帝的王衛尉——這個人不是沛豐系老臣,與趙堯一樣差不多算是劉邦提拔的政治新銳,他受了呂后的委託,就在劉邦情緒不那麼壞的時候問他:“相國犯了什麼罪,陛下您為什麼把他關到牢裡去了?”

劉邦回答倒挺直率:“我聽說丞相李斯輔佐秦始皇時,有善譽都歸於主上,有惡名則自己承擔。如今相國受了商人賄賂,為他們來打我上林苑的主意,自己到百姓那裡討好,所以就把他關起來了。”

王衛尉說:“凡是有可以給百姓造福的事,就奏請皇上施行,這正是做丞相的職責。陛下與項羽爭戰多年,一直到最近陳豨、英布叛亂,陛下親自出征,都是蕭相國鎮守、經營關中,他如果稍有異動,函谷關以西就不屬陛下所有了。相國對這麼大的利益不感興趣,您想他能貪圖商人給他的小利嗎?秦國為什麼亡了,就是皇帝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啊。李斯的作風是不值得效法的,陛下對相國的懷疑,太不應該了。”

劉邦聽了這話不怎麼舒服,但仔細想一想又覺得有道理,就派人持符節前往詔獄,赦免蕭何無罪,把他放了。

呂后得知蕭何獲釋,很高興。可這高興勁還沒過去,她又陷入了一場更大的煩惱中:皇帝在廷議中,再次把易儲問題提到了議事日程。

劉邦以為丞相蕭何驚魂甫定,不會阻攔他的意圖,其他老臣也不會力挺,沒想到太子傅叔孫通這時又充當了周昌第二,他站出來說:“過去,晉獻公由於寵信驪姬,廢太子,立奚齊,晉國才有了數十年內亂,成為天下笑柄。秦始皇不早立扶蘇為接班人,讓趙高得以鑽了空子,扶立胡亥,自亡江山。這些都是陛下所親見。現在太子為人仁孝,天下皆知,呂后與陛下同甘共苦,豈可輕棄。”

劉邦皺緊了眉頭。

叔孫通跪在地上,大聲說:“如果陛下一定要廢太子立少子,臣願先伏誅,讓頭血汙此地。”

很多大臣都跪在地上。劉邦無奈,只得宣佈此事先擱置不議。

呂后和張良都很清楚,皇上將易儲之事擱置不議,只是暫時的一種讓步,他認準了的事,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何況又有那個狐媚子戚氏在皇帝身邊天天糾纏不休呢。

這一回呂后沒慌。

因為有“商山四皓”這張底牌,她心裡踏實了許多。

叔孫通繼周昌之後力挺太子,倒是出乎她的意料。她一向認為像叔孫通那樣瞧著皇帝臉色做事情的儒生,不會有那麼硬的脊樑骨,協助太子監國期間,她與叔孫通有過接觸,也暗示太子當國後他這個帝師可能將得到的好處,看起來她的暗示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兩天後,為平叛勝利舉行的慶功宴會在未央宮舉行。

太子劉盈奉命陪侍。

宴會一開始,好戲也隨之開場。劉邦突然看見太子身後站著四位老人,這四位老人年紀都在八十歲以上,鬚眉皓白,且穿戴打扮不類俗人。劉邦感到十分奇怪,派人趨前問四位老者姓名。

四個老頭走到前面,各言名姓,曰東園公,GAE66裡先生、綺裡季、夏黃公。

劉邦大吃一驚:“朕早就在幾年前尋求你們出山,你們卻躲避著我,今天為什麼卻要跟隨我兒子左右呢?”

四個人說:“陛下輕侮讀書之人,非嘲即罵,臣等義不受辱,所以害怕而逃匿。但聽說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讀書人無不延頸欲為太子效死,所以我輩就來了。”

劉邦頷首:“煩老先生調教維護太子。”

四位老者給劉邦敬了酒,立即匆匆告辭。劉邦目送他們離去,心裡就有了一種不可名狀的悵惘。

劉邦召來戚姬,指著四個人的背影說:“我本來想廢立太子,但太子有這四老輔佐,羽翼已成。不容易更動了。今後只能由呂后為主了”。

戚夫人聽了,泣不成聲。

劉邦無奈,安慰她說:“別傷心了,來,你為我跳場楚舞,我也為你唱一支楚歌罷!”

劉邦就唱了:

鴻鵠高飛,一舉千裡。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可當奈何?

雖有GE7D5繳,尚安所施?

這支歌翻譯成白話就是:鴻鵠飛得那麼高啊,一起飛就是千里萬里。它的羽翼已經豐滿了,所以才能縱橫四海。到了它縱橫四海的時候,又有誰能奈何它呢。即使我有那麼長的繩索和弓箭,但又有什麼用呢。

戚姬聽著劉邦的歌,哭成了淚人。

劉邦怏怏離開,酒宴就這麼結束了。

從這以後,他再也不提易儲之事了。

戚姬悲慘的命運結局,實際上從這一次易儲失敗已經顯示了端倪。所以一些後世文人認為戚氏的悲劇,實際上是“四皓”造成的。宋人李覯有詩曰:

百子池頭一曲春,

君恩和淚落埃塵。

當時應恨秦皇帝,

不殺南山皓首人。

李覯的意思是:當初如果秦始皇殺了商山四皓,就不會再有戚氏悲劇的發生。這看法未免有失偏頗。戚氏的悲劇,是封建時代家天下制度的悲劇。

二十、刑白馬盟

最後一次易儲失敗,戚夫人幾乎日夜悲啼。她對劉邦說:“其實我想讓你立如意為太子,只是想著皇帝百年以後,我母子尚能保全。如今一切皆成幻影,我母子性命,危在旦夕之間了。”

劉邦半日無言,惟嘆息悽愴。面對著哭得梨花帶雨的戚姬,劉邦心裡刀割一樣難受。這些日子,他的健康每況愈下,箭傷與舊病的雙重折磨,讓他痛不欲生。一個人在宮裡時,眼前經常出現一些古怪稀奇的圖景。他只讓戚姬陪伴在身邊,只有握住她的一雙纖手,他才感覺到踏實。

他不斷回味著與戚姬共同度過的歡樂時光。處理完政事回到寢宮,戚姬就會安排樂工為他用絲竹管弦演奏雅樂,自己翩翩起舞,唱《出塞》、《入塞》、《望歸》的曲子,侍婢幾百人都學著唱,後宮的絃歌,終夜繚繞在風清月白的宮垣內外。每逢宮中過節,戚姬總是讓宮女們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把後宮變成一個萬花錦簇的花園。十月十五日,她們拉上皇帝一起進靈女廟,用乳豬米酒祭神,吹笛擊築,唱《上靈》之曲。然後又手拉著手,用腳踏地做節拍,唱《赤鳳凰來》。七月七日,大家來到百子池,演奏于闐的樂曲。演奏完之後,用彩色絲線牽著,叫做相連綬。八月四日,從雕房北門走出宮苑,到竹林下面下圍棋。那一天的棋局大家誰也不讓誰,因為大家相信,勝了的人整年有福,敗了的人會整年有病。要取一根長長的絲線,向北極星祈求長命後,才能免去疾病。九月九日,佩帶朱萸,吃蓬蒿餅,喝菊花酒。菊花酒的釀造就是一首詩,花開的時候,將莖葉一起採來,摻進米釀酒,到第二年的九月九日,酒才算是“熟”了,菊花酒真清洌啊,喝下去渾身通泰,連骨節都舒服得咔吧響啊。正月第一個辰日,出宮禁到水池邊,舉行去妖除邪的儀式,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在水邊演奏音樂,那神仙般的日子總是過得太快、太快,又太少、太少,似乎來不及品味,來不及盤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現在他只能臥在榻上,靠片斷的回憶來填充他麻木的腦袋了。

他對戚姬說:來,我為你擊築,咱們一起唱《大風詩》。

兩個人相偎相擁,唱起來: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唱到動情,劉邦涕泗交流。

這支歌是他不久前回沛中故里時即興唱出來的。

劉邦徵英布班師途中,經過沛縣。這是他自彭城兵敗後,第一次回到故鄉。彈指十年過去了。這裡的土地養育了他,養育和他一起出生入死奠定了大漢基業的將軍們,可謂是“龍興之地”,一草一木,他都那麼熟稔。

當地政府為了迎接他歸來,特地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沛宮”,他召集父老、故舊、親朋好友在沛宮裡舉行大型宴會,看著那些故舊大都已老態龍鍾。當年給他“免單”的王家和武家酒店的老闆娘,更是成了白髮婆婆。

又組織了沛縣年輕子弟一百二十人,組成歌舞團隊,劉邦親自擊築,和他們一起演唱他即興吟出的《大風歌》。一百二十位舞者,且舞且歌。劉邦也乘著酒興,加入到舞蹈的隊伍之中。沛縣父老全部隨著劉邦且唱且舞,那場面真可以讓人下淚啊。

劉邦慷慨傷懷,把酒觴高高舉起,大聲對鄉親們說:“遊子悲故鄉啊!我雖然建都在關中,可是萬歲之後,我的靈魂還是要回到故鄉來的。我自沛公而起兵抗秦,遂有天下,所以,從現在起,沛縣就是我的湯沐邑了。沛縣父老從今以後,將免除各類徭役,世世代代永不徵調!”

父老鄉親一片山呼萬歲。

劉邦在沛縣一直住了十多天,鄉親們還依依不捨,懇求他再多住些日子。劉邦說:“我帶的人馬太多,鄉親們供給不起啊。”於是起駕。

沛縣父老傾城相送,捧獻牛酒,劉邦感其盛情,又在城郊紮起帳篷,逗留三日,方依依惜別。

這是令他一生難忘的一次情牽夢繞之旅,從此,他再也沒有機會回故鄉了。

每一次唱《大風歌》時,劉邦都感覺到生命的活力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

此時,劉邦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戚氏母子了。他心裡最明白不過,一旦他萬歲之後,依呂後的性格,她是絕對不會放過戚氏母子的。她可以把韓信殺個不見天、不見地、不見鐵,可以誅彭越於渾茫未知之中,手無寸鐵的戚氏母子,一旦失去了他的庇佑,就是呂氏案板上的肉,只能任她宰割了。

劉邦心裡再明白不過,要想保住戚氏母子,惟有易儲這一條路,所以他才不遺餘力處心積慮地周密部署,再三再四地起動廷議,擺出一副把易儲進行到底的架式。他萬萬沒想到,“四皓”的出現使他的計劃功敗垂成。

不僅劉邦,呂、戚爭鋒的結局是每一個朝臣都心裡有數的。從力量對比上,戚氏顯然處於弱勢,雖然她得到皇帝的寵愛,可為了得到這寵愛,她卻向命運抵押了母子倆的身家性命。戚氏沒有娘家人做後盾,沒有那班出生入死的開國老臣撐腰,甚至沒有一個人和她講句知心話,沒有一個人能傾聽她訴說心裡的委屈。而呂后就不一樣了,戚氏的劣勢,恰恰是她的優勢。首先,呂后的娘家人已羽翼豐滿,足可成為他堅強的靠山;其次,她與那班開國元功早就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劉邦之所以數次易儲受阻,主要阻力來自那些老臣。再次,呂后有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有操控局面、整治對手的鐵腕,而戚氏除了唱歌跳舞一無所長。

戚氏和呂氏,她們不是同一重量級的對手。

戚氏當然也抗爭過,也使過一些上下其手的招術,但那些招術在明眼人看來過於“小兒科”了。

野史中寫到過戚氏與呂后鬥法的一個故事:

呂后身邊有個綵女叫安涇,這個姑娘是她當初在楚寨作人質時,項伯安排照料呂后的,回漢營時又把她帶了回來,一直隨侍呂后左右。這個姑娘長得很漂亮,又善於察顏觀色,手眼靈動,因此劉邦也很喜歡她。呂后知自己姿色衰退,又不甘讓戚氏專寵,有意讓自己的心腹安彩女多接近劉邦,以此奪戚氏之寵,不過這位安彩女雖然被皇帝屢屢恩幸,但一直璋瓦莫弄,成不了名正言順的姬妾。這丫頭聽信了一個老宮女的指教,讓她用小木頭刻成一個木人,寫了皇帝生辰八字,後心釘上七支繡針,以絲線裹了,藏在枕頭裡。渴望不再虛承雨露。這件事被另一個婢女知道了。因為平日妒嫉安彩女,就報告了戚氏。戚氏授意那個婢女將安彩女的小木人盜出,向劉邦舉發,劉邦大怒,下旨將安彩女斬首正法。

這件事不載於正史,可信度頗受質疑。但有一點是可以相信的,那就是戚氏太缺少鬥爭謀略了。她甚至沒搞明白誰是她真正的對手,呂后跟她爭的,不僅僅是同一個男人的寵愛,而是炙手可熱的權力。從這一點上說,她縱然諂殺一百個安彩女,又有什麼用處呢。

這時,又有一件謀反大案牽動了朝野。

我們看得很清楚了,劉邦從打做了皇帝,就為一件事奔忙,那就是平息叛亂。燕王臧荼、韓王信、趙王張敖、淮陰侯韓信、陽夏侯——後為代國相國的陳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異姓王中,就剩下一個取代臧荼做了燕王的盧綰,還有一個長沙王吳芮了。

不但劉邦想不到,呂后想不到,別人也想不到盧綰會謀反。盧綰是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情同手足的兄弟,他怎麼會反呢?

當初陳豨叛亂時,劉邦傳檄諸侯共擊之,盧綰最先響應,不但派兵從東北部迎擊陳豨,而且派自己的部屬張勝出使匈奴,阻止匈奴收留陳豨,斷其後路。

張勝到了匈奴,遇到了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臧衍是臧荼叛亂被平息之前亡命匈奴的。臧衍對張勝說:“你所以能受到燕王重用,在於你熟悉匈奴的禮俗。而燕國之所以存在到今天,在於諸侯連三併四地造反,不斷用兵。現在您急於把陳豨滅掉,而等到陳豨一滅,接下來就輪到燕王了,你們還能擺脫當俘虜的命運嗎?”(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