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江寧閱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琳道:“楊閣部可先派人往崇陽修建唐王府,不可輕怠。也等湖廣局勢再安穩些,才好使老太后和唐王入楚。”

楊廷麟抬眼看他神色不似作偽,有些猶豫道:“陛下,有句話,臣不知是否當講。”

“楊閣部儘管直說。”

楊廷麟目視腳尖,低聲道:“陛下,待唐王成年,若為有心者所用,恐怕……臣以為,應留唐王在京為宜。便是要放唐王就藩,老太后也不可出宮……”

朱琳笑道:“你是要我設‘南宮’啊?”

當年土木堡事變,英宗朱祁鎮被俘,代宗朱祁鈺繼位。也先為使大明內亂,便放朱祁鎮返回北京,而朱祁鈺擔心哥哥謀奪自己剛到手的皇位,便將其囚禁在紫禁城南宮。

楊廷麟慌忙要跪,連稱,“臣不敢。”

要知道,英宗雖被關在南宮七年,但最後仍是成功復辟,廢了代宗。

朱琳將他扶住,“我知道楊閣部是為朝廷穩定慮,不過我相信唐王。楊閣部只管照做便是。”

實則朱琳已決定要逐步廢止藩王護軍了,往後藩王的安全都是由當地警察負責,靖難的情況基本不可能復現。

此外,如今弘光帝和潞王都還在滿清手裡,若多爾袞突然放他們回來,二人看到安穩度日的朱琳源,才有可能放心做個藩王。否則在紫禁城裡關三個“前皇帝”豈不成了笑話。

朱琳有充足的自信能帶領大明實現繁榮盛世。沒有生活無落的百姓可以煽動,加上錦衣衛從旁監視,藩王們根本沒有搞事情的可能。

楊廷麟見他態度堅決,只得應道:“臣,遵旨。”

“對了,楊閣部既來了,那便正好吩咐你些事情。”朱琳將一封密報遞給他,“眼下萬元吉已控制了武昌,翟式耜與楊展正圍攻長沙。湖廣亂軍僅剩王進才的萬餘人逃往寶慶府,秦佐明部已緊追而去,當很快便能平定。”

楊廷麟大驚,“半月前亂軍還氣焰甚囂……竟如此快便被剿滅!”要說兵部保密工作做得確實不錯,文臣至今還都以為湖廣戰事吃緊。

朱琳微笑道:“我若告訴你,湖廣始終在朝廷掌控之中呢?”

楊廷麟一愣,立刻便回過味來,躬身嘆道:“陛下運籌帷幄,天下之福!”

“多鐸陳兵北岸,大戰一觸即發。楊閣部回去之後要早做準備,待戰事一起,便立即傳揚湖廣大捷,我軍民士氣必定大振。”

“是。”

“還有,你把湖廣六品及以上官員給我捋一遍,所有跟何騰蛟有關聯的一律裁撤。再擬個補缺的名單給我。”

“是。”楊廷麟應了一聲,眼皮卻是猛跳了跳。湖廣上下哪兒有和何騰蛟沒關係的,這豈非要將整個湖廣官員替換一遍?!我們這位天子還真是大手筆啊!

對此朱琳是有自己想法的。湖廣被何騰蛟藩據已久,日後此地官員很容易抱團結黨,趁著現在朝廷有大軍在湖廣鎮著,快刀斬亂麻,才能將危害壓到最低,儘早實現湖廣政令暢通。

“讓張滄海也儘快趕赴武昌,一定要在春耕之前準備好土豆、番薯種子,在湖廣全境鋪開種植。”

湖廣便是後世湖南、湖北的合體,地域面積極大,在這裡推廣土豆、番薯,對提高大明的糧食產量極為重要。

“臣,遵旨。”

待楊廷麟離去,朱琳車駕又走了一個多時辰,便見餘新帶人正在大營外恭候。

眾將在道旁肅立敬禮,餘新上前迎朱琳下了車,向中軍大帳示意道:“陛下舟車勞頓,先在帳中休息一下吧?”

“坐了半天車而已,打仗時連騎幾天的馬都是尋常。”朱琳大步往營中走去,又問餘新道,“閱兵可準備好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回陛下,皆已備妥。”

朱琳此行,閱兵提振士氣只是目的之一,後面還有重要事宜,當下揮手道:“好,即刻開始閱兵。”

“是!”

木架搭成的觀禮臺上,朱琳端坐正中,餘新與張家玉陪在兩側,其他高階軍官則按軍階恭立在後。

朱琳望了眼遠處黑壓壓的佇列,吩咐餘新道:“開始吧。”

“是!”

餘新踏前兩步,朗聲道:“漢興元年,大明野戰軍,江寧大閱開始!”

有傳令官高呼一聲,“是!”隨即,一紅一藍的兩發“焰火”筆直飛上天空。

張家玉一旁對朱琳低聲道:“陛下,依您先前規劃,如今連級以上傳令官皆已配備了這‘信號彈’。經數月操練,各部對此傳令方式大為讚歎,便是相距極遠,軍令也可暢達。”

句容大捷之後,朱琳便制定了一系增強作戰能力的方案,這信號彈便是其中之一。不過如今大明野戰軍已有了成熟的管理、指揮、訓練機制,這套改進方案他只負責設計,具體實施卻都是交給餘新、張家玉等人執行的。

朱琳望向那傳令官腰間的數根“鐵管”,問道:“能射多高?是否穩定可靠?”

“回陛下,短筒可射至二十三四丈,長筒則再高十丈有餘。軍中試用至今,未見施放不成之例。”

實際上作為煙火的發源地,中國使用信號彈的歷史極長,不過以前的信號彈發射高度低,穩定性差,而且沒有成套的指令系統。

朱琳則設計了很“簡單”的錐形彈體,橡膠製作彈帽和火藥蓋,再用鐵管發射。這樣不但能射到很高的高度,使軍隊在數里開外便能看到,而且防風防雨,任何天氣均可使用。

最關鍵的是,他還設計了整套的指令“程式碼”用五到六發信號彈,便能傳遞包括時間、方向、任務型別在內的軍令。這在傳令基本靠旗幟的時代,簡直像是配備了無線電,尤其在大兵團作戰時,指揮效率和距離都增加了數十倍!

待信號彈升至雲端,隨即四下裡十數聲炮響,整齊的步兵方陣從西側依次朝觀禮臺走來。

張家玉為朱琳“講解”道:“陛下,最前面這是龍衛軍一、二、五營,也是全軍最精銳的三個營。他們眼下皆已換用一型步兵銃,半數士卒配了胸甲,餘者配精鋼棉甲。”

-- 上拉載入下一章 s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