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鍊鐵高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鍊鐵爐是要建設在遵義縣城外的工廠的,不過人員卻要從石峴衛抽調過去以及康師傅、墨子幹幾人畢竟這方面他們才是專家,而石峴衛的老兵則畢竟忠心可靠隨便還能帶一批錳礦石過來研究。

但是高爐的具體實施還得跟墨子幹這個墨家傳人商量,不過當他在馬車上見了吳韻林所繪製的那套高爐圖紙的時候,已經完全傻眼了。

沒錯,吳韻林完全放棄了十九世紀平爐鍊鋼的套路,直接上馬高爐了。當然高爐所需要的是更結實的建築材,這一點吳韻林也做好的準備。

吳韻林將一份詳細的配方遞給了旁邊的墨子幹:“這裡面是耐火磚的燒製工序,你看看能否製作。耐火磚的製作比較簡單,磚坯裡要摻入沙子和部分礦粉,還有鍊鐵剩下的礦渣,具體用量已經給你標識出來了。”

“大人,此物有何用?”旁邊的墨子幹問道。

“耐火磚當然是耐火燒的,就算讓爐內溫度提升一倍,它也足以承受。”吳韻林給旁邊的墨子幹介紹起各種冶煉的不同溫度,聽得他幾乎合不攏嘴巴。

旁邊的墨子幹漲紅了臉,好半天才問道:“大人,我可不可拜年為師傅?”

“你?”看著這位滿是求知慾的邋遢大叔,吳韻林不禁有些想笑,他搖搖頭道:“我那有時間教你,而且我的這些東西也不一定正確只是給你們提供一個方向,當然以後我有空可以跟你一起探討煉器”吳韻林的反對讓旁邊的墨子幹雖然有些失望但是也不至於很失望,他已經完全沉迷於制器了,對於這方面的知識如飢似渴。因為吳韻林後面的話,又讓他燃起了希望。

“我的這些東西是機密,只能給可靠的人看。”萬一傳播出去很可能推動亞洲乃至於全球的科技水平的急速提升。如果他還沒有準備好就開啟了工業革命時代,局面將不可預測,所以暫時還是保密的好。

“放心吧,大人,我保證絕對不會出問題。”旁邊的墨子幹喜得咧開了嘴。

吳韻林搖了搖頭道:“以你的根基,自學都沒有問題,如果有不懂的再問我就行。”

“行啊。”旁邊的墨子幹聽得喜笑顏開,兩人又謀劃起高爐的製作問題。

建設高爐需要先期準備的工作很多,除了水泥這種粘合劑沒有生產之外,打造新的耐火磚窯需要時間,另外還有分段打造的爐體必須石峴衛鐵匠工坊來解決。按照旁邊的墨子幹的估計,怎麼也要兩個月才能完成,這還不算在遵義縣城外的工廠砌爐的時間。吳韻林知道這種事情急不得,在沒有任何配件生產商,一切只能依靠手工的時代,這樣的工作效率已經算是很快了。

不過吳韻林囑咐旁邊的墨子幹下次購買鐵礦石的時候,將兩種礦石區分放置,先將磁鐵礦石冶煉,這樣能夠更容易得熔鍊生鐵,至於那些錳鐵礦石吳韻林打算等一切進入正軌打造錳鋼之用,若是做成生鐵就太浪費了。

所有任務都部署好之後,吳韻林當天就回城了,他明天早上還有事情,不能在城外多耽擱時間。

這種方法是由古代豎爐鍊鐵發展、改進而成的。

儘管世界各國研究發展了很多新的鍊鐵法,但由於高爐鍊鐵技術經濟指標良好,工藝簡單,生產量大,勞動生產率高,能耗低,這種方法生產的鐵仍佔世界鐵總產量的95%以上。

雖然按照清朝現有的技術手段,無法達到真正的高爐鍊鐵,但是也會讓鍊鐵有一個質的飛躍。

高爐生產時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造渣用熔劑(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

在高溫下焦炭(有的高爐也噴吹煤粉、重油、天然氣等輔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氣中的氧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氫氣,在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

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鐵礦石中不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渣口排出。

產生的煤氣從爐頂匯出,經除塵後,作為熱風爐、加熱爐、焦爐、鍋爐等的燃料。

因為高爐鍊鐵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高溫,但是用傳統的木炭、煤炭鍊鐵卻遠遠達不到那一溫度。

這就需要用到焦炭了,煙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950-1050℃,經過乾燥、熱解、熔融、粘結、固化、收縮等階段最終製成焦炭,這一過程叫高溫煉焦(高溫乾餾)。

由高溫煉焦得到的焦炭用於高爐冶煉、鑄造和氣化。

有了焦炭,便能實現高爐鍊鐵的最基本溫度,進而能夠幾何倍的提高鐵產量。

一晃兩個月時間過去,墨子幹的資訊傳來,吳韻林帶領人員快馬加鞭的趕往工廠。

高大的廠房裡一字排開了三座高爐,高了有五米,直徑一米半。墨子幹正帶領工匠一絲不苟的檢查、測量。就這麼一個高爐,竟然裝填了三千斤鐵礦石,一千五百斤焦炭,另外還有數量不少的石灰石。

墨子幹過來給呂布點點頭:“準備好了。”

“好,祭祀後即刻開爐。”

“是。”

吳韻林主持的,麻強、熊葛、魏齊等都參加了。

尤其是熊葛來晚了,正好趕上祭祀。

準備了一豬、一羊、一雞、一魚。

吳韻林朗讀祭文,乞求蒼天庇佑。

祭祀完畢,墨子幹宣佈點火。

熊熊的烈火燒了起來,健壯的毛驢拉著風排源源不斷的為高爐提供風力。

有幾位第一次來工廠,看著有點迷糊。

“主公,這,這爐子怎麼如此之高,還有燃燒的石炭怎麼沒濃煙呢?”

“這個叫做高爐,一次能出鐵一千來斤。”

“那多久能出一次?”

“雖然這是第一爐子,但是爐子空燒了一天了,很快,頂多三四個時辰,出來就是好鐵,鑄造鐵鍋的好料子。”

關於鍊鐵熊葛多少知道些,但是更多的是好奇,鑄造鐵鍋的不就是生鐵嗎?還不是一樣的脆啊。

從早上到中午,頂多也就過了三個時辰,就聽見有人喊出鐵了,出鐵了。”

吳韻林、熊葛一同來到鐵爐旁邊,就見通紅的鐵水已經快速的流向鐵水池裡,就這一下最少出了有上千斤的鐵。

這大熱天的,鋼鐵工匠們汗流浹背,出完鐵水立刻清理爐渣。然後重新加料,毛驢都熱的受不了,巨大的風囊只能用人力驅動

三個高爐一起出,一下就是三千斤,一天最少就是六千斤。

鐵水透過滑道來到壓鑄間,這裡早就準備好了數百個模具,分為大號鐵鍋、中號鐵鍋、小號鐵鍋。工匠們按照大小,取不同的數量的鐵水放入模具,然後用另外一半模具壓上去。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過程,不小心鐵水就會燙手皮膚,操作工匠帶著牛皮手套,小心操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今天很不熟練,三鍋鐵水只做了六百口大號鐵鍋,六百口中號鐵鍋,餘下的鐵水冷涼了,只能做成生鐵塊,直接賣給生鐵鋪。

鑄鐵鍋冷卻很快,不過半個時辰,一口口鐵鍋就出來了。

熊葛驚訝的合不攏嘴嘴:“這,這,這就行了。”

不夠,這產量還是有一點低,還得加大生產力度。吳韻林想到

工廠的眾人沒有聽到吳韻林的腹誹,否則他們非要氣暈過去不可。一年六萬噸生鐵,就算把如今全國的生鐵都加在一起也沒有這三臺高爐的產量多啊,這還嫌少就太不知足了。吳韻林琢磨著該如何改動工藝提高產量,他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給鍊鐵高爐加入助燃氣體,這是提高產量和質量的好辦法,而且還能減少大氣汙染。

吳韻林對旁邊的墨子幹說道:“回頭你去研究一下將煉焦池改成封閉的,還要加一根煙囪連到高爐裡去。”

“這是為何?”旁邊的墨子幹很不解的問道。

吳韻林嘿嘿一笑:“煉焦是會產生一種可燃的氣體,我叫它煤氣。這種氣體通到高爐裡能加快冶煉速度,更好的降低雜質,我估計怎麼說也能提升一倍的產量。”

吳韻林卻不以為意:“明天我給你畫圖紙,回去要儘快完成,還有把煉焦剩下的煤焦油存起來,以後用得著。再建三座高爐,我估計生鐵就夠用了。”

儘管不知道吳韻林要這麼多生鐵做什麼,旁邊的墨子幹還是答應了下來。吳韻林又說道:“現在有了鐵在打造火槍的同時你與康師傅再給我打造一批長矛和腰刀。”

“大人,要這些東西做什麼?就算火槍產量不夠,我們再有一兩年也能全部裝備上。”旁邊的魏齊提醒道。

“用來配備護寨衛隊的,這是明面上的兵力,如果我們配備火槍就太扎眼了,千萬不能讓朝廷注意我們。”吳韻林說道,旁邊的眾人這才會意得點了點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