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宮中辯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今日詔你們來,乃是涉及我大明朝江山社稷之傳承和穩固。”

“朕前些日子遇刺中毒的事,內閣六部的閣員大臣已然知曉。”

“然而經過這麼多天的治療,卻依舊沒有好轉,朕或許時日無多了。”

“然無皇嗣留存,你們速速商議合計一番,宗藩之中,何人可承繼大統。”

“在場之人,都要上奏推薦,並言明你推薦之人有何才能品德,天黑之前,朕就要看。”

說完這些,朱由校也不理會他們有什麼樣的態度和反應,直接閉上雙眼靜等結果。

而後在王朝輔的示意下,侍衛們又將龍床抬回,消失在百官的視線當中。

畢竟這只是演戲而已,他現在身體根本沒有什麼問題了,朱由校也生怕呆的久了露出破綻。

尤其是他說話,可是專門練習過,廢了好大一番勁才有這個效果的。

而且他也想知道,這些人最為真實的一面。

他雖然閉上了自己的眼睛,但還有幾十雙眼睛,在注視著他們。

等皇帝離開後,第一個反應過來並且說話的就是戶部尚書程國祥。

只見他兩眼溼潤,面帶憂傷的說道:

“陛下龍體竟至如此,我等臣子罪不可恕也。”

聽得這位手握命脈的戶部尚書如此悲傷感慨。

幾名靠的近的官員當即回應道:

“大司徒,現在可不是悲傷的時候,陛下既有此意,或許是真的回天無力了。”

“是啊,大司徒還當以大明江山社稷為重,速速物色繼位人選才是。”

而就在程國祥淚眼婆娑之時,站在其旁邊的禮部尚書張瑞圖,卻是在沉思著。

皇帝剛才那般模樣,他親眼看見了,確實是劇毒如體,病入膏肓的樣子,看來那兩個世子沒有騙他。

不然依照當今的性格,是絕對不會召集大臣,當眾宣佈要立宗藩之後為儲君的訊息的。

而在這件事上,他這個禮部尚書,可以佔據著主導權的。

因此在其他官員還在討論,亦或還沒表面態度發表意見時,張瑞圖就迫不及待的說道:

“諸位,陛下的話剛才都聽到了,事到如今,再說其他已是廢話。”

“依本官來看,當遵循高皇帝之皇明祖訓,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之制才是。”

“當立廣藩為儲君,廣藩與陛下乃是同父兄弟,與陛下血統最近,這也是規矩和法統。”

張瑞圖的態度已經表明,還沒等其他官員反應,兩個禮部官員立刻就站了出來表示支援,聲援張瑞圖。

而王在晉與徐光啟也是沒想到,平日裡這個在他們圈子裡默默無聞,甚至於沒有多少話語權的張瑞圖,會首當其衝。

不過他們也挑不出刺來,不管是他率先發表意見,還是他支援廣藩,都合理合法,簡直無懈可擊。

“大宗伯此言有理,但下官卻有不同意見。”

“廣藩封地遠在廣州,距離京師數千裡之遠。”

“陛下出宮不久就遭遇刺,顯然是有居心叵測的逆賊,精心策劃所致。”

“由此來看,京師並不安穩,而陛下之龍體,顯然已經無法顧及朝政之事。”

“如要擁立廣藩,少說也要耗費數月時間,可如今之局勢,可能拖延數月?”

“下官以為,瑞藩當可承繼大統。”

“瑞藩乃是陛下親自任命之監國,又是陛下的親叔叔。”

“況且這半月來,監國治國理政的能力,想必諸位大臣心裡都有數,可謂有條不紊。”

“因此下官覺得,立監國瑞藩為儲君,最為妥當。”

張瑞圖死死地盯著距離他有些距離的一個年輕官員。

如果眼神能殺人的話,恐怕這個年輕官員早已死上百次千次。

而王在晉和徐光啟的心裡,卻是有些欣喜和激動。

沒想到和張瑞圖打擂臺的,不是他們兩個,也不是所謂閹黨,而是陛下最為看重,且在殿試中被陛下高度評價並破格提拔的狀元郎,如今的兵部郎中正盧象升。

“你踏入官場才多久?大明朝的禮儀規矩還沒學會?祖制規矩可有背熟?一個毛頭小子,竟敢在此時大言不慚。”

聽得張瑞圖那極為針對的語氣,盧象升也不慌不忙,頗為澹定的又回道:

“大宗伯此言下官就不懂了。”

“陛下剛才已然告知我等,凡是在此的官員大臣,具要發表意見,參與討論,並上奏疏推薦合適之人。”

“莫非大宗伯堂堂之尚書,在此關鍵時刻,竟然沒有聽清陛下令旨?還是說在質疑陛下?”

聽到這犀利的回答,張瑞圖恨的是咬牙切齒。

本來他一個正二品的高官,下場和區區一個正五品的官員辯論就很不要臉了。

本想著靠著資歷和身份壓著他,可沒想到對方絲毫不給他這個高官一點面子。

這讓他如何下得來臺?

可還沒等他再次反駁,盧象升那頗為響亮的聲音再度響起。

“要遵循高皇帝祖制不假,可也要分時勢,視情況而定。”

“瑞藩乃是代天監國,雖不是儲君,可卻有了儲君之實,況且行的皇帝之權柄,比之儲君有過之而無不及。”

“諸位好好想一想,自高皇帝建立大明以來,代天監國的都是何人?”

“除去懿文太子和昭皇帝外,何人還有過代天監國?”

“你這是歪理,是悖論。”

“高皇帝當年早已昭告天下,後世子孫必要遵循皇明祖訓,不得更改。”

“盧象升,現在本官反問你一句,你是否要違抗高皇帝之祖制詔命,行那亂臣賊子之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盧象升聽著這近乎氣急敗壞的聲音,絲毫不以為意,澹澹的說道:

“大宗伯不用給下官扣這麼大的帽子,究竟是誰在行亂臣賊子之事,諸位官員大臣都看在眼裡,可不是靠你一張嘴說的。”

“俗話說的話,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等當實事求是,為大明之江山社稷千秋萬代而努力謀劃。”

“何況陛下既已任命監國,陛下之意已然明了,我等人臣,當全力擁立扶持監國才是,又何必捨近求遠?”

眼見盧象升澹定應對,而反觀那張瑞圖怒氣沖天的樣子,毫無疑問,盧象升的氣場已然完勝。

這也惹得不少官員開始了討論。

“是啊,盧象升此言有理,陛下已然表明,我等豈能違抗聖意?”

“但違抗高皇帝的祖訓,我等又以何為人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