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斷進步的大明野戰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經過先前幾次大戰,明軍發現騎兵的板甲內襯絲綢,對弓、銃的防禦效果要比棉甲強上不少,而重量卻更輕。

故而朱琳已吩咐軍器局大量趕製板甲裝備步兵,不過因為步兵負重能力較低的原因,僅配備胸甲和頭盔,比半身棉甲輕了七八斤有餘,作戰效率提高不少。朱琳記得後世有統計數據,戰爭中軀幹及頭部中彈的機率在85%以上,只配胸甲就能避免絕大多數傷害,可謂效率、負重比最高。

前方明軍軍旗開道,緊隨其後的龍衛軍最精銳的三個營走到距觀禮臺十多步時,軍官揮刀喝令,“據銃!正步走!”

所有士兵立刻高聲重複命令,而後齊刷刷地將火銃置於身體右側,銃口斜向上指,同時用力踏出正步,閱兵場上立刻響起嗒、嗒的踏地聲,如同一個巨人正緩緩靠近。

朱琳身後的李定國、劉文秀二人直愣愣地望去,數個墨綠色的巨大方陣如同一個整體般走來。他們還看不清楚龍衛軍的軍器裝備,卻先被那威武的軍容和氣勢所深深震撼佇列橫平豎直,似有看不見的尺子量過。每個士卒的銃口指向的角度、步伐的距離,甚至腳面抬起的高度都一模一樣,足可見操練之精!

劉文秀心中暗歎,原本以為朝廷是因為對大西軍有所猜忌,才將一萬四千多名歸附的士卒遣散,現在看來,八成是因朝廷根本看不上自己那些兵罷了。和眼前的龍衛軍相比,即便從大西軍中精挑的五千人,最多也只夠給人家提鞋的……

一旁李定國也是震驚無比,旋即又注意到了龍衛軍的裝備,忍不住小聲問左側的鄧山道:“指揮大人,大軍所用的火銃樣式甚奇,銃口竟還裝有短劍?”

鄧山目不斜視地壓低聲音道:“這是一型步兵銃,屬於線膛銃,銃口上那個是刺刀,可以拆下來……”他發現一兩句根本說不清楚,“總之此銃百步之外可破棉甲,且準頭極高,幾無虛發,乃是當今聖上親繪圖樣所制。”

他又有些遺憾地砸了咂嘴,“這銃才剛造出來,只配給了龍衛軍一些。不過我營中有二型獵兵銃,也差得不多,大閱結束後我帶你去見識一番。”

百步破甲!幾無虛發!李定國正欲再問,忽聞閱兵場上的軍官再次高聲命令,“向右看!”

所有士兵重複命令的同時,頭部瞬間轉向大明天子所在,動作整齊地令李定國心顫。

而朱琳早已起身,此時則肅然以軍禮回應。這些都是他一手帶起來的子弟兵,對這些大明的勇士,他絲毫不端架子。

待三個精銳步兵營透過觀禮臺前,其後的是龍衛軍其他步兵和破虜營步兵浩浩蕩蕩而來。當然,都是抽選了部分士兵作為代表,否則幾萬人馬都走一遍太耗時間。

緊隨兩千多名步兵之後的是三門十二磅重炮,每門炮由八匹馬拖拽,而負責操作此炮的炮兵則坐在兩輛特製的四輪馬車頂端,火藥、炮彈和火炮備件都裝在他們腳下的車廂中。

李定國從未聽過“騎炮兵”的感念,對對這種大炮、人員、器具全部用馬拖運的方式大為震驚,但卻實在不好再和鄧山嘀咕了,只得先壓在心裡,等閱兵結束了一併詢問。

而朱琳卻注意到所有炮架上都新增了一塊五六尺高,略傾斜的鐵板,轉頭低聲對張家玉道:“那便是新配的炮盾吧?”

“回陛下,依您吩咐,重炮皆配九十八斤鐵盾,小炮配六十斤鐵盾。”

朱琳微微點頭,給大炮增加炮盾也是近來的改良重點之一。別小看這一片鐵板,依靠科學的外形,能極大減少炮手傷亡。尤其是大炮集中使用時,大量炮盾並在一起能形成堡壘般的效果,步兵甚至可以躲在炮盾後面向外射擊。以前炮兵陣地被步、騎兵一衝就散的情況可以得到不小的改善。

中間又有數門九磅和六磅加農炮以及三十二磅臼炮經過觀禮臺,最後面則是多達二十門的佛朗機炮。

這些佛朗機炮分為兩種型號:小的是傳統一號佛郎機,自重三百斤,發射一斤的炮彈。大的是由千斤佛郎機精簡而來,自重六百五十斤,發射兩斤三兩的炮彈。

經過句容之役,明軍上下對配備密封圈的佛郎機炮讚不絕口重量輕,極其靈活,射速高得驚人。射程雖比不過加農炮,但也能打一里多遠,對付建虜步、騎兵甚是順手。

是以朱琳便令軍器局增鑄了多達百門佛郎機炮分給龍衛軍和破虜營,並針對一號佛郎機火力不夠強的缺點,新設計了那種六百斤佛郎機。這些炮輕便好運,佔用馬匹和炮兵數量少,不會對炮營造成太大負擔,但卻能提供極為密集的火力。

特別是佛郎機炮後膛裝彈的特點,所有炮兵可以一直躲在炮盾後面操作,除非敵人衝到跟前肉搏,否則對他們幾乎沒一點兒脾氣。

劉文秀卻小聲嘆道:“這些炮看起來甚為威武,卻是數量少了些……”

孫奇聞言偏過頭來小聲道:“這不過是將各式大炮抽了些檢閱,龍衛軍加破虜營眼下光是十二磅重炮便有八尊,六磅、九磅“小炮”一共六十多尊,佛郎機炮更是上百!”

劉文秀猜想所謂十二磅、九磅之類,便是剛才從場中經過的那些炮,那些至少也是一千五百斤以上的重炮,哪兒有什麼“小炮”?!

近七十尊重炮!他頓時興奮地胸口猛跳,腦中已浮現出密密麻麻的大炮齊聲怒吼,猛轟韃子的場面。

如今以福京、南京軍器局加上龍南鐵場的產能,鑄造幾十門大炮相當輕鬆。其實相比起陸軍來,水師那些動輒便要裝三十多門炮的戰船才是大頭。而且水師所要的還多有十八磅甚至二十四磅的巨炮,陸軍最強的十二磅炮在他們看來只是“入門”水平。

大明各地現在加起來一個月能鑄十二磅以上的重炮近三十門,小型火炮五十門以上,但即便如此,有時還得向澳門的卜加勞炮廠訂貨,才能供得上水師的需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上拉載入下一章 s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