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更多更熱切的夢想!(四千五百字,求訂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袁龍平終於回到了農校。

還帶回了一株名叫鶴立雞群的稻魂。

說像這種稻子,如果種下去,一畝地能產千斤以上。

當聽到他說出這個數字的時候,底下很多同學都炸鍋了。

畝產千斤,那幾乎相當於把現在的產量翻了一倍,怎麼可能啊?

可是在袁龍平看來。

透過在優質稻穀當中尋找特異稻株,然後優中選優是能夠實現畝產千斤的神話。

畢竟在此之前已經有人透過相應的理論實現了小麥,水稻的增產。

然而他這個想法剛說出來。

那個曾經貼過大字報的“正人君子”就又跳了出來。

還說他是什麼數典忘祖,說這條路走不遠。

緊跟著那個王主任也站出來了,說學校支援他搞這個千斤稻,說搞不出來是全國成果,搞不出來,就收了他的試驗田,收了他的專案,讓他從哪來回哪去。

原本以為袁老回來就能正兒八經的搞專案的觀眾,這下子又氣急了。

“什麼情況啊?袁老剛回來就搞這麼一手!”

“這是巴不得還想把他踹回農村……”

“這個姓王的真不是個東西。”

“不過袁老也真是的,這明顯是對方的套路,他為什麼要鑽進去呢?”

觀眾們有些不太理解。

但緊接著他們就明白了。

因為袁老的那位同事,正篩選誰到底是正人君子的時候。

袁老表現的很澹定,明顯是談笑風生的看待這一切。

這說明什麼?

人家根本不在乎有人在背後穿小鞋。

人在乎且要做的就是留住專案和實驗田,然後搞出千斤稻。

這種氣度古往今來,鮮少有人能做到。

就這樣,時間匆匆又過一年。

在觀眾們殷切的希望下,千斤稻的實驗,最終還是以失望而告終。

而那個隱藏在背後的正人君子又出現了。

還寫了一首打油詩。

嘲諷袁龍平的千斤稻是空穴來風,是胡說八道。

觀眾們開始為袁龍平而傷感。

好在這會兒身穿白衣的鄧哲出現了。

她安慰著袁龍平。

還說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話。

鄧哲:“我想這鶴立雞群的種子沒有長成鶴立雞群,對您來說是失敗的,但對它來說可能是成功的,因為他背後的規律非讓它長成這樣不可。

它超出了您對它的認知,不是您以為的它。”

這話幾乎是在一瞬間點醒了袁龍平。

也讓他重拾了研究千斤稻的資訊。

但因為專案失敗,整個農校現在都在傳,袁龍平因為專案失敗,所以瘋了。

也是在這個時候他最為貼心的同事,想著給他介紹個物件衝衝喜。

然後就帶他來相親。

緊跟著觀眾們眼睛就亮了。

不過剛一亮就發現,竟然不是鄧哲。

“不要啊,這從哪裡冒出來的人?”

“哎呀,放心吧,袁老師最後肯定和鄧哲奶奶在一起,歷史已經證明了。”

“但就算是這樣,現在看著也挺揪心的呀。”

“揪心個毛呀,沒看到袁老師摸著稻穗,嘴裡唸唸有詞,這明顯是想著地裡的事,根本就沒把心思放在相親這!”

有人這麼說,大家這才反應過來。

然後就聽到袁老的話外音出來了。

“不對,鶴立雞群明明就是水稻,但是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純系品種不會分離呀,那鶴立雞群為什麼要分離呢?”

也就在他瘋狂思考的時候,突然間,一道炸雷響起!

緊跟著,袁龍平就像是發了瘋一樣,飛快的跑到試驗田裡。

然後這個時候人們才看到。

他的水稻竟然全都被人割了。

到底是誰動的手,似乎顯而易見。

就這樣,天上密密麻麻的雨點擊打在他身上。

可他就這麼咬著牙,無所畏懼的,去把那些水稻抱起來。

鏡頭開始緩緩從雨中移到一塊牌子上。

那上面寫的是:鶴立雞群千斤稻袁龍平。

不過這會兒,牌子已經倒了,在雨水的沖刷下就這麼倒了。

“這姓王的也太過分了吧!”

“這麼著急嗎他?”

“我要是能去到那個時代,肯定要好好修理他一頓!”

觀眾們再一次群情激奮。

但這會兒卻看到袁龍平把稻苗數了之後,在黑板上寫下1024,768和256這三個數字。

這代表了什麼?

有觀眾不知道。

但有懂行的就說:“這是孟德爾遺傳定律,三比一,性狀分離!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袁老才走上了雜交水稻之路……”

雷光陣陣。

卻壓抑不住袁老此刻內心深處的興奮。

他幾乎是跳起來吼著:“三比一!”

也就在這時,話外音出現。

“媽媽,科學的答桉不華麗,但如此準確而迷人,鶴立雞群768株為同一形態,256株為另一形態,兩種不同形態之比正好是3:1,這正符合孟德爾雜交二代3:1的分離規律。

這說明我去年看到的鶴立雞群,不是一株純系水稻而是一株雜交稻……”

話說到這裡的一瞬間,很多即便不瞭解農業知識的觀眾都知道,袁爺爺發現了真理。

而這,就是他邁向偉大農學家的第一步!

……

很多時候,當一位科學家感覺到自己身上有一股使命,如孤筏重洋,像電光石火之時。

這大概代表他受到了真理的衝擊,思想上開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蛻變。

然後,整個人就開始不斷攀爬向上。

袁龍平就是這樣。

因為發現了雜交水稻的事,他馬不停蹄的去找金老師,但卻沒找到人。

好在他得到了一個訊息,那就是去京都,找一個叫鮑奎的人。

為了這事兒,他馬不停蹄去了首都農科院。

結果剛一去就遇到了一群人。

不,是一群張嘴就能把他震撼到的專家。

緊跟著,觀眾就看到很多穿著破破爛爛,明顯像個農民一樣的人,卻能從嘴裡說出很多和農業知識相關的東西。

這才知道能夠來到首都農科院的這幫人都不是凡人。

這幫人裡隨隨便便一個農民,說不定就是哪個省裡頂尖的專家。

結果這群人到開門大爺嘴裡就成了不務正業的。

好在袁龍平腦子活轉的快,這才沒被大爺看出破綻。

成功見到了鮑奎。

結果見到之後,他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被對方完美回答,然後說行業中已經有人解決。

提了一個又一個。

都是人家已經解決,只是你們不知道。

這才讓觀眾知道資訊對等到底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因為這事,袁龍平遭受了很大的打擊。

也更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好在他沒有放棄,最後和這個潘老師去了農科院的圖書館。

在這裡他學習到了很多和雜交水稻有關的知識。

並為自己培育雜交水稻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論知識。

學習了充足的理論基礎之後,他就要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臨走之前,潘老師跟他說:世間萬物本性難移,雜交即是要以其本性,增其內在。

這話在袁龍平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也讓眾多觀眾明白,科研的道路總是艱難且曲折,很多事看起來像是碰運氣成功,但在運氣之外,更多的還是不斷的學習和努力,在支撐這一切。

然而除了知識的支撐,愛人的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

當聽到追鄧哲的人很多的時候。

袁龍平慌了。

他求自己的同事,讓他跟媳婦說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鄧哲約了過來。

還念了首詩。

穿越悽風苦雨

覓盡南北西東

驀然回首

斯人卻在遲尺中

情詩唸完,觀眾都炸了。

“原來袁老不是個榆木腦袋,人還挺浪漫!”

“可不是嘛,人還會拉小提琴呢。”

“可就是不知道鄧哲奶奶會不會一下子答應……”

在觀眾的期待下。

鄧哲最終沒有答應,但在臨走之前她拿了個鍋,說要替袁龍平補一補。

“拿個鍋是什麼意思?”

“傻啊,你這就說明有戲!”

果不其然,這倆人很快就在一起了,而且最浪漫的是鄧哲在打籃球的時候。

袁老就想著去扯證。

這浪漫的讓很多年輕觀眾都發出了宛若土撥鼠一般的叫聲。

然後兩人順理成章的就結婚,可在結婚的時候,正人君子又帶來了一句話。

“這傢伙怎麼又跳出來了?”

“他該不會又想噁心人吧?”

大夥兒這麼想著,就看袁龍平的同事把這幅字敞開。

上面寫的竟然是,讓他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也是帶著這樣的念頭。

他開始尋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可是這東西想找到很不容易,全國範圍內也不是沒有人在找。

但都沒有找到,他能找到嗎?

當然可以!

一個數十年如一日,在田裡不斷尋找的農學家,怎麼可能找不到它?

也就在結婚後的某一天。

袁龍平曾的一下從稻田裡出來,抓著一株稻穗,臉上閃著激動。

從數以十萬計的稻穗中,他終於找到了雄性不育株。

然後夫妻倆商量著。

就開始進行接下來的研究。

但因為經常泡在農田裡,沒想著吃飯,袁龍平得了很嚴重的腸胃病,而這個病伴隨了他的一生。

可就在他為了雜交水稻而堅持的時候。

金老師的逝世給了他一個巨大的打擊。

但他還是咬著牙。

就這麼硬撐著過來。

終於,在複雜的環境下,他等到了貴人,就是那個把他從鳳凰坡拉出來的那位。

可他想好好做實驗,背後卻有人一直阻撓。

那幫人把秧苗扔到了井裡。

讓袁龍平不得不跳進去,尋找秧苗。

好在學生留下了秧苗。

雖然只有五株,但試驗卻仍舊能夠繼續下去。

複雜的環境越發複雜

可袁龍平就這麼咬著牙,一個人孤獨的去研究雜交水稻。

終於他的堅持還是有結果的,那個曾經幫了他的陳院長,決定讓他們把隊伍帶到省農院去。

可就在袁龍平想帶著譚胖恭一起去省農院時,卻接到了他被毒蛇咬的訊息。

那個年代,血清很少很少,再加上研究農作物的地方,一般都是很偏遠的山地。

所以被毒蛇咬的人,根本來不及被送到醫院,幾乎只能活活等死。

但是在死之前,譚胖恭還是給了袁龍平一封信,裡面是正人君子的名字,被他推斷到了兩個。

在臨死前託孤後,譚胖恭伴隨著南繁之歌,離開人世。

而袁龍平就在這看著自己兄弟離開人世的情況下,更加堅定了研究雜交水稻的信念。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

當兩個徒弟,根據雜交水稻的特徵,找到現代雜交稻的祖先時。

一幫人沸騰了,袁龍平也是著急忙慌的趕了回來。

他們興奮的叫著高階,拿著那株名叫野敗的秧苗,分享著成功的喜悅。

然而最終的實驗才剛剛開始。

他們從這株秧苗上得到了五粒種子,然後開啟了雜交試驗。

從第1年,第2年,到第3年。

從第2批,到第3批,再到第4批。

他們的成果越來越好。

可就在這時,袁龍平打算把他們的種子分享出來,讓更多種植水稻的人,都能夠用上野敗這個種子。

有學生不理解,覺得他們辛辛苦苦幹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取得了一點成就。

可要是把種子分出去的話,那大家不就都在一條水平線之上了嗎?

這話也不能說自私。

畢竟誰費盡千辛萬苦幹出來的事業,突然要被公開成果,心裡都不舒服。

然而就連觀眾都知道這不是單純的技術競爭。

是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為研究雜交水稻而付出努力。

就像袁龍平說的那樣。

他們一個團隊付出努力,才好不容易擁有了一點成果。

再往後還得經歷很多難關,像什麼三系配套。

雜種優勢組合,還有制種。

這麼多的難關,僅憑他們,即便最終能夠攻克,祖國也等不起。

所以他希望能夠把成果撒出去,讓大家都開始不斷努力,在這樣的環境下,說不準能夠推動國內雜交水稻的發展。

就像他舉的例子。

為什麼外國人搞出了三系稻,卻沒繼續往下走,還不是握著手裡的一點成果,不願意撒手,不願意公開出來?

而他們當然不能向外國人學習。

可是很多觀眾都知道。

選擇把種子向外公開,幾乎就相當於放棄了那麼長時間的研究。

但袁隆平有格局,在他看來,雜交水稻不管是在誰手裡搞成,都是人類的創造結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話說出去的一剎那,很多觀眾都把格局打在了評論上。

就這樣。

他們選擇把野敗的種子公開。

公開給福省的謝安。

疆城的王藝。

東山的張林。

北湖的劉家……

當一個又一個名字出來的時候,袁龍平知道,他們每一個人背後都代表著一個團隊。

而正是因為有大家的合力,雜交水稻的培育才能在一步一步的攀登當中走向更高峰……

終於,在1973年的秋天。

袁龍平站在了演講席上,宣佈“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至此,雜交水稻的培育走上了一個全新的頂點。

而他曾經許諾過的畝產千斤,現如今也終於實現!

但實驗的成功並沒有讓他太過興奮,他回到了鳳凰坡,完成了自己的承諾,那就是把第1批種子交給當地村民。

當村民們聚集在一起,給他放著鞭炮之時。

看著大家眼中單純但卻閃著尊敬的目光,袁龍平整了整衣領。

他就這麼直直的看著大家,然後深深的鞠了個躬,在他們的鼓掌下。

問:

一位科學家到底要做到什麼份上才能被人稱為神?

或許,只是一句簡單的吃飽飯。

而袁龍平,他做到了。

他不僅讓自己的家鄉人吃飽了飯。

還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飢餓人口都吃上了飯……

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用畢生的努力讓人類遠離了飢餓。

他是偉大的,值得讓人們無限尊敬,乃至景仰的存在。

也是在實現雜交水稻的成功後。

他又開始了兩系法。

超級稻。

海水稻。

並最終都取得了成功。

觀眾們知道,他的種稻之路還在繼續,並將延續他的一生。

因為袁老心裡,還有更多,更熱切的夢想……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