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想把論文貼到牆報欄上去!(第一更,求訂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那是2019年星城。

正值秋天。

在一座大山深處,有著黃澄澄的稻田。

稻田裡,一幫年輕的孩子們拿著自拍杆,正拍著這裡。

她們都姓袁,也都有一個共同的爺爺。

拍著拍著,有個女孩對著手機說:“爺爺,我們來到您的稻田裡面了,為了慶祝您90歲的生日,我們想為您唱一首歌……”

什麼歌呢?

稻香!

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

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

微微笑

小時候的夢我知道

不要哭

讓螢火蟲帶你逃跑

鄉間的歌謠永遠的依靠

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

稚嫩的歌聲響起,青澀中帶著一絲純粹和尊敬,而這彷佛就道盡了袁龍平的一生……

當很多觀眾守在電視機前收看功勳最後一個單元的時候,他們本身其實有了心理準備。

覺得既然袁爺爺能被當做8個單元的壓軸,那這個故事肯定會很感人。

可沒人想到。

第一集開始不到一分鐘,隨著小女孩青澀的歌聲唱出。

他們就直接淚目。

歌詞裡小時候的夢,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都讓很多人動容。

尤其是那句“祝爺爺90歲生日快樂”出現的時候,很多觀眾一下子沒扛住。

因為他們很清楚。

袁老在21年徹底離開了大家。

故事在繼續,彈幕在沸騰。

“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年,可我彷佛覺得,袁老一直都在。”

“是啊,能在電視劇裡再一次看到他老人家,我還真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大家正感慨著,忽然有人提醒。

“看,袁爺爺出來了……”

隨著鏡頭抬上天空,而後慢慢放下。

眾多觀眾看到袁爺爺拿著一株稻穗站在一座墓碑前。

他在跟自己的媽媽說話。

說稻子熟了。

說他從30歲研究水稻,一直研究到了90歲,研究了60年。

在此期間觀看了171次稻子的成熟。

這些資料直觀的擺出來,所映襯出的就是一位,雖然看起來身影單薄,但精神卻十分高大的身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觀眾們看著螢幕。

看著這道身影瞧向墓碑,就這麼默默的看著。

這道目光彷佛是一眼萬年……

伴隨著目光的無限深邃。

袁爺爺的話外音也隨之出現。

“60年來,人們無數次問過我為什麼要研究水稻?

因為,飢餓一直是世界難題,攻克這個難題是全人類的夢想,我為此奮鬥一生的經歷,也許能給後人一些啟發……”

質樸的話語說出。

轉瞬間就是一個大的轉場。

那是1960年的五岡,時值農民育種現場大會。

袁龍平跟隨著團隊過來,向大家展示他們最新培育出來的西紅柿。

可是他還沒說幾句自己嫁接出來的這個新品種的好處,一旁的工作人員就打斷他。

說西紅柿是菜不是糧食。

這東西即便培育出來,也沒有大規模推廣的價值。

這話一說完,還不等觀眾們不滿,袁龍平就趕忙從一旁攜帶的袋子裡,拿出了一個跟小孩差不多大小的紅薯。

“同志們,這是我們培育出來的紅薯,澱粉含量很高!可以達到26.7%!”

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

但是很多觀眾們其實不瞭解。

然後下面就有個農民專家問:“這東西多重啊?”

袁龍平興奮的把這東西抱了起來,往上一舉道:“17斤半!”

“我去,這個紅薯也太大了吧。”

“也不知道烤起來到底好不好吃。”

“袁爺爺培育的品種,怎麼可能不好吃?”

“那我改天一定要買同款,不,我要自己種出來!”

剛有人提出要種這種紅薯。

電視屏幕上的袁龍平就說:“這個紅薯沒有薯葉和瓜蔓。”

沒有這東西,那這個龐然大物是怎麼弄出來的?

“我們透過嫁接的方式,將西紅柿和紅薯相互聯絡一同兩果,一舉兩得……”

袁龍平給出了答桉,電視機前的觀眾異常興奮和沸騰。

“不愧是袁爺爺,實在是太牛了!”

“對啊,這本事簡直神乎其技,堪稱當代神農!”

“可我怎麼覺得不太對,農業種植單靠嫁接,真的能走下去嗎?”

果不其然,剛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

大家就看到鏡頭移到了底下一個沒有站起來鼓掌的,戴著眼鏡的中年人身上。

看到他沒站起來,原本興奮的袁龍平臉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

他開始變得手足無措。

等到大會結束後,他跟這位金老師交流時,對方就很不認可他現在的研究。

“可是我們的科研項目裡不摻雜任何水分啊,金老師,您要不要再看看?”

袁龍平忍不住說。

卻見金老師乾脆利落,直接斷言道:“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等到下一個季度,西紅柿還是西紅柿紅薯還是紅薯,無性雜交的成果,無法透過種子遺傳!”

無性雜交,不能透過種子遺傳?

有觀眾不解,正打算看人家怎麼說,沒想到全老師竟然不說了,反而是開始吃起了紅薯。

這麼做的目的,觀眾其實也知道。

那就是想點醒袁龍平,讓他不要沉浸在現在的成功當中。

要明白面臨的問題,然後繼續走下去。

包著紅薯的報紙攤開,金教授正準備吃,就看到上面有一條訊息。

某農場的稻田畝產12萬斤!

一畝地能有這麼高的產量?

開玩笑嘛。

這話不僅金老師覺得荒謬。

很多觀眾也是那樣的態度。

“這就是那個年代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我爺爺就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他說那個時候呀,大家都希望農產品能夠有更多產出,所以多多少少就罔顧了實際。”

“可不是,我記得我以前去鄉下的爺爺家翻出來的報紙上面說,田間的稻穗甚至可以坐人……”

“這麼誇張?”

網上有人噴笑了。

可這會兒卻聽到金老師說:“不是他們說那樣的話,我們現在能吃這個?”

說著他舉了舉紅薯。

這話讓很多觀眾汗顏。

那個年代人們對糧食的殷切期待,反倒是讓他們幹了錯事。

不過下一刻,金老師卻希望袁龍平卻藉著這個事。

希望袁龍平能夠從事水稻工作,並對他很有信心。

這打了袁龍平一個措手不及。

畢竟,他以前弄的是蔬菜,一下子變成糧食,整個人多少有些沒信心。

而且從本心上來說。

他覺得自己的紅薯王,不一定沒辦法走下去。

因為實驗還沒出來,結果還沒定。

可等到他回去培育出了第二代種子,然後從中進行分析之時,血淋淋的結果出現了。

和金老師說的一模一樣。

二代種子沒有第一代的效果。

這也就是說,他們種的這第二代紅薯,沒辦法變成紅薯王。

而如果每次都在第一代上嫁接,這個成本就大的離譜,甚至於根本無法大規模推廣。

因為這個事,袁龍平找到了主任。

把這個事情跟領導反映,希望領導知道實際情況,把這個事情解釋一下。

可是紅薯王拿了很多獎,這在領導看來就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

因此領導希望這個試驗繼續下去。

然後袁龍平就說:“我透過實驗資料得出的結論是,所謂的獲得性遺傳理論那完全是把哲學觀點放在了遺傳學上,對種子作物來說沒有成功的可能!”

這話很多人不清楚。

緊跟著就有人在評論底下解釋:“在上個世紀很長一段時間,有人覺得透過嫁接的方式培育出作物,然後使得作物優質,就能透過他們所攜帶的種子,養出更優秀的作物。

然而事實證明,這樣的想法只是一廂情願,從遺傳學的角度上來說,這個事情不可能實現。”

有專業的人士一解釋。

大家大概就知道袁龍平為什麼這麼堅定。

畢竟他已經透過自己的實驗得出,這種所謂的理論根本就不現實。

可是領導不管不顧啊。

他覺得袁龍平之所以不想把這個研究搞下去,就是為了搞那個什麼雜交水稻試驗。

還說雜交水稻這種費力不討好的玩意兒,讓他想都不要想。

甚至最後還來了一句,在錯誤的方向不斷努力,那就離成功越來越遠。

這話說的很多網友無比尷尬。

這會兒誰都能看出來,這個領導明顯是政治幹部出身,根本就不懂得實驗。

就這還好意思說出這樣的話呀。

不過沒辦法,誰讓人家是領導呢,人家一發話,底下的人即便心裡再不滿,也只能把委屈憋到肚子裡。

這種情況不僅僅是袁龍平那個時代,放到現如今這個年代,那也一樣,沒什麼區別。

可就在大家以為袁龍平遭受到了這樣的事只能無可奈何之際。

回到宿舍的袁龍平,卻直勾勾的盯著自己的同事來了句:“你敢不敢跟我去幹一件誠實的事?”

“什麼事?”同事問他,心裡其實隱隱也有了猜測。

“紅薯王的試驗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我要阻止王主任!”

“可人家是領導啊,主管科研。

這做不做實驗都人家一句話的事,我們說是要去阻止,可怎麼做?”

這話是他的同事說的。

但其實也是電視機前的很多觀眾心裡想的。

想阻止領導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件很冒險的事。

這事光是想,其實就很困難,就更不用說在實際情況下去操作。

可沒成想,袁龍平更加堅定:“我想把論文貼到牆報欄上去!”

“什麼,你瘋了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