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腰桿子挺起來的先決條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回灌江口老家後,楊戩下定決心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從此不再沾惹是非,以逃過可能的封神大劫。

姚遠對她這個決定極其歡迎——如果她不出去惹事生非的話,自己可以少操不少的心。

不過楊戩這種決心只維持了一個多月,她自己就先受不了這種無聊了。

她先是抱怨姚遠新做的果醬不夠甜,隨後又是說楊嬋有了新衣服也不捨得穿,自己白做了云云,最後就乾脆直接打滾,說留在山上好無聊了。

姚遠對此相當無語——就這養氣的功夫,她要是能安分守己,那真比太陽從西邊升起來還要稀罕。

看來指望她靜修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了。

不過如果一定要他找事做的話,他也不是找不到事。

比如說,蒐集食材。

姚遠掃了一下自己的食譜,發現米麵為主的主食自己已經做出來了不少,奶食和肉食也點亮了不少星星,但總體來說完成度都不是很高,總進度也只解鎖了5%左右。

雖然只解鎖了5%,但姚遠已經享受到了不少好處。

現在他每天睡眠只需要睡一個時辰,休息的效果就比以前睡上個半天都還要強,而且力量、仙力的水平也明顯比楊戩增加的還要快,如果不是刻意去控制的話,仙靈之氣甚至還會外溢。

他甚至難以想象,當整本食譜都解鎖後,自己到底會發生些什麼。

一個是缺少土豆、玉米、甘薯、葡萄,以及西紅柿等舶來物種,再來就是缺少辣椒和糖等左料,所以有些東西就是無法解鎖。

既然現在已經學會了土遁和騰雲駕霧,而且自己和楊戩又很閒。那麼不趁此時出去弄些食材回來,更待何時?

而且更關鍵的是,一次弄出麥子,一次弄出鐵,這兩股氣運都和楊戩發生了關聯,雖然她自己可能沒意識到,但姚遠卻可以感覺出來,她離成聖又近了一步。

這種感覺很玄妙,姚遠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產生它。畢竟他從來都沒有“提升一個境界”或者“突破×層”這種直觀的感受,除了金丹之類肉眼可見的變化外,一個人的進步多少是完全感覺不出來的。

如果可以搞出更多東西的話,楊戩身上又會發生些什麼?

而且姚遠還有一個大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封神大戰之後,楊戩在天界的地位問題。

既然楊戩如今也算是自立山頭,而且依然在走修仙之路,那麼她就一定和其他仙人一樣,需要一處自己的廟宇來為自己提供香火和願力,這樣她才有對話天庭的底氣。

就如同東漢董卓冊封十八路諸侯,清廷強行將朝堂中塞滿了地主文人一樣,只有當你擁有“軍隊”和“土地”的時候,朝廷才會拿你當一個人,並且將你視作有同樣實力的統治階級成員。

以此類推,如果楊戩想要在天上說得上話,她怎麼也得先有一群人信仰才是。不然不管她到時候是想在天界做官還是在人間當個散仙,選擇的權力也要先握在自己手裡。

顯然,如果楊戩想要傳播自己的信仰,那麼灌江口周圍的巴人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可中國人信仰神明一向是非常講究實際的,沒有好處的情況下,誰都不會白白奉上自己的信仰。

姚遠依稀記得,當自己旅遊時見到基督教在中國鄉村和二三線城市快速傳播的場景後,自己是有多麼的不解。直到那些老頭老太太告訴他說教堂週末有聖餐,而且“教友”主持喪葬事務只收幾千塊“捐款”後,他才恍然大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再聯想起財神、送子觀音、文曲星這種“功能性”極強的神仙後,姚遠便不能不為國人的“宗教務實主義精神”而感動。

正因為有了這種認知,所以姚遠覺得,如果楊戩想要在巴蜀建立起足夠的信仰來,你就得能給這裡的人帶來某種好處才行。

可惜的是楊戩這小丫頭每天就知道睡了吃,吃了玩,玩累了就睡,一點都不會考慮這種前途問題,姚遠只能替她操這個心了。

經過一番斟酌後,姚遠想到了兩個最關鍵的東西——命和錢。

人最基礎的需求是活著,其次就是活得更好,或者說得文雅一點就是“生存權和發展權”,從這兩點入手的話,這信仰可能會建立得比較穩固一些。

首先是命——

灌江口周圍水文環境複雜得很,不管是漁民還是商人,只要撐船就隨時都有沉船喪命的風險。所以自古以來,做水上生意的人都會在出發前拜拜神,求神明保自己平安。

姚遠覺得這份信仰收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雖然楊戩這道法水平不咋地,但臨時操控一下河流還是沒問題的,將來法力深厚了就將周圍的河道改一改流,那做水上買賣的巴人們肯定是納頭便拜。

其次就是錢——

等水文條件好了,巴蜀地區的人肯定會想要過好日子,如果能再給他們一份用之不竭的賺錢產業,只怕他們家家戶戶從此便不會再拜楊戩以外的任何神了。

啥?玉帝?玉帝管天管地,難道還能管老子拉屎放屁嗎?

但楊戩可以,因為姚遠準備弄“糖”進來。

SC省兩大城——“鹽都”自貢,還有“甜城”內江,可謂是自古便非常有名。自貢是鹽城是因為那裡有礦鹽,但內江之所以“甜”,則是因為SC省的氣候適合種甘蔗,而且產品也方便透過長江向下游去運,在21世紀糖廠倒閉潮來臨前,四川一直都是產糖大省,後來才被廣西所取代。

既然商周時期的人已經發現了這些礦鹽,那麼姚遠可以選擇的“生財之道”也只有製糖了。

只要把制糖業搞出來,這個源源不斷的財源不就成了小楊戩信仰的堅實基礎了嗎?

“不夠甜是吧?”姚遠搖著尾巴建議道,“咱們去搞糖,怎麼樣?”

“糖?咱家不是已經有‘飴糖’了嗎?”小姑娘不解。

姚遠早有定計:“那個還不夠甜,咱們得去弄點甘蔗來,然後找個地方種上。”

“飴糖還不夠甜?那什麼才叫甜?”

“和蜂蜜一樣甜,那才叫甜。”

小姑娘歪著頭:“那甘蔗有很多糖嗎?”

“當然有很多糖,夠你天天吃的。”姚遠蠱惑。

楊戩裝模作樣地考慮了一會,然後直接拍板:“那我們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