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試試火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要知道木頭船被替代是早晚的事,人家歐洲上百年前就有了比大明先進的大炮,靠著木船,那肯定是要吃虧的,雖然厲害上老是記載了鄭芝龍如何如何的揚我國威,打的西洋人如何如何,但最後的結果卻是人家荷蘭東印度公司,仍然穩穩的在海洋上縱橫,也不是簡單的被摧毀了。而有了水泥船,就如同拿了豎盾和別人比箭術對射是一個道理,只要速度跟得上,哪裡還怕什麼西洋船舶。

這些東西得抓緊時間,有了鄭芝龍這個‘幕後指揮’,建起了一直水泥船隊,先把馬六甲海峽用水泥船給佔上再說,那邊海道是連線太平洋和印度洋,用水泥船一封鎖,南海這一的戰略要地先給佔過來再說,那裡就是中國的南大門。

御藥房徐少華所帶領的同仁堂,一大發明、一大突破,終於還是出臺了。大發明當然是青黴素了,費了三個月的時間,終於是有信了,經過了反覆的臨床試驗,當然拿的是一些蒙古或者建奴的俘虜來試驗的。終於出現了相當好的臨床效果,這讓太醫們瞠目結舌為之感嘆。

神效當然就是了,歷史上青黴素一出臺就有人稱之為神藥呢。回覆:再多研究研究,多臨床試驗試驗,再試個幾百例,確認沒有副作用後,再進投產。

第二個問題是對人體解剖學的研究的突破,終於發現了男性人體的‘輸精管’,只要把它紮起來,可以照行房事,但不會有子嗣。

這本是朱由校一再要求的,讓一些異族變成了太監,讓他們肢體殘缺,的確有些不人道了,對大明犯了不可饒恕罪過的還好說,來個‘賭債肉償’。但對於那些‘無辜’的普通百姓,只是他們的子孫後代‘將’會對中國犯下罪孽的或者威脅到中國的,這些人本身就沒犯過罪,總不能象日本人對待琉球人一樣,全趕到海里來個一了百了吧,大明對不教而誅是相當反對的。如此殘暴的事實那是要受到天譴的,朱由校不喜歡殺戮,還算是比較仁慈的。

而以這種結紮的技術,還是比較適合他們。讓他們這一輩子‘平平安安’,不需要受肢體殘缺不全之苦,照樣行周公之禮,只不過沒有後代而已,這又算什麼呢,前世的時候,多少人都崇尚丁克家庭,即便是特立獨行的基友婚姻,不也一樣沒有子女嗎?沒關係了,養兒的目的是為了防老,以後朱由校出錢,讓地方政府給這樣的‘絕戶頭’養老送終,完全的給他們來個從嬰兒到墳墓的福利待遇。只不過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絕種!

所以朱由校立刻回覆,立刻完善開刀技術,努力用麻沸散之類的東西實驗,務必要做到‘無痛結紮’不留後遺症。並招收學員培訓這方面的技術,要多做實驗,俘虜有的是。並注意保密,省得以後那些異族對此事有異議。

特別現在朝鮮戰爭打的是如火如塗,下一步將會有大量的‘移民’來這裡,這東西馬上就要用上了。

處理完這些瑣事,當然是由孫承宗陪著,去看了新送來的燧發槍。這次送來的是這近一個月來的存量,六千支,火藥槍子基本上管夠,這東西生產還是不費什麼勁的。

“皇上,這個炸膛率有沒有查過?”孫承宗是比較善良的,一方面不想看著有炸膛事故發生,一方面知道皇上不對著國人擅動刀兵,但如果真的炸傷了他的心肝寶貝,那就不是小事了,但以看是提前打打預防針的好。

“嗯,孫老師所言極是,朕一直在強調質量問題,這種因炸膛而導致的非戰鬥減員,其實是大明軍隊失敗的罪魁禍首之一,朕對此種人更是深惡痛絕,他拿帝國的軍人開玩笑,朕就抓住一個宮一個苦役終身,絕對嚴懲不貸,拿他的一生開玩笑。”朱由校深有感觸的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軍工廠’裡的當然也是隊友的一種。

其實他也知道,這種質量問題,並非完全是匠戶上的責任,因為制度的原因,又是剋扣工錢又是少給工料等等道道才導致的這方面的原因。但自己的作坊裡目前還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內廠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對於敢中飽私囊損公肥已的,立刻開除,下場?這些從低層過來的宦官、工匠們當然明白的很。

可以想象的到,一排人拿著火槍之時,這時不時的來個被槍炸傷的,這東西也的確讓人堵得慌,死在敵人的刀箭之下,怎麼說也是個為國捐軀了,弄個與敵同亡,留名千古;但這死在自己人造的武器之上,這算什麼事?

所以朱由校從燧發槍的誕生之日就著重強調了質量,對這一批‘軍火’還是相當有信心的,同時態度端正。

孫承宗一聽竟然把工匠的高度上升到了這個位置,可見了皇上的重視,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了,連忙的點頭稱是。

朱由校隨機抽出了十把燧發槍,讓身邊伺候自己練槍的十個宦官一人一把試射一下。效果很好,質量沒有問題。再試了三十支,均為質量信得過,和孫承宗相視一笑。

六千杆槍發給了六千位淨軍,但也大差不差,有不少都玩阻擊弩去了。倒不是每件事都偏心,把最好的武器都先盡著淨軍,實在是淨軍的確是身邊立功最多的,也是最忠心的,更是技術最好的。這幾個優點,不先給他們給誰呢?

六千淨軍拿到燧發槍,一個個的愛不釋手,這東西做的相當的精緻,雖然火槍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太佰生,大明玩槍的多了是,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但手裡這個,的確不是‘凡品’,有了皇上神弩的經驗,這種皇上出品的,想想也想象的出他的不凡之處,更何況手工、結構、材料都是如此的精耕細作,讓人也是越看越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把淨軍的三大監軍、七千戶和下面的百戶都叫了過來,仔細的演示了一遍,讓他們記好了。

這東西的確是麻煩了一點,但也不是多高科技,所以很快就學會了,能打響了。

技巧性也不是朱由校會的,也就是這幾天現學現賣的而已。但不如孫承宗,還把一些注意事項說的明白透徹,什麼捅火藥的力度和後座力的問題解說了一通。

朱由校宣佈那就去練吧,誰練好了,那就是戰車的神槍手,一戰車兩名,由其他八人為神槍手服務,裝火藥裝彈等。這樣的規定立刻引起了淨軍們練習火槍的熱潮,這招也太狠了點,整個是讓淨軍爭破頭的練,最後射擊的那一下當然是最爽的,但在背後打雜的活可就讓人苦逼了,這為別人作嫁衣的活,可沒有幾個人想幹,雖然說一個部隊裡講究配合講究個‘我為人人’,但這樣都是相同起步的,當然要爭取一個‘人人為我’的機會了。

朱由校正津津有味的看著淨軍訓練,這時盧象升的急報來了,“十二日夜,大批蒙古軍突襲雙山堡,堡內整體的投降,開啟了城門。現蒙古軍越過了雙山堡,閃電戰打敗了榆林邊兵,佔領了榆林衛。現白杆軍和天雄軍正全力趕去。”

“孫老師,如此說那三萬蒙古軍最終出現了,加上鄂爾多斯部的五萬人,共計兵力八萬人。如今最讓人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蒙古軍越過了邊牆。”聽完了光報,整個就是一晴天霹靂,這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啊,從知道了蒙古分兵三萬,朱由校就相當的重視,他實在不想看到,大明本土再次遭到入侵,但這樣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所以不無擔憂的說,最怕讓異族的軍靴踩在自己的臉上,沒想到,現在還是被踩了,蒙古人的德性他是知道的,動不動就是個屠城,那榆林的百姓、、、、、、

而自己佈置的白桿兵、天雄軍和一萬錦衣衛,也沒有能提前擋住他們,只能和在大同時一樣,再行消滅入侵者了。

“皇上,集體投降?那榆林的百姓可如何是好?怎麼會有人如此的喪心病狂?”孫承宗一聽竟然是這樣的原因把邊牆的防範更破的乾乾淨淨,更是又急又氣。

“孫老師不要著急,天雄軍等已經趕去,八萬蒙古軍,不一定能討了好去。百姓們、、、、、、唉!喪心病狂?遼東將士不一樣全體的投降了嗎。”想到三支軍隊已經到了榆林,二萬餘軍隊,對付四倍的蒙古兵還是有把握的,而孫承宗所提的集體投降,更讓他對邊兵的忠誠性表示懷疑。

“這,”聽了這話,孫承宗一怔,是啊,遼東的將領已經投降了好幾批了,這才投降了一個雙山堡而已,這還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皇上不信任邊兵,邊兵裡最精銳的就是遼兵了,但遼兵的答卷就是整體的轉身投降。現在西北邊兵又有如此作派的,也真讓他這個兵部尚書,沒臉為‘掌管’的大明兵將辯駁什麼。(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